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昆虫的学习行为

第八章昆虫的学习行为
第八章昆虫的学习行为

第八章昆虫的学习行为

?第一节学习行为及学习的类型

?第二节影响学习行为的因子

?第三节学习的生态及适应性意义

?第一节学习行为及学习的类型

?

第一节学习行为及学习的类型

一、学习(learning)

学习是昆虫借助于个体生活经历和经验使自身的行为发生适应性变化的过程。

学习需要借助于感觉器官获得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贮存在记忆中,当需要时可重新忆起。

一般说来,昆虫的行为如果在特定的刺激场合下与以前在同一场合下的行为相比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是可以重复的,就可以认为是一种学习。

多数学习都是在多次尝试中逐渐发生的。更精确地说,因学习而导致的行为变化是特定行为发生概率的变化。

泥蜂靠学习识别自己洞口的位置

实验证明泥蜂是靠记忆洞口周围的景观特征来识别自己的洞口的。

学习的好处是使昆虫对环境的变化有较大的应变能力,这对长寿种比对寿命只有几周的昆虫更为重要。

学习的能力是自然选择的产物,不同物种在学习机制和过程方面必定存在差异。

膜翅目昆虫除了具有很丰富的本能行为外,还具有极强的学习能力。蜜蜂在短短的3周采食期内就能学会辨认巢箱的方位,熟悉各种蜜源植物的空间位置。

双翅目昆虫则不同,尽管有很多人曾试图通过实验来证实它们有学习能力,但未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二、学习类型

(一)习惯性反应(habituation)

是指由于重复接触某一刺激而导致的对该刺激行为反应的减弱,并伴随一些特定反应的消失,而没有新反应的获得。

实际上就是昆虫学会对特定的刺激(常常是无害的和毫无意义的)不发生反应。

是最简单、最常见的学习类型。这类行为一旦产生就会持续一段相当长的时间。

习惯性反应的适应意义是什么呢?

对某些无害的刺激习惯化。

如在种间关系方面,昆虫会习惯于同时对自己无害的其他昆虫相处,而绝不会对有害于自己的天敌习惯化。节省很多时间和能量。

如取食,对烟草天蛾幼虫的观察表明,在可接受的非自然寄主上,其所能表现的习惯性反应比在自然寄主上更强。沙漠蝗若虫在经历了较低浓度的抑食生物碱后可对高浓度的生物碱表现习惯性反应。扩大了寄主范围。

如在逃避行为上,一些具有假死行为的昆虫,对很多刺激(如触动虫体、叶片、枝条等)的反应都是掉落地上,不动。逃避、迷惑捕食者。

(二)厌恶性学习(aversion learning)

厌恶性学习是指昆虫由于摄入食物后消化引起的不适而导致随后停止对该食物继续摄取(产生拒食反应)的现象。

其特征是存在一个时滞,即从取食到出现厌恶反应一般需经数小时。

如黄毛污灯蛾Diacrisia virginica和枝灯蛾Estigmenecongrua幼虫取食矮牵牛后引起呕吐,恢复过来的幼虫,再将矮牵牛和其它植物供其选择时,矮牵牛则遭拒绝。

(三)联系性学习(associative learning)

联系性学习(条件反射)是指通过经历在两种刺激间或一种刺激和一种反应之间建立的一种联系。

这种学习行为在寄生蜂对寄主的搜索过程中尤为常见(刘树生等,2003)。

已证实植食性昆虫中也存在联系性学习,如苹绕实蝇能把视觉信号(颜色或光的强度)与可利用的食物联系起来学习(Prokopy et a1.,1998) 。

(四)敏感性反应(sensitization)

敏感性反应是指随着对某一刺激的持续接触而导致对该刺激的敏感性增加。所涉及的刺激可以是有抑食或驱避效应,也可以是有吸引效应的。

如东亚飞蝗对不取食的植物叶片的拒食行为随着接触次数的增多而趋于简单,拒绝的速度也越快(Blaney and Simmonds,1985;Blaney et a1.,1985)。

如取食十字花科(Crueiferae)植物的昆虫能利用黑芥子油苷作为取食的信号,是敏感性反应的典型例子。

第二节影响学习行为的因子

一、学习敏感期

学习敏感期是指学习发生的特定年龄时期。

一定的学习过程只发生在昆虫的某一定阶段,而不是发生在生命历程的任意阶段。

对于完全变态昆虫在幼虫和成虫期、不完全变态昆虫在若虫和成虫期都具有学习能力。如同一种鳞翅目昆虫的幼虫对抑食素、成虫对驱避素的习惯性反应等,这是被大量事例证实并被广泛认可的。

昆虫在幼虫期学习到的信息,能否通过蛹期变态后仍能保留到成虫并影响成虫的行为,这在近一个世纪昆虫行为研究的历史中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二、食性

?一般认为,在植食者中,食性越广,学习能力可能越强。Bemays(1993)对厌恶性学习的例证初步归纳表明,多食性昆虫较单食性或寡食性昆虫更易表现出这种特性。

但目前不多的例证中就有一些例外。例如,多食性昆虫日本弧丽金龟取食天竺葵后引起呕吐,仍继续取食天竺葵(Potter and Held,1999)。

?有关食性与学习行为的关系,显然尚需大量的例证才可做更进一步的分析。

三、寄主的刺激类别及其浓度或强度效应

涉及学习的寄主刺激物包括挥发性和非挥发性化合物,形态和色泽等。

昆虫到达寄主的特定部位之前,经历能改变其对各类刺激物的反应强度和选择行为。黄斑凤蝶成虫有时通过学习寄主叶片的形状,有时通过学习与顶芽联系的视觉信号来寻找合适的寄主。

昆虫对一种刺激物的反应可因相关因子不同而变化。如对沙漠蝗的观察表明,当把有毒烟碱NHT混在其嗜好的植物叶片中,该虫对NHT表现习惯性反应;但若将NHT混在其不太嗜好的食料中,则导致厌恶性学习(Jermy et a1.,1982)。

四、记忆能力

?昆虫记忆包含了短暂记忆和记忆巩固两个阶段。短暂记忆在经历后的几分钟内会消失,但能通过较慢的生化过程巩固成长期的记忆。

?昆虫仅能贮存有限信息,新的经历能阻碍对早期经历的回忆。

?昆虫能记忆的寄主种类也很有限。

第三节学习的生态及适应性意义

一、获取食物

与寄主植物的经历可增加对所经历植物的定位反应,并显著提高对所经历的寄主植物的搜索效率。

对植物或植物刺激物的经历可影响植食性昆虫对植物的检验或接受过程。

在大多数情况下,植食性昆虫的学习能导致对一些特定植物种类嗜好性的改变。

二、求偶和识别竞争者

通常认为昆虫的求偶过程不易通过经历而改变。然而苹绕实蝇的例子说明,求偶过程是可以通过经历改变的。

苹绕实蝇雄成虫要花大量时间寻找与雌虫交配相关联的寄主果实,而先前与相关寄主果实的接触减少了雄虫后来花在寻找这类寄主果实的时间(Prokopy et a1.,1989)。

