中医经典医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热利湿、化瘀散结治疗肝癌、门静脉高压症
【标题】:清热利湿、化瘀散结治疗肝癌、门静脉高压症。
【提要】:肝癌属肝胆湿热、气血瘀滞证,治以茵陈蒿汤和甘露消毒丹加减,清热利湿、化瘀散结。
【病例摘要】:XXX,男,46岁,201411253。
初诊:2014年08月05日。
右上腹胀痛不适10天
患者主因“右上腹胀痛不适10天”入院。入院症见:神志清,精神欠佳,面色晦暗,右上腹疼痛,腹胀,口干苦,纳差乏力,大便未解,小便黄赤。舌质淡,苔黄腻,脉弦涩。相关实验室检查:肝功能示:ALT:67.1U/L,AST:39.6U/L,TBIL:12.8umol/L , DBIL: 4.4umol /L;肝纤维化指标检测示:透明质酸:14.34ng/ml,层粘连蛋白:99.97 ng/ml,三型前胶原N端肽:22.201ng/ml,Ⅳ型胶原:31.90ng/ml,HBV-DNA:7.689E+06IU/ml;腹部彩超示:1.肝实质内回声密集增强增粗,门静脉、脾静脉增宽,肝硬变。
2.脾大(中度)。腹部CT增强扫描:1.肝右叶后下段占位性病变,多考虑肝癌。西医诊断:1. 肝癌;2.肝硬化(代偿期)门静脉高压症;
3.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为胁痛,症属肝胆湿热、气血瘀滞证。治宜清热利湿、化瘀散结。拟方茵陈蒿汤和甘露消毒丹加减。处方:
茵陈30g,栀子(焦)10g,大黄15g,豆蔻10g,广藿香10g,滑石粉10g(包煎),木通8g,黄芩10g,浙贝母10g,射干10g,丹参15g,赤芍15g,川芎10g,当归10g,桃仁10g,红花10g,莪术8g,甘草6g。4剂,水煎服,一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二诊(2014年08月09日):服上药后上腹部胀痛稍有减轻,仍觉纳差乏力,上方加黄芪15g,莱菔子15g,6剂,水煎服,一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三诊(2014年08月15日):服上药后右上腹胀痛明显缓解,腹胀消失,食纳增加,精神状况好转,偶感乏力,上方去黄芩、贝母,7剂,水煎服,一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四诊(2014年08月22日):服上药后右上腹隐痛,食纳及精神状况尚可,继服上药8剂,水煎服,一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五诊(2014年08月30日):服上药后右上腹偶感隐痛,纳食及精神状况可,上方加陈皮10g,枳壳12g,8剂,水煎服,一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六诊(2014年09月07日):服上药后右上腹无明显不适,食纳正常,面色润泽,精神状况良好,上方去射干。10剂,水煎服,一日一剂,分两次温服。服药后诸症皆消失,后随访8月未见复发,经复查肝功能正常,乙肝DNA提示乙肝病毒不再复制,彩超提示:门静脉不宽,肝脏未发现肿块。
【按语】:该患者以右胁肋胀痛不适为主要症状。此病变特
征符合中医胁痛范畴。胁痛的基本病机为肝络失和,其病理变化可归结为“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两类。其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其病理因素,不外乎气滞、血瘀、湿热三者。因肝郁气滞、瘀血停着、湿热蕴结所导致的胁痛多属实证,是为“不通则痛”。而因阴血不足、肝络失养所致的胁痛为虚症,属“不荣则痛”。本证的肝癌所谓肝胆湿热、气血瘀滞,所以肝胆湿热、气血瘀滞是本病的病理基础。治当清热利湿、化瘀散结,方选茵陈蒿汤和甘露消毒丹加减。
一般说来,胁痛初病在气,由肝郁气滞、气机不畅而致胁痛。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故气滞日久,血行不畅,其病变由气滞转为血瘀,或气滞血瘀并见。气滞日久,易于化火伤阴;因饮食所伤,肝胆湿热,所致之胁痛,日久亦可耗伤阴津,皆可致肝阴耗伤,脉络失养,而转为虚证或虚实夹杂证。
胁痛的病变脏腑主要在于肝胆、又与脾胃及肾有关。因肝居肋下,经脉布于两胁,胆附于肝,其脉亦循于胁,故胁痛之病,当主要责之肝胆。脾胃居于中焦,主受纳水谷,运化水湿,若因饮食所伤,脾失健运,湿热内生,郁遏肝胆,疏泄不畅,亦可发为胁痛。肝肾同源,精血互生,若因肝肾阴虚,精亏血少,肝脉失于濡养,则胁肋隐隐作痛。
胁痛病证有实有虚,而以实证多见。实证中以气滞、血瘀、湿热为主,三者又以气滞为先。虚证多属阴血亏损,肝示所养。虚实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故临床常见虚实夹杂之证。
【署名】整理人:;审阅人:;联系电话:。
清化湿热、疏肝和胃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标题】:清化湿热、疏肝和胃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提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属肝胃郁热证,治以化肝煎加减,清化湿热、疏肝和胃。
【病例摘要】:,男,66岁,201503745。
初诊:2015年03月06日
上腹部胀痛不适1月余,伴黑便10天
患者主因胃脘部胀痛不适1月余,伴黑便10天收住。入院症见:胃脘部疼痛,脘闷灼热,口干口苦,口渴而不欲饮,纳差乏力,小便色黄,大便呈柏油样,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血常规检查示:WBC:8.1×109/L,RBC:1.7×1012/L,HGB57g/L ,PLT:158×109/L,L: 24.1%,N:73.48%;胃镜:1.十二指肠球部对吻性溃疡;2.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伴糜烂;3.贲门炎。西医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中医诊断:胃痛,证属肝胃郁热。治宜清化湿热、疏肝和胃。以化肝煎加减。处方:
陈皮10g,青皮20g,白芍(炒)15g,牡丹皮10g,栀子(焦)10g,泽泻(炒)10g,浙贝母10g,白芨10g,瓦楞子(锻)20g,香附(炒)10g,枳实10g,柴胡10g,丹参15g,砂仁10g,檀香10g,甘草(生)6g。4剂,水煎服,一日一剂,
分两次温服。
二诊(2015年03月10日):服上药后胃脘部胀痛不适症状略有减轻,口干口苦稍有缓解,仍觉乏力纳差,小便色微黄,大便仍呈柏油样,上方加厚朴10g,枳实10g,6剂,水煎服,一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三诊(2015年03月16日):服上药后胃脘部胀痛不适症状明显缓解,口干口苦有所改善,食纳增加,精神状况好转,小便色微黄,大便基本正常。上方去青皮、浙贝母,7剂,水煎服,一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四诊(2015年03月23日):服上药后胃脘部隐痛,口干口苦明显缓解,食纳及精神状况尚可,大小便基本正常。继服上方8剂,水煎服,一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五诊(2015年03月31日):服上药后胃脘部偶感隐痛,无明显口干口苦,食纳及精神状况可,大小便基本正常。上方加神曲10g,麦芽10g,8剂,水煎服,一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六诊(2015年04月08日):服上药后胃脘部无不适,无明显口干口苦,食纳及精神状况正常,二便调畅。上方加神曲10g,麦芽10g,10剂,水煎服,一日一剂,分两次温服。服药后诸症皆消失。复查胃镜:十二指肠球部未见异常。
【按语】:该患者以胃脘部胀痛不适为主要症状,此病变符合中医胃脘痛范畴。胃为阳土,喜润恶燥,为五脏六腑之大腑,主受纳,腐熟水谷,其气以和降为顺,不宜郁滞。胃痛的病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