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即将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即将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但还不能说是贸易强国,要成为世界贸易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与其他贸易强国相比,在四个方面还存在明显差距:
一、贸易增长方式相对粗放,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中国的进出口总额中,超过一半是加工贸易。

二、核心竞争力不强,缺乏自有品牌和营销网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产品还比较少。

三、出口产品层次偏低,不少产品仍处于国际分工价值链的低端,附加值不高。

四、尚未形成一大批管理水平高、综合实力强、能够深度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企业。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比例只有4%,今年虽然可以达到28%左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甚至与部分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

美国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例为44%,荷兰是44%,日本是39%,新加坡是72%。

2010年4月18日,商务部在广交会举行全国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报告会,会上首次发布《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发展战略研究》,提出到2030年要初步实现贸易强国目标。

这个目标分两步走:在2020年前巩固贸易大国地位,推动贸易强国进程;在2030年前后,初步实现贸易强国目标。

未来十年我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在内的总贸易额将达到5.3万亿美元左右,比当前增一倍,届时我国对国际贸易规则制定权和主导权也将得到大幅提升。

具体将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巩固我国的贸易大国地位,在“十三五”期间即到2020年实质性推进贸易强国进程。

按照数量指标要求,预计到2020年5.3万亿美元的总贸易额中,货物贸易额约4.3万亿美元,服务贸易额约1万亿美元。

其中,货物贸易出口额将达到2.4万亿美元左右,占世界比例约10.1%,居世界第1位;进口额将达到1.9万亿美元左右,占世界比例约8.2%,居世界第2位。

服务贸易出口额将达到0.5万亿美元左右,占世界比例约8.1%,居世界第2位;进口额将达到0.5万亿美元左右,占世界比例约8.7%,居世界第2位。

按照质量指标要求,预计到2020年时,中国将拥有一批跨国公司和世界品牌。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李钢)
贸易强国是指国家在世界贸易活动中从总数量上、产品与服务的科技含量上、质量上、产品品牌的知名度上,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上都占据前茅位置,会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国家。

据世界贸易组织发布,2013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4.16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

正视当前外贸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在带给我们喜悦的同时,更多的是冷静和忧思。

当前,世情、国情都在发生深刻变化。

全面审视我国对外贸易,还有很多方面不能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

成为贸易强国,还有很长、很艰难的路要走。

创新发展的基础亟待加强。

创新是支撑对外贸易发展的活力源泉。

当代国际市场竞争,根本上是创新能力之争。

长期以来,我国产品参与国际竞争主要依赖数量和价格优势,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附加价值低。

2013年我国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已经达到57.3%和29.9%,但很多商品核心技术掌握在外方手中。

其中,机电产品61.2%是外资企业生产的,51.1%是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73%是外资企业生产的,65.3%是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的。

服务贸易发展比较滞后。

我国虽已成为货物贸易大国,但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

2013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5396.4亿美元,仅为美国的一半左右;我国是货物贸易顺差大国,但也是世界第一服务贸易逆差大国,2013年服务贸易逆差额达到1184.6亿美元。

我国服务出口结构也不够优化,金融、保险等技术知识密集型的服务出口占比还比较低。

贸易体制机制还不完善。

多年来,国家不断改革完善出口退税、出口信贷和通关便利化等政策措施,营商环境总体上有了显著改善,但单向鼓励出口的政策手段比较多,有促有限、有出有进的双向调控机制还未完全建立,仍然存在片面追求速度和规模的倾向。

如何构建既符合我国国情、又符合国际高标准的贸易投资规则体系,是对外贸易发展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外贸发展环境不容乐观。

从外部看,世界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期,总的看国际市场需求很难再回到金融危机前的持续高增长阶段。

国内方面,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经济发展的资源、能源、环境约束加剧,如何在巩固传统优势基础上,尽快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是发展对外贸易亟须破解的重大课题。

开拓进取,建设贸易强国
登顶之路,殊为不易。

要将世界第一的位置保持下去,更加艰难。

我们要以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培育新优势为重点,以提高综合效益为目标,以互利共赢为宗旨,加快调整进出口战略,实现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更好地服务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

坚持开放引领,继续发展对外贸易不动摇。

贸易强国是质和量的统一,有量还要质,有大还要强。

要立足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紧缺的现实,始终坚持开放发展思维,按照布局平衡、以质取胜、多元互补、多点支撑的原则,在保持外贸合理增长的基础上,切实将发展目标转移到质量和效益上来,注重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实施创新驱动,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

只有夕阳产品,没有夕阳产业。

要加快运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劳动密集型产品科技和时尚内涵,稳住劳动密集型产品国际市场份额。

促进贸易与科技、产业融合,鼓励外贸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贸易业态创新,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鼓励智力、技术密集型服务出口,形成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外贸可持续发展新机制。

完善符合我国国情和国际惯例、体现新时期外贸发展要求的外贸促进政策,建立质量效益导向型的贸易促进体系。

加快进口促进政策体系建设,清理进口环节的不合理限制,促进进口与出口的协调发展。

统筹推进自由贸易园(港)区建设、投资协定谈判和涉外经贸法律法规修订,深化财税、投资、金融、外汇、流通等领域改革,释放制度红利,激发外贸主体活力。

健全反垄断、贸易救济和产业安全审查等工作机制,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坚持互利共赢,积极参与全球经贸规则制定。

