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的多元文化特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的多元文化特质

作者:孟晓

来源:《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01期

[摘要]山东的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明确其特质,有助于山东区域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从山东文化的地域文化特质、历史人文特质和经济文化特质三个维度,全面分析归结山东文化所涉及的12个方面的文化特质。旨在为进一步增强国家的文化自信,树立并保持良好的山东形象;为促进山东区域文化产业经济发展理念的创新,开发具有个性化标志的产品;以及为文化竞争中差异化战略的选择,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文化产业;地域文化的特质;历史人文特质;经济文化特质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7)01-0108-06

区域文化底蕴的丰厚度和品位的高雅度,是文化自信的基础,也是区域人文特色的象征,更与当地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繁荣密切相关。为建设文化产业发达的现代文化强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协同耦合,有必要从地域文化、历史人文、经济发展等维度,全面分析归结山东的文化特质,以期为促进山东区域经济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分析基础。

一、山东文化的地域特质

1.海洋文化特质

从地理角度看,山东位于祖国的东部,拥有黄、渤两海的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优越的区位优势,旖旎的自然风光,成为山东发展具有海洋特色文化的不可多得的载体。尤其是青岛,由于其地处山东半岛中部南侧胶州湾畔,而拥有世界上最美的海岸线与山海城一体的城市风貌,其特殊的地缘优势和自然的物质基础,使其成为我国首批计划单列的沿海开方城市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龙头。

从城市发展的历史演变来看,山东东部的文化具有明显的东夷“海岱文化”特点,无论是驻军还是平民,自古就有靠海吃海的生活模式和思想观念。19 世纪末青岛兴建港口,既增强了其国际进出口贸易,也使其在与大海和外来侵略的斗争中逐渐创造了相关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从传统的栈桥回澜阁到时尚的海派建筑,从宗教色彩浓郁的崂山道观到开放的海水浴场,从历史上著名的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到现代的金沙白帆,培育出了特色鲜明的海洋文化。

而今的山东在青岛、烟台、威海、日照等城市形成了吸收融合、开放进取、广博宽厚的特色文化,并创建形成了优秀的城市品牌和海洋特色城市文明。特别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与黄

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国家战略的确立,为山东蓝色经济以港促陆、海陆统筹的发展,奠定了更高的发展平台。同时也促进和推动了山东沿海城市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海洋文化产业与蓝色经济的协调发展耦合,打造了更加宽松、包容的社会环境,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发展机遇。

2.国际文化特质

首先,山东具有国际化的历史。在19世纪,济南、烟台等城市是天主教等西方宗教传播的重要地区;而在100多年前,德国修筑的胶济铁路、山东烟台海洋运输业的发展以及北洋水师驻扎威海,則促进了山东成为我国最早开放的口岸省份之一;山东的青岛市自建市以来,多次受到殖民侵略,而威海更是在甲午之战后沦为英国殖民地,但这一切却无形中促进了山东对外贸易的增长及商埠的开拓。西方“舶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在与东方传统文化不断地对撞分合中,形成了山东有别于内陆地区的国际文化模式,各城市不仅有现代化的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而更为重要的是,能按国际惯例,高效率地推进经济与社会的运转。如依靠文化产业搭台,青岛的啤酒、潍坊的风筝、淄博的陶瓷等产品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国际知名节日博览会,而中国传统文化色彩浓郁的泰山登山、曲阜孔子文化及一大批自然景观更是走出“深闺”融入到了世界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之中,吸引了大量的外资企业的投资、数以万计的游客光临。这不仅促进了文化的频繁交流与文化产业的经济发展,也进一步加强了中国思维、方法、观念等文化模式在世界的传播以及与话语权的争夺。

其次,山东的建设正迈着国际化的步伐飞速前进。在新的发展时期,具有国际化背景传统优势的山东,基于其自身发展的现状与优势,正抢抓蓝、黄两大国家战略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并结合“一圈一带”发展规划,紧紧围绕科学协调、绿色和谐、创新率先、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世界眼光谋划未来,以国际标准提升工作,以本土优势彰显特色”[1],进一步加快了以文化产业发展促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推动了山东区域经济文化创新发展战略目标的建设步伐。例如,山东青岛市为在文化产业方面实现蓝色跨越,提出在市北、李沧等五区构建八个有影响力的民俗和设计产业园,全面打造宜居幸福的滨海现代化国际文化名城。而在具体工作中,青岛市更是注重与国际的接轨与交流,充分利用其国际化文化的资源和优势,促进世界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例如,青岛市在其老城区“一心一环”等社区的改造项目中,就先后聘请了美国RTKL公司及英日等十余家国际著名设计公司共同参与规划设计。