除了学习交配场所的特征以外,蜜蜂雄虫、腐食性的果蝇雄虫还能通过学习确定处于特定生理状态的雌虫特征。

三、识别栖境特性

田间观察表明蛱蝶Heliconius spp.可对栖境的方位及飞行路线予以学习和记忆,蛱蝶在其选定的栖境范围内,每一天在特定时间重复往返一定的路线寻找食物、产卵和栖息场所(Mallet,1986;Murawski and Gilbert 1986;Mallet et a1.,1987)。蜜蜂能识别路迹、形成概念图. 四、应对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

学习行为的一个基本效应是有利于昆虫个体提高对已经历过的寄主植物的辨别和利用效率。对多食性农业害虫来说,代内的植物往往是单一和成片的,它们无需学习。而代别间则变化无常,学习行为则有助于应对这种多变的植物环境,提高对植物的利用效率。

五、学习行为与害虫防治的关系

害虫的学习行为与多种防治方法有关,主要包括栖境调控、害虫行为调控、寄主植物抗性利用、杀虫剂的应用及释放不育雄虫进行遗传防治等(Prokopy and Lewis,1993)。

如当应用驱避素驱避成虫时,若害虫对驱避素表现习惯性反应,其驱避效果就会随着施用面积的扩大而下降。这一推论同样适用于作物本身驱避抗虫性(antixenosis)的应用。

化学生态学

安徽农业大学2006―2007学年第1学期 《化学生态学》试卷(A 卷) 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2小时 适用专业:生态学 总 分:100 考试日期:2006年12月26日 一:名词解释(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 Pheronome 信息素:是生物体分泌到外界,被同种的另一个个体接受后,能引起特定行为或发育的微量化学物质。 2 Allelopathy 他感作用: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通过排出体外的代谢产物改变其周围的微生态环境,从而导致同一生境中植物与植物之间相互排斥或促进的一种自然现象。这种现象即人们常说的植物间的相生相克。 3 induced resistance 诱导抗性:植物对于物理或化学的外部刺激所产生的增强其防御病虫机制的反应。 4 animal toxin 动物毒素:主要指动物分泌或排除的某些对其他动物有害的化学物质,动物的某些器官含有的对其他动物有害的物质也叫动物毒素。 5 antimone 同抗素:释放的化学物质对释放者和接受者都不利 6 chemical ecology 化学生态学:化学生态学属于生态学的分支。是化学和生态学的交叉学科。研究生物间的化学规律及其机制,并在实际中加以应用的学科 7 co-evolution 协同进化:在生态学上有紧密联系的不同物种之间相互选择、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的现象 8 chemical communication 化学通讯:生物通过所生成和释放的一些化学物质作为媒介来进行联系的一种方式 9 microbial control 微生物控制: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装 订 线

1. (2分) (1975)年,国际化学生态学会主办的(Journal of Chemical Ecology)创刊,标志着化学生态学已经独立成为一个学科。。 2. 从信息传递的角度看,生态系统中的各种信息主要可分为两大类:(物理信息)和(化学信息)。 3. (昆虫)是动物界最繁盛的一个纲,已描述有80余万种,对其信息素的研究也是最多的,其中研究最为详尽是(鳞翅)目。 4. 信息素包括(性信息素)、(聚集信息素)、(跟踪信息素)、(告警信息素)和(等级信息素)等 5. 植物的次生物质产生主要通过三种的代谢途径,包括(乙酰辅酶途径),(氨基酸途径)和(莽草酸类途径)途径。 6. 传粉是(有花)植物的特有现象。依据传粉媒介的不同,可将有花植物的传粉机制分为两大类:(非生物传粉)和(生物传粉)。(动物)是被子植物传粉的主要媒介。 7.大部分昆虫的味觉感受器生在环绕其口边的(附肢)上;而有些昆虫的感受器长在(触须)上,有些则生在(腿脚)上, 8.有的花有臭味,其主要成分是(胺类),多数是(单胺),它们都有很强的挥发性且多有(鱼腥味)。 9. (花蜜)是植物给予传粉者的酬劳物,其中除水分外还含有大量的(糖)、(氨基酸)、(蛋白质)和(脂类物质)等。 10. 不同的花有不同的气味,1993年Kaiser根据嗅觉和化学标准把花味分为4型,分别为(白色花型)、(玫瑰花型)、(紫罗兰花型)和(芳香花型)。 11.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种类繁多,结构迥异,根据其化学结构和性质,一般将其分为三大类:(生物碱)、(萜类)和(酚类)。 12. 植物诱导信号可以分为(组成抗性)和(诱导抗性)两种。目前普遍 认为(茉莉酮酸酯类物质)的合成和释放被认为是植物化学防御和诱导抗性

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1什么是组织行为学?其研究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系统研究与组织管理相关的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规律并运用于管理实际以提高组织工作效能的科学。 研究内容:1个体行为2组织行为3群体行为4领导行为 2研究组织行为学的方法有哪些? A观察法B谈话法C问卷法D测量费E个案法F实验法G产品分析法(投射原理)H情景模拟法 3什么是知觉?影响知觉的因素有哪些? 认知: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俗称认识) 1.客观(知觉对象)的特点:物理强度,时空特征,运动特征;对己意义、价值 2.主体的因素:知识、经验(影响知觉的内容、精确性和速度);定势(个体是在什么情况下知觉的也很重要,因为周围的环境影响着人的知觉) 3知觉情景:个体是在什么情况下只觉得也很重要,因为周围的环境影响着人的知觉 4对人知觉的偏差会导致哪些效应?试举例加以说明。 1首因效应2近因效应3晕轮效应4社会刻板效应 5何为归因?归因有何特点? 归因是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的原因的解释或判断。 特点:(1)对行为者成功、失败的归因特点:Array (2)对他人一般行为归因的规律:A区别性(待殊性)当个体的行为反常——外部归因或情景归因在不同情况下表现出相同行为——内在归因。 B一致性(普遍性)在相同的情况下大多数人都会有同样的行为,某人也会出现这种行为时,做外部归因,而当某人行为与众不同时,则做内部归因。 C一贯性(稳定性)指个人的某种行为在不同情景下是否一贯和稳定。行为反常——外在情景归因;行为惯常——内在归因。 6知觉原理应用于管理有什么作用? A管理者要注意自己知识经验的积累,以便能敏锐地发现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从而快速准确解决问题。 B分析自己的认识定势,了解个人的认知偏好,跳出这些认知陷阱以避免知觉偏差的出现。 C对员工做结论要慎重,要因人而异,随景而异,承认并考虑不同员工对同一组织事件会有不同的认识,作耐心细致的,有针对性的工作以同一认识,统一行动。 D应尽量利用知觉原理待人处事,树立自己在员工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E对自己有准确的、积极的自我认识,并帮助员工正确认识自己。 F实事求是地堆员工的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因,避免不当归因,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同时也应引导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成败作正确归因,正确估价自己。 7什么是情绪情感?情绪情感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需要的态度体验叫情绪情感。是事物与自己需要满足与否和满足程度的心理体验。是个体与环境意义事件之间关系的反映。 情绪和情感都是人类对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都是人内心的主观体验形式,因此二者本质相同且相互联系。

