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凋亡检测技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蛋白质的降解
凋亡蛋白酶激活,水解细胞的蛋白质结构,导致细 胞解体并形成凋亡小体、水解相关活性蛋白,从而 使该蛋白获得或丧失某种生物学功能。
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在生物化学上的区别
细胞凋亡
细胞坏死
生理因素诱导
非生理因素造成的意 外损伤
受大分子合成和激活过程的严 离子稳态调节丧失 格调控
需要能量 需要大分子合成
不需要能量
不需要核酸和蛋白质 的合成
有新基因从头转录
没有新基因转录
染色质非随机降解为DNA“梯带”染色质DNA随机降 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四、细胞凋亡的过程与调控 (一)凋亡的四个阶段:
凋亡信号转导 凋亡基因激活 细胞凋亡的执行 凋亡细胞的清除
凋
亡
诱 导
+ 受体
因
素
cAMP
死
Ca2+ 神经酰胺
亡 信 号
凋 亡 基 DNase激活 巨噬细胞吞噬 因 Caspase激活 分解凋亡细胞 激 活
细胞因子:IL-2、神经营养因子 激素:ACTH、睾丸酮、雌激素等 二价金属阳离子:Zn2+ 药物:苯巴比妥、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中性 氨基酸 病毒:EB病毒、牛痘病毒CrmA
2 .细胞凋亡信号转导
凋亡信号转导系统是连接凋亡诱导因素与核DNA片段化 断裂及细胞结构蛋白降解的中间环节。 凋亡信号转导系统的特点: ①多样性:不同种类细胞有不同系统 ②耦联性:凋亡与增殖分化系统在某些环节交、耦联, 同一因素既可引起凋亡也可引起增殖 ③同一性:不同凋亡诱导因素可通过同一信号转导系统 ④多途性:同一凋亡诱导因素可通过不同信号转导系统
(二)细胞凋亡的调控
1 . 细胞凋亡的相关因素
(1) 诱导性因素 激素和生长因子失衡:缺乏(IL-2↓,淋巴细胞凋
亡)或过多(糖皮质激素↑,淋巴细胞凋亡) 理化因素:射线、高温、强酸、强碱、乙醇、抗癌
药物等 免疫性因素:如,CTL分泌粒酶→靶细胞凋亡 微生物因素:细菌、病毒及毒素。(HIV)
(2)抑制性因素:
1991年:Ellis首先发现了线虫 (C.elegans) 体内Ced-3、4两个基因与PCD的发生密切相关, 随后逐渐发现了多种参与PCD的正相调节基因和 负相调节基因,前者包括Ced-2、p53、c‐myc、 Fas 、 糖 皮 质 激 素 受 体 及 白 细 胞 介 素 1β 转 化 (ICE〉等基因,后者则有Ced-9、bcl-2、p53等 基因.
细胞凋亡及检测技术
第一节 概 述
一、细胞凋亡的概念
细胞凋亡(apoptosis〉,这是1972年Kerr等建 议用来描述伴随细胞死亡的一系列形态学上固定的 变化形式的。细胞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遵 循自身的程序,自己结束其生命的过程,最后细胞 脱落离体或裂解为若干凋亡小体(apoptotic bodies〉,而被其他细胞吞噬。“凋亡”一词来自 希腊语,apo意为“分离”,ptosis指花瓣或树叶 的脱落,“凋亡”是由这两个词组合而成,意指细 胞凋亡的形态类似秋天花瓣或树叶的凋落一样。
光镜下:凋亡小体外被以胞膜,圆形或卵圆形,胞 浆浓缩,强嗜酸性,可有可无固缩深染的核碎片。
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在形态学上的差别
细胞凋亡
细胞坏死
单细胞丢失
细胞成群丢失
细胞膜发泡但仍完整,细胞膜内 细胞膜不完整,细胞
陷将细胞分割成凋亡小体
肿胀、溶解
不发生炎症反应
发生严重炎症反应
被临近正常细胞或吞噬细胞吞 被巨噬细胞吞噬
三、细胞凋亡的特征
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虽然都是细胞死亡, 但细胞凋亡的形态及生化特征与坏死性 细胞死亡的特点则不同
(一)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 组织内单个细胞或小团细胞的死亡 不引发细胞自溶,也不引起炎症反应
电镜下可见:凋亡细胞固缩 胞浆致密,细胞器密集、退变 核染色质致密,聚集于核膜处 胞核裂解,胞浆形成多发性芽突 凋亡小体形成
2.cAMP/PKA信号系统(cAMP为第二信使)
依据: ①双丁酰cAMP可引起培养的髓样白血病细胞及胸腺 细胞凋亡 ②糖皮质激素使cAMP上升 cAMP↑→激活PKA→使靶蛋白某些氨基酸(苏、丝 AA)残基磷酸化→改变蛋白质功能
3.Fas蛋白/Fas配体信号系统
1972年:Kerr等首次提出了细胞凋亡的概 念,从形态学角度描述细胞的生理死亡,并认 为这是维持组织细胞动力学平衡的一种基本生 物学现象,可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1977年:人们注意到在生理或病理性刺激 条件下,淋巴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凋亡现象。并 认为这是维持组织细胞动力学平衡的一种基本
生物学现象,可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二、研究简史
半个世纪前:人们就观察到在生物的发生、 生长、发育以及衰老过程中,一直伴随着组织 细胞的生理自发退化死亡现象.
