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田间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田间管理

1、除草:a.播后苗前处理,亩用50%乙草胺100-1500ml加40%阿特拉津50-100ml加50ml的2.4D西酯,兑水50kg均匀洒在土壤表面。B.如果严重干旱或其它原因出苗期有杂草,进行茎叶处理,在玉米3-5片叶期,杂草2-3叶期亩用40%阿特拉津胶悬剂125-150ml加水50kg喷雾处理。

2、间苗:前期要查田补苗,遇到严重缺苗断条要及时栽种,如果包衣后还有地下害虫蛴螬、蝼蛄、金针虫、小地老虎等,每亩用辛硫磷乳油100ml,加水500ml拌细沙土20公斤,撒入沟内。玉米幼苗4-5叶左右要定苗,对轻度缺苗的以邻近借苗为好。定苗后要及时除草和铲趟,二次铲趟结合追肥进行。中期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追施氮肥,根据土壤肥力,品种和产量水平确定追肥数量,一般结合中耕培土,稀植种亩施尿素20-25公斤/亩,密植品种25-30公斤/亩。

3、及时防治病虫害:

(1)地下害虫的为害主要发生在播种后和幼苗期。害虫咬食种子、幼芽、幼苗的根茎,造成无苗、死苗和弱苗。在东北地区特种玉米的主要害虫有蛴螬、蝼蛄、金针虫和地老虎等。

地下害虫的种类及发生规律

①蛴螬。蛴螬属金龟甲科,又称蛭虫、地蚕、大脑袋虫、大牙截虫等,成虫称金龟子,俗称瞎撞子。是对玉米为害最重的地下害虫之一。

幼虫体长约35毫米,除头部红褐色外,全身白色,弯成马蹄形,头尾较粗,中间细,腹部末节特别肥大。成虫金龟子椭圆形,黑暗色,具光泽。体长16~21毫米。

蛴螬在辽宁多为两年完成一代。以幼虫和成虫交替在土壤中越冬,成虫越冬深度为地面以下30~50厘米,幼虫约为80~120厘米。幼虫4月中下旬当土壤温度上升至4℃时开始出土活动。6月开始在土壤中产卵,6月下旬开始孵化成小幼虫蛴螬并开始为害。9月末以后成长为2~3龄幼虫,入土越冬。第二年春随土温上升开始活动,土温升至10℃时幼虫上升至耕层开始为害幼苗、交尾

产卵。直至9月,三龄幼虫下降至土壤深处化蛹越冬。下年4月发育成成虫完

成一代生活史。成虫金龟子生活习性为白天潜伏土壤表层,黄昏后出土为害作物,尤以夜间活动量最大,黎明前钻入地下。成虫有假死和趋光性,喜欢在松软潮湿的地里产卵,以及在大豆地里取食和产卵,故大豆田块受害最重。幼虫在5月份就开始活动,对幼苗期玉米为害较大,咬食玉米种子、幼苗根部和地下茎部分,

使玉米苗死亡。成虫为害苗期玉米叶片

②蝼蛄。蝼蛄属蝼蛄科,又称蝲蝲蛄、地蝲蛄、土狗子等,是东北地区为害严重的地下害虫之一。主要有华北蝼蛄和非洲蝼蛄两种。

蝼蛄体呈纺锤形,黄褐色或黑褐色。头较小,头顶有1对触角。前胸有1对发达而带有锯齿的前足。华北蝼蛄体长40~50毫米;非洲蝼蛄体长较小,约30~35毫米。在辽宁,华北蝼蛄约3年完成1个世代;非洲蝼蛄2年可完成1个世代。蝼蛄属不完全变态昆虫,成虫和若虫均可越冬。越冬成虫在地表下30~100厘米水位以上、冻层以下的土层中。4月中旬至5月上旬随土温上升而由冬眠状态苏醒。4月中旬至5月上旬开始出洞活动,交尾和为害作物。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玉米苗期阶段,活动猖獗,为害严重。6月上、中旬至8月上旬进入越夏和产卵阶段,若虫潜入地下30~40厘米处越夏,成虫进入产卵期,虫卵进入孵化期。8月中旬至9月下旬,天气凉爽,越夏后的若虫和新羽化出的成虫大量取食。10月后钻入地下越冬。蝼蛄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条件,有挖隧道习性,白天潜伏在隧道中,夜间活动。蝼蛄食性杂,在土壤中咬食玉米种子、幼芽和幼根等。将根部咬断或咬成麻状,挖掘的隧道纵横交错,造成根系大量死亡。甜玉米和爆裂玉米由于种子及幼苗较小,受害更重。蝼蛄有趋光性、趋化性、趋粪性和喜湿性,因此,低洼潮湿、杂草较多的地块较多。

