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艺术与语言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谈谈你对“写作是一个整体系统”的认识。

答:写作过程实际上是在一个整体系统中进行的,不单纯是一篇具体文章的写作问题。

写作活动主要发生在由作者、社会生活、作品和读者四个因素建立起的系统中,如下表:
这是一个循环开放的系统。

这四个方面,相互关联,是一个影响写作行为的完整系统。

讨论如何搜集材料?如何选材?如何剪材?答:(1)搜集直接材料的主要方法有:观察和体验;搜集间接材料的方法主要有:调查采访和查阅。

(2)选择主体最熟悉的、最动情的、最理解的材料。

(3)剪裁的标准决定于文章的主题。

剪裁要处理好详略的关系。

论述:谈谈你对“无主题”的看法。

答:主题是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中心内容或思想倾向。

也就是说,当我们要说明一种事物,要叙述一件事情、提出一个主张、抒发一番感情的时候,文章的主题也就存在了。

简单地说,主题就是作者在说明问题,发表主张或反映生活现象时,通过全部文章内容所表现出来的基本观点、中心思想以及主体情绪。

在不同的文体中,主题的叫法不尽相同。

记叙类文章和文学作品中称之为主题、主题思想或中心思想;在议论类文章中称之为中心论点或基本论点;在说明类文章中多称为中心思想;在行政公文中则称为主旨。

其作用是文章的灵魂,文章的统帅。

没有主体等于文章就失去了灵魂。

最容易出现的一个毛病是:中心不集中,多中心或中心模糊。

例如,写文章时,没话可说,为了凑字数,东写一点,西写一点,字数够了,可是文章究竟要表达什么,就说不清了,因为主题太过零散。

相反,如果刚好碰上了自己熟悉的题材,一肚子的话要说,事先又来不及打好草稿,或是草稿打好了,但写到兴处,又实在无法收束,无论如何结果是一样的,主题会因为太分散而表达不充分。

讨论:结合写作实践,谈谈如何安排文章的段落、层次?答:分段的原则(1)分段要顺应思想感情的自然间歇和停顿,使段落的内容保持单一性和完整性。

“单一性”指的是,一个段落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也就是说只能有一个段旨;“完整性”是指在没有特殊表达需要的前提下,一个意思要在一个段落里集中讲完,不要把一个完整的意思拆得七零八落。

(2)要考虑表达上和结构上的必要性。

分段要适当注意整体的匀称性,做到轻重相当,长短合度。

(3)要合理安排好段序。

(4)要适应文体特点,照顾读者阅读习惯。

确定和安排层次的原则(1)划分层次的标准要统一层次划分的关键是自始至终都用一个标准,不能用两个,甚至数个标准去划分。

(2)要考虑到文体的要求(3)既要保持相对独立,又要体现思路连贯
例句1:张局长积极支持这一提议,并召集处级干部进行讨论,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参加人员,以及会议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病因:动宾搭配不当。

¡°统一¡±无法安排¡°会议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清楚病因即可,一些病句可能修改角度不同,病因的说法也不同。


改正:¡°以及会议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改为¡°也提到了会议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例句2:王丽和张华两个人在屋子里,王丽给张华一把拉到椅子前。

(“被”?“把”?)
例句3:主谓搭配不当春风一阵阵地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响声。

(暗中更换了主语,造成主谓搭配不当)
例句4:《女神》的出现,像一阵狂飙卷起了一代新的诗风,开拓了新诗的领域,为新诗运动奠定了显著的实绩。

(谓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例句5:中学时代打下的坚实的基础知识,为他进一步自学创造了条件。

(定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例句6:今年麦子的收成是几年来麦子收成最好的一年。

(主语与宾语意义上不能搭配)有两种改法。

例句7:主语残缺《王老虎抢亲》中江南才子周文宾男扮女装,被王老虎抢回家,把他送到妹妹王秀英房中。

例句8:谓语中有残缺南堡人民经过一个冬天的苦战,(使)一道四米高、二十米宽、七百米长的拦河大坝,巍然屹立在天目溪边。

(两种改法:保留第一个分句+(使);经过南堡人民一个冬天的苦战¡­¡­)
例句9:宾语残缺从中西医结合到完成新医学的过程,必须是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种力量同时发展,不断使中西医结合向深度广度发展。

(+的过程)
例句10:主语多余我们二年级的同学,在上课的时候,一般地说,我们都能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

例句11:谓语中心多余我们访问了北山国营农场,慰问了烈士家属,并到烈士陵园举行了献花.例句12: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里屋北院上房,我们老俩口住。

例句13:定语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上我们来了的消息传开了,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许多都跑来看我们。