昆虫生态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 1. 有效积温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须从外界摄取一定的热量,其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摄取的总热量为一常数。有效积温,是作物在某个生育期或全部生育期内有效温度的总和,即作物在某一段时间内日平均气温与生物学零度之差的总和。 2. 食物链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贮存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在生态系统中层层传导的过程。 3. 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之间通过能量传递关系存在着一种错综复杂的普遍联系,这种联系象是一个无形的网把所有生物都包括在内,使它们彼此之间都有着某种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4. 生态对策是指任何生物对某一特定的生态压力下,都可能采用有利于种生存和发展的对策。 5. 能量金字塔根据组成食物链的各个营养级的层次和能量传递的“十分之一定律”,把生态系统中的各个营养级的能量数值绘制成一个塔,塔基为生产者,往上为较少的初级消费者(植食动物),再往上为更少的次级消费者(一级食肉动物),再往上为更少的三级消费者(二级食肉动物),塔顶是数量最少的顶级消费者。 6. 捕食 生物交互作用的 1 种,通常指捕食者以猎物为食的现象 7. r- 对策者 高生育能力,快速发育,早熟,成年个体小及寿命短且单次生殖多而小的后代,一旦环境条件转 好就会以其高增长率迅速恢复种群,使物种得以生存 8. K- 对策者适应于可预测的稳定环境,一旦受损很难恢复甚至可能灭绝.由于种群数量基本保持在环境容纳量K水平上,竞争较激烈,成年个体大,发育慢,迟生殖,产崽少但多次生殖,寿命长,存活率高? 9. 功能反应指每个捕食者的捕食率随猎物密度变化的一种反应。即捕食者对猎物的捕食效应。 10. 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11. 种群空间分布型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状态或布局 12. 生态系统 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13. 生态位 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 14. 休眠 昆虫为了安全度过不良环境条件(主要是低温或高温)而处于不食不动,停止生长发育的一种状态。当不良环境条件解除后,昆虫可以立即恢复正常的生长发育 15. 滞育 指昆虫受环境条件的诱导所产生的静止状态的一种类型。昆虫长期适应不良环境而形成的 种的遗传性,一般发生在某个固定的虫态。 16. 优势种 是指群落中占优势的种类,它包括群落每层中在数量、体积上最大、对生境影响最大的种类。 17. 传统生物防治 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 18. 群落演替 是指群落的这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有规律的变化。一个优势群落代替另一个优势群落 的演变现象 19. 生物钟 又称生理钟,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它是由生物体内的时间结构序所决定。 20. 种间竞争

消费行为学复习题三(1)

消费行为学作业(三) 一、基本概念 1.消费者动机: 2.自我概念: 3.生活方式: 4.学习: 5.态度: 6.参照群体: 7.社会阶层: 8.文化 二选择题 1、能够引起消费者需要的外部刺激称为() A 购买动机B购买行为C诱因D消费需求 2、在消费需要中,欲求的迫切程度与行为的内驱力作用大小成()关系。 A 间接 B 直接C平行 D 反比 E 正比 3、在市场活动中,如出现多数人的抢购行为和对未来经济形势不乐观的心理预期而形成的需要,属() A 过度需要 B 充分需要 C 否定需要 D 潜在需要 E 退却需要 4、人们追求安全的基本需要在消费需要中具体表现为() A 购买安全 B 保健功能 C 卫生安全D使用安全 5、在消费者购买行为中,动机具有以下功能() A 社会性功能 B 始发和终止功能 C 指引和选择行为方向功能 D 维持功能 E 强化功能 6、消费者购买动机的基本类型包括() A 生理性购买动机 B 心理性购买动机 C 社会性购买动机 D 个人性购买动机 7、态度作为一种(),通常以语言形式的意见,或非语言形式的动作、行为等作为自身的表现形态。 A心理倾向 B 个性特征 C 心理欲望D行为动机 8、消费者态度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 A 心理欲望 B 认知成分 C 情感成分 D 行为倾向 9、根据态度改变方式的不同,消费者态度的改变可以分为()两类。 A 对象改变 B 程度改变 C 时间改变 D 方向改变 E 状态改变 10、在日常消费中,如组织参观团、旅游团、结伴购物等行为都属()的范畴。 A 所属群体 B 参照群体 C 正式群体 D 非正式群体 E 向往群体 11、消费者感到某种需要后所产生的心理状态是() A.紧张B.调节C.平衡D.强化 12消费者过观察他人行为的强化而间接学习知识、获得经验的方式所反映的心理学理论是()A.需要层次理论 B.认知学习理论C.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 D.工具性条件反射理论 13 消费者情绪性购买动机的特点包括() A.即景性B.客观性C.冲动性D.周密性E.即时性 14、常用于划分亚文化群体的人口统计指标有() A.年龄 B.性别 C.民族 D.地理 E.宗教 F.收入 三、简述题 1.消费者的常见的具体购买动机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2、什么是MH理论?具体内容是什么?由谁提出?是什么理论在消费心理学中的应用? 3、消费者需要有哪些特征?对市场营销活动有什么意义? 4、请简述态度改变策略。

化学生态学(终)

化学生态学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析 1.化学生态学:是化学和生态学的交叉学科,是研究生物间的化学联系及其 机制,并在实际中加以应用的一门学科。 2.寄生: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 养物质和居住场所,这种生物的关系称为寄生 3.他感作用:植物、微生物释放的化学物质对其他生物生长发育产生的影响。 4.诱导抗性:植物受到侵害后,它们不仅不受到削弱,反而使原来隐蔽的保 护能力得到活化,从而抵抗原来不能抵抗的病菌或者植食者. 5.昆虫信息素:是由昆虫特殊腺体分泌的极微量的化学物质,是昆虫种内只 有同种个体或同种异性个体才能破译的信号物质,是昆虫内部联系的主要手段 6.同抗素:一种生物产生的物质,对这种物质的释放者和接受者都不利,这 种物质就叫——同抗素 7.短期诱导反应:植物产生的诱导反应在短期内消失的现象。这被认为是植 物为节省能量所采取的策略,但是防御效果不是很明显 8.生物测定:是将化学物质、粗提物或含有化学成分的材料直接施用于活的 生物,以便确定化学物质是否具有生物活性的方法。 9.天敌:自然界中某种动物专门捕食或危害另一种动物,前者即为后者的天 敌 10.单食性昆虫:只取食几种关系相近的植物种类的昆虫,如许多鳞翅目幼虫、 半翅目和鞘翅目昆虫 11.昆虫解毒:一般通过对外来毒物的氧化、水解等作用,再利用体内的某 些物质与之结合,使毒物变成水溶性较强的物质,容易随粪便等一起排泄出去。 12.利己素:生物产生的对释放者有利而对接受者不利的化学物质。 13.植物的他感作用:一种植物产生的化学物质,释放到环境中,对另一种 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有害或有利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之为“植物的他感作用”。

