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学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硕论文中:最近发表的年份为2015年华东师范大学的《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幼儿教师专业发 展研究》 最早发表的为2003年曲阜师范大学的《教师职业认同与教师专业发展》
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的提出源于网络学习(E-learning,也可以称为在线学习或者远程学习)
的兴起以及关于“有围墙的大学是否将被没有围墙的大学所取代”的辩论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它是在 网络学习的发展进入低潮后人们对纯技术环境进行反思而提出的一种学习理念。 20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学习逐渐兴起。与传统课堂教 学相比,由于摆脱了传统学习方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网络学习更具有快速、高效、个性化和低 成本等优势。 为此,国际上(特别是美国)展开了“有围墙的大学是否将被没有围墙的大学(网络学院)所取代” 的激烈辩论。两派意见各抒己见,长期相持。在2000年,美国教育部在“教育技术白皮书”中提出: (1)E-Learning能很好地实现某些教育目标,但是不能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2)E-Learning不会取代学 校教育,但是会极大地改变课堂教学的目的和功能。这种观点在国际教育界逐渐产生共识。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网络的普及和E-Learning的发展,在企业培训领域中首先出现并经常使用一个词 语“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考虑到培训对象在时间与地点方面的多样性需求,企业在应用ELearning进行培训的实践中,开始把网上培训与传统培训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课堂教学、分组讨论、专 题研讨及网上远程教学相结合的一种培训方式。采用这种方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物力、人力 和财力的投入,提高了企业的收益。 在国际教育技术界,“混合学习”的思想随即被认可,被引入到学校教育中,很多学者便投入到混合 学习理论的研究中来。传统教学和E-Learning各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局限性,只有通过科学的分析和 实践检验,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才能真正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 题,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教育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效果。
Margaret Driscoll认为,混合学习可以从四个不同的概念给出:①结合(combine)或混合(mix)多种网络化 技术(如实时虚拟教室、自定步调学习、协作学习、流式视频、音频和文本) 实现某个教育目标。②结合多 种教学方式(如建构主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利用或不利用教学技术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③将任 何形式的教学技术(如录像带、 CD- ROM、网络化培训、电影)与面对面的教师指导的培训相结合。④ 将教学技术与实际工作任务相结合,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或工作效果。 从这种观念可以看出,Driscoll对混合学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和取得良好的教 学质量,混合学习应该是多种结合的综合体。
Jennifer Hofmann在“B-Learning Case Study(《混合学习案例研究》)”一文中指出: 在混合式学习背后隐藏着一种思想,就是教学设计人员将一个学习过程分成许多模块,然 后再去决定用最好的媒体将这些模块呈现给学习者。 从这种观念可以看出,Jennifer Hofmann等学者认为混合学习是用最优的媒体(或媒体组 合)呈现适合学习者学习的最佳模块(或模块组合),从而实现最好的学习效果的一种教 学设计思想。
(二)教学要素优化组合之说
上海师大黎加厚教授认为,“所谓B-Learning,是指对所有的教学要素进行优化选择和组合,以 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将各种教学方法、模式、策略、媒体、技术等按照教 学的需要娴熟地运用,达到一种艺术的境界。”
(三)教学要素优化组合之说
华南师大李克东教授认为,“B-Learning是人们对网络学习(E-Learning)进行反思后,出现 在教育领域、尤其是教育技术领域中较为流行的一个术语,其主要思想是把面对面(Face to Face)教学和在线(On line)学习两种学习模式有机地整合,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一 种教学方式”。
(一)、优势互补之说 (二)、教学要素优化组合之说 (三)、低成本高效益的教学方式之说 (四)、与AECT’04定义的一致性之说
