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环境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世纪的人类发展,生态重要,人的心态更重要。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对当今社会构成现实的和潜在的重大威胁。约束人类的行为,走与自然和谐相处、协同进化的道路,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1]郭艳华.环境与人类文明作用机制研究.广东:广东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5).[2]张忠伦.人类文明的起落及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探要.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5.1.[3]克莱夫·庞廷.绿色世界史———环境与伟大文明的衰落.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高校讲台○162
3.注重人类平和心态的培养
在构建生态文明的同时,人类应该审视自身对自然环境的态度。人类不能一味地向大自然索取、掠夺,用以满足自己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人类不是大自然的主人或者统治者,而是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员,人类应该成为这个大家庭中的善良公民,人与自然之间应该是一种平等相处,互为依存的关系。人类应该关爱自身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要树立同其他自然存在物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生态伦理意识,摆正人在自然环境中的位置。只有这样,人类与自然才能真正的持续发展下去。
浅谈环境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科技信息SCIENCE INFORMATION 2007年第7期●科浅谈环境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刘经纬倪慧(东北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摘要:任何文明的兴起与衰落都与一定的自然环境有关。本文主要从文明形成、衰退与环境的关系两个方面论证以上观点。告诫人类,只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类才会持续发展,人类文明才会延续。
二、文明衰退与环境的关系
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反映人类文明的兴起与衰落。人作用于环境的强度一定要适度,一旦超出环境的承受能力,文明必然衰退。古代“四大文明”中埃及文明、印度文明、巴比伦文明都是由于文明诞生地自然环境遭到破坏,进而导致文明衰退。
同样,工业革命在促进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同时,也造成资源枯竭、大气污染、土地沙化、森林危机、生物灭绝、酸雨污染等等生态问题。这些问题不断从区域性向全球性扩展,从中等规模破坏向大规模破坏发展,致使人类面临“不可持续发展”的危机,人类文明能否继续发展受到质疑。在这些现象的背后,我们更应该看到本质,自然环境被破坏的原因是什么?
1.人类征服自然忽视环境、资源的承载力。
农业文明时期,农业的产生与发展使自然平衡和原来生态系统内在的稳定受到强大冲击。多种多样的植物被种类很少的庄稼所代替,开辟的土地只有部分时间得到利用,人工改造自然的力度超出自然本身承受的能力,最终造成自然环境退化,文明走向衰退。工业文明亦是如此。人类以自然主人自居,征服和主宰自然已成为当时社会生产、生活的主要战略。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加工重组各种物质,将天然自然更多的转变为人工自然,忽视了自然、生态系统对工业发展的承载力,破坏了人与自然原有的和谐。
关键词:环境;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
翻阅人类文明史册,人类文明的进程总是与自然环境密不可分。适宜的自然环境促生人类文明的形成与发展,而自然环境的破坏必然导致文明的衰退。可以说,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实质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历史。只有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类文明才会源远流长。
一、文明形成与环境的关系考察人类文明起源可以发现,人类文明的形成与自然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3.缺乏整体Biblioteka Baidu调观念
人类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只是单纯注重对物质财富增加、经济增长、生产效率提高的追求,忽视环境保护、社会公正,全球协调等重大社会问题。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各种竞争日趋激烈,更加鼓励人们通过获取生态环境带来经济效益,进而引发人类无限度地开发、浪费自然资源,破坏地球结构等生态问题,使“人异化为工具和物质的奴隶[3]”,使整个自然生态系统失调。从古代文明衰退消失,工业文明发展受到阻挠的原因背后我们应该认识到:文明能否延续、传承,不取决于人的主观意识如何,而取决于人对环境的态度以及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发挥。同样,人对环境的征服强度、利用程度并不是无限的,也不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它还要接受环境本身承受能力的考验。因而,文明进步与否取决于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否协调、适度和合理,人是否真正遵循了自然环境本身具有的客观规律,如果违背自然环境的客观规律,人类文明必然为之付出代价。
任何人类文明的产生都是从适应环境、利用环境开始,并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演进。可以说,自然环境对文明的形成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近年来,关于人类文明的形成有着不同的诠释。来自生态科学与环境科学的解释和说明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其观点认为:“人类文明起源于农业社会。因为农业社会需要农耕体系,需要食物来源,需要生物多样性。所有这些必定要求人们选择能够满足条件的地理环境用以定居,从而开始形成人类的文化和文明。而能开始文化和文明的地方一定是自然地理条件俱佳,自然环境良好的地方。若不具备这些,人类不会定居于此,文化不能形成,文明不可能产生[1]”。
2.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
面对生态环境遭受的巨大破坏,人们应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人们应认识到人始终是自然环境的产物,人的生存、繁衍、发展都要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与能量,人与自然之间应保持共存共荣关系。因此,人类在发展经济过程中要尊重自然,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倡导绿色消费,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可持续消费之路。形成善待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社会风尚,培养人们正确的环境意识、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建立起一种人与自然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文明———生态文明。
2.缺乏理性的哲学观和价值观
以人是自然主人为哲学依据和以人为中心的实利主义价值观是古代文明衰退、近代工业文明面临危机的又一原因。在这种哲学观和价值观的诱导下,人类为了最大限度的满足自身的物质需求,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本着“资源无价,环境无限[2]”的错误思想,进行大规模的资源开采、工业化生产,只索取、掠夺,不付出、保护,随着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致使自然资源供不应求,从而严重干扰自然界原有的物质平衡与循环。
三、环境破坏导致文明衰退的启示
人与自然环境能否协调发展,不仅仅在于人类文明能否延续,而且直接关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问题。人必须与自然和谐、共同发展,否则人类将失去自己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最后毁灭人类自身。
1.树立科学的自然观与社会发展观
古代文明消失的教训值得人类对长期以来沿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模式进行深刻反思。工业文明造成的生态危机更向人类敲响警钟。人类若想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文明的源远流长,必须彻底摒弃以破坏环境、过度消耗资源为代价的传统经济模式,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把对自然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统一起来,把促进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保证未来持续发展统一起来,只有建立一种新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经济模式,构建一种新的生态文明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证人类文明延续不断。
回首诞生于农业社会的“四大文明”,其文明的诞生地都曾拥有共同的特征:都处于河流流域,河流流域周围遍布茂密的森林,湿润的气候为动植物的生长提供有利条件,宽阔肥沃的土地承载力极高,易于人口的繁殖。
这样,人类定居于此,文明得以形成和繁衍。“四大文明”的形成印证了生态环境科学的观点:人类文明的起源是以一种有利于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为依托,并在一定程度上较好的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结果。一旦离开自然环境或者破坏自然环境,人类文明则会衰退、消失。人类文明可以依赖良好的自然环境而形成,同样也会因自然环境的退化而面临危机,甚至消失。如果说自然环境是形成人类文明的主导性因素,那么人类则是塑造自然环境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实质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