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改革成果与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改革成果与总结
目前高职院校在理论分析和探索实践过程中,常常提及“融‘教学做’为一体”这个关键词,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在涵层次标准把握以及操作实施方面却显出一定的滞后性,其中最为关注的“融什么”、“怎么融”是重点和难点,应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以及具体操作标准的界定。我们认为,“融‘教学做’为一体”主要涵应体现在“做中学”与“学中做”两个层面。
做中学。是以为企业一线服务为目标,主动提高院校在市场需求中吸引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主要特点是“企业需求”与“院校服务能力至上”的原则,主动开展各类技能人员的培养培训以及针对企业需求的科技开发服务,所以“做中学”是深层次工学结合的具体体现,也是“融‘教学做’为一体”的重要涵。
学中做。是以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实施为目标,寻求与企业合作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根据学生学习操作技能实际需要,开展诸如工学交替、现场教学等工学结合形式,首要目标是服务学生学习与训练的完成。所以,“学中做”也是当前深层次工学结合的重要表现。
当前,高职院校实践工学结合的方式方法很多,但是何谓深层次工学结合,同行业者理解很多。我们认为,要实现“做中学”状态下的工学结合,关键是模式化与机制化两个要素:
深层次工学结合运行模式化。基于“做中学”维度下深层次工学结合运行模式化的核心,在于工学结合不单纯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而是一种包括工作过程系统化导向式课程改革、校实训基地“生产性”
与校外实训基地“教学化”建设、“双师结构”团队构建、柔性化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以及院校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容的系统性、综合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它不仅体现在“工”、“学”自身交替上,而且体现在教育教学全方位的涵建设,这是当前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标准不到位的重要方面。
根据教育部在2006年3月颁布的《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集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文件精神,我们组建了《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组。课题研究人员都是来自教学和管理一线,熟悉教学情况,积累了丰富的高职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经验,这就为课题研究任务的高质量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课题研究活动中,我们采取边研究,边实践,边改革,边发展的方法,既重视实践探索,也不排除思辨研究,做到点面研究相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国与国际比较相结合,纵向与横向比较相结合。同时我们还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先后走访了本市的职业学校以及省外的职业技术学院等兄弟学校,对“半工半读”进行交流探讨,另外邀请、斗山等企业代表到学院进行“半工半读”专题研讨,对“半工半读”的涵、特点、意义、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与研讨,并进行了“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以及对“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一、研究意义
据有关媒体“2006 年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对于应聘者的简历,57.8%的企业最注重的是“社会实践和实习兼职情况”,其次是“专业”(44%)、“毕业院校”(28%)、“英语、计算机等水平”(21.6%)、只有3.5%的企业会首先关注毕业生的“在校成绩”。这个调查报告为我们
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就是企业越来越看重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与经历。企业在权衡成本与效益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工作经历提出一定要求。这符合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合情合理的选择。随着人才市场的不断完善,企业注重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经历已成为必然趋势。不仅学生要适应而且高职院校也要适应市场的这一要求,并为此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探索符合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职业院校能不能提供一种既能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又能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以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教育模式呢?答案是肯定的,通过半工半读教育就能对学生的就业能力的提高产生真正影响。半工半读是将学习和工作有机结合的一种教育模式,其教学计划包含了系统的知识学习和系统的技能训练,特别是“半工”形成的“工作经历”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凸现出了半工半读教育的特点。半工半读为学生建立了工学交替的方式与过程,使不同的教育环境、教育资源、理论与实践、体验与发现、教与学等实现有机结合。学生可以面对企业生产实际获得基本的实践技能,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加强学生对职业的体验和理解。可见,半工半读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较为有效的教育模式。它可以给学生提供“预就业”的机会,为扫除学生就业道路上拦路虎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二、成果主要容
创新与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关注的热点和难点,国外职业教育的实践证明: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企业利益、学校利益、学生需求结合最好的一种培养模式。但该模式必须基于不同背
景条件来构建,应具有多样性,因此,对该模式的探索和实践面临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本课题就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与实践。
1.提出了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应具有多样性。(1)工学交替型。是高职最普遍的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形式。即学生在校学习与到厂工作轮换交替进行,直至完成学业为止。(2)学企合一型。即将学校办进企业,由学校企业两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变招工为招生,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同步进行,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同步进行,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同步进行,学生毕业与上岗就业同步进行。(3)订单培养型。订单培养型校企合作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合作模式,也是一种简单易行、成效明显的合作办学模式。它是按照企业意图,在学生进校前先与用人单位签署用人协议,明确对人才的具体需求,然后在教学中采取与用人单位共同培养的模式,其最大的特点是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结合,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结合,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结合。“三个结合”有效地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对接,为企业培养了基础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应用性人才,成为企业发展的人才基地。
2.提出了实现以企业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满足企业相关需求,调动企业参与积极性,保证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顺利实施的可操作的具体办法。如将不同年级、班级的学生分期分批派往不同企业的不同生产岗位实践,满足企业对不同层次技术水平的劳动力的需要;采用活模块、多学期工学交替的方式组织教学,满足企业对岗位操作人员的连续性需要;将企业对职业人才能力要求与个性化教学和订单培相结合,以满足企业不同岗位对技术人才的需要,实现学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