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区域发展阶段与区域发展差异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 热带雨林气候区区内气 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 候基本一致,与热带沙 著的差异性 漠气候区有明显差异 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 季风气候区的特色和优 功能 势是雨热同期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 西北的荒漠化地区以沙 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 尘暴的形式影响华北地 关的地区 区
(2)若图乙中各点分别代表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 产业结构特征,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D ) A.A—B—C B.B—A—C C.B—C—A D.C—A—B
要点四
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东部
四大地区
中部
西部
东北 自然条件
划分依据
经济基础
发展水平
对外开放程度
我国四大地区
东 北 地 区
3个
12个
西 部 东 中 部 地 区
图25-8
北方古“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
图25-9
新“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
(3)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我国西部一些 城市作为新“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将成为对外开放 的前沿。这些城市应如何适应这种变化?
发展外向型经济,提升对外服务功能,加强 基础设施建设。
3.区域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读 图,完成(1)~(2)题。
土壤
矿产资源
土壤类型、肥力状况等
矿产资源的种类、数量、组合状况等
要素 人口 科技
主要内容 人口数量、素质、人口结构及人口变化等 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人 交通、通讯 交通、通讯的通达度、速度 文 政策 政策的合理性、对外开放程度 地 城市 城市的数量、规模、布局及发展、影响 理 要 农业发展水平、农业结构、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 素 农产品种类、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工业 工业发展水平、工业部门、工业地域、工业 布局及工业结构调整方向等
中西东北地区
相对滞后
较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工业化进程
工 业 化 差 异 工业产值
工业结构
以传统型工 业为主体
城 城市化水平 市 化 城市综合 实力 差 异 城市密度
较高
较低
较强
较弱
较大
较小
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东早西晚 东高西低
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
特别提醒 (1)中国最早选定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城 市设立经济特区,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为: ①地理位置优越,临近港澳地区;②该地为我国 著名侨乡。 (2)我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城市建立 经济特区的目的是: ①引进国外及港澳地区先进的技术、设备及管理 经验和资金,发展新兴工业;②利用当地丰富的 劳动力资源优势,发展出口加工业。
2.区域的产业结构 (1)概念和因素 产业结构是指三大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很多,诸如自然地理条件、 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2)产业结构的差异 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三大产业占 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三大产业的就业比重、 三大产业的内部构成等。
区域类型 传统的农业区域或发展水平较 低的区域
(3)上海浦东,天津滨海区作为我国新的特区, 共同的区位因素为: ①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②先进的科技水平及 良好的社会协作条件;③广阔的消费市场;④ 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4) 海南经济特区与其他老特区 ( 深圳、珠海、 汕头、厦门)相比其具有的优越自然条件为: 土地面积广阔,临近东南亚。
(5)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地带区域差异的原因 我国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地带的区域发展差异, 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 果。具体形成的原因列表比较如下:
图25-8
北方古“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
图25-9
新“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
(1)从地理环境变化的角度,说明北方古“丝绸之路”衰 落的原因。
自然环境的恶化,沿线古文明中心的衰落。
2. [2016·天津卷]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汉唐时期的北方“丝绸之路”主要经过水草丰美的欧亚草原,沿线有许多古 文明中心,是东、西方物资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后来逐渐衰落。
对生态环 主要是生态破坏 境的影响
要点三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1.衡量指标及发展趋势 (1)衡量指标 ①常用指标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常用指 人均国民收入 标 三大产业产值比重 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 区域类 高收入地区、中等收入地 型 区和低收入地区
