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研究

摘要

国家认同是维系一国存在的重要纽带。大学生是接受过大学教育还未完全走进社会的人,代表着最先进的流行文化和意识形态,是社会的栋梁。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对一国未来的发展方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注重增加学生的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强化他们对国家的认同感,而这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社会和宣传媒体的责任。强化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不仅仅是到了大学阶段才来强化,而是在学生的幼年阶段就进行正确的引导,让他们深入了解自己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引导他们辩证思考。到了大学阶段,多数人的三观已经渐渐成型,如果到了大学阶段才重视爱国主义教育,效果也会有不足的地方。大学之前和大学里的教育和宣传对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的培育都是很重要的。而纵观国内,爱国主义教育和宣传都严重缺乏创新,大多是填鸭式、说教式的,宣传方式也还停留在旧的模式上,这样的教育和宣传的严重后果,就是学生难以难以正确理解,难以形成共鸣,在学生的叛逆期或者成年之后还会形成逆反。所以当务之急是改变旧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和旧的宣传方式,以年轻人愿意接受,容易接受的方式强化大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

本文以在读大学生以调查对象,采用网上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东西部的300位大学生进行了有关国家认同感的调查,并针对结果分析了出现该调查结果的原因,且与近邻日本和美国做了对比,得出“要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和宣传方式以强化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的结论。

关键词:国家认同爱国主义教育宣传方式与时俱进

国家认同感的概念。国家认同(National identity),是个政治概念。国家认同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对自己归属哪个国家的认知以及对这个国家的构成,如政治、文化、族群等要素的评价和情感。是族群认同和文化认同的升华。这是词典给出的较为规范的解释。通俗地说,所谓国家认同是指一个国家的公民对自己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道德价值观、理想信念、国家主权等的认同,即国民认同。国家认同是一种重要的国民意识,是维系一国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纽带。国家认同实质上是一个民族确认自己的国族身份,将自己的民族自觉归属于国家,形成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主体意识。人们只有确认了自己的国民身份,了解了自己与国家存在的密切联系,将自我归属于国家,才会关心国家利益,在国家利益受到侵害时愿意挺身而出,在国家文化受到歧视时个人的感情会受到伤害,才会对国家的发展自愿地负起责任。人的国家认同是随着人出生时被赋予的国家身份而具备认同的前提的。

国家认同感极其重要。国家认同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像中国这样的多民族国家,国家认同感对跨界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起着预警、整合、调控和保障等四个方面的作用。而大学生群体是接受过大学教育而还未完全走进社会的人,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代表着最先

进的流行文化。大学生代表年轻有活力一族·,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才,毫不夸张地说,他们的国家是否有认同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树人多年,到了大学生的这个阶段,也基本上到了检验教育成果的时候。是否成功培育一个大学生,不仅仅要看这个人的学术能力,还要考察各方面的综合因素,而国家认同感也包含其中。如果我们付出了极大的教育资源培育出来的大学生对国家缺乏基本的认同感,那么毫无疑问,我们的教育是失败的。没有国家认同感的高级知识分子群体对一个国家的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不言而喻。因此大学生是否有国家认同感,对中国的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在敦促大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要强化他们对国家的认同感。

在一份2016年3月发出,3月中旬收到的容量为300(个)的以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的关于国家认同感的问卷中,笔者得到了重要的信息。

在这份问卷中,男生为163人,占比为54%;女生为137,占比47%。其中文科生67人,占比22%;理科生137人,占比46%;工科生96人,占比32%。在这300位大学生中,党员11位,占比约3.7%;共青团员273位,占比91%;群众为16人,占比约5.3%。由此可见,调查对象的分布比较均匀,因此不会对调查结果产生大的偏差。

在“请您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的骄傲程度打分”的选项中,177人打出了最高分5分,占比59%;79人打出了4分,占比约26%;14人打出了3分,占比约4.7%,12人打出了2分,占比约0.7%;18人打出了1分,占比0.6%。在“你对中宣部的看法”的选项中,78%的人认为中宣部的宣传方式缺乏创新,22%的人表示不关心。

在“您对移民出国,再也不回国的看法”的选项中,7%的人表示强烈支持,83%的人表示强烈反对,10%的人表示无所谓。

以上就是网上调查笔者认为的最有价值的数据。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1,大部分大学生对国家是有认同感的,但是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对国家缺乏认同感。2,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中宣部的宣传方式缺乏创新。

