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浪漫主义概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洲浪漫主义概观

摘要: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在19世纪上半叶达到繁荣时期,是西方近代文学最重要的思潮之一。在纵向上,浪漫主义文学是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本主义理念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僵化的法国古典主义的有力反拨;在横向上,浪漫主义文学和随后出现的现实主义共同构成西方近代文学的两大体系,造就19世纪西方文学盛极一时的繁荣局面,对后来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字:浪漫主义形成特征发展过程认识

(一)欧洲浪漫主义形成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一样,作为一种文学观念和一种文学的表现方式,在世界各民族文学发展的初期,就已经出现了。但是作为一种文学思潮,一种文学表现类型,以及作为一个明确的文学理论概念,却是后来逐渐形成的;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明确地把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精神来倡导、来鼓吹,以至于形成了一个波澜壮阔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在西方则始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30、40年代这个时期。其最先形成于德国,而后波及到英国、法国和俄国,在短短的十多年里,迅速发展成为一场风靡欧洲的文学运动,相继产生了许多有影响的作家和作品。文学理论中所说的浪漫主义主要指的就是这个时期的浪漫主义,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类型,也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产生18世纪末,19世纪上半叶为繁荣时期。

德国古典哲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两大理论来源。康德的形而上学区分了本体和现象,认为自在之物是不可认识的,人是自然法则的制订者,由此制定了世界的理想性质和神秘性质。其追随者费希特认为现实只是人的一种创造,强调天才、灵感的主观能动性,把人的心灵提高到客观世界创造者的地位。谢林认为世界中搬演着悲剧,整体中存在不和谐,人们必须从自然出发,超越这种不和谐,寻求自我。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提出社会的真理在于其历史中,而人的精神是历史。人是自在的和自为的,只有在这个意义上,人才是绝对的、自由的、无限的。具有显著的唯心色彩的德国古典哲学为浪漫主义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首先,它是法国大革命催生的社会思潮的产物。法国大革命不仅产生了巨大的政治影响,而且带来了激烈的思想文化斗争。新兴的资产阶级思想和陈旧的封建意识在文化、思想领域产生猛烈碰撞,这种碰撞在作家头脑中敏感地表现出来,有各种各样的反映。其一,法国大革命标榜的“自由、平等、博爱”不胫而走,迅速传遍欧洲,深入到人们的意识之中。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推动了个性解放和情感抒发的要求。在法国,执政府时期出现了自由主义思潮,贡斯当和斯塔尔夫人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这一思潮主张保证个人自由和独立性,要求国家保证个人的人身、信仰、言论、职业、经营、选举、集会等自由,它反映了资产阶级关系确立后“自由竞争不能忍受任何限制,不能忍受任何国家监督”的现实。对个人独立和极端自由的强调,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核心思想。浪漫派作家往往从个性受压抑,个人才能得不到发展,个人愿望和抱负得不到实现等角度,表现人物与社会的矛盾,表现人物在这种矛盾状态中的感情、行动和悲剧。浪漫主义文学描写的以个人的失望与忧郁为内容的“世纪病”,以个人与社会的徒劳对立为表现形式的“个人反抗”,都是由此而产生的。其二,《人权宣言》所宣布的自由竞争的法则,形成了一种社会心理:资产者、小资产者都企图通过巧

取豪夺,有朝一日达到权力和财富的顶峰;在革命中破产落魄的贵族,也力图利用新的社会法则来改善自己的地位。人们对飞来好运的期望变得更加炽热,耽于好梦和幻想成为普遍的社会心理状态。其三,对贵族来说,大革命使他们失去了天堂,于是,悲观颓唐、消沉阴郁的情绪,人生虚幻、命运多舛的感慨以及对神秘彼岸的热烈向往,便纷然杂呈;对资产者、小资产者来说,启蒙思想家所描绘的理想社会的图景在资本主义现实面前破灭,不免使他们失望、苦闷和彷徨。这种社会现象和心理为浪漫主义的盛行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其四,法国大革命对一些作家直接产生了影响。在德国的图宾根,为了祝贺攻克巴士底狱,在大学里竖立了一尊自由神胸像,歌德、谢林和荷尔德林在城郊植下了自由树,《耶拿文学报》刊载了有关大革命的政治著作,《柏林月刊》征集对人权的争论文章。

其次,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欧美浪漫主义文学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康德的形而上学区分了本体和现象,认为自在之物是不可认识的,人是自然法则的制订者,人的精神具有天生的几种能力:对时空的直觉,对原因、现实、实体和整体的理解。他认为世界本身不像反映在人的头脑里那样。人在建造世界时也形成了认识,由此证明了世界的理想性质和神秘性质。浪漫主义的非理性在康德那里找到了合理的解释。在道德方面,康德认为只有自由人的选择才能决定一切,任何外在的或更高的法则都不能主宰人,人的尊严在于获得理性自由。黑格尔对主客体的辩证关系的分析,给康德和费希特逐渐建立的主观主义的个性以理论外衣。黑格尔认为世界的真理在于它的历史中,而这历史是不断变化的;精神就是历史,历史将理性和非理性、必然和偶然,感觉和非感觉混合在一起。他认为人是自在的和自为的,“在自在自为这个意义上,人才是绝对的,自由的,无限的”。总之,德国古典哲学为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观性提供了理论根据。

第三,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经历了历史的发展过程。浪漫主义作为创作方法,同现实主义一样,古已有之。浪漫主义手法着重表现作者的主观情感和想象,抒写作者的理想,往往不同于现实的本来面目。亚里斯多德总结出“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和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就是对古代文学中浪漫手法的概括。无论荷马的史诗《伊利昂纪》还是神话,无论古希腊的悲剧还是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都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至于中世纪的骑士传奇,则与浪漫主义有直接的渊源。浪漫主义来源于传奇一词。诚然,直到17世纪以前,浪漫主义一词还没有出现。蒲伯在18世纪初描绘温特索古堡时,以蛮荒和某种奇异的魅力去形容这个浪漫的城堡。哥尔斯密在1776年的《瓦克郡的牧人》中运用了“浪漫的”一词。18世纪下半叶,这个词开始在英、德、法流行开来,例如卢梭在《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中就形容“比耶纳的湖岸比日内瓦湖岸更荒凉,更浪漫”。18世纪末,歌德首先注意到“古典诗和浪漫诗的概念”,席勒也区分了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应该指出,18世纪的作家有不少作品已经具备了浪漫主义的因素,如英国的詹姆斯•汤姆逊、威廉•柯林斯、托马斯•格雷等一批诗人的诗作。浪漫主义一词的发展反映了这种创作手法和文学形式逐渐形成和成熟起来的过程。换言之,19世纪欧美的浪漫主义文学是以往浪漫主义手法的集大成。18世纪英国的感伤主义文学和卢梭对感情抒发的崇尚,为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铺平了道路。

(二)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

一、艺术特点:

第一,强调个人感情的自由抒发,有强烈的主观性。浪漫派作家认为古典主义宣扬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