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秘史》中体现的古代蒙古族教育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千百年来他们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蒙古秘史》是他们独特的自然生活环境下酿造的文化结晶。

学术界对于《蒙古秘史》的研究方法非常多,但从教育事件解释早期游牧教育文化的比较少。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的《蒙古秘史》成书760周年纪念会上获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予我国世界文化名著《蒙古秘史》很高的评价,认为该书不仅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中留下印迹,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它的“独特的艺术、美学和文学传统及天才的语言,使它不仅成为蒙古文学中独一无二的著作,而且也使它理所当然地进入世界经典文学的宝库”。这一评价是1989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的执委会第131次会议上就纪念《蒙古秘史》成书750周年的决议中作出的。

《蒙古秘史》

是13世纪时以畏吾儿体蒙古文书写的记载蒙古族古代历史的珍贵文献史料,原名为《忙豁·仑·纽察·脱察安》。明洪武十五年始(1382),译成汉文,改名为《元朝秘史》。今其畏吾儿体蒙古文原文早已佚失,流传下来的只有明代以汉字音写蒙古语的《元朝秘史》。国内学者研究《蒙古秘史》已有悠久的历史,学术界普遍认为《蒙古秘史》研究始于明朝———明朝翰林院编修,对畏吾儿体蒙古文《蒙古秘史》进行了汉字音译,并附录了汉译(分为旁译和总译)部分。民国时期,1927年王国维在《元

朝秘史之主因亦儿坚》

一文中考证了《元朝秘史》中的主因亦儿坚就是金朝后期的札军。陈彬和在其选注的《元朝秘史》新序中对《蒙古秘史》的作者、成书年代等问题作了探讨。

亦邻真的《蒙古秘史》畏吾儿体蒙古文还原本就《蒙古秘史》的书名和作者、成书年代、汉译年代以及版本等诸多问题进行了研究,

是从历史学角度对

《蒙古秘史》进行的研究。巴雅尔对于《蒙古秘史》语言学方面的研究给蒙古族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蒙古秘史》文献学方面的研究专著有甄金的《蒙古秘史学概论》,它是国内唯一一本以专著形式出现的有关《蒙古秘史》文献学研究方面的著作。方龄贵在《记所见阮惟和〈元秘史地理今释〉抄本》一文中,考证了上海复旦大学善本书目中所见的《元秘史地理今释》抄本为阮惟和书。他在《我和蒙元史研究》中讲到对《蒙古秘史》的研究时,也提到了当时对此抄本的考证情况。

总之,国内学者对《蒙古秘史》的研究取得了硕果,但大多局限于对《蒙古秘史》语言、历史、文献、习俗、道德、军事、作者、成书年代、汉译等问题的研究,从游牧文化教育的角度研究《蒙古秘史》者并不多见。

蒙古族教育观是特殊的自然地理、经济和社会条件下形成的产物。

《蒙古秘史》的教育内容十分丰富,是研究13世纪游牧文化不可缺少的文献资料,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探讨。以游牧经济为

《蒙古秘史》中体现的古代蒙古族教育观

(赤峰学院

蒙古文史学院,内蒙古赤峰

024000)

摘要:《蒙古秘史》一书不仅是记载蒙古族游牧文化的历史文献,更是教育事件研究的结晶。通过对它的研究能揭示13世纪蒙古高原的独特游牧生活教育方式、古老教育方式的奥妙和适应于游牧生活的特点。本文首先介绍了《蒙古秘史》的研究现状,说明了对本书教育方面研究的薄弱点;然后举例《蒙古秘史》中体现的有关教育方面的事件,分析古代蒙古族游牧生活环境下形成的教育观,论述13世纪蒙古族人们重视团结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蒙古秘史》;蒙古族游牧文化;教育观中图分类号:K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10-0008-02

Vol.33No.10

Oct.2012

第33卷第10期2012年10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ChifengUniversity(Soc.Sci)8--

主、居无定处的蒙古人非常重视家庭教育,成吉思汗颁布的札撒中就有不少关于这方面的条例。

《蒙古秘史》中所记史事蕴含着13世纪蒙古高原游牧民族的文化和教育思想。如有“阿阑豁阿”教育孩子们的故事,“斡阔伦哈屯”教育铁木真的故事,成吉思汗教育四个儿子的事件,“安巴亥罕”留给后代的遗言等等。这些充满教育色彩的故事已被记录在《黄金史纲》、《蒙古源流》、《水晶珠》、《恒河支流》等历史文献中,不同程度上影响和教育着蒙古族人民。下面以《蒙古秘史》中记载的教育故事为例,分析13世纪蒙古族人民的教育观。

