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损伤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7类因素的计分方法
(一)从服药到起病时间(TTO):“潜伏期”
从服药第1日(0d)到出现第1个提示DILI的症状、体征或 实验室检查异常(不论哪一项首先出现)。RUCAM因
果关系评分法.doc
但对慢代谢药物,如胺碘酮、来氟米特、克拉维 酸盐等例外,这些药物的肝损伤可发生在停药后 30天,甚至达到数年。
2相药物代谢酶遗传多态性
5)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免疫反应与6号染色体上高变异的HLA系统密切相 关。 特异性HLA基因型(HLA-DTB1*1501-DRB5)与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盐所致的肝损害有关。 HLA-DTB1*1501位点与胆汁淤积型DILI强相关。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Tujios S Fontana RJ.Mechanisms of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from bedside to bench. Na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1,8:202-211.
( 3 )阴性(再用药后 ALT 升高< 2 倍正常值) -2 (4)未再用药 0
Danan的量化评分表最后判断
非常可能:>8 很可能: 6~8 可能: 3~5 不像:1~2 无关:≤0
•慢代谢型药物除外
Roussel Uclaf因果关系评估法 (RUCAM)
RUCAM因果关系评分法.doc 高度可能:>8 很可能: 6~8 可能: 3~5 不可能:1~2 排除:≤0
2相药物代谢酶遗传多态性
4)跨膜转运蛋白
药物及其代谢产物
通过转运蛋白
肝细胞
转运蛋白的基因变异不仅导致肝脏疾病,而且可诱导特异性的药物介 导的转运损伤。
------Padda Ms,Sanchez M,Akhtar AJ,et al.Drug-induced cholestasis Hepatology,2011,53:1377-1387.
二、7类因素的计分方法
(三)危险因素
1、饮酒:每天折合乙醇量20g(女性)或30g(男性)
2、妊娠:界定为在肝损害起病后90天内发生的妊娠
(四)同时应用的药物
1、该项目不考虑肝损伤类型 2、无同时服用其他药物,或其他药物(甚至已知肝损药 物)服用与肝损伤起病时间不符,则不计分。 3、对未知可引起肝损伤的药物,通常妥善的处理办法是 采用5~90天作为“提示性或相符的时间” 4、对已知可引起肝毒性的药物,则采用已被认可的肝损 伤潜伏期。
2相药物代谢酶遗传多态性
3)线粒体酶:
线粒体超氧化歧化酶(SOD2):清除线粒体超氧 化物。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1):抑制线粒体氧应 激的产生。 其基因多态性造成抑制作用大大降低,氧应激能力 严重下降导致DILI易感。
------Lucena MI,Garcia-Martin E,Andrade RJ,et al.Mitochondrial superoxide dismutase and glutathione peroxides in idiosyncratic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Hepatology,2010,52:303-312.
新DILI概念
1)“上游”事件(初始的肝细胞损伤)
环境因素:免疫致敏、炎症、GSH耗竭。 基因因素:HLA、药物代谢酶、转运蛋白。 两者协同作用
2)“下游”事件:泛指发生在线粒体中的细 胞损伤途径和细胞保护途径的平衡。
由新概念定义的DILI发病机制
三个主要连续的步骤:
1)药物及其代谢产物首先引起直接的细胞应激(内 源性途径); 2)触发免疫反应(外源性途径) 3)直接损伤线粒体功能,同时“初始打击”也可能 直接导致线粒体通透性转变,触发细胞凋亡或坏死。
•发病机制:“上、下游”事件+三个连续步骤
DILI的临床表型
(一)临床生化指标的阈值
符合以下任何一条,可达到药物性肝损伤生化 学诊断标准: 1、ALT水平≥5ULN; 2、ALP水平≥2ULN,特别是伴5’-核苷酸酶 或γ-GT升高,但没有骨病者; 3、ALT水平≥3ULN,同时总胆红素≥2ULN。
