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扬子陆块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ra Baidu bibliotek
(一) 构造单元划分及主要特征
1. 扬子陆块 2. 华南褶皱系 3. 南海印支地台和华夏古陆
扬子地台
康
滇
江南古陆
地
轴
右江褶皱带
华南褶皱系
华夏古陆
南海-印支地台
Y H
据程裕淇等,1994
1. 扬子陆块
范围从滇东经川、黔、鄂到江、浙 沿海,因长江干流纵贯全区而得名。
地台北界沿大巴山、大洪山,广济 一线与秦岭褶皱带毗邻,东北部隔郯-庐 断裂直接与华北陆块相连,西部以龙门山 -洱海-红河一线为界和滇藏褶皱系相邻, 其东南和华南褶皱系相邻,更东为华夏古 陆。
1980 年 黄 汲 清 指 导 , 任 纪 舜 等执笔《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 中正式列出“南海地台”这一构 造单元,称之为“历史构造单元, 今日其大部分已不复存在”。
主要证据:
(1)在海南岛最南端崖县,2-O为含P、Mn的硅质碳酸盐 建造,笔石页岩及石英砂岩,含丰富的三叶虫和笔石, (2的 大茅山群含P矿,有三叶虫木耙虫,和澳大利亚相近,和中国 虽属于一个大区“亚澳太平洋区”,但为不同小区)与华南 加里东地槽的复理石不同。后发现海南岛中部存在Pz1沉积岩 系(陀烈群)代表南海-印支地块北侧的大陆边缘沉积,推测 和扬子陆块的对接带位置在琼州海峡一带。
划归本单元的地域都具有以下共同特 征:
1 ) 具 有 pre 基 底 , 最 老 的 盖 层 一 般在800Ma(Z)的晋宁运动后才出现;
2)自Z起都是稳定型沉积,未变质, 海相沉积持续到T2;与华北陆块一样,受 太平洋板块活动影响,印支运动后,扬子 陆块又活化,即卷入中国东部活动大陆边 缘。
华南地区前寒武纪地质图
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变质岩系 内部不整合的发现和对层序、变形样式、变质程度 的对比研究,人们又相信这些地层中确有前Z(即将 原陈蔡群、建瓯群解体),而且浙南遂昌、龙泉、 闽北迪口等地获得的1438-1851Ma的Rb-Sr和Pb-Pb年 龄也证实pre的存在(水涛,徐步台,1988)。
据程裕淇等,1994
华夏古陆
华夏古陆是Grabau早在1924年提出的,他当时将 分布在浙江南部(陈蔡群)和福建北部(建瓯群) 的各种结晶片岩,变粒岩和片麻岩均归属为Ar和Pt, 从而认为当时在浙南-闽北存在着一古陆,将其称为 “华夏古陆”。六十年代在其中采样用K-Ar测得同 位素年龄多小于400Ma,后来又在建瓯群大岭组绢云 石英片岩中找到几丁虫化石,故多数人否定了Ar+Pt, 也否定了华夏古陆存在,将其也归属于加里东期褶 皱带。
主要证据:
(3)八十年代以来这个问题有进一步进展,江博 明(1994)在台湾大南澳群(P?)检测出1700-1000Ma 的继承性锆石,和Sm–Nd模式年龄637-506Ma,证明 附近pre-源区存在,我国东海大陆架灵峰一号井 在2800m深处钻遇斜长角闪片麻岩,其Rb-Sr等时线 年龄1680Ma。证明温州东部拗陷的海相新生界下面 有前寒武系基底。这样就把南海地台的范围扩展到 东海和台湾海峡,并与华夏大陆联系起来,称为华 夏构造域(和华南构造域界线为宜春-绍兴断裂)。
武陵运动
冷家溪群
峡东
南沱组 莲沱组 马槽圆组
侵蚀面
神农架群
赣北
南沱组 硐门组 落可岽组
双桥山群
皖南 浙西 构造阶段
雷公坞组
休宁组
志棠组
铺岭组 邓家组
上墅组 虹赤村组
骆家门组
神功运动
上溪群 双溪坞群
造山运动
角度不整合和 低角度角度不整合
花岗质侵入体
火山活动
2. 华南褶皱系
(华南活动带)
位于扬子陆块的东南侧, 占据包括海南岛在内的我国东 南大部分陆域,过去认为这是 一个主体在S末结束地槽演化的 加里东褶皱带,所以划入本构 造单元的共同点是Pz1都是地槽 型褶皱基底,且与未变质的Pz2 盖层之间有一个巨大的不整合, 褶皱系南部的钦洲、防城和海 南岛存在有海相活动类型的Pz2、 近年来在江西弋阳又发现蛇绿 混杂岩、硅质岩中放射虫时代 为 C-P , 故 可 能 有 海 西 - 印 支 褶 皱带存在。
上扬子陆块
二元结构:结晶基底与盖层
扬子陆块
Pt
Z
扬子陆块元古界
时 代
系 年龄
滇中
? (Ma)
下 700
早早 中中
震 旦 系
新 800
元
古青
代
白 口 900
系
南沱组 澄江组
?