例句14:状语错放在定语的位置上这次会议对节约原材料问题也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例句15:多层定语语序不当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方法。

例句16:句式杂糅听了张莲等三位同志动人的报告,对我启发教育很大。

例句17:歧义多义词或多义短语使用不当
徐经理一走进朱瑞芳的卧室,马上给她拉到靠窗户的红木小圆桌前……坐在红木靠椅上。

例句18:词语的承接关系不明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这届迎新会。

例句19……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湿地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之一,蕴涵着丰富的淡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蕴涵着生物多样性”这个分句谓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应更正为“蕴涵着丰富的淡水资源和生物资源”。

(2007年11月4日,三湘都市报,A4版,《长江中下游湿地保护网成立——洞庭湖加盟“湿地大家族”》)
例句20:随着他们手指的灵动,粉红的鸢尾、蓝白相间的滴雪兰都呈现了出来……
词性误用。

手指的灵动搭配不当。

应更正为“在他们灵动的手指间,粉红的鸢尾、蓝白相间的滴雪兰都呈现了出来……”
例句21:永元的父亲让儿子替他放影碟,那片子是与他妈妈以前经常在一起看的。

两个“他”指代混淆。

应更正为“父亲让永元替他放影碟,那片子是父亲与母亲以前常在一起看的。

”(《电影画刊》263期,13页,《爱与死的无尽言说》)
例句22:近日传言陈楚生赴香港买了一把经纪人透露高达六位数价格的吉他,颇有一夜暴富的气势。

句式杂糅。

“经纪人透露”这段改成一个单句,“近日传言陈楚生赴香港买了一把吉他,据经纪人透露其价格高达六位数,颇有一夜暴富的气势。

”(2007年11月13日,潇湘晨报,A14版,《陈楚生谈春春脸红》)
例句23:如果有关部门在了解到该路段经常有交通事故发生时,可以立即对该路段进行一定的维护,如贴出安全警告提醒司机前方是急拐弯,在桥的两旁设护栏等等,那么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无疑会少了很多,这种在同一路段经常发生事故的情况也许会不再发生。

关联失当。

例句24:将在北京举办的第29界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在北京天坛祈年殿掀开了神秘面纱。

主语是" 会徽" ,谓语"掀开", 宾语"面纱" 主谓搭配不当应在掀开前加"被“.
1.电视已经成为人们不可须臾的科技产物和生活内容。

病因:定语残缺改正:“须臾”后加“离开”
2.她丈夫现在已经不用去交易会了,因为都与供货商建立了稳定的联系,打个电话他们就会把货物送到口。

病因:状语位置不当改正:“都”放在“建立”的前面
3.卡洛斯称奥地利的要求过于“疯狂”,而他的法国律师弗朗西斯·维曼则否认卡洛斯和发生在奥地利的这起人质事件没有任何关联,所以奥地利提出的引渡请求是无效的。

病因:乱用否定引起混乱改正:“否认”与“没有”连用就等于“有”,所以应去掉“有”。

或改“否认”为“承认”
4.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戏文概论》,是我国著名的研究南戏专家钱南扬先生几十年总结研究成果,书中论述了关于怎样开展戏剧的结构和掌握声腔变化等问题。

病因:定语错放在状语和宾语的位置上,宾语中心语错放在谓语的位置上。

后半句动宾搭配也不妥当改正:……钱南扬先生几十年研究成果的总结,书中论述了怎样掌握戏剧的结构和声腔的变化等问题
5.面对这铺天盖地的气势,令我们无法适从。

病因:介词使用不当,造成主语残缺改正:去掉“面对”
6.他给我的印象是那样坚定,他对革命事业所遭受的损失,是那样令人惋惜。

病因:结构杂糅。

把“他对革命事业遭受的损失”和“令人惋惜”杂糅在一起,成了“他使革命事业遭到了损失,这一行动令人惋惜”的意思,这与作者的原意是相反的改正:应把“令人”删去,并在“遭受”的前面加个“所”字,以避免歧义
7.在这个班级里,不仅能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而且能让每位同学的才华、责任感得以充分施展。

病因:主宾搭配不当,“施展才华”,但不能“施展责任感”改正:可去掉“责任感”,也可改为“责任感被调动” 8.我的心情和大家一样,满怀喜悦和焦急,盼望这神圣的日子早日来到。

病因:主谓搭配不当改正:“盼望”前可以另加一个主语,而不应该继续使用“满怀喜悦和焦急”的主语“心情”
9.因公司在经营初期为解决人员不足的情况,特向各大院校诚招大学生小时工数名。