肝损伤
药物代谢异常机制
2相反应
药 物
乙酰化
甲基化
还原型谷胱甘肽 葡萄糖醛酸 谷氨酰胺
结合
降低脂溶性, 促进在肾脏排泄
当还原型谷胱甘肽、葡萄糖醛酸、谷氨酰胺绝对或相对不足时 影响药物毒性代谢,导致肝毒性发生。
代谢特异质DILI:与CYP系统相关
1相药物代谢酶CYP的遗传多态性
与DILI相关的CYP主要有CYP1A2,CYP2A6,CYP2D6, CYP2E1,CYP3A4,如果这些酶类基因出现遗传多态性,则原 药或中间产物积累,导致DILI发生。 例:曲格列酮导致的DILI中,CYP2C19*2等位基因变异占 46%,以后又发现这些患者2相代谢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也存 在遗传多态性,GSTT1和GSTM1两基因缺陷,与ALT和AST升 高密切相关。
药物介导的免疫损伤机制
1)药物+特异性蛋白
抗原
嗜酸性粒细胞
2)激发Th2
诱导
B细胞
汇管区
3)激活NK细胞和NKT细胞
ADCC
直接杀伤
4)药物的变态反应诱导肝脏免疫损伤
免疫特异质DILI
通常由药物中间代谢产物通过抗原提呈细 胞起作用。
药 物 的 中 间 代 谢 产 物 树突状细胞 特异性 细胞的 T细胞 介导 肝损伤
药物性肝损伤 (DILI)
佛山市南海区第六人民医院 何鼎淳
特点
发生在个体的一小部分 很难预测 主要临床问题;经常危及生命 急性肝衰竭的主要原因 药品退市或被限制广泛使用的原 因
药品撤市的例子
异烟酰异丙肼 异丁芬酸 (in Europe only) 替尼酸 苯恶洛芬 哌克昔林 (in France) 地来洛尔 (in Portugal,Ireland) 溴芬酸 曲格列酮 奈法唑酮 1956 1975 1979 1982 1985 1990 1998 2000 2004
RUCAM操作细则
一、R值计算及注意点
R=(ALT实测值/ ALT ULN)/(ALP实测值/ ALP ULN) 1、ULN为正常值上限 2、肝细胞型:R ≥5 3、混合型:2< R <5 4、胆汁淤积型: R ≤2 注意:( ALP水平升高:儿童、骨病患者、妊娠妇女)
RUCAM操作细则
(二)确定DILI的类型
肝损伤类型由R值确定 R=(ALT/ULN)/(ALP/ULN)
肝细胞型:R ≥5 混合型:2< R <5 胆汁淤积型: R ≤2
(三)DILI病理半定量评分系统
陈成伟.药物与中毒性肝病[M].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DILI的诊断
一、诊断评估
1、因果关系评估: 明确:可能性>95%
高度可能:可能性为75%~95% 很可能:可能性为50%~75% 可能:可能性为25%~50% 不可能:可能性为<25% 信息不充分:缺乏病史或实验室结果,无法评估。
DILI的诊断
2、严重指数评估
1+(轻度):ALT、ALP水平升高,TBIL<42.5umol/L (2.5mg/L),INR<1.5。 2+(中度): ALT、ALP水平升高, TBIL ≥ 42.5umol/L (2.5mg/L),INR ≥ 1.5。 3+(重度): ALT、ALP水平升高, TBIL ≥ 42.5umol/L (2.5mg/L),INR ≥ 1.5,且需住院治疗。 4+(急性肝衰竭): ALT、ALP水平升高, TBIL ≥ 42.5umol/L(2.5mg/L),INR ≥ 1.5,且至少出现下述之一: (1)有肝功能失代偿征象;(2)出现认为与DILI相关的 其他器官功能衰竭。 5+(致命):因DILI死亡或需要进行肝移植。
假设的机制
机制通常涉及代谢产物
--影响关键生化功能
--特异性免疫反应
只有少数药物实验证据证明这些假设 机体敏感性: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肝毒性 和保护机制的失衡
--环境因子 --遗传多态性
药物代谢异常机制
1相反应
肝药酶: 细胞色素P450酶系(CYP) 解毒 增强毒性
当解毒酶被抑制 增强毒性的酶被诱导
二、7类因素的计分方法
(七)对药物再刺激的应答情况
1、阳性:再次单独应用该药物引起了ALT双倍升高(肝 细胞型),或ALP或TBIL水平双倍升高(混合型或胆汁淤 积型),计3分 2、相容:在急性肝损伤期间再次应用该药,且ALT、 ALP或TBIL水平出现双倍升高,计1分 问题一:如在ULN范围内的双倍升高能否看作是一种阳性 再刺激结果? 问题二:评估时机、疗程和剂量以及检测的频率和时机均 未确切的界定
二、7类因素的计分方法
(五)非药物性肝损伤因素
