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反思性教学的研究综述与展望_朱江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7月

Journal of Qiqihar University (Phi&Soc Sci )

July 2013

收稿日期:2013-02-02

作者简介:朱江梅(1973-),女,黑龙江商业大学经济学院讲师,管理学博士。主要从事经济管理研究。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黑龙江省贫困地区教师生存与发展状况研究(XZD0702)

□学科教学研究

国内外反思性教学的研究综述与展望

朱江梅1,刘丽红

2

(1.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8;

2.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5)

关键词:教师;反思性教学;反思性实践摘

要:文章基于反思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回顾了反思性教学的研究现状,梳理了反思性教学的内涵、教师反思的理念与意识、反思性教学行为的特征与模式。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反思性教学的实践研究,分析了反思性事实践以及反思性教学的培养模式,为教育管理者与教师提供有益的借鉴。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38(2013)04-0155-02

The Research Review and Prospect on Reflective Education

ZHU Jiang -mei ;LIU Li -hong

(College of Economy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80,China ;School of Education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80,China )

Key words :teacher ;reflective education ;reflective practice

Abstract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search actuality of reflective education on the base of the theories and practices about it ,and analyses the connotations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and pattern of reflective education and the reflective concept and consciousness of teachers.On this basi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practice research of reflective education ,analyses the training model of reflective practice and reflective teachers ,and provides valuable advices for teachers and education administrators on reflective education practice and management.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反思”成为教育改革研究的前沿与热点问题。国内外学术界从理论与实践层面对于反思性教学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对各种研究的梳理与分析,有助于为中国教育改革获得更为有益的借鉴。

一、关于反思性教学理论的研究(一)“反思性教学”的内涵

D.A.Schon 认为,反思即指个体在复杂的、变化的问题情境中建构或重新建构反认识的情境,以深入探究所获得的经验,并对经验进行有效的解释。在反思过程中,个体既应关注周围事物,更应关注自我内心世界,这样才有可能理性地重构与其已有经验不相符的或未曾预料的问题情境。在教学反思中,能够对自己的隐性知识进行认识与反思,才能够深刻分析、评价、检验与发展自己的隐性知识,以理论提升隐性知识的实践价值。Grimmet 和Erickson 则提出了三种教

学反思的观点:教学反思是对教学活动的深刻思考,经过这样的思考,教师能够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将研究结果和教育理论应用于实践;教学反思是深入比较与辨析各种有争议的教学观,并做出自我的选择;教学反思是基于深刻的思考重构教学经验,这种建构有助于重新深刻理解不确定的教学背景,重新理解自身的角色与所处的情境,重新理解过去经验中想当然的假设。多数研究者认为反思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但Schon 等人提出了反思性行动概念,认为科学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不仅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更要基于复杂的、模糊的环境重新建构心智模式,来解释和调整自身行为。

(二)教师的反思观念与意识

Pajares 在对有关教师的信念研究归纳后认为:教师有关教学的信念在师范生如大学之前就已经确立。师范生已有观念的防卫效应影响到他们对教师教育阶段学习内容的选

择,使其在教师教育之后难以再产生新的教育观念,而更多的是坚持原有的教育观念,形成了教师头脑中的“个性化理论”,影响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的有效性。叶澜认为应利用“捉虫”与“喔”的效应改变上述现状,教师通过反思,在接受新观念的基础上产生新的教学行为。彭华茂等人对教师的反思意识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少数教师能够认识到教学反思是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过程。此外,部分教师按照教学环节理解反思情境,或仅仅以教学效果为依据,难以真正实现持续的反思。

综上所述,广大教师普遍缺乏反思的知识,对教学研究理解狭隘,迫于学校的要求或实际问题的出现,而不是自觉的、专业与心理层面的反思。

(三)反思性教学行为的特征

杜威认为,反思产生于“问题”或“无知境界”。凡是能引起自我信念的疑惑或心理上的不适应都应看作问题,无论它是多么轻微、平凡的困惑和挑战。Labouvie认为辩证性是反思的核心特征。它具有高接纳性,能够接受彼此存在差异的知识系统,在此过程中反思自己的假设与心智模式对于自身知识与经验体系及其建构的影响。熊川武认为,反思性教学的主要特征如下:具有基于问题解决的创新性;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强调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学会教学,这有助于其职业生涯的全面发展;教师发展以道德水准的提升为前提和基础。