1965年:发育生物学家Lockshin和Williams 首先提出了PCD(程序化死亡)一词,用于描 述蛾的发育过程,认为随着成年蛾的出现,其 幼虫死亡是一种发育调节性死亡。
噬
溶酶体裂解
溶酶体完整
染色质凝集成块、
染色质均一凝集
不均一
细胞坏死时核的变化
细胞坏死时的炎症反应
(二)细胞凋亡的生化改变:凋亡过程中出现的生化 改变以DNA的片段化及蛋白质的降解最为重要。
1)DNA的片段化 组成染色质的DNA链被激活的核 酸内切酶切割,可形成180—200bp或其整倍数的 片段,电泳中呈特征灶的“梯”状条带,这是判断 凋亡发生的客 观指标之一。
1980年:Wyllie研究胸腺细胞在糖皮质激素作 用下引致的细胞凋亡变化,总结并建立了细胞凋 亡的共同形态学特征,包括核固缩和DNA降解成 寡核苷酸片段等。
1989年: 0wen及其研究小组在研究胸腺细胞阴 性选择过程中,发现T细胞受体(TCR)与自身抗原 相互作用与未成熟T细胞的PCD发生有关,并在体 外证实剌激CD3分子可诱导未成熟T细胞PCD的发 生。证明了信号传递物质对PCD的调控作用。
研究较多的系统:
1.胞内Ca2+信号系统(Ca2+为第二信使)
依据: ①细胞凋亡时胞内游离Ca2+浓度显著上升 ②用Ca2+载体A23187人为升高B淋巴细胞Ca2+水 平,B淋巴细胞凋亡 ③用Ca2+络合剂降低胞内Ca2+水平,阻止细胞凋亡
激活Ca2+依赖谷氨酰胺转移酶 Ca2+↑
活化核转录因子
凋亡蛋白酶激活,水解细胞的蛋白质结构,导致细 胞解体并形成凋亡小体、水解相关活性蛋白,从而 使该蛋白获得或丧失某种生物学功能。
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在生物化学上的区别
细胞凋亡
细胞坏死
生理因素诱导
非生理因素造成的意 外损伤
受大分子合成和激活过程的严 离子稳态调节丧失 格调控
需要能量 需要大分子合成
不需要能量
不需要核酸和蛋白质 的合成
有新基因从头转录
没有新基因转录
染色质非随机降解为DNA“梯带”染色质DNA随机降 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四、细胞凋亡的过程与调控 (一)凋亡的四个阶段:
凋亡信号转导 凋亡基因激活 细胞凋亡的执行 凋亡细胞的清除
凋
亡
诱 导
+ 受体
因
素
cAMP
死
Ca2+ 神经酰胺
亡 信 号
凋 亡 基 DNase激活 巨噬细胞吞噬 因 Caspase激活 分解凋亡细胞 激 活
细胞因子:IL-2、神经营养因子 激素:ACTH、睾丸酮、雌激素等 二价金属阳离子:Zn2+ 药物:苯巴比妥、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中性 氨基酸 病毒:EB病毒、牛痘病毒CrmA
2 .细胞凋亡信号转导
凋亡信号转导系统是连接凋亡诱导因素与核DNA片段化 断裂及细胞结构蛋白降解的中间环节。 凋亡信号转导系统的特点: ①多样性:不同种类细胞有不同系统 ②耦联性:凋亡与增殖分化系统在某些环节交、耦联, 同一因素既可引起凋亡也可引起增殖 ③同一性:不同凋亡诱导因素可通过同一信号转导系统 ④多途性:同一凋亡诱导因素可通过不同信号转导系统
(二)细胞凋亡的调控
1 . 细胞凋亡的相关因素
(1) 诱导性因素 激素和生长因子失衡:缺乏(IL-2↓,淋巴细胞凋
亡)或过多(糖皮质激素↑,淋巴细胞凋亡) 理化因素:射线、高温、强酸、强碱、乙醇、抗癌
药物等 免疫性因素:如,CTL分泌粒酶→靶细胞凋亡 微生物因素:细菌、病毒及毒素。(HIV)
(2)抑制性因素:
1991年:Ellis首先发现了线虫 (C.elegans) 体内Ced-3、4两个基因与PCD的发生密切相关, 随后逐渐发现了多种参与PCD的正相调节基因和 负相调节基因,前者包括Ced-2、p53、c‐myc、 Fas 、 糖 皮 质 激 素 受 体 及 白 细 胞 介 素 1β 转 化 (ICE〉等基因,后者则有Ced-9、bcl-2、p53等 基因.