主力行为学之出货-【金元宝】

主力行为学之主力出货 主力进行吸筹、洗盘、拉升的最终目的,无非是为了能在高价位派发出货,兑现盈利;虽然在拉升过程中派发了部分筹码,但大多数主力仍然会选择合适的时机在高位进行派发,否则无法将账面的盈利兑现。 当个股的交易炽热,成交量大的惊人时,广大的散户已被股价的大幅上涨激起亢奋的热情,头脑发晕,生怕自己赶不上末班车,失去理性地疯狂买入,此时大幅拉升阶段也就快到头了,主力利用连拉大阳线的走势,吸引跟风盘介入。主力最后加速拉升的末期表现为成交量巨大,换手率较高,而股价出现滞涨迹象,盘中震荡幅度较大,K线组合上以方向不明的震荡形态来迷惑大多数的散户,使其无法判定股价的后续走势。大多数散户买进后,不赚钱,是不会走的,有的投资者介入后被套,只要不再让他看到介入的价位,他是不会出来的。主力正好利用散户的这种心理,进一退二,边拉边撤。作为短线炒手,遇到这种情况,要果断出局,不再参与它的后续操作,确保盈利赚到手,拿到手的才是自己的。 实战案例: 普通投资者由于对主力出货的阶段认识较浅薄,常常把头部误当底部,以为股价会再次启动,随着股价的下跌,造成资金的不断亏损。我在本书后面的章节中会重点介绍几个常见的头部形态。投资者除了掌握常见头

部形态外,还要熟悉一些主力常用的出货手法,主力常用的出货手法是在高位构筑平台出货,或者再次高位震荡出货。这类庄股,大都有急速拉升某股的行为,在拉升到目标位后,主力开始构筑平台,进行技术位修正,这极易引诱普通散户跟进,让散户对该股的形态走势十分看好,挑起股民们的买入冲动,致使其失去理智,高位接盘。这就难怪一些股民,明明买在了头部,他却认为买在了底部,股价下跌了,却不肯割肉止损,死要面子活受罪,随着股价不断下滑,使小损变成了大损,最终被深套。对于在顶部介入的投资者,如果发现自己介入位置错误,应在损失不大的情况下,及早卖出股票止损,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大损失。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有保住本金的安全,才可以等待下次的操作机会。 最凶狠的出货手法,是灌压出货,出现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主力发现了突发性的利空消息或是某种原因迫使庄家迅速撤庄,比如主力资金链出现问题等。有的主力资金来源不正当,或是联合坐庄的机构内部发生矛盾,需要迅速套现资金。主力直接大单打压股价,不计成本抛售股票,只要有接盘的,都有份,尾盘急跌,把没来得及撤单的抄底盘匆匆成交,在K线图上形成吓人的大阴线,且成交量巨大。不过这种出货方式阴险毒辣,容易将股性搞坏,一般主力不愿采用,不过在特殊时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出货手法,投资者要时刻提防这种走势。

第六章_昆虫的通讯与通讯方式

第六章昆虫的通讯与通讯方式 一、什么是信号? 昆虫的许多醒日的形态特征、许多行为方式,所分泌的许多化学物质以及由动物发出的大多数声音都可以认为是昆虫为了影响其他个体的行为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适应.并经常被看作是动物的信号.正如翅膀借助于在空气中搏击来完成其正常的飞行功能一样,一个信号往往是借助于影响另一个昆虫(经由感觉器官)来完成其正常的通讯功能.除了回声定位以外,由昆虫的特定发声器官所发出的全部声音,对其他动物来说都是一种信号.这些信号可以用来吸引其他个体(如雄螅蟀用鸣叫把雌蟋蟀吸引到自己洞穴中来),也可以用来排斥其他个体(如工蚁分泌的报警激素),还可以对其他个体的生理状况产生某种长远影响(如蜂王分泌的蜂王激素可抑制工蜂卵巢的发育). 什么是信号? 一个信号往往是借助于影响另一个动物(经由感觉器官)来完成其正常的通讯功能.“信号”(signals)一词可以从字典中查出两个定义: 1) 信号是用于交流信息的任何符号,状态和标志等; 2) 任何能唤起动物行动的事物都是信号. 行为生态学家倾向于把信号理解为:信号是一个动物(信号发送者)利用另一个动物(信号接受者)肌力的一种手段. 二、信号的特点 1、以较少的能量获得较大的利益 这是信号的一个明显特点,即发信号只需消耗较少的能量,但靠利用其他动物的肌力却能得到较大的利益. 一只雄蟋蟀完全有能力到处跑动去寻找配偶.但它却呆在一个地点用叫声把雌蟋蟀吸引到自己身边来,这显然是利用了雌蟋蟀的肌力而节省了自己的肌力. 鮟鱇将猎物驱入自己的口中则不是靠自己的肌力,而是靠摇晃一个诱饵使猎物主动进入自己的口中,在这里鮟鱇是在巧妙地利用猎物的肌力. 寄生于蚂蚁巢的隐翅甲幼虫靠分泌化学物质引诱蚂蚁给其喂食。 2、信号的专一性 昆虫对信号的感知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一只雌蟋蟀对百灵鸟动听的歌声不会有什么反应,但是,它对一只雄蟋蟀发出的唧唧的求偶声则特别敏感,会一往无前地向它奔去。 3、信号不变的刻板性(stereotype) 同一昆虫种群中的每一个成员都以极相似的方式发出同样的信号。每一种昆虫只有少量的信号和信息,有时某一特定信号在不同场合下会有完全不同的含义。 如蜜蜂蜂后所分泌的化学物质(trans-9-keto-2-decenoic acid)被护理它的工蜂带到蜂箱各处,其作用是抑制所有工蜂生殖腺的发育,以防蜂群中出现新的蜂后。但当蜂后在高空进行婚飞时,也分泌这种化学物质,此时的作用则是促使雄蜂聚集在自己周围,是一种性引诱剂。4、信号的梯度变化 声音信号、化学信号都有信号梯度的变化. 许多不同种类的昆虫(蚂蚁、蝗虫)都能形成地面臭迹,并使种内其他个体发生跟随行为。它们的运动呈锯齿形跟随方式。 一般来说,一个特定信号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是随着昆虫动机强度的增加而增加。第二节通讯方式及其功能 通讯(communication)是指昆虫个体之间的信息传递并能导致信息共享,这种信息共享具

