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_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一、教学资源:

1、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清明上河图简介》,名画——宋代《耕获图》、《清明上河图》;

2、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教材、教师用书;

3、专业书籍:《解密清明上河图》(向斯著,山东美术出版社)、《宋诗与宋代商业》(张金花著,河北教育出版社)、《清明上河读宋朝》(苏升乾著,商务印书馆)。

二、教学支撑环境:多媒体教室

三、所需课时:课内1课时

四、教学对象:初中七年级

五、教学程序

(一)新课导入——问题+视频

1、思考问题:请你概括说出一条宋朝汴京人民的生活状况

2、视频——《清明上河图》简介

(学生回答)

教师:宋朝人们的生活可真是丰富多彩,前卫时尚啊。《清明上河图》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今天,让我们一起探究宋代经济的发展。

主题: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二)新课学习

【探究一:农业发展,水平高】

1、表格资料:各时期南北人口对比

教师引导:(1)纵向:南方人口自西汉至北宋所占比例不断增加/上升;

(2)横向:北宋时南方人口超过北方。

引导结论:南方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

2、思考问题:宋朝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解决对策:宋代耕获图

(1)教师引导欣赏“青山绿水,片片肥田”结合课本p42页“相关史事”的介绍,得出结论: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

(2)引导分析整个画面宁静祥和,得出结论:社会会安定。

(3)引导观察翻车,得出结论:北人南迁。

(4)引导分析“一人一牛”的犁耕方法,得出结论:南方耕作技术高。

3、占城稻:苏湖熟天下足,说明农业的重心在南方。

4、经济作物茶树和棉花种植的介绍。

过渡: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宋朝经济繁荣的基础,通过技术的进步,农作物产量的增加,

农村劳动力出现过剩的现象,促使剩余劳动力向其他行业分流,比如手工业。下面进入探究二:手工兴盛,技艺巧。

【探究二:手工兴盛,技艺巧】

1、思考问题:结合课本p42页,手工业包括哪几个行业?

学生找出答案: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

2、图片配乐感受手工业的发展。

3、文字介绍三个行业发展情况。并由此分析,手工业重心在南方。

过渡:农业和手工业的繁荣直接带来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下面进入探究三,商业繁荣,好热闹。热闹到何种程度呢?我们一起进入《清明上河图》感受一下。

【探究三:商业繁荣,好热闹】

1、学生探究活动:“《清明上河图》读宋朝商业”

活动要求:四人一组,一套《清明上河图》(节选)图册,一共四个专题,虹桥、街市、猜一猜和船只,每个专题都有相应的思考题,请大家仔细观察、认真作答。四人中推选一位记录员,把大家的意见概括归纳写在纸上,最后由记录员为大家投影展示。展示的时候拿着笔边讲边画。

(学生投影展示讲解,教师指导补充)

2、教师总结学生探究成果,留有悬念,激发兴趣。

3、文字资料(《东京梦华录》史料记载)分析:店铺林立、商品充足。

4、揭晓悬念:专题四图7——灯笼

文字资料(《唐六典》史料,《东京梦华录》史料)补充:分析早市夜市的出现。

5、教师介绍草市和市镇的情况。

6、链接学生活动专题三:清明上河图中所绘的各种船只。

资料补充:(1)《梦梁录》记载;(2)“南海一号”;(3)地图:宋代海外贸易图

7、揭晓悬念:专题四图8,它其实是一辆运钞车。

资料补充:(1)文字:当时一匹布卖钱两万,据李攸《宋朝事实》记载,铁钱两万重130斤。因此大宗贸易的困难可想而知。(2)图片:北宋纸币铜版拓片图,南宋纸币会子的铜版拓片。

8、探究三总结:商业贸易兴盛,海外贸易繁荣,交子应运而生。

并由此分析,商业重心在南方。

(三)新课小结——突破“经济重心南移”

通过探究一:农业发展,水平高,我们得出结论农业重心在南方;

探究二:手工兴盛,技艺巧,我们知道手工业重心在南方

探究三:商业繁荣,好热闹,我们了解到商业重心在南方

所以,不难看出宋代经济发展重心在南方,有句谚语怎么说来着?(学生回答:“苏湖熟天下足”)。另外还有一句是,“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东南地区,说明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在南宋时期完成。

思考问题: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什么?(引导思考“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教师引导得出结论。

(四)评测练习

三个选择题(略)

(五)拓展延伸

2015年,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余辉著书《隐忧与曲谏—<清明上河图>解码录》力图揭开画中诸多图像的历史密码,

余辉指出,张择端在描绘宋朝商业繁荣的明线背后,交织着另一条看似热闹却令人心悸的暗线,他认为《清明上河图》堪称北宋末年的“盛世危图”。他为什么这么说呢?你同意这种观点吗?感兴趣的话,不妨查阅资料,利用课余时间,研究一下。

本节课到此结束,下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宋代历史的知识储备有限,对于其经济的发展更是所知甚少,因此本课要从浅显易懂的小口切入,利用好宋代《耕获图》和《清明上河图》,注重学生直观感受,继而进行分析思考,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初步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其思维方式过于简单,欠缺梳理历史发展脉络的能力。因此适当丰富材料,拓展视野,帮助学生理解复杂问题,同时需要教师适当引导,强化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习态度,还原历史真实面貌。

《宋代经济的发展》效果分析

本节课整体框架鲜明,分三个探究来学习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情况;充分利用宋代《耕获图》分析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充分利用《清明上河图》并设计体验式小组探究活动学习掌握宋代商业贸易的繁荣,以此突破重点;经济重心南移贯穿三个环节,仔细分析得出结论,从而突破难点。

学生活动精炼精彩,注重情感体验,感知感悟。“《清明上河图》读宋朝商业”活动,引发学生思考,并给予思想发挥的时间和空间,激起思维火花的碰撞,从发言来看,学生能联系所学知识,有理有据的发挥想象,收效良好。从学生的发言可以看出,大家对此活动兴趣浓厚,在讨论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发言,展示环节思路清晰,讲解到位,得到大家一致认可。评测练习环节,学生反映良好,说明知识掌握比较到位。拓展延伸环节抛出对于《清明上河图》的新观点,学生倍感疑惑的同时兴趣大增,纷纷表示一定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学习探究,起到良好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