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操的简介,赤壁之战,
1、曹操的简介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
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字孟德,小名阿瞒,谯(今安徽亳县人)。
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军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占据兖州,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份,编为“青州兵”。
建安元年(196年)迎汉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东)。
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后来被封为魏王。
子曹丕称帝,追尊为魏武帝。
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
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
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散文亦清峻整洁。
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丢失,有明人本。
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2、赤壁之战
赤壁历史上发生赤壁之战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县西北长江南岸的赤壁山。
其山高五十多米,岩石皆呈赭红色,是约一亿年前因砾石、砂子与铁质、钙质等物沉积胶结氧化而成,又因地质断层而露出地面,这种特殊的地貌被后人传说为火烧赤壁时烧成红色的,因而更增添了赤壁之战的神奇色彩。
此外湖北黄冈县西北的江滨有一赤鼻矶,也是悬崖峭壁赭红如火烧一般,兀立临江,因与“赤壁”同音,相传为赤壁古战场。
宋朝苏轼贬官任黄州团练副使时,曾经游历此地,追怀古事,写下了千古绝唱《赤壁怀古》和《赤壁赋》的文章,其实此处并非真正的赤壁古战场。
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三国时一个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
公元208年秋天,曹操在统一了北方之后亲率号称八十万人的水军沿江南下,企图消灭刘备及孙
权,统一天下。
孙权与刘备结成联盟,共同抗击曹军,两军在位于长江中游的赤壁相遇。
吴蜀联军根据曹操士兵都是北方人,不习水战以及他们的战船相连、行动不便等不利因素,巧设诈降火攻之计大破曹军。
曹操军队死伤无数,损失惨重,仓皇败走华容道,逃回北方。
此后曹操失去了统一天下的实力,刘备趁机夺取了益州、荆州,与魏、吴两国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曹操(155220)三国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史称魏武帝。
曹操祖籍安徽亳县,小名阿瞒,字孟德。
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过程中,扩张了自己的军事实力,又于建安元年(196年)把汉献帝迎至许昌,遂“挟天子以令诸侯”。
建安13年做了丞相,赤壁之战被刘备孙权击败后回北方重整势力。
公元216年自封魏王,曹丕继位后追封其父为武帝。
曹操精通兵法,又长于诗歌,以诗抒发报负。
今存诗20余首。
其诗被誉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诗句成为英雄老当益壮,志气冲天的代言,堪称千古绝唱。
周瑜(175210)字公瑾,三国时吴国名将,庐江舒县(安徽舒城)人,出身士族,辅佐孙策、孙权建孙吴政权,又与孙权为连襟。
在建安13年曹操大军压境时与鲁肃等人力主迎战,并亲率大军破曹操于赤壁,赢得了千古英雄美名,后因病去世。
黄盖字公覆,吴国宿将,零陵泉陵(今湖南零陵)人。
赤壁之战中,他率领数十艘装满芦苇、火硝和硫磺等引火之物的小船诈降,趁机点火,以火攻之计破了曹军船阵和兵营。
华容道华容是县名,设于西汉,在今湖北潜江县西南。
因曹操赤壁之战后取道华容县北归,故称华容道。
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三国时一个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
公元208年秋天,曹操在统一了北方之后亲率号称八十万人的水军沿江南下,企图消灭刘备及孙权,统一中国。
孙权与刘备结成联盟,共同抗击曹军,两军在位于长江中游的赤壁相遇。
吴蜀联军根据曹操士
兵都是北方人,不习水战以及他们的战船相连行动不便等不利因素,巧设诈降火攻之计,大破曹军。
曹操军队死伤无数,损失惨重,仓皇败走华容道,逃回北方。
此后曹操失去了统一天下的实力,刘备趁机夺取了益州、荆州,与魏、吴两国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曹操(155—220)三国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史称魏武帝。
曹操祖籍安徽亳县,小名阿瞒,字孟德。
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过程中,扩张了自己的军事实力,又于建安元年(196年)把汉献帝迎至许昌,遂“挟天子以令诸侯”。
建安13年做了丞相,赤壁之战被刘备孙权击败后回北方重整势力。
公元216年自封魏王,曹丕继位后追封其父为武帝。
曹操精通兵法,又长于诗歌,以诗抒发报负,今存诗20余首。
其诗被誉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诗句成为英雄老当益壮,志气冲天的代言,堪称千古绝唱。
3、曹操、曹丕、曹植曹氏父子,建安文学的代表。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三国时沛国谯(今亳州市)人。
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少时机警,有权术,任侠放荡,不治行业。
20岁举荐孝廉为郎,授洛阳北都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
黄巾起义爆发后,曹操以骑都尉参与镇压,迁为济南相。
不久,占据兖州,诱降青州黄巾军,选其精锐编为“青州兵”。
建安元年(196年),迎汉献帝都许县(今河南许县东),被封为大将军、武平侯。
从此曹操大权在握,号令四方,灭吕布,破袁绍,征乌桓,统一了中国北方。
建安十三年(208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今湖北蒲圻县境内),遂同孙、刘形成三国鼎立之势。
建安二十一年进位魏王。
其子曹丕称帝,曹操被追尊为武帝。
曹操重用人才,抑制豪强,加强集权,使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精通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摘要》等。
善诗歌,与其子曹丕、曹植皆为先秦文学之后又一个辉煌期——建安文学时期。
曹操的遗著有《魏武帝集》。
曹丕(187~226),字子桓,即魏文帝。
曹操次子。
东汉建安十六年(211)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
二十二年立为太子。
曹操死,嗣位为丞相、魏王,旋代汉称帝,国号魏,都洛阳。
在位期间,
效法汉文帝清静无为,与民休息政策,制订“九品中正法”,使世族门阀统治开始确立。
好文学,为当时文坛领袖。
其诗“燕歌行”为现存最早一首七言诗。
所著《典论·论文》为中国较早之文艺批评专著,现存诗歌约40首。
明人辑有《魏文帝集》。
曹植(192~232)字子建。
建安杰出诗人,曹操第三子,少聪敏,颇得其父宠爱,几次欲立其为太子,因曹植清高孤傲、行为放任,饮酒无度,且违反禁规而招致曹操不满,遂绝立他为嗣之念。
建安十六年封平原侯,建安十九年改为临淄侯。
曹丕即帝位后,曹植备受猜忌和迫害,屡被贬爵和改换封地。
曹丕几度欲杀曹植,据说曾逼曹植七步成诗,结果逼出了传世佳作《七步诗》。
年42忧郁而终。
其诗歌艺术性极高,于五言诗发展起极大推动作用。
今传《曹子建集》1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