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感觉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感觉派

新感觉派是崛起于20世纪20年代日本文坛的一种现代主义流派。由当时创办了《文艺时代》的横光利一、川端康成为首的几个青年作家,接受欧洲现代派文学的影响,张起了现代主义的旗帜。他们接受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影响,反对传统的现实主主义,企图进行一场文学革新运动。他们主张不再通过视觉进入知觉、把握客观规律认识世界,而是通过变形的主观来反映客观世界,描写超现实的幻想和心理变态;强调艺术至上,认为现实中没有艺术,没有美,因而在幻想的世界中追求虚幻的美。

中国的新感觉派小说是在日本新感觉派的影响下,在30年代步其后尘发展起来的,但是它的产生又与中国当时特殊的社会背景,以及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小资产阶级思想也有着很大的关系。

中日两国的新感觉派在文学史中,各自存在的时间虽然都不长,但对文坛的影响却不可低估。

1,日本新感觉派诞生的背景及其特点

1923年关东大地震后,作为日本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东京一夜之间变成废墟,全国处于恐慌不安之中。加上其不久前爆发的严重经济危机,使得人们对社会感到悲观绝望。这时西方贪图享乐的风气又接踵而至,冲击着日本传统的伦理观和文化观,社会的动荡使人们看不到前途,丧失了理想,竭力追求刹那间的美感和官能上的享受,社会上充满了及时行乐的风气。在文学上,达达派、未来派、表现派、构成派等先锋派文艺思潮相继泛滥起来,而盛行一时的自然主义文学出现了衰退的趋向,无产阶级文学开始兴起,这些都成为新感觉派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在这一时期的新感觉派力图从形式上突破传统文学“站在小市民的立场上表现日本近代社会的崩溃”。以丰富的感受性表达人们内心的苦闷情绪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安,运用主观感受折射人与人的关系和当时人们的人生价值观。

新感觉派是本世纪20年代中期出现在日本文坛上的一个文学流派,是日本文学史上的第一个现代派。新感觉派的始末兴衰是与《文艺时代》杂志的创刊停刊密不可分的。1924年10月,《文艺时代》的创刊号由东京金星堂出版发行。《文艺

时代》是一本文学刊物,参加者绝大多数都是20多岁的青年,不过并非完全的无名者,而是初登文坛的年青作家,目的在于团结一致开拓自己的道路,打破文坛沉闷的气氛,创造所谓新型的文艺。

《文艺时代》创刊不久,千叶龟雄便在《世纪》第二号上发表文艺时评,题为《新感觉派的诞生》。指出《文艺时代》青年作家的倾向是重视技巧和感觉,他们喜欢站在特殊视野的绝顶,从那里透视、展望和具体形象地表现隐蔽的人生全貌,通过小孔窥视人生内部全面的存在和意义;他们比迄今所出现的任何艺术家都具有更新的词汇、诗情和节奏感,在如今令人窒息的文坛空气中,作为某种新嫩芽的萌发期,他们的活动不能不令人关切,他们的出现意味着新感觉派的诞生。从此之后,《文艺时代》的同人便获得了新感觉派的称号。《文艺时代》在赞成与反对交织的呼声中支撑了不足四年,于1927年5月停刊,

共计出版了32号。

2,日本新感觉派代表作家与作品

当时,以横光利一、川端康成为首的几个青年作家,接受欧洲现代派文学的影响,张起了现代主义的旗帜。他们声称不愿再单纯地描写外部现实,而要力图把主观的感觉印象投注到客体中去,以新奇的感觉来创造由智力构成的“新现实”。

横光利一是日本文学界公认的“新感觉派”的心脏和灵魂,代表作品有《太阳》、《机械》、《上海》、《旅愁》等等。这些作品努力脱离事物表面的真实外壳,抛弃干瘪的文体和凝固的语言,以奇异的修辞和绚丽的词藻把内在的感性直观地暴露出来

他的《太阳》里描写许多王子把上古耶马台国女王卑弥呼看作是“太阳”,为她的美丽而倾倒

在《蝇》中,他用平铺直叙的表现方式,把环境、动物、人物统一在一个清晰的感觉概念里,作者在叙述的时候不动声色,即使在最后小说的高潮作者仍然是不动声色的。读《蝇》的感觉是震撼的,可这种震撼却让你说不清道不明,作者利用语言对你施加了魔法,把他的思想重重的压在你的头上。在这个人在旅途的故事中,透过苍蝇的眼睛反映人与人、人与物的对立统一关系,揭示出世态的

炎凉、人情冷漠,最后人马俱亡,在悲惨的结局中嘲讽了人类生命的渺小与命运的偶然性。

《蝇》与《太阳》这两部作品开创了这一流派的创作道路。

而他的《头与腹》中的“白天,特别快车满载着乘客全速奔驰,沿线的小站好象一块块石头被它抛在后头”一句,被称为名句,是新感觉派具有代表性的文体。

此外,还有川端康成的《浅草的少男少女》、《梅花的雄蕊》,今东光的《瘦削的新娘子》,中河与一的《冰冷的舞场》,片冈铁兵的《鬼魂船》,佐佐木茂索的《困惑的人们》等作品。

它们的主要特色是通过刹那间的感觉,用象征和暗示的手法,来表现人的生存价值和存在意义;根据主观感觉把握外部世界,运用想象构成新的现实,然后通过新奇的文体和词藻加以表达;大量使用感性的表达方式,描绘人物纤细的感情和心理活动。一般认为,新感觉派作家们也各有特点,横光利一是从理智的感觉出发,川端康成是从感情的感觉出发,而中河与一、片冈铁兵等则强调神经感觉的意义和享受。

中国的新感觉派小说是在日本新感觉派的影响下,在30年代步其后尘发展起来的。它的产生,既是世界性的现代主义思潮对中国新文学冲击的一种反馈,又是30年代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的阶级矛盾和民族危机空前激化的结果。是时,一些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被夹在越来越剧烈的阶级斗争的夹板里,感到自己没有前途,他们像火烧房子里的老鼠,昏头昏脑,盲目乱窜;他们是吓坏了,可又仍然顽强地要把‘我’的尊严始终保持着”。他们既不满于旧的社会秩序,又寻求不到施展才华的归宿,陷入了苦闷、彷徨的困顿之中。为了填补自己精神的空虚,他们追求新的刺激,因而欣赏现代派小说的“新、奇、怪”的表现手法,这就为他们接受日本的新感觉派提供了前提条件。不过,他们并不像西欧的现代派那样,以一种与现实主义相对抗的形式出现于文坛,而是力图兼容各种不同的表现手法,把心理分析、意识流、蒙太奇等各种新兴的创作方法,纳入了现实主义的轨道,因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感觉派”小说。

新感觉派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者和积极实践者是刘呐鸥。他原名刘灿波,笔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