③金针虫。金针虫属鞘翅目叩头虫科,幼虫又称硬节虫、铁条虫、黄蚰蜒、黄夹子虫、金刚虫等。成虫为甲虫,称叩头虫。金针虫种类较多,主要有沟金针虫、细胸金针虫和褐纹金针虫。金针虫成虫体呈纺锤形,黑色或灰褐色,少数为

黄褐色。成虫头小,能上下活动,故称叩头虫,体长15毫米左右。幼虫细长、坚硬,金黄色或茶褐色,有光泽,生有细毛,体长20~30毫米。沟金针虫体扁平,较肥大,尾节分叉,并稍向上弯曲,体背有一纵沟,故称沟金针虫;细胸金针虫体细长,圆筒形,颜色淡黄;褐纹金针虫体细长,茶褐色。金针虫一般3年完成一代,其中幼虫期最长。在辽宁,金针虫在9月上旬羽化。新羽化的成虫不出土,在土中越冬。第2年3~4月出土活动,4月下旬进入活动盛期,4~5月间交尾、产卵,约35天后卵孵化出幼虫。初期为乳白色,头尾淡黄色,第一年可长到15~26毫米,第2年9月化蛹,多数以幼虫越冬。第3年继续生长发育,于9月化蛹、羽化。第4年成虫出土。金针虫白天潜伏在土中,夜间出

来活动取食、交尾。成虫以幼苗为食,食量小,有假死习性。喜欢在禾本科作物叶片上活动,因此禾本科作物田间产卵量大,谷茬地金针虫为害最重就是这个原因。腐殖质、农家肥对成虫有引诱作用。幼虫在土壤表层10厘米土温在10~20℃时为害最重,土温达21℃以上时则钻入地下。雨天土湿时为害严重,但高温时又钻入地下。金针虫对幼苗、种子为害严重,尤其甜玉米种子小,胚乳软,出苗慢受害最重,可造成坏种缺苗。

④地老虎。地老虎属鳞翅目,夜蛾科,幼虫又称切根虫、截虫、黑地蚕等。在辽宁地区有多种,其中为害较重的有小地老虎和黄地老虎。小地老虎成虫体长16~23毫米,翅展42~54毫米,后翅灰白色,前翅暗褐色。幼虫体长37~42毫米,头宽3.0~3.5毫米,头黄褐色,早体色较深,黄褐色至暗褐色。小地老虎在辽宁1年发生2~3代,黄地老虎一年发生两代。黄地老虎以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越冬代成虫在5月下旬出现。第一代成虫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出现,第一代幼虫从6月中旬出现为害,第2代幼虫为害期为8月中旬。成虫白天躲在阴暗处,夜间活动,晚间19~23时飞翔取食、交尾。卵产于近地表的叶片上,地老虎食性杂,为害重。3龄以前幼虫取食玉米嫩叶,被害玉米叶片呈透明状的白斑或小孔;3龄后幼虫白天躲在地表下2~6厘米土中,夜间到地面活动,常常切断近地面的玉米茎,或将切断的茎叶拖入潜伏的洞内,造成缺苗,低湿地,菜园地和黏性土壤上最易发生。

防治方法:

药剂防治方法有多种,施药种类和方法依防治对象而异。以防治蛴螬为主的防治方法:对防治蛴螬最为有效,同时可兼防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50%辛硫磷乳油拌种:药50毫升加水500毫升,拌种40~50千克,堆放3~4小时,可防治蛴螬、蝼蛄、金针虫、地老虎等地下害虫;或每667米2用50%辛硫磷乳油100毫升,加水500毫升,拌细砂土20千克,撒入沟内。

50%的氯丹乳油拌种:药、水、种子的比例为1:10:400~500。将种子放在容器内或塑料布上,再将对好的药液喷在种子中,边喷边拌,拌匀后闷3~4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