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家校共育”发展策略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联网+家校共育”发展策略的思考

作者:瞿林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18年第19期

中小学生教育是家庭、学校相互配合的双向活动,家庭和学校共同合作,优势互补,形成教育合力,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家校共育方式也正进行着一场巨变,QQ、微信、家校合作平台APP等现代网络应用系统和软件,为家校共育带来了新的契机。

一、“互联网+”促进家校共育的发展

一是互联网拓宽了家校共育的渠道。在学生管理中,就教育过程的本质而言,教师居于主導地位。但完全依靠教师和学校的管理,总体育人效果不佳。因此,加强联系,及时沟通,使教师与家长之间形成良性的交流互动,成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应建立校级、班级家委会,成立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开展家长开放日、家访等活动,促进家校共育。但家校合作因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导致难以保障合作频率和合作深度,使家校合作质量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因而,解决家校合作渠道不够通畅的问题,是家校共育的重要工作之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家校沟通提供了更好的途径。学校可以搭建网络技术平台,建立不同的信息交流平台,为家校共育开通新的渠道与空间。很多中小学校已开始尝试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家校共育,如网上家长学校、家校互联等已经大量涌现,QQ群、微信群、电子班牌等已成为家校沟通的重要桥梁。

二是互联网促进了家校信息的及时互通。在学校管理中,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教师管理方式不同,信息递送不全面,会使家长对教育问题产生误解或偏差,给学校和教师造成困扰。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家校交互模式,使家长更容易知晓、理解、支持学校的教育活动。“互联网+”时代,家校合作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从单一的语言文字沟通拓展为图片、视频和音频等多种方式,教师和家长也可以就学生的作业、行为和综合表现情况等,进行及时沟通与反馈。从家长的角度看,不仅能了解孩子的在校状况,还能对学校的课程设置、管理制度等提出建议。从教师的角度看,通过信息交互,能知道学生在家的表现,有利于更好地管理或引导学生,使家校共育资源的效用得到充分发挥。

三是互联网促进了教育合力的形成。目前,有些青少年出现道德失范、心智迷失等问题,还有一些不健康的网络游戏、在线娱乐软件给青少年带来不良影响。这些都需要家校联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传统的家校联系方式对于身心变化迅速的青少年来说,存在很大局限性,解决问题也比较滞后。而互联网家校互通平台,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及时互通与相互渗透成为常态,教师可以将学生在校问题第一时间反馈给家长,家长也能将

孩子的状况快速反馈给教师,更易实现师生之间、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思想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

二、“互联网+家校共育”面临的问题

一是教师工作难度加大,心理压力有待缓解。依托QQ群、微信群的沟通方式虽然方便,但也有繁杂的一面。如有的家长把有关孩子的任何问题都发到群中,要求教师及时回复,全天候的信息轰炸极大地影响了教师的正常工作。这使家校互通平台变成冗杂的信息聚集地,让教师苦不堪言。另外,当个别家长对学校管理和教师的做法不能理解时,不是选择与学校和教师进行理性沟通,而是随意在群中发布负面消息,造成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不愉快,不利于家校共育。

二是家长配合不够默契,参与度有待提高。如学校将信息发布在微信群等媒介时,有些家长只将其视为“聊天工具”,没有认真对待,有时还设置“消息免打扰”加以屏蔽,根本不看学校发布的信息。学校开设的微信公众号会根据需要不定期更新,阅读量不大,也并不要求家长互动,但是家长却不能及时阅读。学校的信息平台家校通,也没有很好地加以利用以增进家校的联系与沟通。这些都挫伤了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性,不利于充分发挥家校合作的功能。

三是学生依赖性增长,主动性有待提高。随着互联网家校平台的不断推广和普及,学校也将活动通知、作业布置等发布在微信平台上,这使学生养成了惰性,不再做作业记录,对家长的询问常常一概不知。年龄稍大的学生普遍感到家校平台中没有自己的空间,也限制了他们的自由,进而产生了抵触情绪。

三、“互联网+家校共育”的优化策略

一是探求教师与家长交流的切合点。家长是网络化家校共育的主体,对这种合作方式的满意度直接影响其参与合作的热情和积极性,进而影响合作效果。鉴于此,学校要采用多种形式开展网络信息教育宣传工作,让家长认识到网络沟通平台的作用与意义。为避免家长在微信群、QQ群中因设置“消息免打扰”而错过重要信息,教师可根据任务需要临时建立工作群,使班级管理的对象更集中、工作效率更高,不会干扰到无关的其他家长。另外,可以通过网络提供家庭教育方法的指导,开展家长迫切需要的网上培训。

二是探寻教师自身发展的突破点。在“互联网+家校合作”中,教师的引领力和策划力至关重要。其一,教师要提高互联网意识,充分认识到互联网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将“互联网+教育”进行深度融合,以发挥其最大效能。其二,教师要进行移动互联 APP的学习与培训,利用移动社交软件,向家长及时、迅速、定期推送学生的在校情况和学校的重大工作部署。其三,要鼓励家长参与讨论与研究,对学校和班级管理提出意见,并积极参与班级管理,提高家校合作效率。其四,教师要创新开展“互联网+家校合作”,将其作为提升自身业务能力与教育素养

的一项重要工作,向“互联网+家校合作”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拓展,大胆创新,使之成为继续教育、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三是探索“互联网+家校共育”的支撑点。现代教育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持,家校平台的深度运用必将助推学校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学校要找到“互联网+家校共育”的支撑点,并进行顶层设计,整体规划,有序推进。其一,加大互联网建设的硬件投入,加大与校外企业的合作,共同研发家校平台,为家校共育提供技术支持。其二,加强网上家长学校建设的力度与效度,引导家长和学生积极关注并参与家校平台的建设,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凝聚家校合作的教育合力。其三,加快改进或增加家校平台的形式与内容,搭建多维家校共育互动平台,让家校平台成为学生学习生活、安全教育、健康成长的管理平台,成为家长与教师信息互通、家校互联、教育互动的育人平台,成为监督学校办学、参与学校管理、展示学校成果的开放平台。

(责任编辑郭向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