病因:谓语残缺改正:前一分句缺少谓语,“为”可改为“存在”
10.该县主动停办、缓办了一批“形象工程”。

病因:谓语部分内部语序不当改正:“停办”放在“缓办”后
二、请分析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表达效果。

1.在报上看到一幅漫画,一张“启事”赫赫然几乎占满了整个画面,上面写着“出售一斤故事情节,需要半斤爱情,二两格斗。

”落款是“导演商店”四个大字。

(王传珍《从“导演商店”的“启事”说起》)答:“一斤”、“半斤”和“二两”按常规说与其后面的词语是不能搭配的,但是这种奇异的配合(包括以“导演”来修饰“商店”)却又饱含着有益的讽刺,尖锐地揭露出精神污染的一个方面——精神产品商品化,单纯追求票房价值,于是乎戏不够,爱情凑,再来点儿格斗。

2.但是河中眩晕着的灯光,纵横着的画舫,悠扬着的笛韵,夹着那吱吱的胡琴声,终于使我认识绿如茵陈如酒的秦淮水了。

(朱自清《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答:“纵横”、“悠扬”的后面都带“着”,就把形容词临时用为动词了,这样,画舫、笛韵的形象也富于动态感了。

3.一种淡淡的悲哀,把我的全身溶化了。

(郁达夫《还乡记》)答:淡淡的悲哀似乎成了一种奇特的液体,具有溶化身体的力量。

这样运用动词并未改变原词的常用意义,但由干直接搭配的对象没有出现,给人留下了艺术想象的空间,感觉这种间接的联系——悲哀能溶化,意趣深长,颇有余味。

4.他身上有时湿透非洲的热雨,有时挂着寒带的霜雪,有时又满披亚洲的风尘,四处奔波,从来不见他露出一半点疲倦的神色。

(《晚潮急》,同上)答:描写人物化静为动,静中含动,就能给人以立体感。

如果把“湿透”、“挂着”、“满披”这几个富于动态感的词语换成“是”、“有”一类的词,那么他那种为祖国的独立解放,竭尽精力、奔走呼号的精神面貌就决不能像这样呼之欲出了。

5.他自然也吸烟,搁在桌子上的是一只巨型的十二支装的扁而带弯的金属烟盒,衔在他嘴里的是一支五寸来长的银镶头电水烟嘴。

一张三角脸,——都市的娱乐场所最通行的非常时髦的脸,头发朝后梳,电烫过。

答:说三角脸是“通行的”、“时髦的”,就是把脸暗暗比喻成一件东西,跟他的烟盒、烟嘴一样了。

这样的修饰语非常新鲜,可谓绝妙的嘲讽
1.可是,当他迈着踉跄的脚步,经过老程原来的办公室时,却闻到扑鼻的酒香,刺耳的狂笑,窗口上那前仰后合的黑影,使他头皮发炸。

病因:搭配不当。

改正:“刺耳的狂笑”不能充当“闻到”的宾语,可在前面加上“听到”。

或改为:……而那刺耳的狂笑,窗口上前仰后合的黑影,更使他的头皮发炸。

2.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戏文概论》,是我国著名的研究南戏专家钱南扬先生几十年总结研究成果,书中论述了关于怎样开展戏剧的结构和掌握声腔变化等问题。

病因:语序不当。

定语错放在状语和宾语的位置上,宾语中心语错放在谓语的位置上。

后半句动宾搭配也不妥当。

改正:……钱南扬先生几十年研究成果的总结,书中论述了怎样掌握戏剧的结构和声腔的变化等问题。

3.面对这铺天盖地的气势,令我们无法适从。

病因:介词使用不当,造成主语残缺。

改正:应该去掉“面对”。

4.为了国防的需要,英国王室推动国民多多练习射箭。

病因:用词不当。

改正:“推动” 应改为“提倡”、“鼓励”、“号召”等
5.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承办的第四次应用语言学研讨会在国际交流中心欣然拉开帷幕。

