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历史课堂教学的探究与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环境下历史课堂教学的探究与实践
山东省高密市向阳中学
王建辉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网络技术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势。
丰富的网络资源、独特的影音效果、方便的网上交流都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创新发展构建了广阔的平台。
依据《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开展历史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教学理念,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努力将新课程与网络教学融合在一起,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一、网络技术帮助我们突破教材的束缚,推动自主学习。
2001年,我校在高密率先建起了校园网络,为发展网络教学提供了保证。
计算机网络展示材料及时、直观、生动的特点,不仅能有效的突破课本内容的时空局限,克服内容过于精悍的特点,而且便于使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历史。
七年级下册《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一课中设计了一道“课外议论”思考题:“比较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他们有哪些共同点,哪些不同点,你对哪位皇帝评分最高?”针对这个问题,我没有拘泥于课本要求,而是设计了一篇历史小论文《千古一帝,谁为最》,要求学生通过翻阅图书、上网查询等方式,评出中国历史上哪个皇帝可以称为“千古一帝”。
图书室中有限的资料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精通电脑、技术熟练的同学,课余时间在互联网、我市的康成网(192.168.0.100)和我校的校园网(192.168.48.2)上查询,技术差点的同学缠着父母、哥哥、姐姐帮着查找。
有些同学还利用康成网“网上论坛”栏目与本市的许多同学建立联系,进行网上探讨,发E—mail求教于历史专家。
几天时间,下载收集了大量资料(文字、图片、音像、专家评说等),主要有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赵匡胤、成吉思汗、朱元璋、乾隆帝等。
他们从不同角度阐释了这些皇帝的是非功过,并结合现代史学界的新观点,
评出了自己心中的“千古一帝”。
谁是真正的“千古一帝”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用这种方式培养了学生自己动脑动手、搜集资料、自主学习的精神与能力,使学生学到了活的、真正的历史。
二、网络技术培养了学生创新与合作学习的习惯。
我校校园网络的建立,创设了便于合作学习的舞台。
学生上网查询资料,在相互合作中探幽寻微,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经济重心的南移》一课中设计了一个“课外学史”的探究问题:“从当地用茶习惯的调查中,了解以下几个问题:现在有哪几个茶叶的种类?有哪些名牌产品?不同的人群、饮茶的品种、质量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我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在这几个问题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了五个探究主题:1、茶的种类2、饮茶方法3、茶的历史4、沏茶工序5、茶与健康。
我提出明确要求:
1、自愿结合,分成五个小组,各自选一项调查主题。
2、每个小组选出一个组长,随时整理获得的材料,撰写探究报告。
3、报告写完后,由全组同学进行评议,根据评议结果进行修改,直到完善为止,其中要溶汇每一个同学的探究成果。
4、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组成评议小组,对五个小组撰写的探究报告进行评定,选出最好的两篇,进行表彰奖励,张贴在宣传栏中。
活动中,有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新华书店等处查阅书籍资料;有的学生走访了商店、茶馆、茶店经理、饮茶爱好者;更多同学从互联网(如:file://A:\中国茶文化2.files\right3.htm)、康成网、学校资源库中下载了大量资料:《说茶·饮茶》《生活茶艺》《说茶》《中国茶疗》《中国茶饮》《中国茶馆》《中国茶韵》《中国茶典》《茶的故事》《实用饮料调制》等等。
有些小组还将自己获得的资料介绍给其他小组,共享探究成果。
还有些小组内部之间做了明确的分工:有查阅图书的,有上网下载的,有专门负责向语文老师求教如何写探究报告的。
同学们将查阅的资料用16K纸打印出来,有的竟达到几十页,近10万
字。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探究主题,将获得的所有资料进行了分类、整理,筛选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撰写成探究报告。
附:探究报告一例
探究时间:2003年4月8日——4月23日
探究主题:沏茶工序
组长:韩雪副组长:张瑜
成员:王田甜潘晓琳刘振姜娜潘琪葛文卿
我们小组的全体成员中,韩雪和潘晓琳两位同学家中有电脑,我们的探究过程主要在他们家中进行;葛文卿同学的妈妈是一位高中教师,妈妈与她一起进行了探究活动。
一、烫壶:在泡茶之前需用开水烫壶,一则可去除壶内异味;再则热壶有助挥发茶香。
