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福利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及其改革对我国的启示_仅以瑞典和英国为例_齐红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10·

一、瑞典社会福利制度及其改革(一)瑞典社会福利制度概述

19世纪中后期,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瑞典在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工业化和城市化引发了各种社会问题,传统的社会救济制度已经无法适应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瑞典进入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阶段,通过颁布一系列有关社会保障的立法,对养老、失业、疾病等社会保险进行关注与研究,为未来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确立了基础。

从1910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是瑞典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瑞典不仅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和健康保险制度,在劳工福利方面也有重要发展,但这一时期社会保险制度以自愿性为主,覆盖面也主要是对劳动人群。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1980年,是瑞典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阶段。这一时期,瑞典的社会保障制度开始了飞速发展,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日益扩大,保障项目日益全面,社会福利水平不断升高,建立了世界闻名的“瑞典模式”。但是,瑞典社会保障制度由于其上述优点也给瑞典的政府财政、

经济和社会带来了一系列压力,导致1980年至今瑞典政府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瑞典实行的是“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制度,其最

大特点就是强制性和社会化,人人都必须参加统一的社会保障,并能享受由国家统一提供的各种社会保障。这些保障主要有八大类,即老年保障、健康保障、失业保障、家庭保障、

住房保障、儿童保障、教育保障和带薪假期等。瑞典的养老金制度、健康保险和国民卫生保健服务、义务教育、家庭津贴等都是瑞典最有特色的保障制度,全面的福利对瑞典的宏观经济和微观行为等都产生了一系列影响。

(二)瑞典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措施

人们一般将瑞典社会福利制度中的问题称为“瑞典病”。对于如何治理“瑞典病”,瑞典国内有不同的看法。社会民主党主张在保持现行的社会福利制度、维持充分就业的前提下,增强经济实力,改善公共部门,适当削减公共开支,反对

“私营化”。而保守党则主张对现行的社会福利制度作较大的变更,大规模减少公共开支,实行“私有化”,鼓励私人在医疗保健、

托幼事业方面与官方单位进行竞争,反对国家过多地干预经济,要求给人们更多的自由支配权。

由于瑞典有长期实施社会福利的传统,福利又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福利国家”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因此,人们宁愿维护现有的社会福利制度而不愿接受更大的改革。

在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问题上,各党派都不得不谨慎行事,因而使“瑞典病”的治疗十分艰难,只能采取对症治疗的办法小改小革。例如对于医疗保险,改革的思路是将部分

欧洲福利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及其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

—仅以瑞典和英国为例齐红芳曾瑞明李甜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市201620)

摘要:瑞典和英国作为欧洲福利国家的典型代表,实行“从摇篮到坟墓”的高水平普惠型社会福利。但其长久以来奉行

的“父爱主义”,造成政府对社会福利的大包大揽,再加上柔性调节机制的缺失,使得两国“福利病”缠身,两国针对这些问

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我国在社会转型加速期的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应从中应汲取经验教训,从而实现社会福利制度的顺利转型。

关键词:欧洲福利;国家福利制度;改革;启示中图分类号:C91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243(2011)10-62-3

国外借鉴

62··

·2011·10·

经费交给消费者和有关专家组织,让医疗机构通过竞争、提高服务效率来获得消费者和有关专家组织控制的经费,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自由;同时将病假头3天的补贴由工资的年90%降为75%,以防止职工“泡病号”的现象。瑞典在1998年开始取消实行多年的小学生免费午餐。这些小改小革措施虽然不能完全根除

“瑞典病”,但能够使“瑞典病”的病情得到缓解。相对于其他“福利国家”而言,瑞典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阻力更大。

二、英国社会福利及其改革(一)英国社会福利概述

英国是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是社会福利最为全面的国家之一。从16世纪到20世纪70年代,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单纯救济扩展到全面福利,从低水平到高福利,不断完善。20世纪70年中期以来,随着社会问题的出现和政党的更迭,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改革和发展。

从17世纪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的社会福利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初始阶段(1601-1905年),英国的