②综合性指标 综合性的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就是通过预期 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三项指标来反 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2)区域的总体发展趋势 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与地理条件、发展水平、 经济区位、历史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并且表 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我国不同地区民居形式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民居 西双版纳 的竹楼 东北地区 的暖屋 黄土高原的 的窑洞 华北的 四合院 地理环境 热带气候,高温多雨,低洼湿热,虫蛇较多,竹材丰富( 竹楼利于通风、散热、防虫、防潮) 冬季长而严寒,夏季短而凉爽(暖屋可保温、防寒、采暖) 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降水少,气温年较差大,黄土干燥 、直立性好(冬暖夏凉) 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冬春多风沙(四合院保温、防寒、 避风沙)
2018届高三第一轮复习
要点一
区域的主要特征
(1)区域的概念。 区域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2)区域的主要特征。 世界上的区域形形色色,有大有小,主要有以下 特征:
特征 界线有 虚有实 内部相对一 致,区域之 间差异明显 区域具有 一定特色 区域之间 相互联系
表现
举例
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这是进 行区域划分、确定具体区域的 行政区域界线明确,气 基本依据。有的区域界线是明 候区、植被区界线模糊 确的,有的区域界线是模糊的
三大产业比重的差异 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
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 区域
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
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
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所占的 比重较大
(3)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 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的变 化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表现出由第一产 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在此过程中,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区域
影响因素
地形
晚期
(4)不同类型区域的产业结构差异
农业地区 人口分 布特点 产业分 布特点 产业结 构特点 对外经 济联系 第一产业人口占 绝对优势 农业经济占有相 当大的比重 第一产业所占比 重比较大 对外经济联系较 少 工业地区 第二产业人口 比重大 工业经济比重 上升 第二产业所占 比重比较大 对外经济联系 加强 主要是环境污 染 城市地区 第二、三产业 人口比重大 第三产业增长 速度超过第二 产业 第三产业和第 二产业所占比 重比较大 对外经济联系 密切 主要是环境污 染
华南的行人 廊(骑楼)
吐鲁番 的土拱
长夏无冬,炎热多雨(骑楼能遮阳避雨)
温差大,降水极少,多风沙
P 1. [2015·上海卷] 中亚是我国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合作伙伴, 1 4 深入理解中亚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有助于认识我国与 9 该地区经济合作的重要性。读图25-5,回答问题。
分析中亚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其对该地区人文 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形、河流分布特征:总体上,该区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主 要为高原、山地,东北部以丘陵为主,西部、南部以平原为主。 该区河流多发源于东南部山区及东北部丘陵,主要依靠积雪和冰 川融水补给,多为内流河,注入内陆湖泊。 降水量分布及其原因:由于该区深居内地,远离海洋,降水量偏 低,多数地区年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下,北部、东部地区夏季受 到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湿润气流的影响,年降水量在300毫米以 上,东南部局部地区为迎风坡,年降水量偏高,在600毫米以上。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由于降水量和地形分布不同,农业生产类型 也明显不同。北部降水量较高,平原耕地面积较广,有利于发展
种植业,农业生产以小麦种植为主。中部、西部地势平坦,但降
河水较为充足,地势较为平坦,有利于发展灌溉农业,以棉花种
水量较低,以畜牧业为主。沿河谷地区光热条件好,昼夜温差大,
植为主。
要点二 区域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 1.区域的空间结构形式
项目 农业 交通运输线路 城市和工业 城市群和工业区 形状 面状 线状和网 络状 点状 岛状 区域是汇集农业、工业、交通运 输等产业,点、线、面相结合的 自然—社会综合体 结论
区域 发 展时 期 早期 中期
产业结构变化特点
三大产业的产 值比重格局
农业经济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第 一>三>二 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大
随着工业化的加速推进,第二产 二>一>三或二>三 业所占比重最大 >一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尤 其是服务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 比重逐渐超过第二产业。先进科 三>二>一 技和信息、金融等,成为区域发 展的主导力量
图25-8
北方古“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
图25-9
新“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
(2)由高速铁路和公路运输、管道运输、海上运输、航空 运输、光缆信息传输等组成的新“丝绸之路”,体现出地 域联系方式的哪些发展趋势?