病因:用词不当。

改正:“欣然”和“拉开”不能搭配。

6.中国传媒大学的团员们进行了广泛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理想的教育。

病因:搭配不当改正:“广泛”应该作“进行”的状语。

7.经理一走进朱瑞芳的办公室,马上给她拉到靠窗户的红木小圆桌前……坐在红木靠椅上。

病因:歧义改正:“给她”改为“被她”或“把她”。

8.电视已经成为人们不可须臾的科技产物和生活内容。

病因:成分残缺改正:须臾后加“离开”
9.冯导还回答了关于冯小刚的贺岁片只是商业片,不是艺术的议论。

病因:谓语和宾语搭配不当改正:“回答”不能与“议论”搭配10.她丈夫现在已经不用去交易会了,因为都与供货商建立了稳定的联系,打个电话他们就会把货物送到珠海关口。

病因:状语位置不当改正:“都”放在“建立”的前面
二、分析下列句子,为什么改稿比原稿好,请从提高词语表达效果的角度加以说明。

1.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原稿为“银圈”)。

答:“银圈”范围过宽,“银项圈”仅指挂在颈项的饰物。

2.上至王后,下至弄臣,也都恍然大悟,仓皇(原稿为“纷纷”)散开,急得手足无措,各自转了四五个圈子。

答:“仓皇”带有“又急又慌”之意,比“纷纷”词义宽
3.门外来了个卖醋的,长而宛转(原稿为“曲转”)的吆喝了两声。

答:生僻词应尽量改为常用词。

4.阿Q怕尼姑又放出黑狗来,拾起萝卜便走,沿路又捡了几块小石头,但黑狗却并不再出现。

阿Q于是抛(原稿为“舍”)了石块,一面走一面吃,而且想到,这里也没有什么东西寻,不如进城去……答:“抛”有远远地、不经意地投出去的意思,同时比“舍”更具体生动。

5.然而官僚并不是天生的特别种族,就是平民(原稿为“国民”)变就的。

答:“平民”和“贵族”相对应。

简答题:1、为什么在写作中会出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现象?答:(1)无意识领域的存在(2)难以准确定位的机体感觉(3)“意象遥化”现象的存在
写作者运用语言的创造过程并不完全与意象的形成同步或同轨。

许多作者都曾有过这样的体验,心理屏幕上的形象一闪一现,意象一步步推衍,此时还有内部语言大致将它们固定下来,似乎离完全地用语言把握住它们已经不远了,但当以语言符号将它们记录下来的时候,本来还比较清晰的影像都突然模糊起来,意象又离开了我们的大脑,有时隔一段时间它们也许会重新出现,有时曾经浮现于脑海的东西都永远地沉没了,这时作者会产生那种怅然若失的感觉(4)语言的制约 2、写作的内部语言有哪些特征?答:(1)简约化(2)跳跃性(3)无语法形态(4)生成速度快
3、谈谈对汉语特质的认识。

答:用汉语作为写作思维的工具就要善于充分发挥汉语的特殊的长处。

(1)从语音角度说,汉字的声调可概括为平声和仄声,这两类声调字的组合,可以产生抑扬顿挫的音乐感。

(2)从词汇角度说,汉字有见形知义的妙处,在象形字、指事字和会意字方面表现得最为明显,即使数量最多的形声字,其形旁也多有象物之形的痕迹。

象形的中国文字,可直接表现绘画的美,西方的文字变成声音通过想象才能感到绘画的美。

(3)从语法角度说,汉语的语言文字本身的特点决定了中国古代语言学不以语法为对象,而以文字为对象。

继承了古代汉语这个传统特征,也使现代汉语的语法继续保持重意不重形的特征。

对此王力先生还有一句经常被人引用的名言:“西洋的语言是法治的,中国的语言是人治的”。

对于语言来说,人治的语言更具有灵活性和创新性,有时可以利用修辞的变异性规律来突破和发展现代汉语的规范性。

4、简述写作语言的基本运用方法。

答:(1)择炼。

择炼是提高语言表达技能最为基本的一环,为我国古代的写作者所重视,主张“缀字属篇,必须择炼”。

择炼包括炼篇、炼章、炼句、炼字等,择炼关系到文意的准确显示。

(2)造境。

造境是对写作语言表现力的总体要求,包括生动地描绘形象、深刻地寓托思想、真挚地倾注情感、恰当地创造语境氛围等诸方面。

写作语言的创造性应用能够发挥出语言的综合性效应和立体感张力。

(3)暗示。

暗示是使文章语言含蓄化的一种重要手段。

5、写作者需要培养哪些能力?答:写作者能力培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感知能力。

在写作活动中,感知是作者获得外界事物整体认识的第一步。

(2)观察能力。

就是别人看不出来的东西,你看得出来,别人看得肤浅的东西,你看得入木三分。

(3)记忆能力。

这里主要讲的是情绪和形象的记忆。

这种记忆能力作为写作者是不可或缺的。

黑格尔在《美学》第一卷里,认为这是艺术家“创造活动的首要条件”。

(4)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可以说是写作的翅膀。

由于想象力的丰富,而引起广泛的联想,这可以称之为艺术的推理思维,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低向高,浮想联翩。

