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歌朗诵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约 704 年—约 765 年),字 达夫、仲武,汉族,唐朝渤海郡 (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 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 著名的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 散骑常侍、渤海县候,世称高常 侍。
《老马》的象征意义 对《老马》这首诗,臧克家曾说:"写老马就是写老马本身,读者如何理解,那是读者的事,见仁 见智,也不全相同." 根据西方接受美学的理论,一件作品的诞生,不仅要经过作家的创造,还要经过读者的再创造. 我们读过《老马》究竟有什么感悟呢 首先,从诗题看:诗的标题是《老马》,但诗人没有详细描写老马衰弱病残的外形,而是着重 写它的命运,感受和心境,这种以貌取神的写法,赋予了这首诗深刻的意蕴. 其次,从老马的处境和命运特征看:诗中的老马似乎生来就得无条件的承受装大车的命运,即 使"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也横竖不说一句话","只好把头沉重的垂下."这里诗人写出了老马 任劳任怨的命运和忠厚善良的性格.这匹老马也曾思考过自己不幸的命运,但它始终是"这刻 不知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从这里我们也能体会到老马的愚昧无知.尽管老马任劳 任怨,也要常常挨皮鞭.无奈"只好抬起头望望前面."诗人写出了老马的悲惨命运,痛苦的感受 和悲凉的心境,增强了老马悲剧的感染力.
《老马》写于1932年,是臧克家诗 集《烙印》中流传广泛、脍炙人口 的名篇之一。作者曾说:“1927年 大革命失败后,我对蒋介石政权全 盘否定,而对于革命的前途,觉得 十分渺茫。生活是苦痛的,心情是 沉郁而悲愤的。”作者亲眼看到了 一匹命运悲惨令人同情的老马,不 写出来,心里就有一种压力。通过 赏析这首诗,我们能够更具体地感 受到臧克家30年代新诗创作的成就 和特色。被人们誉为“农民诗人”。
臧克家(1905年10月8日—2004年2月5日),山东 潍坊诸城人,现代诗人。山东大学知名校友, 忠诚的爱国主义者,曾任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届代表,全国政协 第五、六、七、八届委员,第七、八届常务委 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第三届理 事、顾问,第四届顾问,第五、六届名誉副主 席,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第六、七届荣 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曾任《诗刊》主 编,他的第一部诗集是《烙印》,主要讽刺诗 集《宝贝儿》,文艺论文集《在文艺学习的道 路上》。其短诗《有的人》被广泛传颂。其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入选七年级下册人教 版第十二课。
诗歌的特点
1.分行排列 2.饱含真情 3.立意新颖 4.联想自然 5.跳跃自如 6.凝练集中 7.节奏和谐 8.形象生动 9.意境优美 10.虚实相生
十三辙
十三辙的名目是:发花、梭波、乜邪(miéxié)、一七、姑苏、怀 来、灰堆、遥条、由求、言前、人辰、江阳、中东。特别指出的是, 十三辙中每一辙的名目不过是符合这一辙的两个代表字,并没有其 他的意义,所以同样也可以用这一辙的其他字来代表该辙,如“梭 波辙”也可以叫做“婆娑辙”、“言前辙”也可以称作“天仙辙” 或“三千辙”。 所谓“辙”就是“十三辙”也就是十三个韵部.是北方戏曲唱词所 用的韵部。是按照普通话的语音系统来分的。因此,"十三辙",就完 全可以用作现代诗歌的用韵部。
笠翁对韵
《笠翁对韵》是从前人们学习写作近 体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 织词语的启蒙读物。作者李渔,号笠 翁,因此叫《笠翁对韵》。全书分为 上下卷。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 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 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 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 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 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 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他全用三 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
经典诗歌 朗诵学习资料总结
于保彬
莫 言 深 闺 空 寂 寞
善 舞 红 袖 传 飞 鸿
诗歌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依据不同的 划分标准,可分为很多类别。 (1)诗歌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最集中反映。 (2)诗歌有丰富的感情与想象。 (3)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 奏鲜明等特点。 (4)诗歌的形式: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 为单位,分行又主要是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 思为主。
它 抬 起 头 望 望 前 面 。
眼 里 飘 来 一 道 鞭 影 ,
它 有 泪 只 往 心 里 咽 ,
这 刻 不 知 道 下 刻 的 命 ,
它 把 头 沉 重 地 垂 下 !
背 上 的 压 力 往 肉 里 扣 ,
它 横 竖 不 说 一 句 话 ,
总 得 叫 大 车 装 个 够 ,
老 马
臧 克 家
kHale Waihona Puke Baidu
朗诵基调的把握
在朗诵时,不同体裁和内容的文章采取什么样的朗诵基调是非常重要的。基调 不是简单的指音高、音低、音强、音弱。 基调,是指作品的基本情调,即作品 总的态度情感,总的色彩和分量,以及朗诵者的具体态度。 感情色彩有喜、怒、 哀、乐之分;态度有肯定、否定、批评之别;其中有分寸和火候的差异。 朗诵 者要从作品的针对性和朗诵的目的上去把握态度,更要以作品中的人物、事件、 或者是情感和风格特点等因素去揣摩作品色彩的总特色。朗诵者可以通过声音来 传达极为丰富的感情,产生巨大的,有时是震撼人心的感染力。这样使听众跟着 去兴奋,跟着去激动,甚至跟着去落泪。使朗诵者与受众产生一种强烈的共鸣。 这样才是一个高手,一个朗诵名家。
《别董大》 公元747年(唐玄宗天 宝六年)春天,吏部 尚书房琯被贬出朝, 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 安。是年冬,与高适 会于睢阳(故址在今 河南省商丘县南), 高适写了《别董大》。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这两句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 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 势。高适于此自是作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 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 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 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 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 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 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 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