1、组I:HAV、HBV、HCV(急性)、胆道梗阻、酗酒、 新近发生过低血压(休克肝) 2、组Ⅱ:CMV、EBV、疱疹病毒感染 3、组I病因较好排除,组Ⅱ病因的排除主要靠临床表现和 病史。
(六)药物以往的肝损伤信息
1、该项目评分不考虑肝损伤类型 2、如说明书不可靠,本项评分将特别困难 3、专家们也有可能不认同许多药物潜在的相对肝毒性
二、7类因素的计分方法
(二)病程
如果仍继续用药,则此项记0分。 若停药后ALT下降没有超过50%,或ALT复升,计为-2分。 要求对肝细胞型患者在停药后随访30日。 要求对胆汁淤积型及混合型患者在停药后随访180日。 ALT水平下降的百分数=100%×(ALT峰值-ALT值)/ (ALT 峰值-ALT ULN)
MHCⅠ
介 导 B细胞 抗加合抗体 抗体/补体 依赖性细胞毒
MHCⅡ
免疫介导的肝损伤特点
1)不可预测性; 2)仅发生在某些人或人群(特异体质)或 家族集聚现象; 3)与用药剂量和疗程无关; 4)在实验动物模型上常无法复制; 5)具有免疫异常的特征; 6)可有肝外组织器官损害的表现。
1993年Danan的量化评分表
指标 1.药物治疗与症状出现的时间关系 (1)初次治疗5~90天;后续治疗1~15天 ( 2 )初次治疗< 5 天或> 90 天;后续治疗> 15天 (3)停药时间≤15天 2.停药反应 (1)停药后8天内ALT从峰值下降≥50% (2)停药后30天内ALT从峰值下降≥50% (3)停药30天后,ALT峰值下降<50% 3.危险因素 饮酒或妊娠 无饮酒或妊娠 年龄≥55岁 年龄< 55岁 4.伴随用药 伴随用药肝毒性不明,但发病时间符合 已知伴随用药的肝毒性且与发病时间符合 有伴随用药导致肝损伤的证据(如再用药反应 等) -1 -2 -3 +1 0 +1 0 +3 +2 -2 +2 +1 +1 (1)除外以上所有因素 (2)可除外以上6个主要因素 (3)可除外4~5个主要因素 (4)除外主要因素<4个 (4)高度可能为非药物因素 6、药物肝毒性的已知情况 (1)在说明书中已注明 (2)曾有报道但未在说明书中注明 (3)无相关报道 7、再用药反应 ( 1 )阳性(再用药后 ALT 升高> 2 倍正常值) +2 ( 2 )可疑阳性(再用药后 ALT 升高> 2 倍正 常值,但同时合并使用其他药物) +1 +2 +1 0 +2 +1 0 -2 -3 评分 指标 5.除外其他非药物因素 主要因素:甲型、乙型或丙型病毒性肝炎; 胆道阻塞;酒精性肝病,近期低血压史。 其他因素:本身疾病并发症; CMV、 EBV或 Herpes病毒感染 评分
代谢特异质DILI:与CYP系统相关
2相药物代谢酶遗传多态性
1)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S)
苯巴比妥 苯妥英钠 抗惊厥药 抑制UGTS活性 作为CYPS诱导剂促进毒性代谢产物 NAPQI生成
肝 损 伤
2相药物代谢酶遗传多态性 2)N-乙酰转移酶2(NAT2) 其遗传的多态性与异烟肼所致的肝损害有关。 3)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 在药物1相代谢中通过“中和”效应避免肝损伤, 同时参与肝毒性的“下游”机制,GSTT1与 GSTM1空白基因与GST变异患者,DILI的概率 增加。
(一)从服药到起病时间(TTO):“潜伏期”
从服药第1日(0d)到出现第1个提示DILI的症状、体征或 实验室检查异常(不论哪一项首先出现)。RUCAM因
果关系评分法.doc
但对慢代谢药物,如胺碘酮、来氟米特、克拉维 酸盐等例外,这些药物的肝损伤可发生在停药后 30天,甚至达到数年。
2相药物代谢酶遗传多态性
5)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免疫反应与6号染色体上高变异的HLA系统密切相 关。 特异性HLA基因型(HLA-DTB1*1501-DRB5)与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盐所致的肝损害有关。 HLA-DTB1*1501位点与胆汁淤积型DILI强相关。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Tujios S Fontana RJ.Mechanisms of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from bedside to bench. Na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1,8:202-211.
