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一、教学目标
(一)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掌握新闻评论这种文体。
2.掌握正反论证的论证方法,并能在写作中运用这种方法。
3.对和平人士表示赞赏,对日本右翼分子的罪恶行径进行谴。
呼吁人们只有牢记历史,不忘耻辱,才能在未来更好地捍卫和平。
(二)教学难点
通过品味文中爱憎分明的语言,让学生牢记历史、警钟长鸣,并能激发学生捍卫世界和平的意识。
二、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检测学习
1.字音检测
初衷(zhōng)公祭(jì)宝鼎(dǐng)国殇(shāng)野蛮(mán)
杀戮(lù)篡(cuàn)改抵赖(lài)颠(diān)倒辱(rǔ)没
呓语(yì)振聋发聩(kuì)无处遁(dùn)形惨绝人寰(huán)
2.掌握释义
国殇:为国牺牲的人。
文中泛指死难的军民。
杀戮:指大量杀害,大规模地屠杀。
篡改:别有用心地改动或曲解。
右翼:政党或阶级、集团中在政治思想上倾向保守或反动的一部分。
呓语:梦话。
遁形:隐藏形体。
铭记:深深地记在心里。
缅怀:怀念;追想(己往的人或事,含崇敬意)。
磅礴:气势)盛大。
惨绝人寰: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点。
人寰,人间。
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形容世事变化很大。
振聋发聩: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聩,聋。
丑态百出:意思是比喻各种丑恶的样子都表现出来了。
3、文体知识
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
简而言之,新闻评论是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
(二)整体感知
1.你了解南京大屠杀吗?你知道是谁在南京大屠杀中犯下了滔天罪行吗?仔细阅读这篇新闻评论,弄清楚作者是针对什么事件展开评论的。
了解。
日本。
2017年12月13日是我国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全世界人民都爱好和平,但在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态度仍然顽固。
日本右翼还在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扭曲历史,美化战争,颠倒黑白,并企图通过修宪复活军国主义。
作者是针对这样的事件展开评论的。
2.仔细阅读这则新闻,思考: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是什么?
国行公祭,法立典章。
铸兹宝鼎,祀我国殇。
3.请说说本则新闻评论中作者所表达的观点。
本则新闻评论作者想表达的观点: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三)文本探究
4.文章第一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叙述和议论相结合。
先叙述相关新闻事实,然后提出论点,使评论更有针对性,观点更易于为读者接受。
5.本篇新闻评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提出这一论点的?
本篇新闻评论的中心论点: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作者先是通过引用国家公祭鼎的铭文以表明我国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然后再以极为简略的语言叙述了日本进行南京大屠杀的事实,继而再过渡到我们国家进行的第四个国家公祭仪式。
这样层层递进的方式使得中心论点的提出更具说服力。
6.第二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运用了事例论证的方法,举出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以不同方式纪念死难者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历史不能被忘记”这一分论点。
7.作者是如何对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态度进行批判谴责的?
作者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日本右翼分子罪恶行径进行谴责的:①将全世界正义之士以不同方式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行为与日本右翼分子极力否认历史的罪恶行径进行对比,从而使日本右翼分子“丑态百出”的行为激起人们的愤怒;②运用极具感情色彩的词语来进行评论。
如“野蛮”“惨绝人寰”“杀戮”等词语的运用,就体现出了作者爱憎分明的立场。
③通过世界正义之士和组织对日本的态度来体现,比如日内瓦裁军会议取消日本和平演讲资格,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狠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额态度。
三、板书设计
四、课后作业
作为一名中学生,想想怎么为世界和平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1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