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及其问题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及其问题分析

摘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和切入点,是培养全面发展合格人才的必由之路。随着科技发展以及人们对科技的重视,使大学生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之间出现失衡,造成大学生人文素养欠缺。高校应从开展人文教育,提高教师人文素养,加强大学生实践活动等方面不断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问题

1 前言

人文素质教育是一种注重传授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和提高人文素养的综合教育,是高校育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面对当前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从单一技能型逐步过渡到综合型人才。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具备较强的职业技能,还应该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然而我国高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的“制度性缺位”表现突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亟待提高。

“人文”一词早在《易经》中就出现:“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在这里,“人文”与“天文”遥相呼应,“人文”大约指人所创造的一切文化。而“天文”大约指的是自然界万事万物运行的规律。在西方“人文”是相对神学、神文而言的,针对中世纪的宗教等级制度、文化专制而说的。关于人文素养没有一致的定义。有的认为人文素养是关于人之为人应该具备的基本文化素养。它是由知识、观念、信仰、情感、意志等诸多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和潜能。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及综合能力。还有的认为人文素养是经过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而形成的内在素养和品质。一个人人文素养的高低在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理想追求、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都能体现出来。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郭世佑认为人文素养可以细化为五个方面:爱心,责任心,自信心,坚强的意志,高雅的意境。即概括为“三心二意”。当然这个“三心二意”是褒义的[1-3]。

2理工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分析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就业率已经成为评价高校办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部分理工科院校为了追求较高的就业率,过分重视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存在着“轻素质,轻德育”的不良倾向。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人才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2.1 人才培养目标缺位,重科技轻人文

《河北省高校人力资源现状及未来发展研究》[4]课题调查组对某理工科大学86名学生进行的随机采访显示,其中只有4名学生完整地读过四大名著,90%以上的学生认为只有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考试用书才是必须要读的书。目前理

工科院校所培养的学生,科学素质往往较高,但是很少接受系统的人文教育,缺少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人文素质不高。这与我们当前在课堂教学、人才培养目标上片面追求实用性、应用型不无关系。

2.2 重技能培养,忽视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在当今社会浮躁、功利等不良习气的影响下,在校期间许多大学生为了考证而忙碌,往往忽视了蕴涵在科学技能中的求真务实、锲而不舍、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的滋养。“一些学生不能正确看待个人利益问题,存在着功利思想;不能辩证地看待社会问题,表现为道德情感冷漠、人文精神丧失、人文价值模糊。他们思想消沉,不能正确地面对人生;人情冷漠,对人的关爱与信任出现危机;学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价值观发生扭曲”[5]。因此,加强理工科院校大学生的人文教育尤为重要。

2.3 校园文化活动人文气息氛围不够浓厚

从整体文化观上看,理工院校学生的人文教育不仅限于学科知识范围,而且还表现在校园文化氛围和学生的个体体验上[5]。理工科院校校园文化活动往往围绕专业设置情况来组织设计,比较重视开展科技活动、实践活动,而较少组织有质量和人文色彩浓厚的学术报告、文艺活动等。由于校园活动内容和业余生活的单调,使一些学生游离于集体活动之外,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热衷于追逐时尚,荒废了学业。另外,由于有些学校在校园硬件建设中特别是新校区建设中,缺乏历史文化传承,文化断裂失衡也是导致人文气息不足的原因之一。

3 文科大学生科学素养现状

英国著名数学家哈代说过“一位对热力学第二定律一无所知的人文学者和一位对莎士比亚著作一无所知的科学家一样糟糕。只有能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二者和谐统一的人才能算是完善的人”[6]。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科学素养的水平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知识传播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有关对大学生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证实,当前我国大学生科学素养状况不容乐观。在2008年12月的《科学新闻》中的一篇文章中对大学生科学素养进行了调查,调查中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只有20%的同学经常参加专题科学讲座和科学报告,不到25%的学生经常阅读科普书刊和观看科普展览等;调查还显示出大学生积累最多的科学知识是专业内的知识,而专业之外的知识知道的却很少;高达85%的大学生没有参与过科研项目;对高新科学技术知识和科技发展史了解较少;科学实践能力较差,多数大学生对科学素养的理解只是停留在科学知识层面,即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层面,而对科学方法掌握、对科学的价值和科学精神的理解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反映出大学生科学素养方面存在的缺失。另外,文史类与理工类学科之间的“渗透”欠缺,理工科学生多数缺乏人文知识;文科生的自然科学知识一般停留在中学阶段[7]。由于我国基础教育的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和配置不均衡,高考竞争使中小学生为考试而学,教师为考试而教,学校为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除此以外,我国学生在高中阶段就文

理分科,不少学生由于各种原因选择学习文科,而不少文科生、艺术类学生因为高考不考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因此在高中二年级放弃了对这些科目的学习,因而缺乏基础性、常识性的科学概念和原理的知识。进入大学后课程设置又过于强调学科专业化,文科学生很少有机会再接触科学知识,因此文科大学生虽然人文知识较为丰富,人文素质相对较高,但是科学知识则显得相当匮乏,这将制约文科人才创造力的发挥,因此加强当代文科大学生的科学素养教育,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成为必要。

4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存在的问题

4.1 文化底蕴的缺失

应试教育的盛行与素质教育的形式化,导致今天的大学生人文素质严重缺失。体现在:(1)人文地理的不足。网上曾经爆出这样一则故事:两个女大学生走在校园的路上,A女生问B女生:北京在哪?B答:北京属于河北省,就像我们的城市属于XX省一样。北京市是北京的一个市,它是一个直辖市,天津也是河北的。A女生:哦。现在我明白了。看完这则故事,我们在苦笑的同时,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思考。本该在幼儿园就应该懂的常识,为什么到了大学还是一无所知?我们不一定要要求我们的学生懂得《论语》、《孟子》,但我们不能让学生把祖国的“首都”丢了。如果学生都成这样,我们将如何走向世界?(2)传统文化的缺失。应试教育,导致教师和学生都疲于奔命,根本无暇顾及传统文化的教育。虽然近几年来,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迫于现实的压力,学校心有余而力不足。学生没有时间读名著,教师也没有时间讲名著。于是,就导致了如今的学生连“孔子”是谁也不知道[8]。

4.2 价值观的功利倾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增加和信息渠道、教育手段的多样化,当代大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具有更大的自主性、选择性和开放性。对知识的接纳不仅取决于知识的本身,更是由个人的价值取向所决定,同时也受到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需求的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带动了人们观念的更新,青年大学生站在时代的潮头,更深更快地感受到了社会的巨大变化和思想的激烈碰撞,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由重义转向了利义均衡或偏重功利,理想信念由高远转向现实。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的成才观在大学生中有一定的市场。与此相适应,大学生的求学观念也由虚转实,表现出明显的实用倾向和功利性,往往将学习的精力兴趣主要集中于应用型、实用性的学科上,疏于基础的人文学科的学习。追求功利、淡于修养、实用第一成为大学生选择知识的价值标准。

4.3心理自我调适能力的缺乏

心理的自我调适就是要学会自我调节自己的心理毛病,恢复到正常的心理状态。当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娱乐与休闲的时间相对减少,压力自然可想而知。现在的大学生,不仅面临繁重的学习任务,更为重要的是面临就业的压力。大学的扩招,导致许多学生就业无门,国家虽然尽全力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