网络化,综合化(立体化,多样化),高速化, 专业化,大型化(规模化)。
2. [2016·天津卷]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汉唐时期的北方“丝绸之路”主要经过水草丰美的欧亚草原,沿线有许多古 文明中心,是东、西方物资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后来逐渐衰落。
地
区
部
13个
6个
区
地
产业结构差异
地区 东部 中部
西部
东北 以重化工 业为主导
先进制造业、 农业经济在国 产业 高科技产业 民经济中占有 结构 和第三产业 较大比重 相对发达
轻型或综合 重型工业 过渡 型产业为主 为主 工业 结构 “南轻北重,东轻西重”
地区
东部地区
较快
较高 外资、合资、民 营企业的比重相 当大,高新技术 产业蓬勃发展
案例分析:中国南北气候要素差异对建筑的影响
气候要素 降水
光照
气温 季节变化大,冬 季寒冷,墙体严 实厚重,建筑成 本高 气温高,季节变 化小,墙体轻薄, 建筑成本低
北 太阳高度小,光照弱,降水少,屋顶 一般正南正北布局, 坡度小,房檐 方 楼间距大 窄 南 太阳高度大,光照强,降水多,屋顶 房屋布局受方位影响 坡度大,房檐 方 小,楼间距小 宽
工业化、城市化 第二、三产业在国内 推进到较高水平, 生产总值中占到相当 人均国内生产总 大的比重,第三产业 值达到比较高的 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 水平 重超过第二产业
2. [2016·天津卷]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P 1 汉唐时期的北方“丝绸之路”主要经过水草丰美的欧亚草原,沿线有许多古 5 文明中心,是东、西方物资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后来逐渐衰落。 0
海陆位置(沿海、内陆、岛国)→气候的大陆性与海洋性差 异 板块位置→地壳稳定性的差异 相邻位置→区际联系的差异 交通位置→对外联系的差异
气候
地形 水文 地质 植被
气候类型及分布、特征、成因、光照、气象灾害等
组成及以哪种地形为主、地势、山脉及走向等 河湖类型、河流径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流域 面积、长度、流速等 地质构造、地貌形态、地层稳定性等 植被类型、覆盖率等
(1)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第二产业始终占绝对支配地位,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 B.第一产业产值不断下降,第三产业产值不断上升 C.成长阶段后期,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比重,从而 导致区域走向衰落 D.人地关系越来越不协调
3.区域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读 图,完成(1)~(2)题。
2.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阶段 经济状况 产业结构 开放程度
以传统 农业为 主体的 发展阶 段
工业化 阶段 高效益 的综合 发展阶 段
经济发展水平低, 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 对外开放 人均国内生产总 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 程度低 值少 工业为主体 工业化、城市化 迅速推进,经济 发展速度快,尤 其是中心城市 第二产业在生产总值 区域对外 中的比重迅速上升, 开放程度 第三产业加速发展 逐步提高 区域的开 放程度和 对外联系 大幅度增 强
区域特征差异的比较方法
区域差异既包括自然地理要素的差异,也包括 人文地理要素的差异,在进行区域发展差异比 较时应该以自然地理要素差异的分析为“入 口”,以分析人文地理要素差异为“出口”。 各要素的分析内容见下表:
要素
主要内容 纬度位置→温度带、降水、光照、温差等气候条件的差 异
地理位置 自 然 地 理 要 素
(2)若图乙中各点分别代表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 产业结构特征,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D ) A.A—B—C B.B—A—C C.B—C—A D.C—A—B
要点四
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东部
四大地区
中部
西部
东北 自然条件
划分依据
经济基础
发展水平
对外开放程度
我国四大地区
东 北 地 区
3个
12个
西 部 东 中 部 地 区
图25-8
北方古“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
图25-9
新“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
(3)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我国西部一些 城市作为新“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将成为对外开放 的前沿。这些城市应如何适应这种变化?
发展外向型经济,提升对外服务功能,加强 基础设施建设。
3.区域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读 图,完成(1)~(2)题。
土壤
矿产资源
土壤类型、肥力状况等
矿产资源的种类、数量、组合状况等
要素 人口 科技
主要内容 人口数量、素质、人口结构及人口变化等 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人 交通、通讯 交通、通讯的通达度、速度 文 政策 政策的合理性、对外开放程度 地 城市 城市的数量、规模、布局及发展、影响 理 要 农业发展水平、农业结构、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 素 农产品种类、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工业 工业发展水平、工业部门、工业地域、工业 布局及工业结构调整方向等
中西东北地区
相对滞后
较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工业化进程
工 业 化 差 异 工业产值
工业结构
以传统型工 业为主体
城 城市化水平 市 化 城市综合 实力 差 异 城市密度
较高
较低
较强
较弱
较大
较小
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东早西晚 东高西低
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
特别提醒 (1)中国最早选定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城 市设立经济特区,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为: ①地理位置优越,临近港澳地区;②该地为我国 著名侨乡。 (2)我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城市建立 经济特区的目的是: ①引进国外及港澳地区先进的技术、设备及管理 经验和资金,发展新兴工业;②利用当地丰富的 劳动力资源优势,发展出口加工业。
2.区域的产业结构 (1)概念和因素 产业结构是指三大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很多,诸如自然地理条件、 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2)产业结构的差异 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三大产业占 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三大产业的就业比重、 三大产业的内部构成等。
区域类型 传统的农业区域或发展水平较 低的区域
(3)上海浦东,天津滨海区作为我国新的特区, 共同的区位因素为: ①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②先进的科技水平及 良好的社会协作条件;③广阔的消费市场;④ 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4) 海南经济特区与其他老特区 ( 深圳、珠海、 汕头、厦门)相比其具有的优越自然条件为: 土地面积广阔,临近东南亚。