( 3 )阴性(再用药后 ALT 升高< 2 倍正常值) -2 (4)未再用药 0
Danan的量化评分表最后判断
非常可能:>8 很可能: 6~8 可能: 3~5 不像:1~2 无关:≤0
•慢代谢型药物除外
Roussel Uclaf因果关系评估法 (RUCAM)
RUCAM因果关系评分法.doc 高度可能:>8 很可能: 6~8 可能: 3~5 不可能:1~2 排除:≤0
2相药物代谢酶遗传多态性
4)跨膜转运蛋白
药物及其代谢产物
通过转运蛋白
肝细胞
转运蛋白的基因变异不仅导致肝脏疾病,而且可诱导特异性的药物介 导的转运损伤。
------Padda Ms,Sanchez M,Akhtar AJ,et al.Drug-induced cholestasis Hepatology,2011,53:1377-1387.
二、7类因素的计分方法
(三)危险因素
1、饮酒:每天折合乙醇量20g(女性)或30g(男性)
2、妊娠:界定为在肝损害起病后90天内发生的妊娠
(四)同时应用的药物
1、该项目不考虑肝损伤类型 2、无同时服用其他药物,或其他药物(甚至已知肝损药 物)服用与肝损伤起病时间不符,则不计分。 3、对未知可引起肝损伤的药物,通常妥善的处理办法是 采用5~90天作为“提示性或相符的时间” 4、对已知可引起肝毒性的药物,则采用已被认可的肝损 伤潜伏期。
2相药物代谢酶遗传多态性
3)线粒体酶:
线粒体超氧化歧化酶(SOD2):清除线粒体超氧 化物。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1):抑制线粒体氧应 激的产生。 其基因多态性造成抑制作用大大降低,氧应激能力 严重下降导致DILI易感。
------Lucena MI,Garcia-Martin E,Andrade RJ,et al.Mitochondrial superoxide dismutase and glutathione peroxides in idiosyncratic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Hepatology,2010,52:303-312.
新DILI概念
1)“上游”事件(初始的肝细胞损伤)
环境因素:免疫致敏、炎症、GSH耗竭。 基因因素:HLA、药物代谢酶、转运蛋白。 两者协同作用
2)“下游”事件:泛指发生在线粒体中的细 胞损伤途径和细胞保护途径的平衡。
由新概念定义的DILI发病机制
三个主要连续的步骤:
1)药物及其代谢产物首先引起直接的细胞应激(内 源性途径); 2)触发免疫反应(外源性途径) 3)直接损伤线粒体功能,同时“初始打击”也可能 直接导致线粒体通透性转变,触发细胞凋亡或坏死。
•发病机制:“上、下游”事件+三个连续步骤
DILI的临床表型
(一)临床生化指标的阈值
符合以下任何一条,可达到药物性肝损伤生化 学诊断标准: 1、ALT水平≥5ULN; 2、ALP水平≥2ULN,特别是伴5’-核苷酸酶 或γ-GT升高,但没有骨病者; 3、ALT水平≥3ULN,同时总胆红素≥2ULN。
肝损伤
药物代谢异常机制
2相反应
药 物
乙酰化
甲基化
还原型谷胱甘肽 葡萄糖醛酸 谷氨酰胺
结合
降低脂溶性, 促进在肾脏排泄
当还原型谷胱甘肽、葡萄糖醛酸、谷氨酰胺绝对或相对不足时 影响药物毒性代谢,导致肝毒性发生。
代谢特异质DILI:与CYP系统相关
1相药物代谢酶CYP的遗传多态性
与DILI相关的CYP主要有CYP1A2,CYP2A6,CYP2D6, CYP2E1,CYP3A4,如果这些酶类基因出现遗传多态性,则原 药或中间产物积累,导致DILI发生。 例:曲格列酮导致的DILI中,CYP2C19*2等位基因变异占 46%,以后又发现这些患者2相代谢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也存 在遗传多态性,GSTT1和GSTM1两基因缺陷,与ALT和AST升 高密切相关。
