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城市概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鞍山城市概况
马鞍山市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安徽省东部,全市土地面积4042平方公里,市区规划面积715平方公里。
全市辖三县三区,6个乡,30个镇,171个社区居委会,425个村民委员会。
地理位置
马鞍山市区地处北纬31°46′42″~31°17′26 ″与东经118°21′38″~118°52′44″之间;东临石臼湖与江苏溧水县和高淳县交界;西濒长江与和县相望,南与芜湖市郊、芜湖县、宣城市接壤;北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毗连,具有临江近海,紧靠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的优越地理位置。
马鞍山市最北点在慈湖河入江口,最南点在黄池镇水阳江中心航道线上,最西点为江心洲与和县之间长江主航道中心线,最东点处于石臼湖中心线。
全市总面积4042平方公里,南北最大纵距54.4公里,东西最大横距46公里。
行政区划与人口
2010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为228.3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146.93万人,非农业人口81.37万人。
据抽样调查,人口出生率为10.1‰,死亡率为4.6‰,自然增长率为5.5‰。
自然资源
马鞍山矿区地处长江下游宁芜--罗河成矿带,是我国七大铁矿区之一。
主要矿产资源有铁矿、硫铁矿、金矿、石膏、石灰土、钾长石、五氧化二矾、明矾石、高岭土和云母等。
其中铁矿是马鞍山的主要矿产资源,截至2003年底,已探明的铁矿产地有44处,伴生矿产地14处,铁矿总储量12.1亿吨,矿区主要分布在南山、姑山、黄梅山等地,硫铁矿集中分布在市郊的向山、马山地区,总储量约19937.7吨。
伴生的磷矿储量大,品位高,仅南山矿区储量即达53.1万吨。
分布于向山地区的明矾石矿,储量达367.7万吨,是制造钾肥、硫酸的重要原料。
基地在马鞍山市境内的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除拥有市境内的南山、姑山2个铁矿区外,还拥有市外的桃冲、庐南、霍邱3个铁矿区。
截至2000年底,马钢集团五大铁矿区基本储量为:铁矿22.43亿吨,硫铁矿4993.7万吨,伴生五氧化二矾金属量158.26万吨,伴生五氧化二磷金属量430.80万吨,伴生铜金属量10.84万吨。
全市(不含当涂县,下同)年平均降水量1060毫米,形成大气降水总量约2.9亿立方米。
河川径流总量达1.13亿立方米。
长江流经市区西部,平均年过境径流量高达9794亿立方米,是发展工农业生产最可靠的水资源。
马鞍山市境内长江水面达21平方公里左右,其他河流、湖泊、水库总面积约19平方公里,其中湖泊面积1.51平方公里,池塘面积11.67
平方公里,河流水面积5.7平方公里。
地下水资源丰富,其流速约0.525厘米/昼夜,流量为0.22立方米/昼夜。
地下水一般在深度2米左右的含砂蓄水层中,砂层之下为含水量最高的淤泥层。
另外,地下水位还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变动幅度约在0.2米~0.5米之间。
地下水的总流向,由地势高的东部向地势低的西部流入长江。
历史沿革
马鞍山地区历史悠久,西周时属吴国,春秋战国时期先后改属越国和楚国,秦至西晋均属丹阳县(县今当涂县丹阳镇)。
东晋咸和四年(329年),淮河之滨的当涂县(今安徽怀远县境内) 流民南徙,遂于今南陵一带侨置当涂县,江南始有当涂县名,但非实体县。
永和元年(345年),江北豫州(今河南东南部,湖北东部)侨置于牛渚(今采石)。
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年),分丹阳县置南丹阳郡,郡治采石。
隋开皇九年(589年),将侨置于皖南一带的当涂县徙治姑孰城(今当涂城关镇),此是姑孰为当涂县城之始,迄今相沿不变。
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设太平州,治姑孰城,辖当涂、芜湖、繁昌三县。
元改太平州为太平路。
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率起义军攻占当涂,改太平路为太平府,辖县照旧。
明清府治隶属不变。
民国裁府留县,当涂县直属安徽省。
1949年4月当涂解放。
1954年2月设马鞍山镇,隶属当涂县。
1955年8月设马鞍山矿区政府(县级),隶属芜湖专区。
1956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准设立马鞍山市,为省辖市。
当涂县先后隶属芜湖专区(地区)、宣城地区。
1983年7月,当涂县(除大桥公社外)划属马鞍山市。
2011年8月,含山县、和县划归马鞍山市。
马鞍山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崛起的新兴钢铁工业城市,现辖三区三县。
建市时,马鞍山建成区面积只有0.7平方公里,人口5.65万人,经50多年建设,马鞍山已由原来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发展为人口228.3万人、全年生产总值811亿元、建成区面积达70平方公里的新兴工业城市。
马鞍山不仅城市生态环境优美,而且地理位置独特,形成了"九山环一湖,翠螺出大江"独特的城中有园、园中有城的城市风光。
其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先后受到国家有关部委的多次表彰,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十佳绿化城市"、"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成员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全国环保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马鞍山市已成为扬子江畔一颗璀璨的明珠。
马鞍山城市简介
马鞍山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和发展起来的一座新兴工业城市。
全市现辖三区一县,总面积1686平方公里,总人口120万,其中市区面积301平方公里,人口53万。
马鞍山毗邻南京,两市市区的车程只有30分钟,经宁马高速、沪宁高速到上海也只需3个小时,是安徽对外开放的东大门。
沿江铁路穿境而过,长江马鞍山港是天然深水良港,国家一类口岸。
便利的交通,紧邻长江三角洲的优越区位,使马鞍山具有良好发展条件。
马鞍山工业经济实力较强,产业基础较好。
马钢是国内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2001年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元,铁钢材产量都在450万吨以上,在中国十大钢铁企业中排列第5位。