(5)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地带区域差异的原因 我国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地带的区域发展差异, 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 果。具体形成的原因列表比较如下:
图25-8
北方古“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
图25-9
新“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
(1)从地理环境变化的角度,说明北方古“丝绸之路”衰 落的原因。
自然环境的恶化,沿线古文明中心的衰落。
2. [2016·天津卷]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汉唐时期的北方“丝绸之路”主要经过水草丰美的欧亚草原,沿线有许多古 文明中心,是东、西方物资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后来逐渐衰落。
对生态环 主要是生态破坏 境的影响
要点三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1.衡量指标及发展趋势 (1)衡量指标 ①常用指标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常用指 人均国民收入 标 三大产业产值比重 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 区域类 高收入地区、中等收入地 型 区和低收入地区
②综合性指标 综合性的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就是通过预期 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三项指标来反 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2)区域的总体发展趋势 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与地理条件、发展水平、 经济区位、历史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并且表 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我国不同地区民居形式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民居 西双版纳 的竹楼 东北地区 的暖屋 黄土高原的 的窑洞 华北的 四合院 地理环境 热带气候,高温多雨,低洼湿热,虫蛇较多,竹材丰富( 竹楼利于通风、散热、防虫、防潮) 冬季长而严寒,夏季短而凉爽(暖屋可保温、防寒、采暖) 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降水少,气温年较差大,黄土干燥 、直立性好(冬暖夏凉) 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冬春多风沙(四合院保温、防寒、 避风沙)
2018届高三第一轮复习
要点一
区域的主要特征
(1)区域的概念。 区域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2)区域的主要特征。 世界上的区域形形色色,有大有小,主要有以下 特征:
特征 界线有 虚有实 内部相对一 致,区域之 间差异明显 区域具有 一定特色 区域之间 相互联系
表现
举例
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这是进 行区域划分、确定具体区域的 行政区域界线明确,气 基本依据。有的区域界线是明 候区、植被区界线模糊 确的,有的区域界线是模糊的
三大产业比重的差异 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
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 区域
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
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
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所占的 比重较大
(3)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 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的变 化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表现出由第一产 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在此过程中,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区域
影响因素
地形
晚期
(4)不同类型区域的产业结构差异
农业地区 人口分 布特点 产业分 布特点 产业结 构特点 对外经 济联系 第一产业人口占 绝对优势 农业经济占有相 当大的比重 第一产业所占比 重比较大 对外经济联系较 少 工业地区 第二产业人口 比重大 工业经济比重 上升 第二产业所占 比重比较大 对外经济联系 加强 主要是环境污 染 城市地区 第二、三产业 人口比重大 第三产业增长 速度超过第二 产业 第三产业和第 二产业所占比 重比较大 对外经济联系 密切 主要是环境污 染
华南的行人 廊(骑楼)
吐鲁番 的土拱
长夏无冬,炎热多雨(骑楼能遮阳避雨)
温差大,降水极少,多风沙
P 1. [2015·上海卷] 中亚是我国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合作伙伴, 1 4 深入理解中亚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有助于认识我国与 9 该地区经济合作的重要性。读图25-5,回答问题。
分析中亚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其对该地区人文 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形、河流分布特征:总体上,该区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主 要为高原、山地,东北部以丘陵为主,西部、南部以平原为主。 该区河流多发源于东南部山区及东北部丘陵,主要依靠积雪和冰 川融水补给,多为内流河,注入内陆湖泊。 降水量分布及其原因:由于该区深居内地,远离海洋,降水量偏 低,多数地区年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下,北部、东部地区夏季受 到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湿润气流的影响,年降水量在300毫米以 上,东南部局部地区为迎风坡,年降水量偏高,在600毫米以上。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由于降水量和地形分布不同,农业生产类型 也明显不同。北部降水量较高,平原耕地面积较广,有利于发展
种植业,农业生产以小麦种植为主。中部、西部地势平坦,但降
河水较为充足,地势较为平坦,有利于发展灌溉农业,以棉花种
水量较低,以畜牧业为主。沿河谷地区光热条件好,昼夜温差大,
植为主。
要点二 区域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 1.区域的空间结构形式
项目 农业 交通运输线路 城市和工业 城市群和工业区 形状 面状 线状和网 络状 点状 岛状 区域是汇集农业、工业、交通运 输等产业,点、线、面相结合的 自然—社会综合体 结论
区域 发 展时 期 早期 中期
产业结构变化特点
三大产业的产 值比重格局
农业经济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第 一>三>二 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大
随着工业化的加速推进,第二产 二>一>三或二>三 业所占比重最大 >一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尤 其是服务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 比重逐渐超过第二产业。先进科 三>二>一 技和信息、金融等,成为区域发 展的主导力量
图25-8
北方古“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
图25-9
新“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
(2)由高速铁路和公路运输、管道运输、海上运输、航空 运输、光缆信息传输等组成的新“丝绸之路”,体现出地 域联系方式的哪些发展趋势?