(5)艺术鉴赏能力。

艺术鉴赏能力的提高对于写作与语言艺术水平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影响。

(6)分析综合能力。

6、选材的原则主要有哪些?答:选材时要遵循以下原则:选用最能表现主题的材料;选用真实可靠材料;选用新颖生动的材料;选择典型材料。

9、主题的作用是什么?答: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

有了“灵魂”文章才能成为有生命的血肉之躯;有了“统帅”文章才能摆开富有战斗力的阵势。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评价文章的好坏,人们首先看到的是主题是否正确,然后是是否鲜明深刻,所以写文章、评价文章首先应该考虑的是文章的主题。

没有好的主题,再好的表达也会失去价值。

主题正确、深刻与否,是文章有没有价值、价值高低的关键之所在。

主题是文章的统帅从一篇文章内部的角度来看,主题是文章的统帅和纲领。

一篇文章,它的材料取舍、结构安排、语言的运用都是紧紧围绕主题来展开的。

没有中心或多个中心,结构安排就会混乱、不清晰,没有条理性可言,语言也就失去了应有的表现力度。

7、素材与题材的区别和联系。

答:素材:是作者从现实生活中搜集和积累起来的原始材料,它是感性的、零碎的、分散的,这些材料并不能纳入文章之中。

题材: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题材是指构成一部叙事性作品内容的一组完整的生活现象。

是经过作者选择、提炼、加工的素材,当素材被作者发现可以用来表现主题时,才会把它作为文章的内容纳入其中,并用来表现主题,这时的素材便成了文章的题材,所以题材是文章中用来说明和表现主题的材料,是主题的物质基础,也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内容。

广义题材是指社会生活、社会现象的某些方面,如“工业题材”、“农业题材”等等。

从适用范围上来看:素材和题材两个概念主要用于文学艺术创作,实用文章写作一般不用这两个概念从获得来源上看:素材和题材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作者的亲身经历;一种是间接的材料和细致的调查采访。

无论哪种途径,都强调感性化。

从与写作行为的关系来看素材很大程度上在没有为具体写作行为服务以前就为作者所获得,而题材、则具有明确的为某一写作行为服务的特征,是为具体的写作而选择的,具有强烈的即时目的性。

8、“意在笔先”。

答:一般而言,我们在动笔之前,必须确立一个主题,否则选材、谋篇及遣词造句就会缺少统一的指挥,这种情况就是“意在笔先”。

10、主题是怎样形成的?答:主题来源于对生活的感受和认识。

主题的形成是一个深入生活、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重要因素,即生活和作者。

如果没有生活,作者无从发现和提炼主题;如果没有作者,生活里的各种材料,只能处于矿藏状态。

主题的形成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作者深入生活,引起写作冲动;第二,通过初步的观察分析,作者对生活中的某种事件和现象的意义有了初步的认识,形成了朦胧的主题;第三,作者反复观察分析,对比研究,形成鲜明的主题。

主题的具体形成一般又有两种情况。

第一、主题从生活经验中萌芽。

这在小说、诗歌、散文以及影视剧本的创作中很常见。

主题从生活经验中产生又有两种不同的情况。

A、“经验了人生后”的写作B、为写作而经验人生
第二、主题从调查、研究中产生.这种情况在新闻、通讯、报告文学、总结、政论、学术论文等写作中很常见。

也有些主题的形成是因为作者先有了某些具体写作任务,这时作者对主题的把握是茫然的、笼统的,作者需要通过深入调查、采访的方式获取丰富的材料,然后对材料进行归纳、整理,逐步形成深刻的认识,写作的主题也就形成了。

一些理论性的文章,或者新闻通讯、调查报告、工作总结等文章的主题,多是这样形成的。

11、主题提炼的方法。

答:归纳概括法是指,作者在一定的写作目的指引下,搜集了大量材料,从对个别的、特殊的材料的分析、比较和综合中,提炼出一个关于事物的一般性结论。

这一方法的核心是“异中见同”,能够从众多表面上不相关的现象或材料中发现相关性,发现共同的东西。

追根溯源法是使文章主题深刻、直达本质的重要方法。

作者对事物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对主题的提炼不能浅尝辄止,要学会探究事物或现象的深层原因。

纵横联系法就是要找到事物的时空关系。

“纵”是指时间,就是事物现状与历史之间的联系。

“横”是指空间,一个事物与它相邻或相关事物的联系。

通过一纵一横的联系对照,事物的个性特征和深层意义就会清晰地突现出来。

使用逆向思维法时要注意,不是为了搜奇猎怪,不是为了简单的与众不同,而是为了独辟蹊径,克服惰性的习惯性思维定势,积极运用创造性思维方式。

14、叙述的方法有哪些?答: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的方法。

插叙:就是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根据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的另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的叙述。

平叙: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