猪的行为学特点

猪的行为学特点 (一)吸吮行为 仔猪在出生后约半小时就知道寻找母猪乳头吸吮母乳。吸吮行为与触觉行为、嗅觉行为、听觉行为以及印记行为一块组成猪只最初的吮乳行为。该行为有强烈的方位感。因此,初生仔猪一经吸吮乳头(产后6小时内),将长期不会忘记这个乳头。利用这一行为特点可以按强弱大小、乳头前后,在首次吸吮时固定乳头,以期获得好的整齐度,反之将引发1-2天的吮乳争斗,影响仔猪生长。利用这一行为可用奶瓶为缺乳仔猪哺食人工乳。 吸吮行为是本能行为(instructive behavior),随着猪只的成长会慢慢淡忘,但是在环境不良情况下,又会在断奶后记忆中出现,如吮耳、吮尾、吮血等。(二)摄食行为 猪的摄食行为与猪的生长发育,个体健康息息相关,猪是杂食动物,仔猪阶段尤喜甜食;粒料与粉料比,爱吃粒料;干料与湿料比,爱吃湿料。野外自然条件下,猪一天采食4-6次,夜间1-3次,但在狩猎期,猪会将采食全部集中在夜间进行;在人工饲养自由采食条件下,每次采食15-25分钟,并能充分体现其个性与嗜好,若饲料按蛋白料、能量料、微量成份料分别放置,猪只会自己平衡日粮,知道什么料该吃多少,猪的这种智力表现称为“营养智慧”;若采用限食,猪只每次采食时间会大为减少,约10-15分钟,采食速度加快,采食争斗增多。群养比单养吃得快,吃得多,但猪的采食是有节制的,因此一般不会出现象马牛那样因进食过多导致的胃扩张。 猪在采食时常发生伴随行为。例如在采食的同时,喜欢用鼻吻端拱土或拱料。因此,在设计料槽时,应不留直角,避免饲料浪费,并可在栏内放置深层干净的细红土,以满足拱土的天性;猪在采食过程中还伴随饮水行为,饮水的量与次数随猪的种类、气温、食物性质有很大差别,但是在摄食过程中,供应充足的饮水是无可置疑的,许多猪采食结束后,会伴随排泄行为,所以可在采食后将猪赶往排泄处排泄,并形成有益的条件反射,这样对保持栏内干燥卫生十分有利。(三)体温调节行为 猪是恒温动物,在适宜温度下,靠热传导、热辐射、热蒸发以及空气对流进行散热调节,靠自我调节的摄食量调节产热。现代基因型的猪,背膘趋薄,但既不耐寒,又不耐热,尽管随年龄的增长,耐寒力会有所提高。 猪的表皮层较薄,被毛稀疏,在炎热环境下,能吸收大量的热辐射,环境的高温容易传导猪体内;猪的汗腺甚少,在高温环境中蒸发散热能力差,故小猪与大猪均怕热,尤其是肥猪。 在高温环境中猪的体温调节行为表现喜卧少动、呼吸加快,张口呼吸(即热性喘息,通过呼出气体来蒸发散热)、寻找泥水粪尿水打滚等,并不时将身体潮湿的一面朝向空气中,将鼻孔对着空气流动的一方以利散热。若强行在烈日或高温下驱赶,猪会加快热性喘息,发生痛苦的呼噜声或嘶叫,还发生自我保护性的跛行(减少行动,减少产热),若仍不能调节与稳定体温,会发生日射病或热射病(中暑)、终因肺水肿、心衰、脑水肿而死亡。减少热应激对猪的伤害是猪场度夏的重要任务。 在低温环境里,新生仔猪的反应最明显。仔猪将四肢卷缩在腹下,以将冰冷的地面与薄皮的腹部隔开,并相互挤堆取暖,出现持续性肌纤维的震颤以增加产

普通昆虫学

普通昆虫学 概述 一、普通昆虫学考试科目包括: 普通昆虫学。 二、考试比例: 基础理论80%,昆虫学发展现状20%。 三、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10分(20小题,每题0.5分,占10%) 拉丁学名10分(中、拉互换等形式,10小题,每题1分,占10%) 填空或选择题30分(30空或题,每1空或题0.5分,占30%) 编制昆虫分目或科检索表20分(20个科目,占20%) 简答题20分(4小题,每题5分,占20%) 论述题10分(1题,占10%) 四、考试时间:3小时。 五、参考教材: 1. 雷朝亮,荣秀兰主编,《普通昆虫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8 2. 彩万志主编,《普通昆虫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7 一、考查目标: 普通昆虫学是一门理论性及实践性均较强的植物保护专业基础课。掌握昆虫的外部形态结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内部解剖以及昆虫分类。考核内容包括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和昆虫学发展前沿动态。 二、考试内容: 1绪论 (1)节肢动物门及各纲的特征; (2)昆虫纲的特征 2昆虫的外部形态 (1)昆虫身体的一般构造:体躯的基本构造;体躯的分节方式;分节的附肢 (2)昆虫的头部:头部的分节、头壳的构造、头式、头部的感觉器官、口器 (口器类型、为害特点及与害虫防治的关系) (3)昆虫的胸部:胸部构造的特点、胸部的基本构造(前胸、具翅胸节)、胸足的构造及其类型、翅(构造及变化、关节、翅脉及脉序、翅室、连锁和飞行) (4)昆虫的腹部:腹部构造的特点、腹部的基本构造、腹部的附肢 (外生殖器、尾须、无翅亚纲腹部的附肢、幼虫的腹足) 3昆虫的生物学 (1)昆虫的生殖方式: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多胚生殖、卵胎生和幼体生殖 (2)昆虫的胚胎发育:卵的类型及产卵方式、卵的构造 (3)昆虫的胚后发育:孵化、生长发育、变态(增节变态、表变态、原变态、不全变态、全变态)、幼虫期、蛹期、成虫的形成

主力行为学【一】跟随趋势

主力行为学【一】跟随趋势 我们在前期通过5期讲课实战演练学会了操作逆势上涨的中线波段牛股,现在我们来讲一下主力行为学。 很多不熟悉我的朋友都认为我们的票高,很容易被套,而熟悉的我的朋友知道,我们每年都会选出两到三组逆势上涨的牛股,每组都会波段操作,每年都可以翻倍。我为了能够让更多人赚更多钱也是身体力行的介绍我的方法。 上图是大华股份002236和大盘的叠加走势,上面是大华股份,下面是大盘,很明显的大华股份从上市初期到现在始终保持中长线上涨趋势。问大家几个问题: 1、一只股票能够从2008年开始长期上涨,说明谁在干什么? 2、大盘下跌,股价上涨,你敢买股票吗?

