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导向全面推进教学改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研过程中也发现学员上课的时候有一些基本的朴素的先进的教学理念,但是不成系统,教学过程的逻辑不清楚,缺乏清晰的高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步骤,教学目标不完全,尤其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够,尤其是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的关注很少,教师对于教什么和怎样教,没有清楚的意识,其实归根结底,还是新课标的落实不到位,因此,整个一线教师培训和田家炳项目前期的骨干教师、培训者培训一样,以落实课程标准为主线。与骨干教师、培训者培训不同的是,培训者培训对参培学员的估计较高,使用的是自上而下的培训方式,先让学员了解整体,一次培训就处理了课标中涉及的方方面面,然后逐步强化。重庆师范大学主要采用的是至下而上的方式,课程设置上是第一次除开讲解纲领性的课程标准之外,主要是让学员掌握一种以知识型的课为代表的语法的教学和以阅读为代表的技能型的课的教学。在单个的课型教学中对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和操作步骤及所要达到的目标分开讲解,然后让学员马上练习,并对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分析,指出问题出在哪里,怎样改进。让学员对各个细节都有清晰的了解和可以模仿的操作步骤。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起学员思想上的变化。并在以后的培训中继续另外的内容,逐步提高。

制定好课程计划后,本培训在重师在职教师中选取乐意参加培训的任课教师作为培训教师,并让在该方面深受学生喜爱的有丰富经验的老师担任课程负责人,制定详细的课程计划,并根据课程的前后衔接让课程负责人对课程做增删,负责同一课程的两位老师进行了多次的磨合,在开课前项目组一起磨课,从而保证课程的深度、广度和完整性和系统性。

3 工作坊式的培训形式,保证了理论和实践的初步结合,为培训学员以后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可以模仿的模式

本次培训与国培的讲座不同的是所有的培训都是在做中学,比如让学员明白读前要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话题有所了解及扫清语言障碍,教师用几种不同的一般人看起来有难度的文章让学员读,然后问他们是否愿意读下去,再引导学员说出是不感兴趣,是对话题不熟悉,语言太难等,从而引导学生得出读前应该达到这些目标。并且教会学员怎样实现这些目标的方法和操作步骤,在学员知道目标、方法和操作步骤之后,再让学员结合所用教材做教案设计和并在课堂上展示。再比如如何做语法呈现,老师亲自展示一个语法项目的呈现,让参加培训的教师自己当学生,体验语法知识的呈现过程中有哪些因素的参与,知识是怎样被感知、理解的、学生是怎样得到该语法结构的意义及构成规则的。和学生一起分析完后,再让学员小组一起就另外的语法项目设计语法呈现的操作步骤,并达到学生理解该语法结构的意义和自己得出该语法结构的构成规则。然后展示,教师让其他学员作为学生体会是否达到了这个目标,然后一起分析,目标达成和没有达成的原因,怎样改进,让学员对理论和实践都有透彻的认识,并能真正过手。

4 学员明确目标,并多次跟进,解决学员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保证培训的效果

第一次培训正式开始前,重庆师范大学项目组就给学员集中,讲清楚整个培训分为5个大的阶段,三次集中培训,2次送教指导,对各个阶段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要求及他们自己的角色让学员做到心中有数。在培训过程中让学员天天反思自己的收获以及培训教师需要改进的地方,根据学员提出的问题,老师也对自己的教学及时调整。并且让他们不断思考自己还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在第一期集中培训结束之前,对下次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员集体讨论,让学员感到自己一直处于一个大的激流之中。

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导向 全面推进教学改革

刘 丽

(重庆交通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重庆 400074)

摘 要 当代大学生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彰显出中国教育的弊端,影响其形成的因素较为突出的表现在功利化过于严重、专业课程设置过细、教学方法缺乏创新、课堂氛围不浓厚,如何以学生兴趣为导向,全面推进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成了国家教育部门、教育机构、各类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将着重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构建优质的课堂氛围、创建奖赏制度几个方面来推进教学改革,探索适合当代大学生发展的教学机制的新的道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 大学生 教学改革 创新能力 培养机制

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对大学生而言,兴趣是直接推动学习活动的动力因素,是促进个体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成才的起点和成就事业的沃土。但是在当今中国劳动力需求相对萎缩,就业压力逐步增大的大环境下,很大一部分本科生并不在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专业选择,致使大学生进入校园后对所学的专业缺乏了解与兴趣,以至于对所学的专业不能给予饱满的热情,造成资源浪费。究其根源,一方面由于当代学生缺乏职业规划的概念,进行专业选择时忽视了自身兴趣和爱好;另一方面当前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存在着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过窄的专业教育、功利主义的价值导向等对大学生的培养显现出诸多弊端。

因此, 如何构建有利于促进培养大学生兴趣爱好的教学体系和机制,对学生进行积极地引导和创造性的建设已刻不容缓,有必要深入研究和探索以培养本科生兴趣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形成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学体系和机制,提升学生的素质。

1 影响大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的因素

1.1 功利化影响大学生的专业选择

功利化的思想已经开始腐蚀学生对专业的正确选择,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选择专业也已不在是实现远大的理想抱负的依托,而是实现“钱”程似锦的通途。就业观念突出的表现为盲目追求收入高、地位高、环境好的岗位,进入校园才发现对所学的专业缺乏了解更谈不上有兴趣,加上缺乏有效的教育指导,很多学生虚度了年华。例如土木工程专业,作为工科院校就业情景相对较好的专业,就真实地反映出此类的问题,如何

