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产业化问题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叶产业化问题研究
世纪之交探讨如何将茶叶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向纵深推进,实现茶业产业化,将直接影响茶业现代化的进程,关系到茶业经济将以什么样的面貌进入21世纪,意义重大。
本文对如何实施茶业产业化经营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饮料市场存在问题的反思
1.面对现代饮料的强烈冲击,茶叶市场反应不力
1984年国家对茶叶购销政策和流通体制进行调整和改革以后,茶叶经济充满生机和活力,茶叶生产得到很大的发展,茶叶市场繁荣活跃。
当改革向纵深发展,确立市场经济体制之后,饮料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但是在激烈的饮料广告大战中,却难以找到茶叶广告的影子,在众多的名牌饮料中,不仅难以找到属于茶的名牌,而且有牌子的茶叶也寥寥无几。
这时茶叶行业已基本上无优势可言,茶叶难销,茶叶生产经营仍是处于规模小,零星分散,效益低的状态。
2.面对现代饮料花样翻新,茶叶产品面孔依旧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人们的消费需求不断发展变化。
因此,现代饮料花样不断翻新,以其时尚、方便、快捷满足现代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从而抢占饮料市场并不断使其发展扩大。
而茶叶市场却呈现萎缩。
理论研究和实践调查表明,茶叶市场萎缩的原因并不是茶叶不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茶叶独特的饮用价值、保健功效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其它饮料难以比拟的。
问题是不仅茶叶产品老面孔长期不变,饮用不方便,不能适应现代消费者的需求,而且品质不稳定、不规范,消费者难以辨认选购。
不断发展变化的消费需求,强烈的市场竞争,呼唤茶叶改进革新,要求茶叶品质不断提高、统一规范、创牌子,这就需要企业加大科技投入。
二、市场经济呼唤茶叶产业化
上述问题的症结在哪?
1.分散而规模狭小的茶叶生产格局对市场经济的不适应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推行,激发了茶叶承包户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茶叶生产快速发展。
茶场也纷纷将茶园承包到户,形成了茶叶生产分散的户营经营方式。
这一体制适应当时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在推动茶业和茶农经济增长方面的确带来了巨大的制度变革效应。
但这一效应的表现只是短期的,茶叶生产增长速度很快就趋于稳定,存在于这一体制变革中的根本固疾----“一园多户或一户多块”小规模分散的茶叶生产方式,使规模不经济问题很快就产生了。
(1)难以摆脱低收入低投入--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的不良循环圈
茶叶再生产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的统一,它的收益不仅与投入有直接联系,而且还要受气候、土壤、肥力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如果能增加科技投人改造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就能实现茶叶的再生产。
然而,茶户(茶叶承包户)的收入一部分要用于生活消费,一部分用于生产积累。
当收入高时,茶户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提高生产积累的比重;而收入低或收入缓慢增加时,茶户的收入绝大部分要用于生活消费而使茶叶生产投入水平降低,便导致①茶园管理粗放,产量上不去,质量档次低,生产效益差。
②家庭作坊式制茶,技术缺乏、设备简陋、依靠手工、生产效率低,形不成批量,上不了档次,没有竞争力,茶叶销售困难。
(2)难以进入社会化大市场,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户营茶叶,由于规模狭小,茶叶交易量小,加上分散经营,组织化程度低,一方面使得茶户在茶叶生产的产前、产后交易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缺乏讨价还价和自我保护能力,只能是价格的被动接收者;另一方面由于茶户规模狭小而分散,使得大市场与茶户生产之间的信息双向传导不畅,进入市场的交易成本费用高。
现阶段,茶户经营的这些弱质性和遇到的困难将阻止市场经济条件下茶业经济的发展及茶业现代化的实现。
2.被严重肢解的茶业经济体系对市场经济的不适应
现有茶业经济体制一个明显的弊端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茶业经济体系的条块分割、垄断割据,没能把茶业当成一个产业体系。
茶叶的生产、加工、流通被分割在多部门"条条"管理,切断了产业链之间的有机联系。
茶叶从鲜叶生
产、加工到销售都存在所有权转移和商品交换关系,各部门是不同的利益主体;不能形成经济互动互补关系。
条条管理,中间环节多,增加了茶叶进入市场的成本和交易费用,削弱了茶叶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从而阻碍了茶叶再生产的扩大,束缚了茶业经济的发展。
很显然,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发展茶业经济,增强茶业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提高茶叶市场的竞争能力及茶业经营的经济效益。
就必须突破小而分散的茶叶生产经营规模不经济及参与市场能力弱的局限,排除茶叶产业被割离,多部门条块分割管理体制的束缚。
其有效途径就是实现茶业产业化。
三、茶业产业化特征及实质
茶业产业化的基本表述为: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中介组织(加工企业及流通企业等)为依托,以广大茶户为基础,以科技服务为手段,通过将茶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接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形成产加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经营的"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的经济共同体,使分散而规模狭小的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形式,系统内"非市场安排"与系统外市场机制相结合的资源配置方式,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效应和规模效应。