1000 晋宁运动
晚晚
中 元 1100 昆阳群 代
桂北
长安组 拱洞组
丹 州 群 合桐组
白竹组
四堡运动
四堡群
湘中
东山峰组 五强溪组 板 溪 群 马底驿组
扬子陆块及华南地区
(一) 构造单元划分及主要特征 1. 扬子陆块 2. 华南褶皱系 3. 南海印支地台和华夏古陆
(二) 大地构造演化模式及争论的焦点 1. 加里东造山模式-传统观点 2 . 华南ALPS模式 3 . 争论焦点
(三) 最新发现及其意义 1 .赣东北蛇绿混杂岩、放射虫硅质岩 Pz2(C-P) 2 . 钦-防海槽放射虫硅质岩 D3-P 3 . 两广罗定-钦防一带Pz1-Pz2枕状熔岩和P-T构造混杂岩 4 .华南T1古地磁学与大地构造
南海-印支地块当时无疑应与Gondwana大陆关系密切, 以后才分开,向北漂移和华南接近。
(2)海洋地球物理资料表明我国南海的西沙、中沙、南沙群 岛是大陆型地壳,在西沙永兴岛上的钻孔已经指示厚1100m Kz珊瑚礁直接覆盖在花岗片麻岩、石英、云母片岩,和片麻 花岗岩之上,其Rb-Sr年龄为1465和627Ma,表明前寒武系 基底的存在。
3. 南海印支地台
和华夏古陆
南海-印支地台位于我国东南 沿海外侧,是一个大部分被海水 覆盖的前寒武纪地块,最早是 1964 年 任 纪 舜 根 据 当 时 刚 发 现 的 海南岛南部地台型-O,以及华南 加里东褶皱带东部赣、粤地区Pz1 为巨厚碎屑岩的事实,提出它们 不可能来自扬子陆块,因为当时 发育着广阔的Pz1的 CO3 台地,意 味着褶皱带的东南侧当时应有大 陆存在(作为陆源碎屑的物源)。
第6章 扬子陆块及华南地区
(一) 构造单元划分及主要特征 (二) 大地构造演化模式及争论的焦点 (三) 最新发现及其意义
华南地区是我国经济发达的部分,人烟 稠密,交通方便,地质研究程度也高,矿产 资源丰富,eg. 钨矿为世界储量第一。但尽 管如此,有关本区的地质构造的重大问题, 如:我国南方大地构造演化的形式,陆块碰 撞的时间和方式,江南古陆的构造性质,华 南古陆的范围和归属,以及古特提斯问题, 都还存在重大分歧,近年来也有较大进展。
(一) 构造单元划分及主要特征
1. 扬子陆块 2. 华南褶皱系 3. 南海印支地台和华夏古陆
扬子地台
康
滇
江南古陆
地
轴
右江褶皱带
华南褶皱系
华夏古陆
南海-印支地台
Y H
据程裕淇等,1994
1. 扬子陆块
范围从滇东经川、黔、鄂到江、浙 沿海,因长江干流纵贯全区而得名。
地台北界沿大巴山、大洪山,广济 一线与秦岭褶皱带毗邻,东北部隔郯-庐 断裂直接与华北陆块相连,西部以龙门山 -洱海-红河一线为界和滇藏褶皱系相邻, 其东南和华南褶皱系相邻,更东为华夏古 陆。
1980 年 黄 汲 清 指 导 , 任 纪 舜 等执笔《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 中正式列出“南海地台”这一构 造单元,称之为“历史构造单元, 今日其大部分已不复存在”。
主要证据:
(1)在海南岛最南端崖县,2-O为含P、Mn的硅质碳酸盐 建造,笔石页岩及石英砂岩,含丰富的三叶虫和笔石, (2的 大茅山群含P矿,有三叶虫木耙虫,和澳大利亚相近,和中国 虽属于一个大区“亚澳太平洋区”,但为不同小区)与华南 加里东地槽的复理石不同。后发现海南岛中部存在Pz1沉积岩 系(陀烈群)代表南海-印支地块北侧的大陆边缘沉积,推测 和扬子陆块的对接带位置在琼州海峡一带。
划归本单元的地域都具有以下共同特 征:
1 ) 具 有 pre 基 底 , 最 老 的 盖 层 一 般在800Ma(Z)的晋宁运动后才出现;
2)自Z起都是稳定型沉积,未变质, 海相沉积持续到T2;与华北陆块一样,受 太平洋板块活动影响,印支运动后,扬子 陆块又活化,即卷入中国东部活动大陆边 缘。
华南地区前寒武纪地质图
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变质岩系 内部不整合的发现和对层序、变形样式、变质程度 的对比研究,人们又相信这些地层中确有前Z(即将 原陈蔡群、建瓯群解体),而且浙南遂昌、龙泉、 闽北迪口等地获得的1438-1851Ma的Rb-Sr和Pb-Pb年 龄也证实pre的存在(水涛,徐步台,1988)。
据程裕淇等,1994
华夏古陆