二、置茶:一般泡茶所用茶壶壶口皆较小,需先将茶叶装入茶荷内,此时可将茶荷递给客人,鉴赏茶叶外观,再用茶匙将茶荷内的茶叶拨入壶中,茶量以壶之三分之一为度。
三、温杯:烫壶之热水倒入茶盅内,再行温杯。
四、高冲:冲泡茶叶需高提水壶,水自高点下注,使茶叶在壶内翻滚散开,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称“高冲”。
五、低泡:泡好之茶汤即可倒入茶盅,此时茶壶壶嘴与茶盅之距离,以低为佳,以免茶汤内之香气无效散发,俗称“低泡”。
一般第一泡茶汤与第二泡茶汤在茶盅内混合,效果更佳;第三泡茶汤与第四泡茶汤混合,以此类推。
六、分茶:茶盅内之茶汤再行分入杯内。
七、敬茶:将茶杯连同杯托一并放置客人面前,是为敬茶。
八、闻香:品茶之前,需先观其色,闻其香,方可品其味。
九、品茶:“品”字三个口,一杯茶需分三口品尝,且在品茶之前,目光需注视泡茶师一至两秒,稍带微笑,以示感谢。
探究总结:本次活动,不仅使我们知道中国人的饮茶很有讲究,程序复杂,了解了中国悠久的茶文化,而且使我们学到许多课外知识,还学会了写探究报告。
我们相信,我们的作品是最优秀的。
这篇探究报告,凝聚了每一位同学的劳动成果,是同学们合作学习的一份最成功的答卷。
经过评比,它被选为优秀作品,成为探究学习的杰作。
三、网络技术便利了开发课程资源。
网络技术还可以帮助我们充分利用身边的社区资源补充、完善新教材,积极引导学生探究历史。
高密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有着丰富的地方资源。
在学习初一上册《统一国家的巩固》一课时,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汉武帝大力发展儒学教育的功绩,我补充了经学大师郑玄的材料。
利用星期天与学生一起来到高密市双羊镇后店村,进行了采风,实地考察了《郑公祠》,访问了管理者,了解到郑玄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并拍摄了许多关于郑玄的资料。
回校后,我指导几个同学将其制成课件(名为《追踪郑玄》),放在专门的文件夹中,让所有同学通过校园网欣赏浏览,了解郑玄的生平业绩,从而加深了对汉武帝功绩的认识。
这次采风,学生还了解到我市著名的民办学校“康成中学”的“康成”二字即取自“郑玄”的字“康成”,进而丰富了学生的生活资源,懂得了历史就在身边,历史就在生活中的道理,
四、网络技术丰富了评价学生的手段。
《历史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方法应具有科学性、灵活性和实践性。
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以便及时改进学习、生的学习”。
我将此理念融与多媒体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主要采取口头测验与纸笔测验。
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这两种形式已逐渐显出很大的弊端。
一提考试,学生就头痛;一看到成绩,有些同学就表现出很大的对抗情绪。
而将要测验的知识点制成课件,用音像、动画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既创设了学习情境,又吸引了学生注意
力,还便于教师及时反馈结果。
我校资源库里有丰富的历史素材,学生可以随时通过网络调取资料、分组命题、自编试卷、自评自练,使历史评价与探究学习活动融为一体。
(二)、新课程的互动性,使学生的视野开阔了,脑子里装满了许多稀奇古怪的问题,而大部分问题在课堂上难以解决。
于是我将自己的电子邮箱告诉每个班的学生,也要求每个学生、合作学习小组建立自己的电子信箱。
要求学生将疑难问题及时发送到老师的信箱,课后再查阅老师的回复。
许多问题就是这样解决的。
例如:1、丝绸之路现在还在吗?2、曹操是英雄,还是白脸奸贼?3、袁世凯称帝之前为什么要推行“尊孔复古”运动?4、国民党既然是反动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还要联合它?5、毛泽东是怎样指挥红军打破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三次围剿的?6、蒋介石有没有功绩?对这些问题,我通过E—mail及时与学生进行探讨交流。
例如:对第五个问题,我是这样回复的:王露露同学:
你好!
你提的这个问题很有代表性。
毛泽东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将山地战、游击战、运动战结合在一起,创造了正确的作战原则:诱敌深入;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等等,故而粉碎了前三次围剿。
在第五次反围剿中,以博古、李德为首的“左”倾冒险主义者推行“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政策,强令红军打“阵地战”、“消耗战”,结果使红军损失惨重,被迫长征。
可见,在当时,毛泽东运用灵活机动地战术打击敌人,是战胜敌人的唯一方法。
你这种积极探究问题的精神令老师很高兴,希望你将这个问题再与其他同学一起交流一下,好吗?
对老师的回复,有些同学感到不满足,还通过校园“网上论坛”、发电子邮件与我进行交流。
这种网上交流方式,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又培养了学生创新的精神,还测验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可谓一举三得。
网络技术的发展,盘活了教育资源,丰富了我们的课堂与生活,便利了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但是,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选择健康的网络资源,让网络成为学生健康发展的工具,而不能成为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蛀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