社会保障制度从中世纪的社会救济发展到政府主导的旧、新基本法时代;“福利国家”的酝酿阶段(1905-1942年),通过颁布了一系列社会福利立法,建立了国民保险制度,提供养老金、

病假和产假工资、失业金等福利,具备了福利国家的雏形;战后确立所谓“福利国家”(1942-1975年),这一阶段,英国在凯恩斯国家干预理论的指导下,以贝弗里奇社会保障计划为蓝本,战后英国颁布了《国民保险组织法》(1944年)、《国民救济法》(1945年)、《家庭津贴法》(1945年)

、《国民保险法》(1946年)、《工业伤害法》(1946年)等一些列社会保障法案,形成了福利国家的基本框架,并在其后的30年保持着巅峰状态,被称为所谓社会福利立法的“第二个兴盛期”;福利制度改革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改变了半个世纪福利化不断增长的势头,出现了“非福利化”的取向。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不仅规模大,而且结构庞杂,其社会福利可以分为国民保险、

国民保障、专项津贴、住房、教育和个人社会服务、

医疗。其中社会保障为收入性福利,它进一步按照资金来源不同分为国民保险和非缴费性福利两部分。在管理体制上,英国的各项福利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负责,实行的是集中的管理模式。

英国的《国民保险法》规定了一个由多种津贴和补助金组成的综合性社会保险制度。社会保险制度是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其支出占整个社会保障开支的70%左右。社会保险的种类齐全,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各

大险种,其费用来源于雇主、雇员和政府三方。国民卫生服务是英国最有特色的医疗保障制度,给全体国民提供了免费的医疗服务,另外还有住房、教育以及多种多样的津贴和社会服务。英国的社会福利制度保证了国民的生活质量。

英国全方位、高水平的社会福利制度,促使战后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一样,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但改革并没有变动英国社会福利的基本框架,英国社会福利的特色仍然具有普遍性、

全面性等特点(林闽钢,2007)。(二)英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措施

英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涉及的领域有养老保险、住房、卫生和其他社会服务机构,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方面:

(1)废除了国民收入养老金制度,鼓励私营企事业单位进一步改善其职业养老金制,充分发挥社会的积极性来补充国家养老金的不足。

(2)确立了鼓励私人拥有住房的政策,减少了住房补贴,并用优惠价格向住户出售公共住房。这一政策使房租价格大幅上升,从1979-1980年度到1985-1986年度,房租

平均增长了140%,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于是,政府提高了社会福利支出中与收入挂钩的补贴,使之超过了房租的上涨额度,但补贴更加集中于低收入家庭。这就促使了高收入家庭购买私房。

英国政府住房政策的调整,促进了住房的买卖、

市场的发展和资金的流动。(3)1982年,英国开始对国民医疗保险制度进行改革,鼓励使用商业合同医院,建立成本和收益体系。后来逐渐允

许公费病人到私人医院看病,强调个人选择的自由。于是,在英国的医疗保障制度中发展了双层结构,即基本服务是每个人都能享受的,但是质量下降;而缴费病人则能得到良好的服务。因此,参加私人医疗保险的人数大大增加,从1979年的276万人增加到1984年的437万人,同时,国民医疗制度中从事私人营业的人数也有所增加。

(4)在其他社会服务领域也开始发展由政府、自愿机构和私营部门共同工作的混合经济。

三、欧洲福利国家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一般认为,福利国家模式的社会福利体系最主要特征是它的普惠性。由于奉行“从摇篮到坟墓”的全方位福利照顾,这些国家因此获得了“福利天堂”的美誉,又因此而背负着沉重的福利负担。为此,

笔者认为,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过程中,应积极借鉴福利国家的有益经验,主要包括:

1.社会福利制度的“普遍主义原则”。“普遍主义”运用于社会福利制度领域意指建设覆盖全部人口的福利模式,

这是欧洲社会福利政策的基石。

事实上,“普遍主义原则”彰国外借鉴

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