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 融会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行合一融会创新
作者:董安美尚俊杰陈明溥
来源:《远程教育杂志》2013年第04期
[摘要]第17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2013)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主办,于2013年5月27日至5月31日在北京大学英杰会议交流中心举行。大会以“知行合一、融会创新”为主题,以期实现“知”与“行”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有机整合,推动计算机应用于教育的创新与推广。本次大会有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日本、新加坡以及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等地的学者、教师及研究生共300多人参加。会议以主题演讲、论文发表、中小学教师论坛、研究生论坛、工作坊等形式进行学术交流,为计算机应用于教育领域的研究者与实践者提供交流平台。
[关键词]GCCCE;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C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08(2013)04-0003-08
一、引言
第17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The 17th Global Chinese Conference on Computers in Education,简称GCCCE2013)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主办,于2013年5月27日至5月31日在北京大学英杰会议交流中心举行。GCCCE2013会议主题为“知行合一、融会创新”,以期实现“知”与“行”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有机整合,推动计算机教育应用的创新与推广。本届大会由主题演讲、子会议、工作坊、中小学教师论坛、研究生论坛等多种形式进行学术交流。
子会议主题分别是:(1)学习科学、电脑辅助合作学习、人工智慧教育应用;(2)数位化教室、行动与无所不在学习;(3)悦趣化学习与社会;(4)科技于高等教育、成人学习与人力绩效;(5)科技增强语言学习;(6)教师专业发展、政策及学习评量;(7)数位科技、创新与教育。
工作坊的主题分别是:(1)数位学习科技创新应用研究;(2)情感运算与学习同伴;(3)平板电脑与个性化学习;(4)数位学习与资讯通讯技术;(5)ICT辅助成人与继续教育;(6)数位化测验与评量;(7)数位公益;(8)质性研究于计算机教育之应用与心得;(9)数位教育游戏;(10)计算机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11)移动与泛在学习的趋势探讨。
本次大会有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日本、新加坡以及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等地的学者、教师及研究生300多人参加。论文投稿总数332篇,录取206篇论文,长论文54篇,短论文109篇,海报论文43篇。长论文录取率22.6%。每篇至少分配两位
评审委员审阅。最终评选出大会优秀论文5篇,最佳论文奖1篇,优秀学生论文奖3篇。最佳学生论文奖1篇。中小学教师论坛中评选出优秀教师论文奖10篇。
二、大会主题演讲综述
通过GCCCE会议组织程序提名讨论后,邀请各地区的学者代表作为主题演讲者。本次大会邀请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李荣安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王陆教授。台湾中央大学陈国栋教授作主题演讲。
(一)教育技术的教学应用与反思: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的经验
李荣安以“新加坡ICT教育应用研究:10年的历程”为主题,分享了新加坡教育技术的教学应用经验、机会与挑战。
首先,他提到21世纪的学习是知识世纪、数码(数字)革命、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并且世界各国各地区正在竞相促进21世纪学习。
新加坡对教育的要求经历了三个阶段。(1)生存驱动阶段(1959-1978年):“即插即用”,集中式、经济需求驱动、“练习一实践”式的教育。(2)效率驱动阶段(1979-1996年):知识学习驱动,提高技能、发展技能转化应用的能力、提供技术专业知识。(3)愿景驱动阶段(1997年-至今):教育信息化总体规划第一期和第二期。新加坡教育系统未来的挑战:教育信息化总体规划第三期。
新加坡教育部ICT总体规划:(1)教育信息化总体规划第一期(1997-2002年):学校配备基本ICT设施;教师具备基本的ICT教学能力。(2)教育信息化总体规划第二期(2003-2008年):关注ICT在教育中应用的有效性与广泛性;ICT与课程相融合:前瞻性的学校开展ICT教学创新实践活动。(3)教育信息化总体规划第三期(2009-2014年):加强ICT与课程、教学与测试的融合;专门化的、基于实践的教师职业发展:改善ICT配备。
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NIE)是新加坡唯一的综合性师范培训中心,也是新加坡的教育行政学院、教师进修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院,负责新加坡全国的中小学校长及教师培养、培训工作。李荣安介绍说NIE的研究在于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结:“在NIE、教育部与学校的对话与合作中,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共性而非差异。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以相互的优势为依托,制定相应的框架与课程。帮助我们的老师更好地进行职业学习。”
教育信息化总体规划过程紧密结合教育部、学校、大学研究团队的具体工作内容。实践者:实施创新,设计、改进创新,发现问题,提供反馈。研究者:解读政策中的概念,从研究结果中寻找启示。发现和确定问题。进行“元”研究,开展研究。决策者:规划主题,决定政策,提供指导,调整政策,分配资源。
最后。李荣安介绍了促使ICT发生变革的研究,包括:“小组贴纸”、“成语,动起来!”、“第二人生”、“治国之道x”。主要是对合作知识建构。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拓宽与加深,“犯错”直觉资源,亲身体验对话与反思等主题进行的研究。李荣安提出NIE未来的研究将会注重平等的学习机会,情景化的学习经验:拓展的视野。解构的知识,挣脱传统课堂学习的束缚等方面。
(二)教师在线实践社区的理论与实践
王陆以“教师在线实践社区的理论与实践”为主题,提出教师学习的2.0时代已经到来。提出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三转五让。三个转变:由“被动听课”转为“主动参与”,“注入教学”转为“启发教学”。“知识传授”转为“知能并重”。五让:让学生观察、思考、表述、动手、结论。并提到目前教师专业学习的现状是缺乏针对性、有效性低、专业培训太多,希望通过教师在线实践社区能够帮助教师发展。王陆通过设计、创建、反思、发展四个部分,阐述教师在线实践社区的理论与实践。
1.设计教师在线实践社区
教师在线实践社区(Community of Online Practice,简称COP),COP是由教师、专家及助学者所组成的非正式学习系统,是一种学习型组织,它通过聚焦教师的专业学习及同侪合作与反思性对话。分享教师们的教学改进形式、价值观、工具和职责等,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社会的、规范的、持续不断的学习支持服务。
教师在线实践社区设计包括四个方面。(1)系统架构的设计:网络支撑平台提供资源与服务。由助学者、教师、专家共同聚焦课程对话、反思、分享;(2)学习活动的设计:线下学习和线上学习,包括发现问题、同课异构、案例分析、同侪互助与专家引领等;(3)知识转换的设计:个人隐性知识、个人显性知识、组织隐性知识、组织显性知识;(4)资源流通路径的设计:信息收集、信息处理、知识创生。
2.创建教师在线实践社区
创建教师在线实践社区包括两个方面。(1)创建学习活动:观看别人的案例,大学专家与教师一起进行反思,召开教师会议,大学支持使用工具作案例分析,教师形成新的计划,教师开始新的行动;(2)创建专业发展支持服务:再生资源服务。绩效评估服务。研修支持服务。
3.反思教师在线实践社区
两个反思焦点:实践性知识是否增长,教学实践行为是否改进。针对所有参与研究项目学校的三类教师:新手教师,胜任教师,成熟型教师。通过课堂视频案例分析法问卷法、访谈法、内容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进行评估。(1)实践性知识有增长趋势:教育信念、人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