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教育史
——孙培青西周教育:
1、惟馆有书,而民无书
2、惟官有器,而民无器
3、惟官有学,而民无学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一年:离经辨志,三年:敬业乐群,五年:博习亲师,七年: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六艺教育:既重视思想道德,也重视文化知识;既注意传统文化,也注意实用技能;既重视文事;也重视武备;既要符合礼仪规范,也要求内心情感修养。
官学衰微的原因:
1、世袭制度造成贵族不重教育
2、王权衰弱导致学校荒废
3、战争动乱打破旧的文化垄断
私学的兴起
1、士阶层的变化与教育的新需要
2、私学兴起为百家争鸣开辟园地
教学方法的总结
1、学、思、行结合
2、启发诱导
3、因材施教
好学与实事求是的态度
1、要有好学、乐学的态度
2、要有不耻下问的态度
3、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主张自觉修养德行(德育原则)
1、立志志于道
2、克己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3、力行力行近乎仁
4、中庸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5、内省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6、改过过则勿惮改
树立教师的典范
1、学而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
2、温故知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诲人不倦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4、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5、爱护学生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6、教学相长
第三章战国时期的教育
稷下学宫的历史意义
1、稷下学宫促进了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的发展
2、稷下学宫显示了中国古代士人的独立性和创造精神
3、稷下学宫创造了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
墨子:博乎道术、辩乎言谈、厚乎德行——知识技能、思维论辩、道德水平
教育内容:
1、政治和道德教育
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三患”
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三务”
——“兼爱、非攻、尚贤、尚同”
2、科学和技术教育
3、文史教育
4、培养思维能力的教育
三表法: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
察类明故
论教育方法
1、主动
2、创造
3、实践
4、量力
孟子的教育思想
教育的作用与目的:1、教育是扩充“善性”的过程;2、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
恻隐:仁,羞恶:义,辞让:礼,是非:智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孝悌,仁(人)之本也,以家为中心,齐家治国平天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大丈夫的养成:
1、持志养气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2、动心忍性天降大任
3、存心养性养心莫善于寡欲
4、反求诸己
论教学
1、深造自得尽信《书》,不如无《书》
2、盈科而进
3、教亦多术
4、专心致志
荀子的教育思想
性伪之分、性伪之合、化性起伪
论学习过程与思想方法
1、闻见
2、知
3、行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贱师而
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
道家的教育思想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论学习与求知
1、涤除玄览与虚而待物
2、其出弥远与其知弥少
3、闻之疑始
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
《大学》
“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为人君止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庸》
1、性与教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2、中庸——中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3、“自诚明”与“自明诚”,“尊德性”与“道问学”
自诚明——性自明诚——教
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学、问、思、辩、行
《学记》
1、教育作用与教育目的: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由必学
2、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
A、学制与学年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遂)有序,国有学
学年:一、三、五、七、九
B、视学与考试
一:离经辨志,三:敬业乐群,五:博习亲师,七:论学取友,九: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
3、教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
A、教育教学原则
预防性原则禁于未发之谓预
及时施教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
学习观摩原则
长善救失原则
启发诱导原则
藏息相辅原则
B、教学方法
讲解法
问答法
练习法
C、教师
《乐记》乐的产生、乐的作用
第四章秦汉时期的教育
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
1、推明孔氏,抑黜百家
2、兴太学以养士
3、重视选举,任贤使能
专立五经博士、开设太学、察举制的完全确立
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论道德教育
1、德教是立政之本
2、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内容
3、道德修养的原则与方法
A、确立重义轻利的人生理想
B、以仁安人,以义正我
C、必仁且智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
教学方法:强勉努力、专心致志、精思要旨
王充的教育思想
思想特征:天道自然,万物自生、万物一元,人死神灭
论人性和教育的作用
1、教育与人性的改良
2、论教育对改造社会的作用
培养“文人”和“鸿儒”的教育目标
文吏——儒生——通人——文人——鸿儒
“博通百家”的教育内容
论学习
1、学知与闻见
2、思考与求是
3、问难与距师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
魏晋玄学教育思潮
玄学是兼融儒道而成的一种新的思想体系。在形式上复活了老庄思想,并以此来诠释儒家经典。玄学家们将《老子》、《庄子》、《周易》并称“三玄”,以此作为构建思想体系的基石。
名教与自然之辩,是魏晋玄学的基本问题所在。有无之辩为这一论辩提供了理论基石,言意之辩为有无之辩奠定了思维方式上的依据。
玄学虽然不是一种教育理论,然而他们对于现实社会和世俗教育的批评,包含着的对理想教育的向往与追求,却成为一种教育思潮。“自然”是其教育主张的灵魂,“自然主义”是其整个教育思潮的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