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案例分析集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案例,结合相关理论谈谈王老师应该怎样改变这种情况。

【案例】王老师在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令人尴尬的现象:他讲课不可谓不透、不明、不用功,课下督促检查不可谓不细、不紧、不认真,而学生也付出了较大的努力,师生蛮以为会取得较大的收获与提高,可最终结果却不尽人意,付出与希冀相差甚远。

【答案】从案例可以看出,教师只忙于:教和检,学生只忙于学和考,但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因此建议尝试着从学习策略的培养去改变这种情况。

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训练,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不失为提高教学效率和成绩的良好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步骤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

(1)培养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激活并保持良好的注意和思维状态;(2)分析学习情况,选择学习方法,制定周密详细的计划,执行控制整理学习计划。

《狐狸和乌鸦》教学片断

学习了课文最后一段,教师打出幻灯片:乌鸦寂寞地站在一棵树上。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只乌鸦的神态,想一想:看着狐狸叼起肉进洞,她心中会想些什么?

(学生稍加思考,纷纷举起了小手)

生:乌鸦很伤心,心想:哎!都怪我爱听好话,才会上当。

生:乌鸦真后悔:要是我不那么爱听好话,孩子们这时就有肉吃了。

老师正想总结,却有一男生忽地站起来,说:“乌鸦心想:嘿!我长这么大,从没有听谁夸我羽毛漂亮,嗓子好,今天总算听到了。不就是一块肉么,孩子别急,我再给你们找去。”

(顿时,教室里哄堂大笑)。

【答案】如果我是那位教师,对于这位学生活跃的思维,富有创造的激情,一定会说:“你与众不同的见解真是让人耳目一新。”因为,心理学家加德纳说过:每个人都具有多种智慧,也就是说人人都具有某方面的智慧,但因学生的个体差异,所显示出来的不一样而已,在他们遇到某个问题时,就会各抒己见。在评价时,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评价的内容的对与错的判断,应有“宽容”、“先接受”的意识,然后再做有效的分析。“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只乌鸦说这番话的原因好吗?”再次激起众多学生的关注,最后得出:(1)这只乌鸦不知悔改,不可取。(2)这只乌鸦心理素质较强,在困难、失意、失败面前报有乐观的态度,积极面对,这倒是我们生活中所必须的。我相信,这样的评价方法,能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案例】新学期开学不久,某市的一些小学一年级教师很是为自己班上一部分新生“超前”的学习基础发愁,有的孩子已经认识几百个汉字并且会做简单的加减乘除,识字最多的竟已过千,大大超出小学一年级的课程要求。按理说,学生基础好,教师工作起来也应该更轻松。实则不然,“超前教育”带给小学教师更多的是多方面的困惑。

你对当前家庭教育中这种“超前教育”现象的看法如何?

【答案】一方面,有超前“基础”的孩子并不是全部,这就必然因学生基础差异太大而导致学习进度参差不齐。

另一方面,“超前教育”也容易使学生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缺乏端正的学习态度和明确的学习目标。当孩子满怀憧憬地开始自己的学生生涯时,却发现学校里上课教的东西早已烂熟于心,便很容易对学校生活产生倦怠心理。上课不听讲自然是家常便饭。因此“超前教育”要因人而异。“超前教育”的后果是不容忽视的,家长在对孩子进行超前教育时要三思而后行的。

【案例】初二的时候,我数学总是考不好。有一次,我发现数学老师每次出考试题都是把课本里面的习题选几题叫我们做。当我发现这个秘密时,就每天把数学题目背下来。由于我记忆力很好,那阵子我一连考了六个100分。数学老师开始怀疑我了,这个数学一向差劲的小孩功课怎么会突然好了起来呢?一天,她把我叫到办公室,丢了一张试卷给我,并且说:“陈平,这十分钟里,你把这些习题演算出来。”我一看上面全是初三的考题,整个人都呆了。我坐了十分钟后,对老师说不会做。下一节课开始时,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最喜欢吃鸭蛋,今天老师想请她吃两个。”然后,她叫我上讲台,拿起笔蘸进墨汁,在我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她边画边笑着对我说:“不要怕,一点也不痛不痒,只是晾晾而已。”画完后,她又厉声对我说:“转过身去让全班同学看一看!”当时,我还是一个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小女孩,就乖乖地转过身去,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起来。第二天早上,我悲伤地上学去,两只脚像灌了铅似地迈不动,走到教室门口,我昏倒在

地上,失去了知觉。从此,我离开了学校,把自己封闭在家里。

请运用德育教育的原则对该教师的行为进行批判。如果你是陈平的老师,你会怎样帮助陈平?

【答案】(1)有效地进行德育,不仅要掌握德育工作的特点,客观上也需要依据一定的原则来解决和处理好各种各样的关系和矛盾。

(2)掌握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卓有成效进行德育所必需的。而陈平的数学老师发现了陈平的错误,没有进行个别教育,直接在全班同学的面前用极端的手段打击学生,没有正面教育,疏通引导,使学生丧失了信心,从此害怕上学,造成严重的负面效果。

如果我是陈平的老师,我会对学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让德育发挥到最大效果。【案例】某校初中班主任吴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高某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写有×××收的信件,吴老师顺便拆封阅读了此信。这是高某写给一位女同学的求爱信,吴老师看了十分生气,后在班会上宣读了此信,同时对高某提出了批评。次日高某在家留了一张字条后离家出走。高某家长找到吴老师理论并要求将高某找回。吴老师解释说:“我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我的职责,我批评高某是为了教育和爱护他。他是从家中出走的,与我的工作没有关系。”

(1)吴老师的哪些做法不正确?试述你的判断所依据的法规及条款。(2)吴老师的解释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案】(1)吴老师私自拆阅学生高某信件的行为和在班会上宣读高某信件的行为是不正确的。因为上述行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第

30条和第31条的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揭露未成年人的隐私,对于未成年人的信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隐匿、毁弃。

(2)吴老师的解释不正确,因为吴老师有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职责,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必须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平等相待的基础上。《教师法》规定,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是教师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不能借口教育和爱护学生而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本案例中吴老师不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学生高某的离家出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案例】2003年10月23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播放《校园何来“红领、蓝领”?》的专题片:“流动人员的孩子在城市上学,是一个难题,缴纳一笔借读费自不待言。”在四川成都市温江区某中学,多交借读费的学生穿的是红校服,而按规定数额交借读费的学生穿蓝校服;交费多的学生在学校食堂就餐,所有教室有VCD、电视、新课桌;而其他借读生只能在校外买饭吃,在均为旧桌椅的教室上课……

【答案】(1)教育平等就其含义来说,包括教育权利的平等和教育机会的均等两个方面。教育机会均等是实现社会均等的最基本的前提,也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目前的学校中表现出来的现象集中体现了教育平等的问题。

(2)在农村,即使有上学的机会,他们所受的教育的硬件设施多是不达标的、低层次的。然而就是这样简陋而无趣的学习机会,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得到的。这样的教育资源分配,不仅仅只是影响了大中学生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