3、一只股票从3.2涨到70,翻了20倍,是谁在干什么? 思考几分钟,然后再回答我的问题。 首先根据【主力行为学】,我们知道市场中一共有两个角色,一个是散户,一个是主力。明白这两个之后,OK,开始回答: 1、散户资金少,动作不能整齐划一,一只股票能够长期上涨,一定不是散户在拉升股价,那就是主力。所以跟随趋势买牛股。 2、大盘下跌,80%的散户都不敢买股票,而是在卖股票。因为散户都不知道何时跌到底,早卖早脱身,心想少亏也是赚。而主力知道散户背后不知道的利好,或者立志于将股价抬高,所以逆势拉升。并且随着散户的卖出不断接盘,吸筹,为以后的拉升做好准备。所以行情下跌逆势看庄。 3、股价翻1倍,翻20倍,都是主力在拉升,这说明树立志在高远,所以当股价刚刚翻倍或者刚刚上涨30%时,而我们认为这时太高,那就是太小瞧主力的志向了。很多人爱买低价股,5元是低价股,确实很有可能翻倍,如果主力行为学没有学好你买的股票很有可能往下翻;而20元是高价股,曾经从5元翻4倍了,也有可能继续翻5倍。所以不怕高。 这只是主力行为学的第一讲,我会在后期继续通过实战分享经验,顺便说一句,大华股份和冠豪高新现在我继续看涨,想买还能买,记得分仓。

大豆害虫天敌昆虫的研究概况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2,24(3):33~36,40 Journal o f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大豆害虫天敌昆虫的研究概况 刘新茹1X ,孙晓玲2,任炳忠2 (1.北华大学理学分院,吉林吉林132013;2.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摘要:根据近年来的研究现状,对大豆害虫天敌昆虫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发展趋势加以展望,以期为广大农业、植物保护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豆;害虫;天敌昆虫 中图分类号:Q96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684(2002)03-0033-04 A Su rvey of Studies on Natura l Enemy Insects of Soybean Pests LI U Xin-ru1,SUN Xiao-ling2,RE N Bing-zhong2 (1.College o f Science,Beihua U niversity,Jilin,Jilin132013,China;2.College o f Li f e Science, Northeast No rmal University,Changchun,Jilin130024,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s in this field,the paper presents a survey of the studies on nat-ural enemy insects of soybean pests.It also prospects the future trends with the intention of providing ref-erences for people engaged in agriculture and plant protection. Key words:soybean;pest;natural enemy insects 大豆是重要的油料、粮食和轻工业原料作物,是人类食品的重要蛋白质来源,有着广泛的工业用途和医学价值,同时在农业生态系统中起着维持能量平衡的重要作用,它以独特的优点,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近几十年来,大豆生产发展迅速,栽培面积迅速增长,大豆害虫防治同时也迅速受到科学研究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化学防治在世界大豆生产中曾经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它具有:1能够引起害虫的抗药性;o杀伤天敌、破坏自然生态平衡并引起大豆害虫再猖獗或次要害虫大发生;?污染环境、产生残毒等弊端,不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各种不必使用化学农药来防治大豆害虫的方法日益受到重视[1],其中又以天敌昆虫的利用为重要手段之一。豆田中蕴含丰富的天敌昆虫资源,如何把大量宝贵的自然天敌资源合理地利用起来,是摆在农业和植物保护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可持续发展农业0的提出,大豆害虫天敌的研究愈来愈引起科学研究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根据近年来的研究现状,笔者就大豆害虫的天敌昆虫的研究利用概况综述如下。 1理论基础研究 1.1植物信息素在大豆食叶性害虫天敌选择寄 主过程中的作用机理 昆虫和植物从远古就因营养、繁殖、保护、防卫、扩散等需要而发生了密切的关系,双方在所建立的关系中相互作用、彼此影响,相互选择、相互适应,经亿万年的演化而形成了各种类型的关系[2]。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是一些分子量在100~200的有机化学物质,包括烃类、醇类、醛类、 X作者简介:刘新茹(1954-),女,讲师,主要从事动物学教学和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2001-10-20

主力行为学

筹码分布 白色5日之内、红色5日—10日粉色10—20日紫色20—30日卡其色30—60 淡黄色60—100 黄色100以上的 所谓筹码分布,反应的就是“流动股票持仓成本分布”,非常真实的反映了在不同时间段、不同的价位上投资者的持仓情况。 一般来讲,庄家运作一直股票都会经历这么四个阶段:吸筹阶段、洗盘阶段、拉升阶段及其出货阶段!这几个阶段的股价的变动本质上都是筹码不断转移的过程,筹码能非常准确真实的反应出K线图背后专家们的动作。因此,要是能在这几个阶段明察秋毫,对于自己的操作将会有很大的好处。 吸筹阶段:在底部吸收低廉的筹码,收集的筹码越多,之后拉升的空间就会越大,相对应的时间也会更长,所谓“横有多长,竖有多高”就是这个道理;主力通过各种方式打压散户,让散户卖掉自己手中的套牢盘,主力成功接收筹码,这就叫做吸筹!!一个区域的某一种行为!! 拉升吸筹、震仓吸筹、破位吸筹 洗盘阶段:吸筹阶段之后的洗盘是为了洗清浮动的筹码,将中线的套牢者和短线的跟风盘洗清出去,为今后的拉升获取更多的筹码; 前期经过主力建仓吸筹之后,拉升一波洗掉过程中不坚定的散户筹码,前一个交易日或者前几个交易日出现了拉升涨停,后一个交易日高开低走放量大阴线下跌!一般以假阴线报收!! 拉升阶段:筹码不断的上移的过程; 主力强控盘,大多以一字涨停板为主,成交量较低,每天涨停板,换手率较低,一旦打

出货阶段:这时候需要注意判断出货阶段的特征是什么?那就是底部收集的廉价筹码的变动情况!要是底部筹码不断的减少,并且在高位不断的出现积累的情况,就应该小心了!筹码由底部建仓前的筹码快速减少顶部筹码快速增加,筹码由底到高,也就是说筹码上移主力抛盘 战法一:<<成本发散上行延续>> 1.战法描述 股价突破低位单峰密集上行,成本筹码图上看到成本开始发散意味着趋势的开始和延续. 2.战法精要 (1)筹码发散是行情处于展开的状态,; (2)低位密集峰之后,股价上行发散是介入的时机; (3)高位密集峰之后的下跌发散,不可介入反弹; (4)成本发散对低位峰密集的消耗越少,行情的延续性越强. 3.战法理解或原理 A.成本发散的筹码是上攻途中不同价位成交过程的筹码的移动造成的,其筹码来源于低位密集峰,是对低位密集峰的消耗; B.只要低位密集不被成本发散迅速消耗,主力就没有出货的现象,就可继续持股看高. C.当低位密集峰被向上突破后,出现成本发散是主升段行情开始的信号,但应时刻关注低位密集峰的变化,一旦发现它正迅速减小,可出局观望. 战法二:<<洗盘回归单峰密集>>