药物介导的免疫损伤机制
1)药物+特异性蛋白
抗原
嗜酸性粒细胞
2)激发Th2
诱导
B细胞
汇管区
3)激活NK细胞和NKT细胞
ADCC
直接杀伤
4)药物的变态反应诱导肝脏免疫损伤
免疫特异质DILI
通常由药物中间代谢产物通过抗原提呈细 胞起作用。
药 物 的 中 间 代 谢 产 物 树突状细胞 特异性 细胞的 T细胞 介导 肝损伤
药物性肝损伤 (DILI)
佛山市南海区第六人民医院 何鼎淳
特点
发生在个体的一小部分 很难预测 主要临床问题;经常危及生命 急性肝衰竭的主要原因 药品退市或被限制广泛使用的原 因
药品撤市的例子
异烟酰异丙肼 异丁芬酸 (in Europe only) 替尼酸 苯恶洛芬 哌克昔林 (in France) 地来洛尔 (in Portugal,Ireland) 溴芬酸 曲格列酮 奈法唑酮 1956 1975 1979 1982 1985 1990 1998 2000 2004
RUCAM操作细则
一、R值计算及注意点
R=(ALT实测值/ ALT ULN)/(ALP实测值/ ALP ULN) 1、ULN为正常值上限 2、肝细胞型:R ≥5 3、混合型:2< R <5 4、胆汁淤积型: R ≤2 注意:( ALP水平升高:儿童、骨病患者、妊娠妇女)
RUCAM操作细则
(二)确定DILI的类型
肝损伤类型由R值确定 R=(ALT/ULN)/(ALP/ULN)
肝细胞型:R ≥5 混合型:2< R <5 胆汁淤积型: R ≤2
(三)DILI病理半定量评分系统
陈成伟.药物与中毒性肝病[M].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DILI的诊断
一、诊断评估
1、因果关系评估: 明确:可能性>95%
高度可能:可能性为75%~95% 很可能:可能性为50%~75% 可能:可能性为25%~50% 不可能:可能性为<25% 信息不充分:缺乏病史或实验室结果,无法评估。
DILI的诊断
2、严重指数评估
1+(轻度):ALT、ALP水平升高,TBIL<42.5umol/L (2.5mg/L),INR<1.5。 2+(中度): ALT、ALP水平升高, TBIL ≥ 42.5umol/L (2.5mg/L),INR ≥ 1.5。 3+(重度): ALT、ALP水平升高, TBIL ≥ 42.5umol/L (2.5mg/L),INR ≥ 1.5,且需住院治疗。 4+(急性肝衰竭): ALT、ALP水平升高, TBIL ≥ 42.5umol/L(2.5mg/L),INR ≥ 1.5,且至少出现下述之一: (1)有肝功能失代偿征象;(2)出现认为与DILI相关的 其他器官功能衰竭。 5+(致命):因DILI死亡或需要进行肝移植。
假设的机制
机制通常涉及代谢产物
--影响关键生化功能
--特异性免疫反应
只有少数药物实验证据证明这些假设 机体敏感性: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肝毒性 和保护机制的失衡
--环境因子 --遗传多态性
药物代谢异常机制
1相反应
肝药酶: 细胞色素P450酶系(CYP) 解毒 增强毒性
当解毒酶被抑制 增强毒性的酶被诱导
二、7类因素的计分方法
(七)对药物再刺激的应答情况
