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人文关怀注重学生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受人文关怀,注重学生发展

——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改体会

摘要:纵观现在的课堂教学,学生仅仅是教师教学的道具。因此,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学得很累,而教学的效果却并不高。反思我们的体育课堂,让全体学生“激动”、“总是充满生机”的课堂还不多见。因此,提倡重视人文关怀,放开学生胆子,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激励学生的新的教学观,努力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力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一是鼓励学生质疑。二是让学生去尝试。同时,渗透人文关怀,关注学生发展,赋予学生自主作业的权利,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自我反思的时空。最终实现新课程要求达到的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目标。

关键词:人文关怀新课程发展终身体育

导言:所谓人文关怀:是对人的主体、地位,对符合人性的需求,生存状态,生活条件以及保障的关注;是对人的尊严、人格、诚信、善与爱等品质的肯定。它的核心是价值,是正确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和价值实践。人文关怀、人文精神不是人一生下来就有的,它是通过后天的训导,培育形成的,人文关怀伴随人的一生。体育教育具有终身教育的性质,体育教育也应把人文关怀,人文教育作为自己的重要范畴。

所谓终生体育,“是指一个人终生受到体育教育和从事体育锻炼,使身体健康、身心愉快、终生受益”。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加剧,终身体育锻炼成为必要。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能力。

一、教师提高认识,更新教学理念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全面推行,在实践中,我体会到如果我们教师的教学理念不更新,把新的理念的学习当作一种学习,不把学生看作是一个渴望与人交流、沟通、得到他人的认同的人,期望与在班级集体中取得应有地位,受到同学老师的尊重、赞赏的人……这种愿望正是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内驱力,学生就是在这些欲望不断得到满足,调节、提升的过程中,通过体育课特有的人文教授方式,使他们真正成为一个有创造精神的健全人。

二、注重为人师表,充分发挥人格魅力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教学中力求精神饱满,情感丰富,讲解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示范优美,在学生中塑造一个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形象,以优秀的品质、丰富的情感、渊博的知识和良好的行为规范的人格魅力,向学生心灵播种真、善、美,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做高尚的人,做正派的人。在贯彻执行教育赋予自身“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基础上,将人文关怀渗透到教育过程中。利用体育教学的诸多优势,提高教学的思想性、知识性、科学性、艺术性,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与技能,而且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他们终身体育的意识。

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受益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人,他们的年龄不大,但他们的心灵决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体育学习中,不同的学生在体能、技能、和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存在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表现在学习中,就是每个学生都有达到相同目标的适合自己的最适宜的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会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练习方法,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教师的帮助,最终学会进行自我锻炼。在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合理地组织教学,抓住课上反馈契机,及时启发,诱导学生,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养成学生稳定而乐观的情绪和情感,把培养学生“做人品质”和“做事能力”结合起来,提高自主锻炼的能力。

四、创造宽松气氛,感受成功体验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渗透人文关怀,为学生创造宽松的气氛,鼓动学生敢想、敢做,发展健康积极的个性。同时捕捉新思想、新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在新的教学情景中灵活变通,教会学生主动掌握直接经验,启发、诱导学生积极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的思维方式。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从改变课堂结构入手,以形式多样的游戏,情节丰富的故事激发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潜移默化的接受知识、掌握技能。作为教师也积极参与到学生中去,和学生一起玩耍并给予纠正指导动作。学生们在虚幻情境的活动中,不仅心情愉快,而且身体各部分都得到健康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总是不断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用欣赏的、肯定的目光对待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我们现在的学生心理素质都很不稳定,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有的对自己缺乏相应的自信,致使自己屡屡受搓,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有的成绩优秀的学生由于一直以来在家长和老师心中的期望值较高,怕自己哪一次没考好,使老师和家长失望,而产生一种紧张、惶恐、焦虑的心情,在这种心境下,就会影响成绩的正常发挥。做为一个数学教师,我想除了应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外,与此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的发展变化。对于那些对自己过要求过高的学生应让他们减减压,同时也要跟家长做好必要的沟通。对于中、差生,则要多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也有机会去体会成功的喜悦。多给予他们一些正面的、积极的、肯定的话语。