昆虫行为学

昆虫行为学 什么是昆虫? 昆虫隶属: 动物界Animalia 节肢动物门Arthopoda 昆虫纲Insecta 。 昆虫纲的特征 1.体躯由若干环节组成,明显分为头、胸、腹3个体段; 2.头部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具3对口器附肢和一对触角,通常还有复眼和单眼; 3.胸部是运动的中心,具3对足,一般还有2对翅; 4.腹部是生殖的中心,含生殖系统和大部分内脏; 5.昆虫具有变态。 昆虫纲与节肢动物门其它纲的区别 昆虫纲的特点 1. 种类多,数量大.昆虫纲是动物界中最为繁盛的一个类群,地球上的昆虫种类可能达1000万种,约占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一半。 2.分布广.从赤道到两极,从高山到海底,它们几乎分布于地球的各个角落。 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昆虫与人类的关系通常指昆虫对人类的经济利益和传播疾病所造成的危害或为人类创造了财富。因此有害虫和益虫之分,也有一些昆虫与人类关系不大。 1.昆虫的有害方面 害虫:主要指直接影响人类健康,危害栽培作物,侵害生活资料和危害建筑设施的昆虫。 1)危害农作物 昆虫48.2%是植食性的,28%是捕食性的,17.3%是腐食性的,2.4%是寄生性的 。 项目 体段 触角(对) 足(对) 翅(对) 举例 昆虫纲 头、胸、腹 1 3 2 蝗虫、蚂蚁 蛛形纲 头胸、腹 4 0 蜘蛛、螨、 蝎 甲壳纲 头胸、腹 2 至少5节 0 蟹、虾 唇足纲 头、胴 1 1对/节,第一节成毒爪 0 蜈蚣 重足纲 头、胴 1 除前3-4、末1-2节,余各节2对 0 马陆 结合纲 头、胴 1 1对/节,第一节不成毒

在人类的栽培植物中,没有一种不受昆虫的为害。 全世界5种重要作物(稻、麦、玉米、棉和甘蔗)每年因虫害的损失达2000亿美元(FAO)。 我国常见的农业害虫约1000种,每年所造成的损失至少占农作物总产值的1/5以上。 2)传播植物病害 蚜虫、飞虱、叶蝉传播病毒病,害虫为害后的伤口有利于病原菌侵染、发生。 3)与人畜健康的关系(卫生害虫或家畜害虫) 对人蓄的直接取食、蜇刺、骚扰。吸血可致慢性贫血。蜇、刺造成皮肤损伤。传播疾病。 2.昆虫的有益方面 益虫:包括直接或间接对人类有利的昆虫,如家蚕吐丝、白蜡虫分泌白蜡等。 1)天敌昆虫捕食性、寄生性昆虫 2)传粉昆虫 在显花植物中,自花授粉和借风传粉的只占5%和10%,约有85%属于虫媒植物。传粉昆虫包括蜜蜂、胡蜂类、榕小蜂类及一些蚁类、蝇类、 蛾类、甲虫类、蝽类、 蝶类、蓟马类等。 3)环境保护资源昆虫 净化环境(如草原“清洁工”蜣螂)。 4) 科研材料昆虫 果蝇cDNA 2000年测出了黑腹果蝇全基因组序列。 生物学家选择研究昆虫作为科学研究材料,从中揭开了很多自然之谜,最突出的例子就是以果蝇(Drosophia melanogaster)为材料发展起来的遗传学。以昆虫为研究材料的优点:昆虫易于饲养,生活周期短,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个体;昆虫是开放循环的动物,器官和内分泌腺的移植比较容易,无脊椎动物的生理问题很多都是以昆虫为实验材料研究的;昆虫作为研究材料不像灵长类动物容易受到社会和道德约束。 5)工业原料昆虫 绢丝昆虫(蚕、蚱蚕),五倍子(五倍子蚜),虫蜡(白蜡虫),胭脂等。 6)药用昆虫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药用昆虫21种,《本草纲目》和《本草纲目拾遗》两书共记载药用昆虫88种。如冬虫夏草、斑蝥、蚂蚁等现已知有药用价值的300余种。 7)食用昆虫 8)饲料昆虫 黄粉虫、家蝇是禽、畜、鱼、鸟等的优良饲料。 9)观赏昆虫 包括色彩鲜艳、图案精美、形态奇特、鸣声动听、好斗成性,能发营光的昆虫。

主力行为学之筹码吸筹4大方式--

主力吸筹方法 一.上*通道吸筹方法: 选择在黎明前黑暗或者大盘人气悲观的时候,借着夜幕做掩护,悄悄地走出不为投资者所注意的缓慢上*通道。这个时候,一般抛单多为割肉之举。 机构操盘手可以隐蔽吸纳廉价筹码。当盘面上档有大卖单挂出的时候,可以分批或照单全收,但这样势必会引起股价上涨,导致市场人士警觉。那么我们完全可以以实质*买单买进上方大单筹码的同时,稍晚几秒用另一台电脑确认向下以实质*卖单卖出极小部分的股票,这样利用人气不旺或市场人士都不注意时,既不引起价格上涨,又能吸到廉价筹码。采取多进少出的形式,吸纳廉价筹码。当上档无大卖单出现的情况下,无论大势涨得再好,千万要按兵不动,不要徒劳去做高股价。如果有小卖单主动出现,也不要去维护盘面(如果筹码还不足的话),让股价*地回落。 直到再次有大卖单出现......也有的时间,由于大势不好的原因。 上档不断有大卖单出现,主力只好抓紧吸筹力度......这样虽然多进少出。 一天下来,不知不觉中到收盘时。 在日K线上也做成了个中阳线。但由于还可以在相对低位再次吸到廉价筹码,增加相对低位的成交密度,降低持仓成本。这时可以趁收盘时,非职业投资者注意力比较涣散。

下档承接盘稀薄时,再次用少量筹码将股价打下。第二天可以在此价位反复吸纳筹码,争取在交易的相对低位增加筹码的密集程度。 增加低位的筹码吸收量。 降低持仓成本。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某个价位上的流通筹码日趋减少。 总是固定在某个价位区域很难再吸到廉价筹码了。可以小幅度地以实质*的小买单稍稍推*股价,然后进行新一轮的吸筹。虽然此时的成交量绝对是真刀真*的买进。 但因为量能不大,大多也不会引起市场投资者的注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积月累。 仍然会在日K线或走势图上留下小规模的上*通道。并且由于股价长期的稳定。 会给一些散户投资者造成一种安全的感觉,而不愿低价卖出筹码,造成主力吸货被动。当这种吸货方法进行一段的时候。 渐渐会引起专业人士的注意。那么没关系,下面我们将采用下跌趋势或者打压的方法建仓。 二.下降趋势或打压方式建仓: 要做出一个下降趋势或采用打压方法建仓,必须要抛出一部分筹码。如果抛出的筹码太多,反而适得其反,得不偿失。我们先谈一下下降通道的运作方法和吸筹机理吧! 1.下降通道.选择大盘下跌或者人气低迷、悲观的日子开始建仓。首先