大国意味着责任,意味着担当。

今后,我们必须更多走向国际治理前台,发挥世界贸易大国影响力,增强我国为全球提供公共产品和履行大国责任的能力。

继续把多边贸易体制作为促进全球贸易投资开放的主渠道,旗帜鲜明地坚持贸易自由化,推动多边贸易体制向更加均衡、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

坚持开放、包容、透明原则,参与区域贸易合作,发展布局全球的自贸网络。

完善全球价值链,加强贸易政策协调,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强贸易能力建设。

高虎城
造成贸易顺差的原因,一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市场集中在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而制造业的供给出现了向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加快转移的趋势,亚洲国家国内需求难以消化快速增长的生产能力,必然扩大出口,造成顺差增加较多;二是中国处于加工贸易制造基地的位置,很多邻国的
出口要经过中国的组装得以实现;三是在中国的贸易顺差中,外商投资企业所占的比重较高;四是在中国出口快速增长过程中,扩大进口受到了限制。

中国正处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历史阶段,除了初级产品进口以外,国内市场需要进口越来越多的高技术产品,但这方面受到了明显的限制。

我国贸易顺差呈现“三个集中”特点,第一个“集中”主要是指我国贸易顺差主要集中在欧美地区。

对欧盟贸易顺差将超过630亿美元。

与此同时,我国贸易逆差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和东盟地区;第二个“集中”是指我国贸易顺差主要集中在加工贸易领域。

截至目前,我国加工贸易顺差超过1250亿美元;第三个“集中”是指我国贸易顺差主要集中在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

今年前11个月,来自我国集体和民营企业的贸易顺差超过600亿美元,来自外资企业的贸易顺差接近500亿美元。

削减贸易顺差,降低外贸依存度,不能盲目追求立竿见影地降低外贸依存度和贸易顺差指标而遏制出口增长,这样除了会让我们丧失本来可以赢得的市场之外并无好处。

削减贸易顺差,降低外贸依存度的关键是要转变出口增长方式。

我国出口中的结构性问题主要表现在: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少,低端产品多,缺乏核心竞争力;出口商品中仍存在高污染、高物耗、高能耗产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占出口比重不高;出口市场过于单一;出口厂商存在恶性竞争现象等。

对贸易顺差贡献最大的是加工贸易,加工贸易在中国庞大的对外贸易额中占到了半壁江山。

无论是初级产品、一般工业制成品还是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商品均以劳动密集型为主。

在外资企业的大规模出口中,中国获得的真实收益并不算高。

由于外方控制了收益最高的设计、研发、品牌等环节,中方得到的只是份额很少的加工费。

在我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中,还没有全部覆盖成本,特别是有些外部成本还没有内部化,这主要包括社保体系的改革还不到位,最低工资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支出严重低于应该达到的水平,企业研发投入比较低,如果实现外部成本内部化,将使中国的出口产品成本相应增加。

出现的巨额贸易顺差必须辩证地看待,必须把中国放在全球化和产业转移的高度来看待这一问题。

中国作为劳动力和资源相对便宜的国家,吸引了跨国公司持续的投资,外商直接投资(FDI)成为中国出口的主要源动力。

而与此同时,今年贸易顺差出现空前的增长,折射出我国内需不足。

内需不足并不是由于投资太弱,而是储蓄太高,消费需求严重不足。

消费需求不足是我国医疗、教育等多项改革不到位,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加上证券市场长期低迷,使老百姓不敢消费。

因此,巨额贸易顺差的出现应该是多方面的综合反映。

而就对外贸易领域来说,当务之急是加快出口增长方式的转变步伐,而实现出口增长方式的转变,应
建立更加合理的政府业绩考核体系,对外贸和内贸的待遇要统一。

毫无疑问,简单的数量增长已经不再是中国各行业出口追求的目标,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实现出口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1.贸易顺差使得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加大,国际贸易摩擦增加。

贸易顺差使得国内外汇市场上的外币供给大于外币需求,必然产生外币贬值的预期和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因此,贸易顺差产生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贸易顺差越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越大;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又加大了外资流入和贸易顺差的扩大,进一步增强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贸易顺差加剧了国际贸易摩擦。

中国贸易顺差增加,就意味着与中国进行贸易的国家有逆差,逆差国就会利用WTO的规则,限制中国产品进口,保护该国产业。

在加入WTO后,由于中国与美国贸易顺差比较大,使用反倾销最多的是美国,中国是被反倾销最多的,居WTO成员方第一位,并且中国被反倾销案例的数量在逐年增长。

2.贸易顺差弱化了货币政策效应,降低了社会资源利用效率。

外汇流入随着贸易顺差的增加而增多,在固定汇率和外汇结售汇制度下,中央银行要以人民币购买外汇,货币的投放随着外汇流入的增多而递增。

随着大量的人民币被动地投入到流通领域,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账户更加受制于外汇的流入,不但削弱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效应,还导致物价水平上升。