3.齐鲁文化特质

虽然由于京杭大运河、胶莱运河的开发,以及江浙京津等外来人口的涌入,山东的地域文化融汇了华夏南北文化,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特性,但仍以齐鲁文化为主流。山东文化中“齐”文化的特点具有思想较为开放的表现,具体为:思路上不拘一格、注重经济发展、礼仪实用简单;而其“鲁”文化则是一种尊礼的文化,表现为:亲亲尚恩、较为保守、秩序稳定。山东各地的城市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体,与齐鲁文化大背景有着明显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具有鲜明的齐鲁地域特征,即自强不息、刚健爱国、大公无私的特性。

当代山东文化对齐鲁文化进行了继承性发展。体现为:谦逊、朴实、忠厚、认真、直率、诚实、热情等等。同时,也在不断借鉴、吸收西方的一些文化观念。诸如:乐于接受挑战、理性、竞争、包容、开放、博大等[2],并把这种文化性格强化融汇到日常的城市生活中,演绎了山东文化继承与创新的新篇章。例如,青岛公益品牌“微尘”,不仅铸造了一个热心公益、奉献爱心、展现社会风貌的群体,更体现了具有鲜明的时代文化特征的城市道德力量,成为了珍贵的精神财富。

二、山东文化的历史人文特质

1.人居文化特质

山东有历史悠久的早期人类文化与文明。山东不仅有旧石器时代的沂源人化石,而且随着青岛胶州三里河遗址的挖掘,还拥有着包括上层的龙山文化遗址,下层的大汶口文化遗址,以及向前进一步推进至距今5000年前后的新石器文化—北辛文化。这些古老文化俱见证了山东人居文化的繁荣。从郁达夫笔下“万斛涛头一岛清”的秦末汉初齐王的田横岛展现的忠义精神,到始于明初的凭海临风、波光摇曳、“湛山一角夏如秋”大湛山驻守的屯垦军民等,都展现了山东深厚的上千年灿烂的文化底蕴。

留存在山东的近现代人文故居已然成为山东醒目的文化符号。儒家思想的发源地“三孔”、烟台的蓬莱阁、聊城的山陕会馆都记载着山东文化的繁荣;经由马濠运河、胶莱运河传载的江浙文化、京津文化入青所形成的中山路的劈柴院民居,以及前清故居,都已成为近现代中国青岛民居的代表。而20世纪名人们云集青岛,其在八大关所居住和修建的别墅,则共同塑就了青岛独特的国际人居城市风貌和人文景观,并形成了厚重的人居历史,永远镌刻在青岛城市的历史基座上。例如20世纪之初到二三十年代期间,康有为、洪深、闻一多、萧军、萧红、老舍等一批文化名人的到来,为青岛这座文化沙漠城市建起了绿洲(闻一多先生的比喻),他们的故居被比较完好地保留了下来,成为青岛向世界诉说其人文历史的标志性见证物。现代的青岛、威海等城市已被建设部正式授予中国人居环境奖,成为了中国最适宜人居的城市。

2.艺术文化特质

山东具有宝贵的艺术文化财富。山东有100多项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享誉海内外的杨家埠木版与高密扑灰年画,以及戏曲舞蹈艺术类的山东梆子、柳琴戏、聊斋俚曲、胶州秧歌等乐舞,既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又不失为中华文明的文化瑰宝;而潍坊风筝、东阿阿胶等技艺,不仅产业化生产增收创汇,而且成为中国科技与文化有机结合的范例。特别是山东青岛秀掩重关的“八大关”花石楼、迎賓馆等浪漫温馨的传统欧式建筑,已成为“万国建筑博览会”的标志,而其背山面海、与园林和谐自然融合的地理设计理念,以及绿树掩映中细腻奢华的红瓦黄墙与碧海蓝天相互辉映的色彩景观,无时无刻地阐释着青岛独特的不可复制的浓厚艺术气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