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诗概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诗概论

一、宋诗的主要特征

宋诗对唐诗的继承

•从整个诗歌史来看,宋诗是唐诗发展的必然结果。杜甫、韩愈对宋诗的启迪作用尤其重要。–黄裳《陈商老诗集序》:― 工于诗者,必取杜甫。‖

–叶燮《原诗》卷一:―韩愈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宋之苏、梅、欧、苏、王、黄,皆愈为之发其端,可谓极盛。‖

宋诗与唐诗比较

唐诗宋诗

•情感:热烈外扬内敛温和

•风格:色泽丰美平淡瘦劲

•擅长:情韵思理

宋诗的整体特征

1.慷慨悲凉的爱国诗篇特别突出。

2.反映民间疾苦的诗作更有广度和深度。

3.每以使事相尚,博学相矜。

4.在内容和技巧上刻意求新求异。

5.具有议论化、散文化的倾向。

二、北宋前期诗风

•北宋前期的诗风,大体上是中晚唐诗风的延续,有所谓“白体”、“晚唐体”、“西昆体”之说。白体诗人宋初李昉、徐铉等人效法白居易作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被人称为“白体”诗人。

•王禹偁

•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又称为王黄州。他反对五代以来的浮靡文风,为文师韩愈、诗宗白居易,为宋初学白体诗派中成就最高者。有《小畜集》、《小畜外集》。

村行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寒食

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

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

•王禹偁学习白诗并未囿于闲适诗,而更重视白居易的讽谕诗,自己创作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篇。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王禹偁的诗平易流畅,简雅古淡,在宋初白体诗中独树一帜,已初步表现出对于平淡美的追求。他的长篇诗歌叙事简直,议论畅达,已开宋诗散文化、议论化的风气。

“晚唐体”诗人——-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把贾、姚看作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

•“九僧”:希昼、保暹、文兆、行肇、简长、惟凤、惠崇、宇昭、怀古。(以苦吟为尚,内容大多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上特别重视五律,尤喜在五律的中间二联表现出镂句凿字的苦心孤诣。他们的诗歌,内容单调贫乏,题材极为狭小。)

•林逋等隐逸之士一方面模仿贾岛的字斟句酌,另一方面也颇有白体诗平易流畅的倾向,诗歌的生活内容也较九僧充实。

•林逋(967—1028),字君复,钱塘人,有《林和靖先生诗集》。

•善于用细碎小巧的笔法来写清苦而又幽静的隐居生涯。

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寇准

寇准(961—1023),宇平仲,下邽人,有《寇忠愍公诗策》。

七言绝诗不依傍前人,最有韵味。诗歌格调近于林逋,喜写山林之思,含思凄婉。

书河上亭壁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夏日

离心杳杳思迟迟,深院无人柳自垂。日暮长廊闻燕语,轻寒微雨麦秋时。

西昆体

•得名于杨亿所编《西昆酬唱集》。

•《西昆酬唱集》共收录了17位诗人的247首诗,行世之后,西昆体风靡一时,成为当时诗坛的主要诗歌流派。

–欧阳修:“盖自杨、刘唱和,《西昆集》行,后进学者争效之,风雅一变,谓之昆体。由是唐贤诸诗集废而不行。”(《六一诗话》)

•主要代表:杨亿、刘筠、钱惟演。

•西昆集中的诗大多师法李商隐诗,重对偶,用典故,尚纤巧,主妍华,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片面发展了李商隐创作追求形式美的倾向。

•从总体上看,西昆体诗的思想内容比较贫乏,诗歌题材范围狭窄,与时代、社会没有密切的关系,也很少抒写诗人的真情实感,缺乏生活气息;再加上诗歌艺术立足于模仿,缺乏自立精神,伤于雕砌,逐渐引起诗坛不满。

•仁宗期间,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等,绍承李白、韩愈等人,专以气格为主,语言平易疏畅,趋于散文化,开始显示了宋诗的独立面目。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自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人,有《文忠集》。•钱钟书《宋诗选注》:他深受李白和韩愈的影响,要想一方面保存唐人定下来的形式,一方面使这些形式具有弹性,可以比较的畅所欲言而不致于削足适屦似的牺牲了内容,希望诗歌不丧失整齐的体裁而能接近散文那样的流动萧洒的风格。在“以文为诗”这一点上,他为王安石、苏轼等人奠了基础,同时也替道学家像邵雍、徐积之流开了个端。

•欧诗受韩愈的影响较大,主要体现在散文手法和以议论为诗。

•诗中较多表现个人的生活经历或抒发个人的情怀,以及对历史题材的吟咏等。

梅尧臣

•(1002-1060),字圣俞,宣城人,有《宛陵先生集》。存诗达二千八百多首。积极地用诗歌反映民生疾苦。反对西昆体意义空洞语言晦涩的诗体,主张“平淡”,在当时影响极大。“不过他…平‟得常常没有劲,…淡‟得往往没有味。” 为“矫正华而不实、大而无当的习气,就每每一本正经的用些笨重干燥不很像诗的词句来写琐碎丑恶不大入诗的事物。” (钱钟书《宋诗选注》)

苏舜钦

•苏舜钦(1008—1048),字子美,开封人,有《苏学士文集》。与梅尧臣齐名,名称―苏梅‖。情感激昂,语言畅达,词句稍显粗糙生硬。一些诗中表现了愤慨国势削弱、异族侵凌而愿意―破敌立功‖英雄抱负。

三、北宋中后期诗风

王安石的诗歌创作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临川人,有《临川文集》。他学识渊博,作品内容充实,立意新颖,语言锋芒犀利,斩截干脆。反对西昆体的华艳诗风。王安石前期诗歌. 注重反映社会现实

王安石的咏史诗-------议论精警过人,充分体现了宋诗长于议论的特征。

王安石后期诗歌

晚年罢政退休,隐居金陵,政治热情减退,心境发生变化,诗风也跟着改变,写景抒情的绝句成为主要创作题材,新颖别致,炼字锤句,妥贴自然。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锺山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北陂杏花

–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苏轼诗歌

•诗歌理论与实践: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风格上的大特色是比喻丰富、新鲜和贴切,爱用“博喻” ,即用一连串不同形象来表达一件事物的一个方面或一种状态。

•诗中铺排古典成语

•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题材十分突出。

•《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饮湖上初晴雨后》:“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体现出对沉浮荣辱的冷静、旷达的态度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苏诗兼学刘(禹锡)、李(白)、陶(潜)、杜、白(居易),因此许多诗歌做到了刚柔并济,呈现出“清远雄丽”、“清雄绝俗”的风格.

黄庭坚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曾游山谷寺,喜其胜境,自号山谷。治平间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郎,后以修《实录》不实,贬四川涪县,故又号涪翁。哲宗时旧党执政,擢作国史编修官。后来新党复用,一再被贬,死于宜州(广西宜山)。

•与秦观、张耒、晃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但诗与苏轼齐名,时称“苏黄”。

•苏轼:“其诗文超逸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人久无此作。”

黄庭坚的诗歌理论

•创造了夺胎换骨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