在国内,混合学习最早是由北师大的何克抗教授在2003年12月召开的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第七届 大会上首次正式倡导的。他总结了国外学者关于Blended learning的相关知识,赋予了Blended learning新的含义。 何教授认为:“所谓B-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学习(E-Learning)的优势结合 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 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目前国际教育技术界的共识是:只有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佳的学习效果。 他还认为“Blended Learning是未来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国际教育技术界关于教育思想和教学观 念的大提高与大转变。这些思想实际上是当代教育技术理论的回归,是一种螺旋式上升”。
(四)与AECT’04定义的一致性之说
河南师大张豪锋教授等认为,混合学习和AECT’04定义有着本质的一致性,与E-Learning等 学习方式相比,显示出不可抵挡的优势。 AECT’04定义是“教育技术是通过创建、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促进学习和改 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
混合学习:是指为达到“教”与“学”的目标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对所有的“教”与“学”中 的组成要素进行合理选择和优化组合,使“教”与“学”的相关成本达到最优的理论与实践。
专业发展理论相关的文章共有106893篇,包括期刊、博硕论文、会议论文和报纸。 其中博硕论文最多,有64348篇,期刊40375篇,会议论文1273篇,报纸897篇。 博硕论文中:最早发表的年份为1998年;最近发表的年份为2015年。
-———————————————————————————————————————————————— 专业发展理论为主题的文章有3905篇,包括期刊2799篇,博硕论文912篇,会议论文55篇, 报纸139篇。
(一)、混合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
(二)、混合学习是一种教学设计思想
(三)、混合学习要充分考虑学习者、设计者及管理者
(四)、混合学习是多种结合的综合体
(1)NIIT的三学习方式之说:印度国家信息技术研究院NIIT在《B-Learning白皮书》中指出:混合学习 应该被定义为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包括面对面、实时的E-learning和自定步调的学习。此外,混 合学习也可以用来描述多种传输媒体(基于技术的和基于非技术的)、不同的学习事件(自定步调的个 性化学习的和协作的、基于小组的学习)、多种技术(E-learning、电子绩效支持(EPSS)以及知识管理 技术)和智能学习导师(ILT)的混合应用。
1、混合学习研究的本质是对“教”与“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通道的研究。 2、混合是“教”与“学”相关的多方面的组合或融合。 3、混合学习的关键是对“教”与“学”的所有要素进行合理选择和优化组合。 4、混合学习是一种基于网络环境发展起来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
1、时代性:“混合学习”理论明显具有时代特征,它是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出现的,是在Elearning(网络学习)进入低潮后人们对纯技术环境进行反思而提出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现代教育技术 的不断创新,“混合学习”理论也必将不断完善。 2、综合性:“混合学习”理论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混合”是与“教”与“学”相关的 多个方面的组合或融合。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学环境、教学媒体、教学要素等诸多方面的有机结合。二 是“混合学习”的理论基础深厚,相关的支撑理论不断地被提出。 3、应用性:混合学习实践起点则源于企业培训,最先在企业中得以应用。采用混合学习的方式,企业在 一定程度上确实减少了成本投入,增加了商业收益。而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很多国家在研究混合学习理 论的同时也着手进行了实际的应用实践。在中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中,不同学者和老师将混合学习理论 应用到教改中,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4、发展性:“混合学习”理论的发展性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混合学习”理论的内涵将会得到 不断的充实和完善,混合学习的模式和方法将会越来越多样化,混合学习涉及到的内容(主要是课程) 将会越来越广,其趋势将遍及所有课程,将会打破语言和地域障碍,精品的学习资源将逐步实现全球共 享;二是“混合学习”理论的应用将会不断深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学校、企业、机构、国家等参与 到其中。
