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之我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学之我见
【摘要】学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体,“良好的兴趣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关键,下面我就此发表一下我的个人意见
【关键词】情景教学;小学语文;学习积极性
一、充分利用情景教学
新课程的改革对小学语文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不再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而是强调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情景教学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师生之间的课堂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小学生理解语文知识,加深记忆,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情景教学适应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是贯彻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之一。
情景教学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学内容,做好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扩大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语文知识。
实践证明,情景式的教学方法体现了现代化教育的思想。
因此本文针对情景教学这一教学模式展开研究,分析情景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情景教学方法的具体步骤
采用情景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语文课堂的教学活动,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是让学生在阅读语文题材的同时渗透情景教学:教师通过创设一种情景,把语言和场景结合起来,让学生进行句子或者短文段落的学习训练。
第二、作文教学过程中运用,老师创设一
种情景或者景象,让学生身临其境,学生通过思考和想象,激发了多种情感的体验,燃烧同学们的写作热情,从而提升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
第三、在语文课堂上的应用,通过音乐、图片等不同的手段,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到场景中,通过感受从而触动学生的情感。
第四是综合运用以上三个步骤达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2.情境教学方法的作用
(1)情景教学方法的概念
情景指的是人们利用语言、各种物体或者是音乐等道具,人为的创设一种真实环境,在这个环境下。
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引导学生融入到环境中进行真实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格、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们的团结互助能力,最终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情景教学方法体现了现代教学的互动思想,具有很鲜明的时代特征。
情景教学方法不仅应用于教育事业,而且对其他领域也具有指导意义。
(2)情景教学方法的作用
首先,情景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其次情景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改变了传统的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让枯燥无聊的课堂生动有趣,小学生的思维都非常活跃具有想象力,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情景教学的优势去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让小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最后,情景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
综上所述,情境创设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引起学生心理变
化,情景教学要求老师主动关心学生成长,深入了解学生生活、兴趣爱好、学习特点,通过建立师生感情,让学生体验到“亲其师,信其道”。
情景教学方法适应现在学生的发展,有效的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活跃了课堂氛围。
在创造情景的过程中,老师要注重教学的优化,从教学的实际内容出发,灵活多变的运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为学生创造一种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智力,让情景教学模式得到最充分的展示。
二、依据教材,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教科书是语文课堂教学资源之一。
因此,我们以教材为依据,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阵地,把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料与教材相结合,建立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地行动起来。
1.利用自然、生活中的资源,探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语文教材上的许多文章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当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时,怎么办?以往,一般都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或请学生帮助解答,而忽略了引导学生自己从生活中,从大自然中去观察、体验,寻求问题的答案。
这样做,扼杀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欲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所以我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
2.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获取信息,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
力
在信息社会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他们了解的信息有时比老师的还要多。
在一些语文课上,我在介绍文章时代背景等有关资料时,有的学生漠不关心,或者根本就不听,因为他早就知道,或者不想知道。
当我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一些靠课文不能解决的疑问时,他们很有兴趣,一定想办法解决,汇报交流时还积极主动。
3.开展小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在课堂上分小组进行学习,是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有效形式。
如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我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开展小组讨论,选择喜欢的段落,选择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我负责巡视,指导学生的学习。
汇报交流时,小组长先介绍学习情况,然后组织大家汇报。
这样的学习活动,改变了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读的形式,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
三、要走出教材,让学生扩展阅读,多实践
语文素养是学习所有科学知识、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础素养。
光靠教材的几篇文章,学生要学会表达是不可能的。
所以,不但要带学生走进教材,还要带着学生走出教材,扩大他们阅读范围,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能力。
这在课堂内外都可以进行。
从课内来说,每一节语文课留出3至5分钟给学生扩展阅读和本
次课文有关的材料,或做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实验,让学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体验,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比如,学习完《英英学古诗》这一课后,我就组织开展一个“我学古诗”活动,帮助学生多了解和熟悉古诗,训练学生用说的方法来表达对诗意理解的能力
从课外来说,加强课外阅读和实践既是必要也有广阔的操作余地的。
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有得天独厚的语文环境。
语文一旦与生活联系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
四、利用课改理念,让学生学会评价
实施发展性教育评价以来,课堂评价由教师为主体到由学生自己、同学间,小组间和老师的多主体评价的转化。
从上学期开始,我尝试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不仅要养成他们评价自己和评价别人的习惯,更要学会正确评价自己、评价别人。
我想,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是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主动探索,尝试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优化课堂教学,这其实也是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如果只让学生使用“好”、“对”“错了”等简单的词汇进行评价,就不利于促进学生的思考,不利于引导评价的深入,也不利于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所以我要求学生学会使用“看法十原因”的评价语式。
这样的评价语式不仅让学生讲清楚他的看法,还通过陈述原因清晰地展现出思维过程。
我训练学生学会评价,首先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他评时要引导学生先看优点和长处,然后再提不足。
在学生自评或互评时,我不在一边旁
观,而是把关注的面铺开些,适时对评价者进行再评价,及时鼓励和表扬会评的学生,激发他们评价自己和评价别人的兴趣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