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网络传播的特点与网络的根本属性.doc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网络传播的特点与网络的根本属性
网络传播的特点与网络的根本属性
一、网络传播的特点
目前,网络传播作为一种新型的大众媒介传播方式正引起越来越多人士的xx。
网络传播具有不同于其他传统媒介的特点,全面认识和把握其特性,是培养、强化人们的网络意识,使网络传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网络中信息的传播是通过“0”和“1”这两个数字不同的排列顺序在计算机网络中传输实现的。
网络传播的特点说到底是由网络数字化的内在特性决定的。
具体说来,网络传播的特点主要有这样一些:
1.传播速度的快捷性。
从20世纪70年代到现在,计算机速度提高了上百倍,但和数字网络发展的速度相比还是非常滞后。
在这几十年中,随着光纤通信系统的发展,网络速度提高了上万倍。
电脑技术的加速发展和Internet的异军突起,把人们推进了新一轮的速度赛跑之中。
利用光缆,数字信号的传播速度达30万千米每秒,每秒几乎可以传送1万亿比特的信息。
网络传播的快捷性还表现在它对信息反馈的快捷性上,它能将发生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的任何能够吸引受众注意的时间迅速地呈现在公众面前。
用户只需坐在电脑前敲打键盘,便可在瞬时内将信息发送出去。
网络传播速度的快捷性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亟须改变。
2.传播主体的虚拟性。
从哲学意义上讲,“虚拟”即是符号化。
[1]在网络上,影像、声音、文字等各种形式的信息最终均是以数字信号0和1的形式被传输、记录、存储和处理的,传播过程中的一切信息均是一串串生硬的符号,这造就了网络传播行为的虚拟性,传播主体身份的虚拟性也即传播主体身份的匿名性是网络传播虚拟性的主要体现。
在网络上,人们通过一个个符号来标识自己,真
正的身份、年龄、相貌等都被隐藏在网络的背后,无法看见。
这样一个能够容纳大量信息的无限虚拟空间在网络中诞生,各类信息都可以在网络上被任何人传播,传播者和受众处于相对平等的网络环境中。
不但如此,人们还可以制造出与自身情况完全相悖的假相。
但应该指出的是,网络主体的“虚拟性”不同于宗教中神的“虚无性”,因为所谓虚拟并不是说网络行为不是人们真实行为的组成部分,而是指人们网络行为所依附的空间是一种不同于现实的物理空间的电子网络空间,即“虚拟的实质是间接在场”。
虚拟也不是虚假,虚拟是人们为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把现实生活的真实图景“复制”到网络上,在上面创造一个既虚拟又实在的“拟态环境”。
[2]因此,可以说虚拟性是网络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最大特点。
但这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过程变成一个更加复杂的过程。
3.传播范围的开放性。
网络传播范围的开放性,突出表现在网络传播地域的开放性和网络传播对象的开放性两个方面。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产生和不断发展,人们的交往范围实际上已经逐渐突破了地域的限制。
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那样:互联网已将全世界各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通过网络传播的信息,每个上网者都可以选择在任何自己所愿意的时间接触自己需要的信息,也可以对相关信息实时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在线提问和交流,互动性很强,这是传统媒介所不及的。
网络传播的开放性大大拓展了人们选择和利用信息资源的内容和范围,真正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共享”,让更多的受众享有广泛的知情权,以达到提高受众认知的目的。
但正是由于互联网络的开放性,也造成了网络上的信息源繁杂,从而网络的信息内容在教育性、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等方面需要加强,这无疑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了进行复杂的信息筛选的工作量。
4.传播信息的丰富性。
与传统的信息载体相比较,互联网的信息是经过数字
化处理以后存放在计算机内部的,数字化拓展了信息存储的空间。
然而传统传播媒体对印刷、排版、发行、成本等要求都非常高。
网络却不同,网络空间理论上是无限的,可以放置巨量的信息。
此外,随着web 2.0时代的到来,人人都可成为发布信息的信息源,无数的信息源汇集成了巨大的信息海洋。
在网上,信息内容包括世界上主要传统媒体如通讯社、报纸、电视台等的网上新闻发布,世界各国各个政府机构、企业、学校、民间组织的网站信息、个人的博客和微博以及关于各种各样主题的BBS讨论信息等等。
大到世界政经形势、国际事务,小到社区新闻、生活琐事,人们在网上几乎可以获取想要的一切信息。
5.传播方式的多媒体性。
Sun微系统公司总裁尼尔森曾经面对传统媒体感叹:为什么传统媒体的几种样式是各自独立的?为什么你必须在它们之间进行选择?尼尔森的设问在多媒体网络出现后变成了现实,自网络时代以来,随着集成电路技术从大规模集成进入超大规模集成,出现了以每秒千兆位的高速度进行运算与处理数据的集成电路。
在此基础上,互联网利用计算机技术把文字、图形、声音、静态图像、视频动态图像和动画等多种媒介形态综合形成一个多媒体的信息平台,使之成为逻辑xx的平台工具,并能提供压缩、编码、、加工处理、存储和展示的信息产品等多种功能。
跨越了传统的文字媒介、声音媒介和视觉媒介之间难以逾越的界限和鸿沟。
现在的多媒体技术可以将人与计算机的接口扩展为三维,使人直观地与计算机形式的动态封闭环境交互作用。
[3]还可以改造报刊、广播和电视的传播手段,使他们接入到网络,实现其传播技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使传统媒体与网络紧密无缝地连接,打破了传统媒介之间的分野,迈向跨媒介传播的新时代。
二、网络的根本属性
由于网络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再加上不同人的明显个体差异和对网络的不同
接触程度,国内外对网络的根本属性的理解认识不一,众说纷纭。
笔者认为,网络是一种工具,并且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具现代性的技术性工具之一,但如果仅仅把网络理解为一种工具,势必会低估网络的力量和网络发展的潜能,也势必会对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负面的影响。
要把握好网络的根本属性,必须从人自身本质的发展角度来理解网络。
1.网络是人体手、眼、耳、嘴诸器官的全面延伸。
传播学家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人体器官的延伸,报刊、书籍是对人体眼睛的延伸,广播是对人体耳朵的延伸,电视是对人体耳朵和眼睛的同时延伸,xxxx则是对人体耳朵和嘴的延伸。
但所有这些延伸的特点就是单一性。
而网络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它几乎汇聚了以往所有媒体的功能。
通过网络,人们不仅可以读、听,而且还可以说、写,等等。
这样,几乎人体手、眼、耳、嘴诸器官的功能在网络环境下都被有效地调动起来了。
所以说,网络是对人体手、眼、耳、嘴诸器官的全面延伸,它是人体手、眼、耳、嘴诸器官的一种外在的综合化物质形态。
2.网络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与发展。
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按照马克思在《xxxx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解释,是指作为主体的人的本质力量由活动(运动)的形式转化为物质存在物,创造出外在于人的一定客体存在。
因此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就是人通过实践把自己的需求、目的、思维、意识以及主观性等内在力量凝聚在一个外在的客观对象上,这些力量成为离开主体相对独立的力量,而不再作为人的机体所固有的力量归他支配。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前进,网络作为现代社会的创造物,无疑也是人所内在具有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它充分显示了人所内在具有的本质力量,不断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但与此同时,我们又应当充分地看到,人的本质力量说到底是人在社会实践中不断生成和积累的力量,人的本质力量是不断发展的,它的发展所产生的巨大能量作用于网络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