网络化,综合化(立体化,多样化),高速化, 专业化,大型化(规模化)。
2. [2016·天津卷]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汉唐时期的北方“丝绸之路”主要经过水草丰美的欧亚草原,沿线有许多古 文明中心,是东、西方物资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后来逐渐衰落。
地
区
部
13个
6个
区
地
产业结构差异
地区 东部 中部
西部
东北 以重化工 业为主导
先进制造业、 农业经济在国 产业 高科技产业 民经济中占有 结构 和第三产业 较大比重 相对发达
轻型或综合 重型工业 过渡 型产业为主 为主 工业 结构 “南轻北重,东轻西重”
地区
东部地区
较快
较高 外资、合资、民 营企业的比重相 当大,高新技术 产业蓬勃发展
案例分析:中国南北气候要素差异对建筑的影响
气候要素 降水
光照
气温 季节变化大,冬 季寒冷,墙体严 实厚重,建筑成 本高 气温高,季节变 化小,墙体轻薄, 建筑成本低
北 太阳高度小,光照弱,降水少,屋顶 一般正南正北布局, 坡度小,房檐 方 楼间距大 窄 南 太阳高度大,光照强,降水多,屋顶 房屋布局受方位影响 坡度大,房檐 方 小,楼间距小 宽
工业化、城市化 第二、三产业在国内 推进到较高水平, 生产总值中占到相当 人均国内生产总 大的比重,第三产业 值达到比较高的 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 水平 重超过第二产业
2. [2016·天津卷]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P 1 汉唐时期的北方“丝绸之路”主要经过水草丰美的欧亚草原,沿线有许多古 5 文明中心,是东、西方物资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后来逐渐衰落。 0
海陆位置(沿海、内陆、岛国)→气候的大陆性与海洋性差 异 板块位置→地壳稳定性的差异 相邻位置→区际联系的差异 交通位置→对外联系的差异
气候
地形 水文 地质 植被
气候类型及分布、特征、成因、光照、气象灾害等
组成及以哪种地形为主、地势、山脉及走向等 河湖类型、河流径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流域 面积、长度、流速等 地质构造、地貌形态、地层稳定性等 植被类型、覆盖率等
(1)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第二产业始终占绝对支配地位,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 B.第一产业产值不断下降,第三产业产值不断上升 C.成长阶段后期,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比重,从而 导致区域走向衰落 D.人地关系越来越不协调
3.区域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读 图,完成(1)~(2)题。
2.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阶段 经济状况 产业结构 开放程度
以传统 农业为 主体的 发展阶 段
工业化 阶段 高效益 的综合 发展阶 段
经济发展水平低, 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 对外开放 人均国内生产总 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 程度低 值少 工业为主体 工业化、城市化 迅速推进,经济 发展速度快,尤 其是中心城市 第二产业在生产总值 区域对外 中的比重迅速上升, 开放程度 第三产业加速发展 逐步提高 区域的开 放程度和 对外联系 大幅度增 强
区域特征差异的比较方法
区域差异既包括自然地理要素的差异,也包括 人文地理要素的差异,在进行区域发展差异比 较时应该以自然地理要素差异的分析为“入 口”,以分析人文地理要素差异为“出口”。 各要素的分析内容见下表:
要素
主要内容 纬度位置→温度带、降水、光照、温差等气候条件的差 异
地理位置 自 然 地 理 要 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