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 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思维形式的发展
• 概括能力的发展
• 词语概念的发展 • 推理能力的发展
12
小学阶段思维结构的发展
• 这个时期的认知结构于幼儿期相比发生了 质的变化,形成了新的思维结构。
• 其主要特点之一是掌握守恒,小学阶段的 儿童逐渐达到各类概念的守恒。
13
自我中心表现和脱自我中心
• 小学阶段处于脱自我中心阶段,表现出脱 离自我中心的变化过程。8岁(7岁6个月至 8岁4个月)儿童特殊的自我中心表现是脱 自我中心化的过程是认知发展机制的转换。
4
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
• 动物发展的“关键期” • 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是指:在这段时间, 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比较容易,儿童 心理某些方面发展迅速的时期。如果错过 了敏感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发展比较 缓慢。
5
小学阶段的心理发展
• 小学阶段的学习 • 小学阶段的认知发展 • 小学阶段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17
模块二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主旨
18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旨
• 1、心理健康的生态系统观 •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出发点 • 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19
一、心理健康的生态系统观
• 1、心理健康:结果还是过程?
– 通行健康与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其局限;
– 心理健康的要义在于健康发展的过程,而不是 一时的静止的状态。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兼职教师培训
1
模块一
小学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
2
心理学家对心理发展阶段划分及各阶段的特点
•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左右) • 2.前运算阶段(2—6、7岁) • 3.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 • 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后)
3
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
• 内动力指人类所具有的自生成、自发展的 心理动力。 • 外动力指家庭和社会文化环境对儿童的影 响和教育作用。 • 儿童心理发展是内动力和外动力相互作用 的结果。
班华 主编《心育论》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4
25
学校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 辅导人员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 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的了解自己、认识环境,根据 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活目标,使 其能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在学习、工作及人际关系等各方 面,调整自己的行为,增强社会适应,做出明智的抉择, 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 2、心理健康:个体与群体的统合
20
心理健康:个体与群体的统合
个体 1)自我发展: “谐调”与“力 量”; 2)应对方式: “面对”与“能 力”; 3)内在感受: 满意度与幸福感。
群体 1)心理健康不是
一种封闭的状态; 2)环境心理文化; 3)人际心理健康; 4)机构(学校) 心理健康。
21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出发点
14
三山实验
15
小学阶段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 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 • 道德发展
• 小学阶段的同伴交往
• 友谊的发展
16
幼儿、儿童期的心理障碍及矫正
• 对于3岁以前的婴儿来说,心理发展的最大威胁是安全感 得不到满足。 • 0—5岁是婴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父母的关怀和照顾 至关重要。如果父母的态度总是忽略甚至冷漠和反感,或 者是严厉和苛刻的,容易给孩子埋下忧郁、焦虑、低自尊 的种子。 • 小学阶段儿童的心理障碍多来自于家长、教师的不良评价 和同伴的欺负,主要表现为:多动、缄默、多余动作、攻 击或者退缩等。矫正的措施:给予融洽、安全的家庭氛围 和班级环境,绝对不再给精神刺激(教师不要突然提问, 更不要训斥),尽可能多的给予关爱。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教基(2002)14号
24
2)一些专家的提法
心理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 素质、提高其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 进而促进整体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的教育。通 常所说的兴趣教育、思维训练、能力培养、创 造教育、意志锻炼、性格教育、情感培养、生 活技能训练、社会适应性培养等均属于心理教 育,是心理教育的组成部分。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含义 1)上级指导性文件 2)一些专家的提法
22
1)上级指导性文件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 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l世纪教育振 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 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6
小学儿童的学习逐渐转向以掌握间接 经验为主。从习得直接经验为主向掌握 间接经验为主是一个发展过程。小学低 年级倾向于通过直接形象的方式学习物 理经验;小学高年级已经能运用抽象逻 辑、多重抽象来获得数理逻辑经验;小 学中年级是儿童学习和认知活动超越直 接经验向掌握间接经验变化的转折期。
7
“学会学习”是小学生最基本的学习任务。 莱辛说:“如果上帝一手拿着真理,一手 拿着寻找真理的能力,任凭选择一个的话, 我宁要选择寻找真理的能力。”教师给学生 最好的礼物是教会他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涉 及到多种要素,其中有学会思考、学会合理 安排和分配时间以及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 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的学习策略 和记忆策略等。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 见》 教基(1999)13号
23来自百度文库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 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 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 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 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 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 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 育能力。
8
小学阶段的认知发展
• 记忆的发展
• 思维的发展
9
小学阶段记忆的发展
• 记忆的效果和保持时间的长短,在很大程 度上取决于记忆的策略。 • 学龄儿童的主要记忆策略有:复诵策略 (复述策略)、组织策略、系统化策略、 巧加工策略(精加工)策略
10
小学阶段思维的发展
• 小学阶段思维的基本特征在于,逻辑思维 迅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完成从具体形象 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思维类型变 化的转折年龄在9—10岁,即小学的中年级 阶段。 • 思维形式的发展、思维结构的发展、自我 中心表现和脱自我中心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