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论》读书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卡西尔《人论》读书报告
卡西尔的《人论》是他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著作,是继《符号形式的哲学》之后的论著,此书分为上篇和下篇两部分,主要围绕“人是什么”问题展开论述,上篇主要是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对于“人是什么”的各种观点,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是什么”问题的探究上即人对自己的认识上出现了危机,从而卡西尔提出他自己的主张:人是符号的动物,亦能用符号创造文化,下篇就是注重于对人类用符号创造出的文化——宗教、神话、语言、艺术、历史、科学,给我们的进一步展示。
纵观当代诸多哲学思想,卡西尔是具有百科全书知识的一位学者。在人类知识发展的初级阶段,人的能力有限、科技尚不发达的时候,卡西尔已经开始根据新的眼光在不同的角度和方面来看待人。从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到卡西尔指出认识自我是哲学最高的目标。也正是这些先驱者的探讨,我们更加注重人的价值。从希腊哲学家只关心宇宙到现在开始关心人生的意义。今天所面临的问题,归根到底就是人类生存的问题。卡西尔在此书中还力图论证一个思想,就是:人只有在文化活动中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也只有在文化活动中,人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在他看来,人并没有什么与生俱来的抽象本质,也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永恒人性,人的本质是永远处在制作之中,它只存在于人不断创造文化的辛勤劳作之中。卡西尔对人的诠释——人的
劳作和人的本质具有一致性,人的创造性和人性的面貌具有共同性,科学、艺术、语言、神话等都是人类文化的一个方面、一个部分,因此,它们内在地相互联系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人类文化。“如果有什么关于人的本性或‘本质’的定义的话,那么这种定义只能被理解为一种功能性的定义,而不能是一种实体性的定义。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来看待人性和人的本质,我们不能以任何构成人的形而上学本质的内在原则来给人下定义;我们也不能用可以靠经验的观察来确定的天生能力或本能来给人下定义。人的突出的特征,人与众不同的标志,既不是他的形而上学本性也不是他的物理本性,而是人的劳作。正是这种劳作,正是这种人类活动的体系,规定和划定了‘人性’的圆周。语言、神话、宗教、艺术、科学、历史,都是这个圆的组成部分和各个扇面。虽然他们在表现形式上是不一致、不可调和的。但是他们各自发挥着作用,作为组成文化的部分,这些功能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各自开启了一个新的地平线并且向我们现显示了人性的一个新的方面。因此,一种‘人的哲学’是这样一种哲学:它能使我们洞见这些人类活动各自的基本结构,同时又能使我们把这些活动理解为一个整体。”
整体中的核心就是符号,因为人的本质和文化的本质是一致的,只要找到人和文化的中介就可以理解人与文化之间的关系,那么,中介就是符号。卡西尔把符号作为他全部哲学体系的核心,也就成了“符号哲学”。一切在某种形式上能为知觉揭示出意义
的现象都是符号,是有关语言、神话、宗教、艺术、科学、历史各个扇面的人类哲学。人不仅生活在一个物理世界,而且生活在自己所编织的符号世界之中,符号是文化意义的载体,是文化得以存在和传播的关键。在卡西尔的眼里,人和文化是联系在一起的,人的符号活动就是人对文化的创造,因此这符号活动本身就既成了人的本质,又成了文化的本质,但他又不认为人和文化是完全相同的东西,而是认为人是符号活动的主体,是符号的本体;而文化则是符号活动的结果,是符号的形式。卡西尔清晰的地明人——符号——文化三位一体的关系。
在此书中,卡西尔的理念中仍然具有美学思想,在这里可以将其看作符号中的美学。
卡西尔认为:“艺术可以被定义为一种符号语言,但这只是给了我们共同的类,而没有给我们这种差。”显然,卡西尔不满足于停留在仅把艺术定义为一种文化符号形式的一般层次上,而要深究艺术符号的特殊本质和规律。
美论,卡西尔认为没丝毫不神秘,无需依靠高深的形而上学理论来解释。他说:“美看来应当是最明明白白的人类现象之一”,“美就是人类经验的组成部分”。并认为,“美并不是事物的一种直接属性,美必然地与人类的心灵有联系”。卡西尔这种观点的重要意义在于肯定了美的主体性和社会性,但是并不是任何这种关系都构成美,也并非任何人类经验都是美的。“美不能根据它的单纯被感知而被定义为‘被知觉的’,它必须根据心灵的能动
性来定义,根据知觉的功能并以这种功能的一种独特倾向来定义。它不是由被动的知觉构成,而是一种知觉化的方式和过程。但是这种过程的本性并不是纯粹主观的,相反,它乃是我们直观客观世界的条件之一。”卡西尔的意思是,要定义美,不能只从被动感知对象入手,而必须由知觉的能动性出发,把美看成人的知觉能动地构成对象世界的直观方式和过程。这样,美就是一种主体客体间的构造(构形)活动。所以,卡西尔说:“艺术家的眼光不是被动地接受和记录事物的印象,而是构造性的,并且只有靠着构造活动,我们才能发现自然事物的美。”正因为这样,在卡西尔看来,美与美感乃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东西,并无严格的界限:美就是知觉的构形(美感),美感就是审美的敏感和体验(美)。他说:“美感就是对各种形式的动态生命力的敏感性,而这种生命力只有靠我们自身中的一种相应的动态过程才可能把握。”这里,卡西尔又追随康德,进一步提出美在形式,美感是对形式的动态感受。他以自然事物的美与风景画(艺术美)为例,把美分成囿于实在事物的“机体的美”和“审美的美”认为自然风景“机体的美”不一定具有审美品性,因为它是“活生生事物的领域”,而非单纯形式的领域,一旦我们面对的是艺术家的风景画,或当我们用艺术家眼光观看风景时,那么我们就进入审美的“活生生的形式”的领域,“我们不再生活在事物的直接实在性之中,而是生活在诸空间形式的节奏之中,生活在各种色彩的和谐和反差之中,生活在明暗的协调之中。审美经验正是存
在于这种对形式的动态方面的专注之中”。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卡西尔的美论又回到了康德那里,即把美看成对象超功利的“活生生的形式”与主体知觉能动的构形作用的协调一致的直观状态,这时候就构成了“审美的美”,同时,也就形成了美感。
综上,只是本人对卡西尔《人论》的粗浅认识,此书中引古论今,其睿智的语言、精深的文化及精辟的阐述都能让读者深刻的感受到这位西方哲学大家的魅力所在,在沉浸于其独特而又富有哲理性的文字的同时,也会引人深思。望在今后的阅读中,本人仍将继续深入钻研发掘其中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