一、技能驱动模式(Skill-Driven Model) 技能驱动模式是将自定步调的自主学习同教师的在线指导相结合。在这种模式中, 自定步调的学习者 同教师之间主要通过电子邮件、论坛等进行交流。学习者的自主学习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帮助指导的主 导作用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对于学习者而言,这种混合学习模式可以有效的消除学习者的孤独感,促 使学习者圆满完成自定步调的学习。对于教师而言,通过网络交流,不仅能对学习者的学习内容和学习 进度进行了解,而且可以及时解答学习者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二、态度驱动模式(Attitu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e-Driven Model) 态度驱动模式是传统的课堂学习和在线协作学习的结合。这种模式是先通过面对面方式把协作学习中 的内容、属性以及期望成果以及如何通过网络技术进行协作的有关事项向学习者进行交待。然后,学习 者之间通过网络进行协作来完成学习过程或者尝试学习某种新的行为。 三、能力驱动模式(Competency-Driven Model) 能力驱动模式就是学习者与专家共同活动并通过在线方式进行互动以获取隐性知识。决策过程部分受 基本事实和工作原则指导,但还需要具有通常专家才具备的隐性知识。能力驱动模式主要是适用于隐性 知识的学习的一种混合学习模式。这种隐性知识的获得,主要通过在工作中对专家的观察和同专家的交 流。 四、Barnum和Paarmann模式 Barnum和Parrmann(2002)提出一个关于混合学习的模式,该模式包括如下四个阶段:基于Web的传 输——面对面加工——形成一定的产品——协作扩展学习
(2)Singh&Reed的5R之说 美国发展训练协会(ASTD)的学者Singh和Reed认为,混合学习是采用多种传递模式来优化学习产出和 降低学习成本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聚焦于学习和企业的产出。 Singh和Reed将混合学习定义为应用“合适(Right)”的学习技术,配合“好的(Right)”个人学习风 格,在“适当(Right)”的时间转换成“正确的(Right)”技能给“适合的(Right)”人,从而完成 最佳的学习目标,即5R定义。
学者Michael Orey认为,对混合学习应该从学习者、教师或教学设计者以及教学管理者三者的角度进行 定义。 ①从学习者角度来看,“混合学习”是一种能力,指从所有可以得到的并与自己以前的知识和学习风格 相匹配的设备、工具、技术、媒体和教材中进行选择,帮助自己达到教学目标。 ②从教师或教学设计者角度来看,是组织和分配所有可以得到的设备、工具、技术、媒体和教材,以达 到教学目标,即使有些事情有可能交叉重叠。 ③从教学管理者角度来看,是尽可能经济地组织和分配一切有价值的设备、工具、技术、媒体和教材, 以达到教学目标。这些设备、工具、技术、媒体和教材包括书籍、计算机、学习小组、教师、教室、虚 拟教室、非传统教室、教学指南等。 这一理解说明混合学习要适合学习者的学习风格,考虑现实的物化技术条件(设备、工具、媒体、教材) 及经济性,强调了物化技术在混合学习中的作用。
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的提出源于网络学习(E-learning,也可以称为在线学习或者远程学习)
的兴起以及关于“有围墙的大学是否将被没有围墙的大学所取代”的辩论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它是在 网络学习的发展进入低潮后人们对纯技术环境进行反思而提出的一种学习理念。 20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学习逐渐兴起。与传统课堂教 学相比,由于摆脱了传统学习方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网络学习更具有快速、高效、个性化和低 成本等优势。 为此,国际上(特别是美国)展开了“有围墙的大学是否将被没有围墙的大学(网络学院)所取代” 的激烈辩论。两派意见各抒己见,长期相持。在2000年,美国教育部在“教育技术白皮书”中提出: (1)E-Learning能很好地实现某些教育目标,但是不能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2)E-Learning不会取代学 校教育,但是会极大地改变课堂教学的目的和功能。这种观点在国际教育界逐渐产生共识。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网络的普及和E-Learning的发展,在企业培训领域中首先出现并经常使用一个词 语“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考虑到培训对象在时间与地点方面的多样性需求,企业在应用ELearning进行培训的实践中,开始把网上培训与传统培训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课堂教学、分组讨论、专 题研讨及网上远程教学相结合的一种培训方式。采用这种方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物力、人力 和财力的投入,提高了企业的收益。 在国际教育技术界,“混合学习”的思想随即被认可,被引入到学校教育中,很多学者便投入到混合 学习理论的研究中来。传统教学和E-Learning各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局限性,只有通过科学的分析和 实践检验,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才能真正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 题,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教育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效果。