贸易顺差与国内居民储蓄相结合,导致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贸易顺差引起的大量外汇储备高达4000多亿美元,同时,国内居民储蓄高达11万亿人民币,两者相加约有14多万亿人民币。

这14多万亿人民币没有形成有效投资,是经济社会中的闲置资金,与这些闲置资金相对应的是生产资料和人力资源的闲置,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因而,中国出现了经济增长和失业增加并存的现象。

3.贸易顺差提高了外汇储备成本,增加了资金流出。

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进行外汇操作总是有风险的,最明显的是汇率风险。

中国实行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每当美元贬值和美国国内出现通货膨胀,中国外汇储备都随之贬值,造成外汇储备的损失。

贸易顺差越大,需要到国际金融市场上运营的外汇越多,国家外汇储备的成本越高。

贸易顺差增加了资金流出。

在结售汇制度下,由于流入的外国资金都要转换成外汇储备,外汇储备主要是储备美元、欧元的债券。

贸易顺差越多,外汇储备越多,外国债券越多,资金流出也越多。

这两方面形成了内在的矛盾:贸易顺差引导外资流入,出口越多和外国直接投资越多,资金流入越多;贸易顺差导致外汇储备增加,外汇储备越多,资金流出越多。

4.贸易顺差导致经济对外依存度过高,民族经济发展空间狭窄,出口结构难以调整。

5.贸易顺差影响了国内金融业利率市场化进程。

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贸易顺差意味着国内货币供给增加,自2003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正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为了防范通货膨胀对经济的消极影响,中央银行不得不维持现行的存款管制利率和贷款浮动利率,从而推迟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1.贸易顺差刺激经济增长。

一是经常项目贸易顺差刺激国内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经常项目贸易顺差主要源于净出口的增加,是中国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迅速增加的结果,净出口增加使得国内总需求扩张,国内总需求扩张促进了国民经济增长。

二是净出口的乘数效应扩大了经济增长的规模。

经常项目贸易顺差主要是净出口增加的结果。

净出口的增加具有外贸乘数效应,在外贸乘数的作用下,经济增长的规模数倍于净出口额,大于经常项目贸易顺差额。

其次,资本项目贸易顺差直接推动经济增长。

一是资本项目贸易顺差直接增加总需求,推动经济增长。

资本项目贸易顺差源于资本净流入的增加,大部分是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增加的结果。

资本净流入增加了国内的总需求中的投资需求,投资需求的增加直接推动国民经济增长。

二是外商直接投资的乘数效应扩大了经济增长的规模。

在外商直接投资乘数的作用下,经济增长的规模数倍于外商直接投资额,大于资本项目贸易顺差额。

2.贸易顺差增加了外汇储备,增强了综合国力,有利于维护国际信誉,提高对外融资能力和引进外资能力。

1994年以来,除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资本项目有逆差外,中国的国际收支一直保持贸易顺差。

伴随着贸易顺差的增加,外汇储备也在快速增长,外汇储备2003年底已超过4010 亿美元。

外汇储备的增加,一是提升了综合国力,使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

二是表明中国有良好的国际偿债能力,在国际市场进行融资时,能够较为容易地以较低成本取得各类贷款。

三是对中国进行直接投资的外商,对其利润汇回该国有安全感,这些外商愿意更积极注入资本,有利于中国引进外资。

3.贸易顺差有利于经济总量平衡。

经济总量平衡不仅与储蓄投资有关,还与外贸有关。

当财政有赤字时,在储蓄完全转化为投资的情况下,需要通过增加进口弥补财政赤字,以保持经济总量供求平衡,那样,容易出现财政赤字和外贸赤字并存的双赤字现象。

当财政有赤字时,在储蓄没有完全转化为投资的情况下,需要减少进口或增加出口(即增加净出口)来弥补财政赤字,以保证经济总量供求平衡。

中国的现实是储蓄没有完全转化为投资,从1998年以来,连年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赤字逐年递增,因而贸易顺差的增加,特别是净出口增加部分地弥补了财政赤字。

以贸易顺差弥补财政赤字,不但有利于国民经济总量平衡,而且避免了双赤字现象。

4.贸易顺差加强了中国抗击经济全球化风险的能力,有助于国家经济安全。

连年的贸易顺差使得中国外汇储备增加,使得中国成为国际上的债权国。

因而,中国不仅有足够的外汇满足对外经济贸易的需要,而且增加了中国对外清偿能力、保证对外支付,还有利于应对国际金融风险,提高了国家抵抗各种经济风险的能力。

5.贸易顺差有利于人民币汇率稳定和实施较为宽松的宏观调控政策。

一是贸易顺差使得国家有充足的外汇干预外汇市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二是国家有充足的外汇调节国际收支,执行主动的对外经贸政策。

三是贸易顺差增强了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

由于中国各级地方政府都努力地招商引资,因此,中国资本流动性实际上比较大。

在资本流动性实际比较高的情况下,贸易顺差加强了积极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的效应,促进了国民经济较快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