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永远在路上-(初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永远在路上-(初稿)
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永远在路上
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吴歧范
公共基础课是高职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课是学习一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公共课教学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良好的道德修养、心理品质、文明习惯和职业素养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提高公共基础课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客观要求。
高职公共基础课程课时量大约占总课时量的三分之一。
高职院校学生对基础课的学习情况究竟如何,学习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对基础课课程设置、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都有哪些新期待,我们以某高职院校二年级100余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和座谈的方式,对上述问题进行调研,发现基础课教学现状与学生的期待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迫切需要深化公共课教育教学改革,完善课程体系,提高教学针对性,以满足学生对基础课教学质量的新期待。
一、学生对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的新期待
高职公共基础课程分为国家课程、校本课程两个方面。
国家课程主要有政治思想素质类、军事体育类,校本课程主要分区域校本课程和学校特色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开设时间主要分布在一、二年级。
本次调查就某院校所开设的思政、应用文写作、计算机基础、高等数学、公共体育、心理健康、就业创业指导等7门课程进行问卷调查,共设20个问题,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关于学习动机。
“为兴趣而学习,喜欢上公共基础课”的比例为48.2%;因“无兴趣,不喜欢公共基础课”的占比28%;为有用而学习,认为“基础课无用”的占32.5%;认为”有点用”的占57.8%,认为“肯定有用”的占3.6%。
2、关于学习目标。
认为公共基础课可以解决某方面的能力,选“社交能力”的占25.4%,选“表达能力”的占24.6%,选“政治素质”的占19.7%。
3、关于学习内容。
学生认为比较感兴趣的基础课程,依次为体育、心理健康、思政、计算机、就创业指导,最不感兴趣的是数学与写作。
4、关于学习方式。
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依次为活动教学法、讨论法、演示
8、
的理论,保留必需的基础知识,所谓“必需”,是指知识的讲授和学习能够满足专业和职业能力的需要,而不是像本科教育那样,立足打好深厚基础;“够用”,不再追求学科体系的逻辑严密性,强调教学内容“实际、实用、实践”。
可减少理论的推导方面的内容,在讲清概念的基础上强化应用,注重提高学生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利用数学知识逻辑性强、推理严谨、定量精确等特点,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各种基础能力(如观察想象能力、逻辑思维与创造思维能力等)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及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其次,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既注重知识的获得又兼顾学生素质的培养。
例如语文课,要在增强学生语言文学知识的同时,更要教给学生终身受用的“做人”道理。
在众多优秀作品中,选择既有艺术性又最能呼唤良知、给人以生命启迪的作品,唤起学生的生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公共课教学模式和方法亟待改进
公共课要坚持实践第一的思想,针对实践需要,解决实践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课程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注重让学生动起来,多组织开展讨论和交流,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己,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要探索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如参与式教学、多媒体教学、案例式教学专题、游戏教学法、讲座式教学、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实践、活动、竞赛式教学、任务型教学等,唤起学生参与的热情及对问题的探索欲望,让学生能在活动中进行思考、探索和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如网络、多媒体教室等作背景,设置语境,让学生在“感动、感激、感悟、感愤”的氛围中受到教育。
对理论性较强的公共基础课,提倡使用启发式、讨论式、辩论式、对话式教学,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大胆探讨,以造就具有鲜明个性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统一”,通过参观、考察、调研,使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在实践中消化、感悟、升华课堂所学理论知识。
在实践中,还可探索公共课项目化教学模式。
一般认为,专业课程和生产实践结合较为密切,采用项目化教学相对要容易一些。
而公共基础课程大多是传统学科,知识较为抽象,理论体系根深蒂固,项目化教学似非易事。
但项目化教学,确能有效推进基础课程打破传统学科体系的束缚,按照工作过程的逻辑和学科的性质重新进行课程的单元设计与整体设计,通过确定能力目标、项目设计、项目训练、项目考核等方面教学活动的组织,任课教师的理念转变和教学能力都得到快速提高,同时学生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学生素质在社会生活背景下的项目活动课程中得到了显著提升。
从调查来看,学生对慕课、使用升级app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相当欢迎的,还要继续加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加快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使用,提高教学的效果。
4、公共课程的评价方式有待创新
对于调查者显现的学生对公共课评价方式满意度较低的现状,公共课课程评价要探索实施多样化、多层面和个性化的评价方式。
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如“多次单元测试+期末测试”、“半开放式”等形式,加大平时考核在总成绩中的比重,根据学科特点,如思政、人文、就业指导、体育课,可探索自学笔记、学习心得、专题研究报告、活动式、竞赛式等考核,计算机、英语等实行“以证代考”,还可以引进社会评价,多主体参与评价等等。
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和特点,大力尝试引进学生自主性评价,使评价在成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的动力,探索个性化评价的实施方式,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形成积极的社会认知,确立发展的自信心。
结语: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永远在路上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我们深化高职教学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巨大的精神鼓舞和信心支持。
当今世界是人才竞争的世界,民族复兴需要一代
又一代人才的接力奋斗,人才的标准不仅在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更在于人才的综合素质。
这些综合素质包括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科学的思维、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健康的心理等等。
培养这些素质,公共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只有充分重视公共基础课的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才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而公共课教育要能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的过程中勇担重任,不负使命,就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新需要,满足学生对优质职业教育的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