从数据本身来看,缺乏国家认同感的人占比很少,似乎很乐观。但是有一点我们容易忽视:我国的人口基数非常大,在校大学生的人数有两千多万。因此即使是百分之一,也是一个非常令人遗憾的数字。所以,事实上大学生中对国家缺乏认同感的数量不容忽视。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和宣传方式则是引发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改开以来,中国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这是无可否定的事实。但是,或许是因为社会发展得太快,导致有的东西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比如爱国主义教育。十年前我上小学时用的教材,和现在教材差别并不是特别大,除了插画花哨一点之外。个人的看法是,这些教材是一群已经没有了童心的成年人,在并不了解孩子心理的情况下,用生硬的说教的方式在对孩子们进行填鸭式的灌输。课堂

上用孩子们还不太能理解的句子说教,课堂外带孩子们参观一下纪念堂然后要求他们写作文。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真的有效吗?数据结果表明,或许有效,但还是不尽如人意,需要改善的空间太大了。

在爱国主义教育这一块上,我们可以参考一下近邻日本的做法。一位旅日学者在一个讲座中曾这样讲:“(日本课堂上,老师给出的题目)日本跟中国100年打一次仗,19世纪打了一仗——“日清战争”,他们叫“日清”,我们叫“甲午战争”;20世纪打了一场“日中战争”,我们叫做“八年抗战”。21世纪如果日本跟中国开火,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赢了,是赢在什么地方?输了是输在什么条件上?请分析之。”这和中国课堂有着巨大的区别。它不是单纯强调死记硬背,而是更加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另外,日本人有很强烈的忧患意识,即使它是亚洲最发达的国家。日本的课堂上会强调他们资源的匮乏,地震的多发,并且让孩子们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而且,日本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非常大。虽然它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但是仍然保留了很多独具日本特色的文化。在各种日本纪录片,电视剧里都可以看出日本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他们让小孩子也参与到保护传统文化的行列中来,而不是单纯的说教或者是形式主义的敷衍。在宣传方式上,日本也相当出色。它借助新媒体,以年轻人最能接受的方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比如把爱国主义思想融入到动漫中。日本还组织民众参观了舰母。由此可见,在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和宣传方式上,日本做得相当出色。

再来看看美国。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用五个字概括:润物细无声。一个中国记者在驻美期间参观过驻地附近一所美国小学的每日例行开课仪式,所有学生由教师带领,虔诚地面向国旗唱国歌,同时宣誓“我效忠于国旗和国旗所代表的美利坚合众国”。在学校的走廊和教室里,到处可以看到美国国旗、美国地图,以及美国杰出人物和总统画像。美国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要学习画国旗、唱国歌,进入小学后,爱国主义教育课程内容由浅到深,由近及远,从所在的社区、城市、州直到国家,核心是反复渲染“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和最先进的国家,做一个美国人最值得骄傲”的观念,内容包括介绍华盛顿、杰斐逊、林肯、爱因斯坦、爱迪生等美国杰出人物的生平,学习美国地理和历史,背诵林肯总统就职宣言等弘扬美国精神的著名演说。像“不要问祖国为你做了什么,而要问你们为祖国做了什么”等名言,许多美国学生能脱口而出。进入中学和大学后,爱国主义教育以公民教育为主。根据美国政府颁布的公民教育大纲,主要内容包括:作为美国公民应享有的权利和自由,以及对国家和社会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包括尊重人类的生命、尊重别人的权利、诚实、宽容、有同情心、参与民主程序、为共同的目标而工作,此外还有美国政体和法律常识。年满18岁的美国公民还要参加成人仪式,宣誓效忠祖国。甚至连新移民也不放过。另外,在宣传方式上,美国最显著最得意的应该是电影。珍珠港、兄弟连、拯救大兵瑞恩、独立日甚至超人系列、迪斯尼系列电影都无不充斥着爱国主义思想。而这些,正是年轻人乐于接受的方式。

——也是我们不足的地方。虽然各国有各国的国情,不一定人家的方法放在我们身上就适用。但是人家做得好总有他们的道理,我们应该取长补短,应该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总结出我们自己的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