茶业产业化的基本特征是:分工协作实行茶叶生产专业化、茶叶产区连片实现布局区域化;产加销环节相连实行经营一体化,制度创新实行管理企业化等。
茶业产业化的实质是一种组织和制度的创新,它打破了行政区域、行业界限、条块分割、所有制性质束缚,实现规模经营,能带来的规模效益有两个:
①使茶户与中介组织各方的生产要素实现了优化组合,合理化分工,中介组织为茶户提供茶叶生产资料购买、技术指导、产品销售等服务,茶户专于茶叶的生产与加工,结果是提高了整体劳动生产率,获得了茶叶经营增值的效应。
②分散的各茶业经营主体进人市场,必然要支付搜集、加工、整理信息及协商谈判和敦促履约的费用。
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中分工和合作交换,由于交易对象及交易关系的相对固定,从而节约了中介组织和茶户双方在市场中经常寻找交易伙伴
和确定交易关系而注定要发生的交易费用,降低了交易成本。
这种规模经营的结果利于茶叶产品上规模、上档次、统一质量、统一包装、统一商标、创名牌,增强茶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利于增加科技、管理、市场开发等方面的投入,利于茶叶经济活动的良性循环。
尤其是通过实施茶业产业化,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的利益分配机制,使茶业一体化经营的规模效益在各部门之间合理分配,从而既增加茶农的利益,又保证了茶业经济持续发展。
四、茶业产业化实施的初步设想
根据茶业产业化的基本特征和实质,以及茶业经济运行的现状,实施茶业产业化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建立适宜的茶业产业化组织
从目前来看,尽管产业化组织形式多样,具体的经营组织形式分为:
(1)“企业+茶户” 型这是一种以茶叶为货源的工商企业或专业大户与一定区域内的茶户以契约形式缔结成产加销一体化“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的经济共同体。
(2)“合作组织+茶户”型这是一种以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或茶叶协会组织为依托,坚持以自愿、互利、民主、平等的合作原则联结茶户形成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合作经济组织,组织形式较松散。
(3) 股份合作型有关茶业的企事业之间与茶户之间,以土地、资金、技术、劳力等茶叶生产要素互相参股形成较紧密的资产关系,结成“互利互惠、配套联动、共兴共荣”的经济共同体。
这种组织形式把分散的资金以及劳力、土地、技术等茶叶生产要素以股份的形式集中起来,形成规模,使茶业生产要素在茶叶生产中得到合理的配置,以推动茶业一体化的发展。
茶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各有利弊,如何选择应依据具体条件而定。
但为使组织形式发挥组织效益,
无论何种组织形式都必须遵从如下原则,否则,茶业一体化将流于形式。
(1)要确保产业群体内部各方面都有利可图,以增加凝聚力。
(2)通过实现产业总体目标而达到各参与主体的目标。
(3)各参与主体按照一定的组织形式和规章有序地运作。
(4)茶业一体化组织是一个平衡系统,内部实行企业型分层系统管理,谁在其中都不能处于垄断地位。
2.建立完善的茶业产业化运行机制
茶业产业化经营运行机制由利益分配机制和运转约束机制组成。
(1)完善利益分配机制从经济学观点来看,各参与主体对茶业一体化系统的投入(劳力、土地,资金、技术等)和它们在其中的产权得到承认,并得到可以接受的回报,是茶业产业一体化经营的基础和核心。
完善利益分配机制,主要是通过规范“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契约关系,建立明确的利益分配制度和方式,确保茶业一体化经营的规模效益在各参与主体之间合理分配。
否则,茶业一体化经营组织就建立不起来,维持不下去。
根据一体化组织形式的不同及契约内容的不同,利益分配方式不同:
①保护价收购式茶业一体化组织中的“龙头”按合同规定的保护价或市场价收购签约主体的鲜叶或其加工品,使签约主体获得合理利润。
②利润返还式茶业一体化组织中的“龙头”待茶叶产品出售后,根据合同规定的比率将利润返还给签约主体。
③按股分红式实行股份制的合作经济组织按股分红并使红利均等。
④租金付偿式“龙头”与茶户有租赁关系的,承租方以租金方式付给承包地的租让方或按契约收购租让方茶叶产品或安排租让方就业。
⑤工资奖金式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一体化工资制的组织,按职工工种、技术水平和完成任务等指标付给工资,对成绩突出的发给奖金。
⑥系统内“非市场安排”这包括“龙头”对茶户的资金扶持与融通、无偿或抵偿服务、低价赊销茶叶生产资料、保护价收购茶叶产品等。
(2)建立风险保障制度市场经济条件下,茶叶经济发展面临着市场波动和自然灾害双重风险,为了提高抵御双重风险的能力,体现"风险同担",一体化组织应设置风险保障机制。
可以考虑在茶叶经营创利时,提取适当风险基金,以备在茶叶滞销或遭受自然灾害时,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避免茶叶生产经营大起大落。
(3)健全运转约束机制茶业一体化经营能否正常有效运转,还取决于是否有适宜的运转约束机制。
利益分配机制也要通过具体的运转约束机制来实现。
运转约束机制要求:①对各参与主体从一开始就界定产权,使各参与主体真正成为产权明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经济主体,使茶业一体化系统真正成为"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的经济共同体。
②实现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茶业产业化中的龙头企业及股份合作制的一体化组织必须实行公司制或合同制,建立相应运行、监管机制。
③实行契约约束机制;明确各方的责权利,规范约束各方的经济行为;以保障茶业一体化经营稳定持续地发展。
3.强化政府宏观调控行为
实施茶业产业一体化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多领域、多环节、多所有制,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推动。
从茶业产业化经营中遇到的困难、面临的障碍和制约因素来看,政府应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支持:①制定总体规划,做好启动工作;②制定配套的土地政策;③制定信贷投资扶持政策;④改革税收方法,给予税收优惠;⑤提供信息服务;⑥提供许可证优惠;⑦加强法制建设;以期为茶业一体化经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