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日本的电影电视剧_本科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某某信息学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论日本的电影电视剧

姓名:00000

班级、学号:0000班、00号

系(部) :经济管理系

专业:应用日语

指导教师:0000

开题时间:2009-6-4

完成时间:2009-11-12

2009 年11 月12 日

目录

课题论日本的电影电视剧一、课题(论文)提纲

二、内容摘要

三、参考文献

论日本的电影电视剧

000

中文摘要:自电视机被发明之后,电影和电视,广播等影视文化活动得到迅猛发展,每个国家发展原因程度均不相同。作为中国的邻国—日本,在二战后,由于受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受到危机的生活状态所影响,日本人感受到了生存危机,积极发展各项活动,电影电视剧也得到快速发展。本文主要从日本影视作品发展的原因、日本影视作品的发展历程以及日本电影电视剧对中国的影响来论述。

关键词:电影;电视剧;生存;价值

0.引言

日本工办电视台并开始播放是在1953年,之后电视便迅速普及及至各个家庭,至今普及率已超过99%,几乎全为彩色电视机,拥有两三台电视的家庭也在增加,视听率也非常好.

电影、电视作为视觉文化的一个阶段,在大众文化传播领域不单

纯是一种娱乐形式,它不仅仅提供给大众以新奇、好看等视觉感受,更重要的是它向社会展示了一种消费趋势和审美价值,大众的思想为声、电、光、影等技术以及独特的叙事模式所左右。反之,任何人只要掌握或取得目前电影、电视等大众媒介的主流话语,那么,其在调动社会的消费走向、审美情趣等方面都获得了发言权,因此,明星制作事务所都会全方位地利用大众媒介,以达到获取最大经济效益的目的,同时引领社会时尚,以赢得最大的知名度。

1.促使日本影视作品发展的原因

1.1自然环境的原因

日本恶劣严酷的自然环境使日本人的生存时时刻刻遭受威胁,日本人的内心的不安定感是根深蒂固的,日本人无论勤奋劳作还是对外扩张都是来源于内心的那份安全感的缺失。因此,日本人高度重视自己的生存问题,生存意识也在日本文化当中占有重要地位。今村昌平体现生存意识的电影文本多集中在三类,首先,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下,人类面临如何生存繁衍所遭遇的种种困境与抉择,如《诸神的欲望》、《楢山节考》等片,前者深入至南方群岛的原始土著民,用纪录的手法对日本人生存的原始性进行历史追溯,其中的群交与屠杀场面,一如日本现代社会,生存残酷但却真实:后者则虚构了遥远山村的古老村规,到了年纪的老人将要被丢弃在楢山,阿玲婆让儿子背自己上山坦然受死,导演“试图用一种非同寻常的视点,来观察那些生活在地狱般恶劣环境中的人们的人性”。严酷自然环境的电影关乎日本古老传统的命题,其他日本导演也有类似主题的作品,如新藤兼人的《裸岛》

讲述的就是“严酷土地上顽强生存的人们”那种强烈的生存意识。

1.2社会环境的原因

在战后恶劣的社会环境下,渺小的个体如何挣扎求生的本能在今村昌平电影中也有反映,如《哥哥》、《日本昆虫记》、《猪与军舰》、《红色杀机》等等,这些电影文本或者描述煤矿倒闭后,底层民众如何自强度过艰难岁月,或者刻画战后本土被美国占领时,日本底层民众崇美媚外、丧尽民族尊严的社会心态,凸现了自我审视和批判的力度:或是描述女性面临社会、家庭双重压迫的生存状态,阐发了那种无论发生什么都要顽强并愉快地生活下去的生命力量,个体身上这种固执而且蓬勃的活力无疑是日本民族精神的力量所在。