教师也不应该忽视课堂教学的三个主要要素,即教师、教材、学生这三者之间的客观联系,而是应该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它们成为一个相互协调,和谐发展的有机整体,从而促进课堂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我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注意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两个最主要的因素,师生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对所学知识

的接受程度。所以说我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师生关系问题的处理是首当其冲的。要处理好师生关系,我认为应该注意做到以下二点:

1、摆正各自的位置。即教师是主导,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而在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往往把学生当成了考试的机器,教师的附属品,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往往搞“一言堂”,课堂教学过程其实就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过程,结果往往是学生学习没有积极性,教学效果往往很不理想。故而我们要摆正师生各自的位置,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观念,通过自己的启发式引导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角,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和学习的主体,以求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在师生之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如果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喜欢任课教师,认为该教师对学生热情,且有很高的教学水平,那么学生就喜欢他所教的那门课程,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相反,如果师生关系紧张,学生不喜欢某一任课教师,就会对该教师产生反感、惧怕、或抵触情绪,并进而发展到厌烦该教师所教的这门功课,对该门功课的学习采取消极态度。在这各情况下教师就会成为学生与学习之间的障碍。所以说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人际关系,让自己的学生喜欢自己并进而喜欢自己所教的课程。

二、是要处理好教材与教师讲授的关系。

首先,教师授课必须以教材为理论依托,不能抛开教材,随心所欲地乱讲一气。因为一方面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知识传授,教材正是国家根据当前青少年成长对知识的需要而编写的,另一方面当前的中高考试题所考查的主要知识内容都在教材上,如不能按时完成教材上的知识传授内容,是会影响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的,所以我们的教学必须以教材为依据。其次,我们的讲授虽然必须源于课本却又绝不能拘泥于课本。因为教材虽然是教师进行授课的理论依据,也是上课所要讲授的主要内容,但是我们如果照本宣科,一字不差的念课本,课堂教学就会变得索然无味,而且对政治课来讲知识又具有时效性,考核内容与形势发展密切关联。所以说我们在进行授课时应该源于课本,却又绝不能拘泥于课本,而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既要圆满完成教学中的知识传授任务,又要向课外拓展,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增加一些新的相关的课外知识。

三、是要处理好学生与教材的关系。

教材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的内容,也是考核学生的主要依据。所以说我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却接触教材、熟悉教材、深入理解和把握教材内容

其次,要在对教材内容进行提问时,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使学生能够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这就有利于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消化、吸收与创新。

最后,在每一次课堂教学活动中都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一次简单的回顾复习。在这一过程中要弄清教材中哪些知识是重点、难点,哪些知识自己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老师讲解后自己已经弄清楚了,哪些老师讲过之后自己还是不太理解,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查漏补缺,并做适当的练习题进行检测、运用和巩固,这样自己才能真正透彻的理解和把握教材内容,把知识学到手,并变成自己的东西。

总而言之,我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注意处理好教师、教材、学生这三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它们成为一个相互协调,和谐发展的有机整体,这样才利于提高学生素质,促进课堂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

在教育的国度里,我依然是一个新生儿,还有许多不足需要弥补,许多知识需要学习,许多经验需要借鉴,许多努力需要付出……我会继续汲取每一分阳光雨露,直面每一次的挑战与磨砺,争取以最快的速度、最佳的状态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

一、前言

著名化学家戴安邦教授曾指出:“化学教学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更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课堂教学,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突出趣味性、探索性、过程性和实践性,让学生直接感受和体验、探究和发现,以便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过程中形成一定的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类自身完善所需要的基本品质和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下面笔者将以初三化学教材中《一氧化碳》一节为例,对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谈几点感受,希望能为同仁之士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几点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