1、阳性:再次单独应用该药物引起了ALT双倍升高(肝 细胞型),或ALP或TBIL水平双倍升高(混合型或胆汁淤 积型),计3分 2、相容:在急性肝损伤期间再次应用该药,且ALT、 ALP或TBIL水平出现双倍升高,计1分 问题一:如在ULN范围内的双倍升高能否看作是一种阳性 再刺激结果? 问题二:评估时机、疗程和剂量以及检测的频率和时机均 未确切的界定
二、7类因素的计分方法
(五)非药物性肝损伤因素
1、组I:HAV、HBV、HCV(急性)、胆道梗阻、酗酒、 新近发生过低血压(休克肝) 2、组Ⅱ:CMV、EBV、疱疹病毒感染 3、组I病因较好排除,组Ⅱ病因的排除主要靠临床表现和 病史。
(六)药物以往的肝损伤信息
1、该项目评分不考虑肝损伤类型 2、如说明书不可靠,本项评分将特别困难 3、专家们也有可能不认同许多药物潜在的相对肝毒性
二、7类因素的计分方法
(二)病程
如果仍继续用药,则此项记0分。 若停药后ALT下降没有超过50%,或ALT复升,计为-2分。 要求对肝细胞型患者在停药后随访30日。 要求对胆汁淤积型及混合型患者在停药后随访180日。 ALT水平下降的百分数=100%×(ALT峰值-ALT值)/ (ALT 峰值-ALT ULN)
MHCⅠ
介 导 B细胞 抗加合抗体 抗体/补体 依赖性细胞毒
MHCⅡ
免疫介导的肝损伤特点
1)不可预测性; 2)仅发生在某些人或人群(特异体质)或 家族集聚现象; 3)与用药剂量和疗程无关; 4)在实验动物模型上常无法复制; 5)具有免疫异常的特征; 6)可有肝外组织器官损害的表现。
1993年Danan的量化评分表
指标 1.药物治疗与症状出现的时间关系 (1)初次治疗5~90天;后续治疗1~15天 ( 2 )初次治疗< 5 天或> 90 天;后续治疗> 15天 (3)停药时间≤15天 2.停药反应 (1)停药后8天内ALT从峰值下降≥50% (2)停药后30天内ALT从峰值下降≥50% (3)停药30天后,ALT峰值下降<50% 3.危险因素 饮酒或妊娠 无饮酒或妊娠 年龄≥55岁 年龄< 55岁 4.伴随用药 伴随用药肝毒性不明,但发病时间符合 已知伴随用药的肝毒性且与发病时间符合 有伴随用药导致肝损伤的证据(如再用药反应 等) -1 -2 -3 +1 0 +1 0 +3 +2 -2 +2 +1 +1 (1)除外以上所有因素 (2)可除外以上6个主要因素 (3)可除外4~5个主要因素 (4)除外主要因素<4个 (4)高度可能为非药物因素 6、药物肝毒性的已知情况 (1)在说明书中已注明 (2)曾有报道但未在说明书中注明 (3)无相关报道 7、再用药反应 ( 1 )阳性(再用药后 ALT 升高> 2 倍正常值) +2 ( 2 )可疑阳性(再用药后 ALT 升高> 2 倍正 常值,但同时合并使用其他药物) +1 +2 +1 0 +2 +1 0 -2 -3 评分 指标 5.除外其他非药物因素 主要因素:甲型、乙型或丙型病毒性肝炎; 胆道阻塞;酒精性肝病,近期低血压史。 其他因素:本身疾病并发症; CMV、 EBV或 Herpes病毒感染 评分
代谢特异质DILI:与CYP系统相关
2相药物代谢酶遗传多态性
1)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S)
苯巴比妥 苯妥英钠 抗惊厥药 抑制UGTS活性 作为CYPS诱导剂促进毒性代谢产物 NAPQI生成
肝 损 伤
2相药物代谢酶遗传多态性 2)N-乙酰转移酶2(NAT2) 其遗传的多态性与异烟肼所致的肝损害有关。 3)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 在药物1相代谢中通过“中和”效应避免肝损伤, 同时参与肝毒性的“下游”机制,GSTT1与 GSTM1空白基因与GST变异患者,DILI的概率 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