1.3遭遇精神危机的生活现状

今村昌平电影文本也涉及到遭遇精神危机的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如《鳗鱼》、《赤桥下的暖流》,他们或是由于遭遇妻子背叛愤而杀妻入狱《鳗鱼》中的山下),或是因为事业和家庭双重失败远离现代都市(《赤桥下的暖流》中的阳介),他们都是现代社会的放逐者,在日益物质、异化、冷漠和疏离的现代社会中无所适从,导演为他们设置了静谧、优美、世外桃源般的小渔村,他们一无例外地都获得了美丽女性的垂青和救赎,他们的身上寄托了今村昌平导演对现代人孤独、焦虑和冲突的内心世界的现世关怀。

2.日本影视作品的发展

2.1二战后日本影视的发展

“二战刚结束时,日本的经济规模仅为美国的十二分之一,到20

世纪80年代,发展为美国的二分之一。”经济地位的崛起,让日本产生强烈的自我身份认同的愿望,日本对于长期依附的美国产生离心倾向,美国学者分析日本国民的反美心理时曾指出:“没有任何强国能容忍自己的社会和经济生命被掌握在另一个国家手里”,日本也开始呼唤民族主体性的回归。在国际上,日本在政治上放低姿态,开始扮演二战的受害者形象,力求争取同情,获得政治身份的认同。黑泽明的《八月狂想曲》、《梦》,小栗康平的《泥之河》,今村昌平的《黑雨》,…等等电影,也为此推波助澜。今村昌平电影的民族主体意识也开始显露,《乱世浮生》就是复古到江户时代,美国人的形象在电影中被作为外来人来塑造,被视为引发封闭的日本社会时代变动的外因,不涉及权力关系的范畴。此后的《鳗鱼》、《赤桥下的暖流》也转而关注现代日本人的内心世界,体现了鲜明的自我\主体意识。这无疑是今村昌平对日本民族在经济发展与国际交往中,走出“迷茫”的社会心态,确立自我身份的影像表达。

2.2六七十年代日本影视的发展

六、七十年代,日本在军事、政治和外交上虽然从属于美国,但在经济上依赖美国实现了“经济大国”的梦想。然而,在国际社会日本仍未改变“弃儿”的身份:而国内由于经济增长过快,人们的消费意识还未跟上,“一种对于社会的失望感和国际政治地位低落所带来的怅然情绪长期积蓄无处宣泄,怀疑历史,否认历史的想法开始在学界暗萌。”此时的今村昌平也困惑于创作的主体意识,《人间蒸发》中对真实性的质疑也是这种复杂情绪的流露,而在《诸神的欲望》中,今村

昌平远赴南方诸岛以原始土著为关注对象,也是源自对现实问题的逃避。此时,新浪潮的勃兴也反映了日本电影的青年导演们寻求身份认同的迫切以及对被压抑的狂躁青春的宣泄,与当时日本社会的“迷茫”心态不无关系。

2.3八十年代日本影视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于中国民众依旧生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生活虽贫苦,生存压力却小,闲暇时间多而可消费的精神产品短缺。因此,以电影和电视剧为主的的日本影视作品一进入中国大陆,就几乎赢得了中国全体民众的表睐。20世纪80年代堪称中国对日本影视作品的全民消费时代。从90年代初开始,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生存竞争的加剧,使越来越多的人群消费影视作品的时间越来越少,80年代全民共同消费一部电影或一部电视剧的场面难以再现。同时,由于精神产品的多样化和丰富化,也导致了日本影视作品在中国消费人群的分化。

《追捕》、《血疑》、《阿信》、《排球女将》等日本电影和电视剧在中国的消费群体是混合的,即几乎包括了男女老少、工农学商各个年龄群体和职业群体。高仓健塑造的硬汉形象——魁梧的身材、长长的双腿、一头短短的黑发、两道微蹙的浓眉、一双忧思的眼睛和一副充满刚毅沧桑感的面容,显示出一股撼人心魄的男性魅力。《幸福的黄手帕》的导演山田洋次曾这样形容高仓健:“他那对眼睛有一股勾魂摄魄的魔力,他的眼神里载满了悲哀和喜悦。”高仓健说“我要努力演好生活中的男子汉,表现主题不是靠慷慨陈词,而是靠表演感动观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