目前以冷、热轧薄板为主体,投资达100亿元的一系列重大技改项目已开工建设,到"十五"
末全部建成后,80%以上的钢材产品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总规模达800万吨。
地方工业发展也在不断加快,特种专用汽车的产销量和市场占有率列全国第一位,造纸、炭黑、磁性材料、服装等在同行业也有一定的位次。
农村盛产多种优质农副产品,城郊型农业、创汇型农业的发展潜力很大。
马鞍山科技人才众多,劳动者素质较高。
现有安徽工业大学、隶属中冶集团的钢铁设计院、中钢集团旗下的矿山研究院等各类教育、科研、咨询机构100多家。
马鞍山是国家科技兴市试点市,近些年每年的专利申请以及获得批准的数量,排在国内同等城市的前列。
城乡教育体系完善,不同层次的劳动者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培训。
作为一座移民城市,马鞍山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不同地域的人在此居住,安居乐业,社会秩序井然,治安状况较好。
马鞍山生活环境优美,适宜人类居住。
整个城市依山、环湖、傍江而建,呈现出"半城湖光半城山"的秀丽风貌。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等称号。
优美的生活环境,已吸引周边城市越来越多的居民和外地客商来马鞍山购房定居。
马鞍山城市基础设施承载能力较强,投资成本低廉。
这里滨临长江,水资源十分丰富。
拥有三个大型的火力发电厂,可以提供充足的电力资源。
除现有的管道煤气、液化气外,正在建设的国家"西气东输"管线将接入马鞍山。
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全市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对外来投资实行特殊优惠政策和简便、快捷的服务。
马鞍山水、电、气、土地等价格低于沿海城市。
靠近南京、上海,在技术、贸易、金融服务上可取得支持。
良好的投资环境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来马鞍山投资兴业。
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如法国圣戈班集团、日本丸红株式会社、台湾中橡公司、香港廖氏集团,以及国内知名的青岛啤酒、蚌埠丰原、新力药业、珠海格力、北京首创等一大批中外企业,都相继进驻马鞍山,并且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
进入新世纪的马鞍山,正全力实施双向开放、结构调整和科教兴市三大战略,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力争经过10-15年的不懈努力,把马鞍山建设成为建成区面积超100平方公里、人口超百万的现代化大城市,进而成为长江流域重要的加工制造业基地、在区域经济中具有较强实力的重要城市、富于江南山水园林特色的新兴文化旅游城市和最适合人类居住的生态城市。
现有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1个国家级新材料基地、6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建有省级台湾工业园、台湾科技园、台湾农民创业园和刃模具机床产业园,为全市聚集了近百家软件和动漫企业,软件动漫、新光源、新能源、新材料、精细化工、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群加速形成。
马鞍山有着悠久的历史。
5300年前,这里就是先民繁衍生息,农耕文明的聚集地。
唐朝伟大诗人李白一生多次游历马鞍山,留下了《望天门山》等50多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和“骑鲸升天”、“跳江提月”等许多神奇的传说,马鞍山成为世界李白文化研究中心古迹多达100余处,东吴右军师大司马朱然墓被列入我国20世纪80年代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凌家滩古文化遗址被列入我国20世纪90年代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是迄今为止最早的中华玉文化发祥地。
1989年起马鞍山市每年都举办“中国李白诗歌节”,吸引海内外人士前来经贸洽谈,以诗会友,2005年成功举办了第一届中国诗歌节。
马鞍山市已先后与加拿大哈密尔顿市、日本伊势崎市、韩国昌源市、西班牙阿尔冈达•德雷伊市、澳大利亚高嘉华市、美国盖尔斯堡市、墨西哥特拉内潘特拉市、阿根廷萨帕拉市结为友好城市。
当前,马鞍山以“勇当皖江城市带的箭头,敢在融入长三角中带头”的气魄和“聚山纳川,一马当先”的马鞍山精神,正抢抓皖江城市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融入长三角经济协调会一周年的重大机遇,为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创造马鞍山人民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而努力奋斗。
区位交通优越。
临江近海,承东启西,是中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最佳交汇点。
市区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仅28公里,目前车程需40分钟,通往机场的又一条快速通道今年下半年建成通车后,仅需25分钟。
已经开通的沪宁高速铁路南京站距离马鞍山不到20公里。
宁安城际铁路正在建设,建成后马鞍山到南京只需15分钟,到上海只要一个半小时,到北京只需3个小时。
沿江高速穿城而过,到上海、杭州只需3个小时车程。
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正在建设,2012年底将全面建成通车,与周边城市的距离将进一步拉近。
长江黄金水道、芜申运河在此汇集,马鞍山港是长江十大港口之一、国家一类口岸、全国首批对台直航的63个港口之一,已实现对外籍船舶开放,支线定期班线全面开通,前不久入选2009-2010年度全国外贸百强城市。
●产业配套强劲。
工业占经济总量六成以上,全市已形成钢铁制造、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电力能源、精细化工、食品加工六大优势主导产业。
马钢是全球最大的火车车轮生产基地和亚洲最大的H型钢生产基地。
华菱重卡是中国自主创新品牌60家行业最具成长力的企业,星马汽车产销量占国内市场份额50%左右。
近年来,国内外一大批外来知名企业纷纷落户马鞍山,建立了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的大型生产基地,如华东地区最大的球墨铸铁管生产基地、产量处于国内前列的优质炭黑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