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悬念 激发兴趣 ----驿路梨花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设悬念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快乐中感受语文的魅力。在对《驿路梨花》这篇文章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后,我在如何扣住文本,设计课堂问题上下了一番功夫,并且就“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了一点粗略的认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问题是思维的火花。课堂上有效的设计悬念,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读文本,可以迅速抓住学生的思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思维,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进一步使他们产生渴求掌握新知识的欲望,而当所有疑虑都随之解决时,那种轻松、愉快、满足和成功的情感体验,将大大刺激他们的学习兴趣。因为精彩有趣的引导是学生准确深入理解文本的关键,是激活思维和情感的一把金钥匙。

一、巧设问题,激发兴趣

问题是阅读思维的起点,问题解决过程就是阅读理解和思维发展过程。一般而言,阅读课堂教学中耗时最多的就是师生围绕文本解读进行的问答,而问答活动的收效如何,首先取决于教师提出的问题的质量。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才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精彩有趣富有挑战

性的问题则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在本课教学中,开始我就用了一个与文本主题相同的故事去导入,面对旅行者的矛盾让同

学们帮助他做出选择,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初次点明了文章的主题,从而让学生有了阅读和思考的方向。

二、设疑文本,梳理情节

让学生自读课文,按人物出场的顺序找出这些人分别为茅屋做了那些事?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理清故事情节。再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这些人为茅屋做了那些事?通过设疑文本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何要以这样的思路安排文章?这样学生在梳理情节的基础上体会到了作者构思的巧妙,“文似看山不喜平”好的文章波澜起伏、曲折生动,方可达到引人入深的效果。这样学生从文本出发又回归到文本,明白了作者设置悬念的巧妙和构思的独特。

三、由浅入深,步步为营

问题设计不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有的问题过大、过深、过难、脱离学生实际,让学生不知从何入手,全班站起来一大片谁也回答不了,这样就达不到预期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我这样提出了几个问题:

1. 小茅屋的主人是谁?

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基础,学生在回答这道问题时兴趣极高,但他们的回答过于肤浅。有的说是“瑶族老人”,有的说是“梨花姑娘”,有的说是“哈尼小姑娘”,有的说是“雷锋叔叔”。他们的回答都缺乏对文章的深入理解。这时我请他们回答为什么这么说,并提示学生“你怎

么理解‘主人’的含义”。经过大家的探讨研究,最终得出令大家信服的答案:小茅屋的主人是所有建造者和照管者。看着学生兴趣高昂的样子,我顺势又给出两道思考题:

2. 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写了几次误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 文题为何用”驿路梨花” 为题,而不以”小茅屋的主人”为题? 这样问题就由浅入深,渐渐过渡到对文章中心的理解。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实现了教学目标,达到了预期目的。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本文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设置悬念,质疑文本,以问题为契机。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获得知识,感受语文的魅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就如同打开学生思维的源头,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让他们情感的潮水滚滚而来,从而让学生感受语文天地的丰富多彩,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