华夏古陆是Grabau早在1924年提出的,他当时将 分布在浙江南部(陈蔡群)和福建北部(建瓯群) 的各种结晶片岩,变粒岩和片麻岩均归属为Ar和Pt, 从而认为当时在浙南-闽北存在着一古陆,将其称为 “华夏古陆”。六十年代在其中采样用K-Ar测得同 位素年龄多小于400Ma,后来又在建瓯群大岭组绢云 石英片岩中找到几丁虫化石,故多数人否定了Ar+Pt, 也否定了华夏古陆存在,将其也归属于加里东期褶 皱带。
主要证据:
(3)八十年代以来这个问题有进一步进展,江博 明(1994)在台湾大南澳群(P?)检测出1700-1000Ma 的继承性锆石,和Sm–Nd模式年龄637-506Ma,证明 附近pre-源区存在,我国东海大陆架灵峰一号井 在2800m深处钻遇斜长角闪片麻岩,其Rb-Sr等时线 年龄1680Ma。证明温州东部拗陷的海相新生界下面 有前寒武系基底。这样就把南海地台的范围扩展到 东海和台湾海峡,并与华夏大陆联系起来,称为华 夏构造域(和华南构造域界线为宜春-绍兴断裂)。
武陵运动
冷家溪群
峡东
南沱组 莲沱组 马槽圆组
侵蚀面
神农架群
赣北
南沱组 硐门组 落可岽组
双桥山群
皖南 浙西 构造阶段
雷公坞组
休宁组
志棠组
铺岭组 邓家组
上墅组 虹赤村组
骆家门组
神功运动
上溪群 双溪坞群
造山运动
角度不整合和 低角度角度不整合
花岗质侵入体
火山活动
2. 华南褶皱系
(华南活动带)
位于扬子陆块的东南侧, 占据包括海南岛在内的我国东 南大部分陆域,过去认为这是 一个主体在S末结束地槽演化的 加里东褶皱带,所以划入本构 造单元的共同点是Pz1都是地槽 型褶皱基底,且与未变质的Pz2 盖层之间有一个巨大的不整合, 褶皱系南部的钦洲、防城和海 南岛存在有海相活动类型的Pz2、 近年来在江西弋阳又发现蛇绿 混杂岩、硅质岩中放射虫时代 为 C-P , 故 可 能 有 海 西 - 印 支 褶 皱带存在。
上扬子陆块
二元结构:结晶基底与盖层
扬子陆块
Pt
Z
扬子陆块元古界
时 代
系 年龄
滇中
? (Ma)
下 700
早早 中中
震 旦 系
新 800
元
古青
代
白 口 900
系
南沱组 澄江组
?
1000 晋宁运动
晚晚
中 元 1100 昆阳群 代
桂北
长安组 拱洞组
丹 州 群 合桐组
白竹组
四堡运动
四堡群
湘中
东山峰组 五强溪组 板 溪 群 马底驿组
扬子陆块及华南地区
(一) 构造单元划分及主要特征 1. 扬子陆块 2. 华南褶皱系 3. 南海印支地台和华夏古陆
(二) 大地构造演化模式及争论的焦点 1. 加里东造山模式-传统观点 2 . 华南ALPS模式 3 . 争论焦点
(三) 最新发现及其意义 1 .赣东北蛇绿混杂岩、放射虫硅质岩 Pz2(C-P) 2 . 钦-防海槽放射虫硅质岩 D3-P 3 . 两广罗定-钦防一带Pz1-Pz2枕状熔岩和P-T构造混杂岩 4 .华南T1古地磁学与大地构造
南海-印支地块当时无疑应与Gondwana大陆关系密切, 以后才分开,向北漂移和华南接近。
(2)海洋地球物理资料表明我国南海的西沙、中沙、南沙群 岛是大陆型地壳,在西沙永兴岛上的钻孔已经指示厚1100m Kz珊瑚礁直接覆盖在花岗片麻岩、石英、云母片岩,和片麻 花岗岩之上,其Rb-Sr年龄为1465和627Ma,表明前寒武系 基底的存在。
3. 南海印支地台
和华夏古陆
南海-印支地台位于我国东南 沿海外侧,是一个大部分被海水 覆盖的前寒武纪地块,最早是 1964 年 任 纪 舜 根 据 当 时 刚 发 现 的 海南岛南部地台型-O,以及华南 加里东褶皱带东部赣、粤地区Pz1 为巨厚碎屑岩的事实,提出它们 不可能来自扬子陆块,因为当时 发育着广阔的Pz1的 CO3 台地,意 味着褶皱带的东南侧当时应有大 陆存在(作为陆源碎屑的物源)。
第6章 扬子陆块及华南地区
(一) 构造单元划分及主要特征 (二) 大地构造演化模式及争论的焦点 (三) 最新发现及其意义
华南地区是我国经济发达的部分,人烟 稠密,交通方便,地质研究程度也高,矿产 资源丰富,eg. 钨矿为世界储量第一。但尽 管如此,有关本区的地质构造的重大问题, 如:我国南方大地构造演化的形式,陆块碰 撞的时间和方式,江南古陆的构造性质,华 南古陆的范围和归属,以及古特提斯问题, 都还存在重大分歧,近年来也有较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