2011.No4

对缺乏兴趣的大学生进行思想挽救已迫在眉睫。

1.2 专业课程设置过于繁琐,缺乏有效的人文关怀

对于土木工程类专业来说,课程设置过于繁琐,太过专一、高强度的要求专业知识,使得学生学习过程中感觉枯燥乏味。例如《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作为土木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在三大力学和《建筑材料》课程基础上开设的课程,由于这些课程普遍单调乏味而学习强度要求又高,学生的学习任务比较繁重,严重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大学生在如此狭窄的空间内学习,缺乏了解和学习人文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局限了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1.3 教学方法缺乏创新,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

在教学的过程中,多数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结构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忽略了学生对学习热情的的培养及其对知识的探索追求的主动性。在统一的教材、统一大纲和统一考试教学规范下,大学也逐渐成为生产大批量的“人才”工厂。形成的教学风气就是学生学习被动,积极性不高,其思维被局限于限定的框框内,如此枯燥乏味的教学体系根本谈不上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1.4 课堂氛围不浓厚,难以吸引学生的眼球

在大多数的大学校园里,有这样一种现象:学生上课不是出自对知识的渴望追求,而是为了遵守学校的校规校律,课堂氛围过于拘谨与僵硬,因此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培养其专业素养,形成思维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都有积极的影响,所以如何加强学生的课堂效率面临很大的挑战。

2 构建有利于促进培养大学生兴趣爱好的教学体系和机制2.1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促进教学改革的途径和方法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唾弃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与“学”的纽带作用,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启发者和引领人。首先教师要以学生的兴趣点为依托,指导学生制订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等,从而培养他们掌握、运用和创新知识的能力。然后,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和良好的氛围,设计、编制便于自学的、高质量的学习材料,以学生为主导,精心设置各个环节和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1)以学生为本,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和谐、互动、融洽的师生关系。任何教育教学活动都是为人的活动,都应是满足对于人性的爱,基于此,在富于人性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努力构建自由和谐、民主合作、相长互动、充满趣味和人性爱的新型师生关系。在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过程中,能使学生养成与人相处、善待他人的良好性格和团队精神,有助于学生品德的提升。

(2)教师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教学方法。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导演,引导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化为学习的主体,并将专业知识的最新成果融入到教学当中,让学生参与思考和研究。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开展创造性教学活动,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构建优质的课堂氛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切实转变学生的思维意识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而教师的正确引导责任重大。最好的教育就是有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性的思维,使学生以追逐知识热情为指引发展成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才。

(1)设计精美的教学课程内容,从感官上吸引学生的眼球。通过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师应结合现代化教学方式,创建出更真实、更丰富的教学课程,整理和挖掘更有价值的课题供学生研究讨论。使学生在单调枯燥的专业知识中寻找乐趣,逐步培养专业热情。

(2)打破常规,提出挑战,注重对学生思维的教导。当代大学生喜欢挑战和尝试,他们的兴趣点很多,而每一门学科都可以创造这样的机会,来挖掘学生们的潜力。例如,我们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自主学习,然后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讲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还应注重书本与实际相结合,将书本知识应用到实际应用中,加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3)组建学习小组,营造学习氛围。在教学的过程中,将不同的章节内容进行分类,以专题或项目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最终由各小组进行项目成果汇报,展现设计成果,由教师或其他学生对他们的设计进行提问,对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样学生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技巧和表达能力,也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更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创建奖赏制度,激发师生的积极能动性

3.1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承担着极其关键的作用

因此完善教学奖励体系,是调动和发挥广大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关键而又重要的措施。因此学校应设立多种教学奖励以激励教师的动力。

3.2 为了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和优化学生激励机制

首先,开辟多种奖学金源渠,加大奖学金的奖励力度,增强激励机制的激励强度。其次,制定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完善学生科研立项制度。对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制订与目标考核等各管理环节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形成完善的教学制度,以此规范各类学科竞赛活动,激励大学生在国家、省和校级等各类学科竞赛中取得好的成绩。再次,完善学生考核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对大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方式上,实现考试方式多样化、考试时间自主化,如采用非考评学的方式,通过写专题报告、撰写学术论文、参与科研项目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同时,建立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认定的考核激励机制,即对学生的各种创新行为和成果给予正面的激励和奖励,并将其纳入专业考核学分认定系统,学生的创新学分可作为专业成才和学生毕业成绩认定的重要依据。

4 结束语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激情的群体,而大学是一个洋溢着创新、自由、向上的场所,如何构建有利于促进培养大学生兴趣爱好的教学体系和机制,使大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努力学习、塑造其健全人格并积极的融入社会,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出促进教学改革的途径和方法;创建优质的课堂氛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切实转变学生的思维意识,与此同时创建奖赏制度,不断激发学生的积极能动性,促使大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从而真正成为有助于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 呼格吉乐.基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探索,2010(7).

[2] 孙利芹.从大学生兴趣角度探究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J].科学教育,2008(8).

2011.No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