昆虫生态学试题库

1.昆虫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2.生态因子有哪些类型 3.有效积温法则及应用: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 某一发育阶段的发育过程,而且各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称总积温或有效积温. 应用:1.预测生物发生的世代数;2.预测生物地理分布的北界 3. 益虫的保存和利用 4.有效积温法则应用的局限性:1.昆虫的生长发育主要受平均温度影响,但食物、湿度 也有一定的影响,极端气温等等。2.有效积温是建立在温度升高,昆虫发育速度加快的基础上。3.一般发育始点和有效积温是在定温下测定的,自然界发育是在变温条件下。4.一般是利用气象资料进行计算,注意小生境气候 5.不同地理种及其发育始点温度不同。6.预测害虫天敌发生世代,对1年严格1代,或2年或多年一代,或本地不能越冬的迁飞害虫意义不大 5.越冬基数调查时应注意那些问题?在调查越冬后有效基数时,要注意选择上一年不 同营养状态的寄主植物类型田。 6.昆虫的迁飞特性:1.种群数量长期具有季节性“突增”、“突减”现象,并使上下 两代间发生数量十分悬殊。2.在一个相当大区域内种群有“同期突发”现象。即在大区域内同时突然发生。3.种群在上下两代间的发育进度不符合。4.成虫发生期间雌虫卵巢发育有不连续现象。5.在高空用高山网或飞机捕捉、海面航捕,可捕到大量有季节性活动的虫源。6.标记回收可远距离回收到标记虫源。7.昆虫雷达可监测到高空过境虫源。 7.研究昆虫种群生态学的目的和意义? 8.如何定义种群的概念? 9.种群结构的表现型式 10.研究空间分布型的意义 11.昆虫空间分布的应用价值 12.逻辑斯谛应具备什么条件 13.考察昆虫空间分布型的方法有哪些? 14.如何进行种群数量的样方调查? 15.Logistic增长曲线有何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6.特定时间生命表的优缺点? 17.存活曲线主要有哪些类型? 18.种间关系主要有哪些类型? 19.什么是r对策和K对策?

主力行为学之主力吸筹

主力行为学之主力吸筹 主力赚钱的方式流程:主力介入第一笔资金到一只个股,然后以吸筹的方式让自己的资金占据此票的主导地位,达到主力可以利用自己的资金进出来影响此票的涨跌的程度。之后主力便可轻松抬拉股价,让个股价位拉高之后,在高位出货达到盈利目的。 定义:主力为了让自己的资金占据个股的主导地位而进行的一种吸货,囤货方式。 主力吸筹特点:1.低调,买票动静不宜过大 2.单次吸筹量小 3.主力吸筹需要主动出击 主力吸筹形态: 1.打压吸筹:主力在资金介入后,股价暂时拉高,吸引散户进场抢筹。为了让这些抢筹的散户离场,主力故意打压股价让他们交出筹码。 2.震荡吸筹:大多数个股中都有一些老顽固散户,套的比较深,打压股价只会让他们越发破罐子破摔,不会卖票。所以主力采取不断的打压又拉盘的震荡方式,让这些主力眼中

的老顽固不断的经历希望与绝望之后,忍受不了这种心理冲击而交出筹码。 3.横盘吸筹:大多数散户的资金有限,耐心有限,所以一直死票一定不是散户的选择。长久的横盘不上不下的票,最是让散户难有耐心。主力控盘度较高的时候多会以这种高精度控盘来让散户交出筹码。 4.拉盘吸筹:当主力实力很强的时候,主力是没有多少耐心去慢慢吸筹,那么最快的方式,一定是让散户尝到甜头离场。只要散户赚钱了,不管多少,都会有散户离场。在小幅度长时间的拉盘过程中伴随大幅度的打压,以这样的方式来让所有被套不管深浅的散户先尝点甜头,然后吓唬走他们。以这样的方式让散户交出筹码。 主力吸筹应用: 1.典型的做波段,做高抛低吸的技术原理 2.横有多长竖有多高,吸筹越久的票未来主力拉盘的时候一定拉的越高 3.主力正在吸筹的票,一定都会在主力成本区徘徊,这样的票一定不会让我们亏钱的

教学行为的特征及转化

教学行为的特征及转化 一教学行为及其特点 何谓教学行为?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与理解,素来见仁见智、各言其是。我们运用系统原理来分析这一现象,可以看出:教学行为不是简单的教学形式、手段、方法和技能的构成体,而是一个包括教和学两个动因在内的结构复杂的、内容丰富的目的性行为,是由行为主体(教师和学生)以及与行为主体相联系的起着直接与间接作用的因素所构成的、在动静交替转换过程中反映出来的一种行为。 在其构成上包括两个层次:其一,就是直接显示结果的行为,如教学语言、教学组织、板演示范、实验操作、表情姿势等。从现象上看,这种行为有很大成分的无意性(多是有意后行为)和不自主性。这种显性行为可以在教学评价中直接认知和把握。其二,是情感、意志、道德、价值观、潜在能力和个性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态势,在行为上表现出较强的意识性、稳定性和自主性。这种内在的行为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显得扎实而专一。在教学中,只有当内在行为全部投入时才能产生教学效益。因为它具有内在的、强迫的力量,迫使教学行为朝着既定的方向发展,并不断对行为进行调整和修正。如果忽略了内在行为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教学效益是不会得到提高的。

从教学行为的性质、结构和功能上看,教学行为往往具有这样一些特点: (1)目的性 教学行为是在对教学活动过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具有较强的目的性。教学行为目的服从于教学目的,是把教学目的中的众多因素进行内化并形成教育价值观的一部分,从而确立教学行为导向并集中体现于教学活动过程之中,是一种智能性行为。教学行为目的是与教学效益密切相关、协调一致的,教学行为目的越明确,导向作用越大,教学效益越高。 (2)社会性 从教学活动的属性上说,它是一种社会实践,教学行为也就因此带上了许许多多的社会内容。既是如此,教学实践就得按照社会实践的原则、规律进行,按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变换自己的行为,体现社会的真善美、反映社会的传统美德和文化,并从社会道德、社会审美的要求上改善这种行为,使之得以充分地社会化。(3)规范性 教学行为是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而设计的。教学行为的规范性,一方面要求体现在动作、姿势等行为特征上;另一方面则要求行为主体应有正确的教学价值观和教学道德。在教学活动中科学地处理这两种行为要求的关系,并做完善的结合,教学行为的整体功能才有可能充分地发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