Margaret Driscoll认为,混合学习可以从四个不同的概念给出:①结合(combine)或混合(mix)多种网络化 技术(如实时虚拟教室、自定步调学习、协作学习、流式视频、音频和文本) 实现某个教育目标。②结合多 种教学方式(如建构主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利用或不利用教学技术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③将任 何形式的教学技术(如录像带、 CD- ROM、网络化培训、电影)与面对面的教师指导的培训相结合。④ 将教学技术与实际工作任务相结合,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或工作效果。 从这种观念可以看出,Driscoll对混合学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和取得良好的教 学质量,混合学习应该是多种结合的综合体。
Jennifer Hofmann在“B-Learning Case Study(《混合学习案例研究》)”一文中指出: 在混合式学习背后隐藏着一种思想,就是教学设计人员将一个学习过程分成许多模块,然 后再去决定用最好的媒体将这些模块呈现给学习者。 从这种观念可以看出,Jennifer Hofmann等学者认为混合学习是用最优的媒体(或媒体组 合)呈现适合学习者学习的最佳模块(或模块组合),从而实现最好的学习效果的一种教 学设计思想。
(二)教学要素优化组合之说
上海师大黎加厚教授认为,“所谓B-Learning,是指对所有的教学要素进行优化选择和组合,以 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将各种教学方法、模式、策略、媒体、技术等按照教 学的需要娴熟地运用,达到一种艺术的境界。”
(三)教学要素优化组合之说
华南师大李克东教授认为,“B-Learning是人们对网络学习(E-Learning)进行反思后,出现 在教育领域、尤其是教育技术领域中较为流行的一个术语,其主要思想是把面对面(Face to Face)教学和在线(On line)学习两种学习模式有机地整合,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一 种教学方式”。
(一)、优势互补之说 (二)、教学要素优化组合之说 (三)、低成本高效益的教学方式之说 (四)、与AECT’04定义的一致性之说
在国内,混合学习最早是由北师大的何克抗教授在2003年12月召开的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第七届 大会上首次正式倡导的。他总结了国外学者关于Blended learning的相关知识,赋予了Blended learning新的含义。 何教授认为:“所谓B-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学习(E-Learning)的优势结合 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 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目前国际教育技术界的共识是:只有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佳的学习效果。 他还认为“Blended Learning是未来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国际教育技术界关于教育思想和教学观 念的大提高与大转变。这些思想实际上是当代教育技术理论的回归,是一种螺旋式上升”。
(四)与AECT’04定义的一致性之说
河南师大张豪锋教授等认为,混合学习和AECT’04定义有着本质的一致性,与E-Learning等 学习方式相比,显示出不可抵挡的优势。 AECT’04定义是“教育技术是通过创建、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促进学习和改 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
混合学习:是指为达到“教”与“学”的目标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对所有的“教”与“学”中 的组成要素进行合理选择和优化组合,使“教”与“学”的相关成本达到最优的理论与实践。
专业发展理论相关的文章共有106893篇,包括期刊、博硕论文、会议论文和报纸。 其中博硕论文最多,有64348篇,期刊40375篇,会议论文1273篇,报纸897篇。 博硕论文中:最早发表的年份为1998年;最近发表的年份为2015年。
-———————————————————————————————————————————————— 专业发展理论为主题的文章有3905篇,包括期刊2799篇,博硕论文912篇,会议论文55篇, 报纸139篇。
(一)、混合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
(二)、混合学习是一种教学设计思想
(三)、混合学习要充分考虑学习者、设计者及管理者
(四)、混合学习是多种结合的综合体
(1)NIIT的三学习方式之说:印度国家信息技术研究院NIIT在《B-Learning白皮书》中指出:混合学习 应该被定义为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包括面对面、实时的E-learning和自定步调的学习。此外,混 合学习也可以用来描述多种传输媒体(基于技术的和基于非技术的)、不同的学习事件(自定步调的个 性化学习的和协作的、基于小组的学习)、多种技术(E-learning、电子绩效支持(EPSS)以及知识管理 技术)和智能学习导师(ILT)的混合应用。
