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对古诗文教学规定的异同分析与修改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宣城市第十二中学杨和平

【摘要】进一步完善“课标”的四点建议:第一,明确古诗词和文言文在初中语文教材选文中所占比例或具体数量,建议恢复到2000版大纲规定的30%左右。第二,诵读的对象应该包括“古诗词”和“文言文”,而不应仅是“古诗词”,在语言表述上应严密。第三,将“背诵与积累”作为一条专项进行表述,同时给出古诗文与现代文的背诵推荐篇目(段)。第四,“理解基本内容”应该包括“文言文”和“古诗词”,而不应单是“文言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标准”;建议

【作者简介】杨和平,宣城市第十二中学副校长,安徽省特级教师,安徽省优秀教师,安徽省家教名师,安徽省远程教育辅导教师,国培计划安徽省远程辅导教师,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宣城市拔尖人才,宣城市初中语文学科带头人,宣城市骨干教师,宣城市教科研先进个人,安徽省农远应用新星。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 (2015) 13-0053-03

本世纪共有三份关于语文教学的纲领性“标准”规定,即2000年版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为2000版)、2001年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为2001版)和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为2011版)。这三份“标准”对古诗文教学有着怎样的规定与建议?这些规定有着怎样的异同?从异同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到哪些明确的价值取向?又有哪些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我们首先来梳理三份标准关于古诗文教学的相关规定与建议。

2000版规定阅读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课文选文要求:“古代作品也有适当比例”,“古代诗词和文言文占30%左右”。同时推荐了背诵篇目文言文20篇、古诗词50首。

2001版第四学段规定阅读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评价建议是:“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推荐了50篇背诵篇目,其中文言文16篇,古诗词34首。

2011版第四学段规定阅读要求:“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评价建议是:“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另推荐了优秀诗文背诵篇目61篇,其中古诗词40首,文言文21篇。下面,我们就几个关键问题进行比较。

1. 选文与数量。2000版大纲对古诗文选文提出了“占30%左右”的明确的数量要求,推荐的背诵篇目古诗词50首,文言文20篇。2001版和2011版课标均没有提出古诗文选文数量要求,前者推荐的背诵篇目是50,后者推荐的背诵篇目是61。单从推荐背诵篇目的数量看,是先下降,再上升。这说明古诗文教学再次引起重视,其在语文教育中的地位得到应有的加强。但实际上,从教材编写古诗文所占篇目偏少的实际看,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需求看,我们建议课标仍要明确古诗文选文所占比例为30%左右。

2. 诵读。三个版本的“课标”都将“诵读”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诵读”一词均用在古诗文阅读教学要求的开头。2000版大纲表述为“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 2001版和2011版课标表述为“诵读古代诗词”,前者将“浅易文言文”也纳入了诵读的范围,后者只强调诵读“古代诗词”,但后者提出了“诵读”的要求,“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排除表述上的差别,我们可以给出一个非常明确的判断,“诵读”是古诗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基本方法,是让学生感知古诗文美感的基本途径,是培养学生欣赏品

位和审美情趣的必由之路。

3. 背诵。三个版本的“课标”都有关于“背诵”的表述,表述的语言和方式有一些差异。2000版表述为“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表述位置在阅读教学内容和要求的第6条(古诗文教学专项表述),句子中间用的是逗号,是作为“古诗文教学”专门要求的一部分呈现的。该表述包含两个基本信息:一是背诵篇目是个概数,“一定数量”(但后文有70篇的数量推荐),没有硬性规定;二是背诵的名篇单指古诗文。2001版表述为“背诵优秀诗文80篇”,表述位置在第四学段“阅读”教学要求的第12条(第11条谈古诗词教学,第12条谈文言文教学),是作为一个完整的单句呈现的,句子间用的是句号。该表述包括两项信息:一是优秀诗文的背诵数量有明确要求,是80篇(后文推荐古诗文篇目是50篇);二是要求背诵的是“优秀诗文”,并非专指“古诗文”。2011版表述为“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表述位置在第四学段“阅读”教学要求的第12条(课外阅读专项),也是作为一个完整的单句呈现的,句子间用的是句号。该表述包含三项信息:一是优秀诗文背诵数量有明确要求,是80篇(后文推荐古诗文篇目是61篇);二是背诵的不完全是完整的篇目,可以有部分是段落;三是背诵的优秀诗文可以是古诗文,也可以是现代文。以上分析告诉我们,三个版本的“课标”都有关于“背诵”的明确要求,但对“背诵”要求的表述,以及表述的位置均有所差异。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三点结论:第一,“背诵”非常重要,是初中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与手段,而且要达到一定的数量。第二,既要背诵古诗文,也要背诵现代文。第三,背诵以篇章为主,也可以背诵一些经典的段落。基于此,我们建议,新课标修改的时候,将“背诵与积累”作为一条专项进行表述,不再作为某一条的附属揉在其中,以免产生误读,或引起不了足够的重视。

4. 积累与运用。2000版未就古诗文教学提“积累与运用”概念,2001版第四学段的表述是“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2011版第四学段的表述为“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从语言表述看,2001版将“积累、感悟和运用”作为方法,作为“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途径,2011版将“积累、感悟和运用”作为古诗文学习的目的之一,后者的表述比前者更科学,更强调了古诗文学习“积累、感悟和运用”的重要性。

5. 理解内容。2000版规定为“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2001版第四学段规定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2011版第四学段规定“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综合三份规定,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几点信息:第一,初中阶段阅读的文言文都是“浅易”的,第二,所需要理解的内容是“基本”的,第三,在理解方法上,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比较三份规定,2000版和2011版在语言表达上,理解基本内容包括“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而2001版所说“理解基本内容”则不包含古代诗词。因此,以上三份规定,2011版最为科学。

6. 感悟与欣赏。2000版未就古诗文教学提“感悟与欣赏”的概念,2001版第四学段规定为“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2011版第四学段规定是“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2001版和2011版强调“感悟”,实际上是在强调“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只是2001版仅将“感悟”作为提高欣赏品位的一种途径,而2011版则将“感悟”本身作为一种目的,要求注重“感悟”。

7. 教学评价。2000版未给出古诗文教学评价建议,2001版评价建议是“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2011版评价建议是“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2001版与2011版相比,有两点差异:第一,将“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改为“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改后的语言更简洁,符合考察实际;第二,将“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