《蒙古秘史》中记载“阿阑豁阿母亲教育孩子的故事”:丈夫朶奔蔑兒干死后,妻子阿阑豁阿又生了三个儿子。父亲朶奔蔑兒干在世时候生的两个孩子背着母亲说:‘咱们家就有马阿里黑伯牙儿歹,所以他们三个的父亲肯定是他。’这话被母亲听见之后,聪明的阿阑豁阿没有立即发脾气教训孩子们,只用简单又深刻的方式教育了五个孩子。“春间一日,母亲阿阑豁阿煮着羊肉,将五个孩子叫来前列坐着并给每人一根箭叫他们折断,结果他们都很容易折断了。再给他们每人五根箭一起折折,五人轮着折,结果一个都没能折断。”阿阑豁阿对孩子们说:“你们不知道,每夜有黄色人从天窗门进来抚摸我肚皮。他的光明透入肚里……这般看来,肯定是天的儿子,不可比做凡人,久后他作帝王,那时就你们知道此事。”还教训孩子们,“你们五个儿子都是我肚皮里生的。如果像五根箭般各自一个,任谁都容易折断。如果你们便如这五箭杆子一样束在一处,他人怎么能折断呢?”①

此故事的中心思想就是教育五个儿子团结在一起。阿阑豁阿母亲为了解除先夫两个儿子对后生三个儿子出生之事的怀疑,并要说服他们,当“天子”解释,这是本故事的很重要的内容。因为夫死还生三个儿子,这事没法用别的说法解释,只有举出超有可信度的例子才能说服对方。在古代蒙古族游牧生活中天是第一位崇拜对象,所以聪明的阿阑豁阿母亲明智地选择好了对象,给孩子们没留下再为这事猜疑或争论的余地。阿阑豁阿母亲最清楚她在丈夫死后还生三个孩子的事,不过她为了儿子们的团结,勇敢地选择了“苍天”来说服教育孩子们,这

是古代蒙古社会的普遍道理——

—只有团结才能胜利。

另一个也是《蒙古秘史》中记载的关于教育团结方面的事情,但选择的对象正相反,一个选择了“天”,一个却是否定了“天意”,不过他们都是为了达到加强“团结”的目的。本故事内容是:“帖卜腾格里找帖木真说:‘长生天的圣旨神来告诉,一次叫帖木真管百姓,一次叫哈撒儿管百姓。若不将哈撒儿去了,事未可知。太祖听了这话,就那夜去拿哈撒儿。有古出等人将这缘故对太祖母亲诃额侖说。诃额侖用白骆驼施驾车,连夜起行,日出时到哈撒尔处,正见哈撒儿衣袖拴住,去了冠带……。母亲下车,将哈撒儿解了,盛怒盘坐(训了帖木真)……太祖见母亲怒息了,却说‘怕也怕了……’”②“腾格里”蒙语的意思是“天”,帖卜腾格里是当初最有名的巫神,社会作用是将苍天的意义传达给人间。他说这些中心意思是“哈撒儿将抢帖木真的封建领导位置”——

—这也是苍天的意思。诃额侖母亲听到儿子帖木真要处理哈撒儿,她连夜赶到现场,亲手解开捆绑哈撒儿的绳子,并训斥了成吉思汗。这时候帖木真是要选择苍天转达给他的意思相信帖卜腾格里的话,还是接受母亲的批评?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一方代表“天意”,一方是亲生母亲的意见。虽然当初蒙古族人们当中天是第一位,但帖木真最后为了团结,接受了母亲的批评,没服从把苍天的意义传达给人间的帖卜腾格里的话。

蒙古族历来重视对子女的团结教育,在蒙古族的传统观念中,团结这个概念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的家庭教育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深邃的哲理。由于蒙古族居住的地域、历史发展情况和经济生活的不同,他们各时代的教育习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表现形式也不一样。通过对《蒙古秘史》记载事件的分析,研究他们教育性质特点的内容及所蕴含的深层文化含义是非常重要的。

——

——

——

——

——

——

——

——

——

注释:

①②巴雅尔音译.蒙古秘史[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

民出版社,1980.30 ̄32,1178 ̄1179.

(责任编辑孙国军)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