1、混合学习研究的本质是对“教”与“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通道的研究。 2、混合是“教”与“学”相关的多方面的组合或融合。 3、混合学习的关键是对“教”与“学”的所有要素进行合理选择和优化组合。 4、混合学习是一种基于网络环境发展起来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
1、时代性:“混合学习”理论明显具有时代特征,它是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出现的,是在Elearning(网络学习)进入低潮后人们对纯技术环境进行反思而提出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现代教育技术 的不断创新,“混合学习”理论也必将不断完善。 2、综合性:“混合学习”理论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混合”是与“教”与“学”相关的 多个方面的组合或融合。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学环境、教学媒体、教学要素等诸多方面的有机结合。二 是“混合学习”的理论基础深厚,相关的支撑理论不断地被提出。 3、应用性:混合学习实践起点则源于企业培训,最先在企业中得以应用。采用混合学习的方式,企业在 一定程度上确实减少了成本投入,增加了商业收益。而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很多国家在研究混合学习理 论的同时也着手进行了实际的应用实践。在中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中,不同学者和老师将混合学习理论 应用到教改中,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4、发展性:“混合学习”理论的发展性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混合学习”理论的内涵将会得到 不断的充实和完善,混合学习的模式和方法将会越来越多样化,混合学习涉及到的内容(主要是课程) 将会越来越广,其趋势将遍及所有课程,将会打破语言和地域障碍,精品的学习资源将逐步实现全球共 享;二是“混合学习”理论的应用将会不断深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学校、企业、机构、国家等参与 到其中。
一、技能驱动模式(Skill-Driven Model) 技能驱动模式是将自定步调的自主学习同教师的在线指导相结合。在这种模式中, 自定步调的学习者 同教师之间主要通过电子邮件、论坛等进行交流。学习者的自主学习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帮助指导的主 导作用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对于学习者而言,这种混合学习模式可以有效的消除学习者的孤独感,促 使学习者圆满完成自定步调的学习。对于教师而言,通过网络交流,不仅能对学习者的学习内容和学习 进度进行了解,而且可以及时解答学习者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二、态度驱动模式(Attitu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e-Driven Model) 态度驱动模式是传统的课堂学习和在线协作学习的结合。这种模式是先通过面对面方式把协作学习中 的内容、属性以及期望成果以及如何通过网络技术进行协作的有关事项向学习者进行交待。然后,学习 者之间通过网络进行协作来完成学习过程或者尝试学习某种新的行为。 三、能力驱动模式(Competency-Driven Model) 能力驱动模式就是学习者与专家共同活动并通过在线方式进行互动以获取隐性知识。决策过程部分受 基本事实和工作原则指导,但还需要具有通常专家才具备的隐性知识。能力驱动模式主要是适用于隐性 知识的学习的一种混合学习模式。这种隐性知识的获得,主要通过在工作中对专家的观察和同专家的交 流。 四、Barnum和Paarmann模式 Barnum和Parrmann(2002)提出一个关于混合学习的模式,该模式包括如下四个阶段:基于Web的传 输——面对面加工——形成一定的产品——协作扩展学习
(2)Singh&Reed的5R之说 美国发展训练协会(ASTD)的学者Singh和Reed认为,混合学习是采用多种传递模式来优化学习产出和 降低学习成本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聚焦于学习和企业的产出。 Singh和Reed将混合学习定义为应用“合适(Right)”的学习技术,配合“好的(Right)”个人学习风 格,在“适当(Right)”的时间转换成“正确的(Right)”技能给“适合的(Right)”人,从而完成 最佳的学习目标,即5R定义。
学者Michael Orey认为,对混合学习应该从学习者、教师或教学设计者以及教学管理者三者的角度进行 定义。 ①从学习者角度来看,“混合学习”是一种能力,指从所有可以得到的并与自己以前的知识和学习风格 相匹配的设备、工具、技术、媒体和教材中进行选择,帮助自己达到教学目标。 ②从教师或教学设计者角度来看,是组织和分配所有可以得到的设备、工具、技术、媒体和教材,以达 到教学目标,即使有些事情有可能交叉重叠。 ③从教学管理者角度来看,是尽可能经济地组织和分配一切有价值的设备、工具、技术、媒体和教材, 以达到教学目标。这些设备、工具、技术、媒体和教材包括书籍、计算机、学习小组、教师、教室、虚 拟教室、非传统教室、教学指南等。 这一理解说明混合学习要适合学习者的学习风格,考虑现实的物化技术条件(设备、工具、媒体、教材) 及经济性,强调了物化技术在混合学习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