(四)反思性教学的三种模式

1.埃拜模型。该模型包括反思性计划、教学与评价三个部分。包括以下环节:对课堂情况的观察,提出问题,收集与分析资料,做出结果判断,考虑备选方案,思考计划怎样实施,将计划付诸行动等环节。

2.爱德华兹-布朗托模型。在该模型中,反思包括三个层面:第一层面中,反思性教学的目的在于“确定目的,反思各种可能性”;在第二层面,反思性教学的目的在于在“反映”,即在实践中进行反思;第三层面的主要目的是“内化”;第三层面的主要目的是反思实践的各种可能性。该模型将教学立足于公众层次,使教师对新信息的理解与顺应能力减弱。

3.拉博思凯模型。该模型认为反思性教学包括三个部分:形成动机阶段;在行动中反思;解决问题。这种模型中的反思性教学有助于形成“新的理解力”,表现在三个方面:改进了反思的能力;改进了对课程与教材的理念;更深刻地认识教学中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提升了教师的情绪与品德。

上述三个模型虽然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反思性教学,但其共同特征是,三者都通过反思,“提出问题———探讨研究———解决问题”。三个模型都突出了教师自身的提升,对于教师反思性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关于反思性教学实践的研究

(一)教师的反思实践

Korthagen认为,学习反思的各种方法,有助于提升实习教师的成长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引导的学习。在这个意义上,实习教师的教育体验能够成为新教师专业学习的起点,以积累教学经验,进行更深刻的反思。

宫振胜等人的研究认为,作为反思性教师教育理论的实践典范,美国大学师范生的实习具有精细化、宽泛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时间安排、活动安排、行为和纪律要求、职责要求、评估要求、问题处理程序等方面。相对而言,我国师范生实习存在粗疏、范围狭窄等不足。这主要是由于:第一,没有把实习作为最主要的、最重要的教师教育工具。第二,认为有了原则性、概括性的规定就可以保证灵活性,进而导致僵化。第三,不愿在琐碎的实务上投入太多的精力。第四,无法对师范生实习做出精细化、宽泛化的安排。

(二)反思性教师的培养模式

在培养反思性教师过程中,美国出现了许多有影响并得到广泛运用的模式,主要有:教学医院模式、大学-中小学合作模式、教-教合作模式。这些模式的设计,主要具有如下特征:未来教师成为研究者;重视行动研究;重视研究人员的合作参与。

总之,关于反思性教学的发展阶段、特征、模式以及反思性教师的培养等问题国内外研究较为广泛与深入,但从制度层面对于反思性教学的激励机制问题国内外都较少研究。未来的研究中应致力于反思性教师文化的构建与反思性教学评价制度的构建。一方面,了解教师文化的现状与反思性教师文化的障碍,在此基础上,使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有意义的转变,引导教师摆脱常规性教学的限制,迈向反思教学;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师观,使教师的角色知觉由控制者转变为合作者;通过引导教师塑造主体性、开放性、合作性以及重视人文关怀。在上述教育、教学理念与道德品性转变的基础上,使教师的价值观与行为方式获得提升与发展,进而建立反思性教师文化,为高校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提供文化支撑与引领。另一方面,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现行教学评价制度的特征与反思性教学评价制度建立的障碍,在此基础上,转变教学评价制度的设计理念,由管理取向转为教师发展取向;改变管理手段,由管制、惩罚转为激励、支持;转变评价标准,由知识传授转为重视教师个人知识,由单一标准转为多元标准;以及创设激励反思性教学的奖励体系,初步构建反思性取向的教学评价制度。通过上述教学评价制度理念、管理手段、评价标准以及奖励制度的改革,构建反思性教学评价制度,激励和规约教师反思性教学行为,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Anne Brockbank&Ian M cGill.Facilitating Reflective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M].Open University,Reprinted in2003[2]熊川武,江玲.论教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基本差异[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3).

[3]洪明.西方“反思性教学”的兴起与成因[J].上海教育科研,2002(6).

[4]张贵新,饶从满.反思型教师教育的模式述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

[5]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0.

(责任编辑董翔薇)651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