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课标解读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进行教学和评价的基本依据。准确、全面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是顺利推进课程改革的前提和基础。

一、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

因此,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材的改革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进行的。

(一)客观形势的变化发展来看

正如课程标准的前言所说:"我国已进入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们是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二)从课程自身存在的问题来看

面对时代的发展、学生的变化、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课提出要求,思想政治课课程(包括教材、教学方式)还存在着自身问题。

(三)从中央当前对课堂改革的指导和推动来看

二、确立课程理念的依据和要求(三个层面)

(一)以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学校德育工作的一系列文件为依据,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二)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依据,突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点。

(三)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为依据,体现本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

总之,体现德育课程的性质要求,表达课程改革的基本追求,反映高中阶段的教学特点,是整个研制过程中始终关注的因素,也是我们把握课程理念的主要视角。

三、把握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

(一)从核心价值来看,这是一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课程;

(二)从基本内容来看,这是一门提高认识、参与当代社会生活能力的课程;

(三)从培养目标来看,这是一门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课程。

因此,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定位,既需要在学科系统中把握,又需要在德育系统中把握。

作为学科课程,思想政治课是集理论教育、社会认识和公民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相对于一般学科课程,既具有更为宽泛的学科背景;又具有更为重要的德育功能。它的设置,是其他任何课程都替代不了的,也是其他国家的课程所无法类比的。

作为德育课程,应该说,它是学校德育工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不同于一般德育工作的课程特点。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就要使德育工作真正做到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使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都成为德育的重要载体。在这中间,本课程起着奠基和导航作用,但不能包揽全部德育任务。

总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设置,集中体现了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指针、根本目标、根本任务、根本途径和根本举措。我们应该从这个高度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课的性质。

四、课程理念:我们的追求是什么?

(一)理念之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就是要着眼于社会发展阶段的特点,既要坚持基本观点教育,又要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必须贯彻"少而精、讲管用的"原则。

★力求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采用马克思主义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二)理念之二: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就是要着眼于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处理好"坚持灌输"与"讲求实效"的关系。

★加强"引导",首先要鲜明地提供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贯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高中学生群体”的原则(三贴近)。

(三)理念之三:建构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这是课程整合的追求,即课程建构的方法论。

★这种课程,强调学生从现有知识经验出发,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与方法。

★这种课程,主张用富有意义的案例来呈现问题,提供问题发生的情境和分析问题的思路,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

★这种课程,注重认知工具的给予,注重学生生活逻辑的主导,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

★这种课程,体现基础性与选择性的统一,既坚持综合素质的培养,又提供基于兴趣、情趣、志趣进行自主选择的机会。

(四)理念之四: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这是课程改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追求。

★切实加强实践环节。不断拓展和更新课程资源,给学生呈现一个真实的世界,使他们具有走进社会、面对挑战、规划人生的真实本领。

★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

★倡导研究性学习的方式。、

★创建学习共同体。

(五)理念之五: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这是改进课程评价的追求。

★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发展。

★探讨对思想政治素质进行评价的途径。

★探讨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的方法。

★探讨学生、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的方式。

★探讨多种多样的评价形式。

总之,课程理念表达了课程理想的追求,反映了研制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的概述。

五、课程设计思路

(一)根据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从总体上把握必修课的框架设计思路有三个基本点。

⊙从课程性质上看,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是课程的本质特征。

⊙从课程理念上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统领课程内容目标的灵魂。

⊙从课程理念上看,以生活逻辑为主线是整合课程内容的方法论基础。

据此,必修课程共设四个课程模块。即: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思想政治2(政治生活);思想政治3(文化生活);思想政治4(生活与哲学)。其中,"思想政治1、2、3"分别讲述经济、政治、文化三大生活领域的常识,以对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的意义,是整合这三个课程模块的核心概念。"思想政治4"的哲学知识则是上述三个模块内容目标的支撑,即认识经济、政治、文化三大生活领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求真务实,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精神,是整合这个课程模块的核心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