细胞凋亡及检测技术
第一节 概 述
一、细胞凋亡的概念
细胞凋亡(apoptosis〉,这是1972年Kerr等建 议用来描述伴随细胞死亡的一系列形态学上固定的 变化形式的。细胞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遵 循自身的程序,自己结束其生命的过程,最后细胞 脱落离体或裂解为若干凋亡小体(apoptotic bodies〉,而被其他细胞吞噬。“凋亡”一词来自 希腊语,apo意为“分离”,ptosis指花瓣或树叶 的脱落,“凋亡”是由这两个词组合而成,意指细 胞凋亡的形态类似秋天花瓣或树叶的凋落一样。
光镜下:凋亡小体外被以胞膜,圆形或卵圆形,胞 浆浓缩,强嗜酸性,可有可无固缩深染的核碎片。
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在形态学上的差别
细胞凋亡
细胞坏死
单细胞丢失
细胞成群丢失
细胞膜发泡但仍完整,细胞膜内 细胞膜不完整,细胞
陷将细胞分割成凋亡小体
肿胀、溶解
不发生炎症反应
发生严重炎症反应
被临近正常细胞或吞噬细胞吞 被巨噬细胞吞噬
三、细胞凋亡的特征
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虽然都是细胞死亡, 但细胞凋亡的形态及生化特征与坏死性 细胞死亡的特点则不同
(一)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 组织内单个细胞或小团细胞的死亡 不引发细胞自溶,也不引起炎症反应
电镜下可见:凋亡细胞固缩 胞浆致密,细胞器密集、退变 核染色质致密,聚集于核膜处 胞核裂解,胞浆形成多发性芽突 凋亡小体形成
2.cAMP/PKA信号系统(cAMP为第二信使)
依据: ①双丁酰cAMP可引起培养的髓样白血病细胞及胸腺 细胞凋亡 ②糖皮质激素使cAMP上升 cAMP↑→激活PKA→使靶蛋白某些氨基酸(苏、丝 AA)残基磷酸化→改变蛋白质功能
3.Fas蛋白/Fas配体信号系统
1972年:Kerr等首次提出了细胞凋亡的概 念,从形态学角度描述细胞的生理死亡,并认 为这是维持组织细胞动力学平衡的一种基本生 物学现象,可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1977年:人们注意到在生理或病理性刺激 条件下,淋巴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凋亡现象。并 认为这是维持组织细胞动力学平衡的一种基本
生物学现象,可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二、研究简史
半个世纪前:人们就观察到在生物的发生、 生长、发育以及衰老过程中,一直伴随着组织 细胞的生理自发退化死亡现象.
1965年:发育生物学家Lockshin和Williams 首先提出了PCD(程序化死亡)一词,用于描 述蛾的发育过程,认为随着成年蛾的出现,其 幼虫死亡是一种发育调节性死亡。
噬
溶酶体裂解
溶酶体完整
染色质凝集成块、
染色质均一凝集
不均一
细胞坏死时核的变化
细胞坏死时的炎症反应
(二)细胞凋亡的生化改变:凋亡过程中出现的生化 改变以DNA的片段化及蛋白质的降解最为重要。
1)DNA的片段化 组成染色质的DNA链被激活的核 酸内切酶切割,可形成180—200bp或其整倍数的 片段,电泳中呈特征灶的“梯”状条带,这是判断 凋亡发生的客 观指标之一。
1980年:Wyllie研究胸腺细胞在糖皮质激素作 用下引致的细胞凋亡变化,总结并建立了细胞凋 亡的共同形态学特征,包括核固缩和DNA降解成 寡核苷酸片段等。
1989年: 0wen及其研究小组在研究胸腺细胞阴 性选择过程中,发现T细胞受体(TCR)与自身抗原 相互作用与未成熟T细胞的PCD发生有关,并在体 外证实剌激CD3分子可诱导未成熟T细胞PCD的发 生。证明了信号传递物质对PCD的调控作用。
研究较多的系统:
1.胞内Ca2+信号系统(Ca2+为第二信使)
依据: ①细胞凋亡时胞内游离Ca2+浓度显著上升 ②用Ca2+载体A23187人为升高B淋巴细胞Ca2+水 平,B淋巴细胞凋亡 ③用Ca2+络合剂降低胞内Ca2+水平,阻止细胞凋亡
激活Ca2+依赖谷氨酰胺转移酶 Ca2+↑
活化核转录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