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耳鸣相关的穴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耳门穴
在面部,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布有耳颞神经,面神经分支和颞浅动、静脉。
主治耳鸣,耳聋,聤耳,齿痛,颌肿,眩晕等。
直刺0.3-0.5寸。
微张口时取穴。在听宫的稍上方。
耳聋,耳鸣,聤耳,牙痛,颈颔痛,唇吻强。耳鸣、聋哑、牙痛、以及其他常见的耳部疾病等,该穴是治疗多种耳疾重要的首选穴位之一。
听宫穴
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布有面神经分支及耳颞神经和颞浅动、静脉的耳前支。
主治耳鸣,耳聋,聤耳,聋哑,癫狂,齿痛,及神经性耳聋,中耳炎,外耳道炎。
病人张口,直刺1-2寸
取该穴道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靠姿势,听宫穴位于头部侧面耳屏前部,耳珠平行缺口凹陷中,耳门穴的稍下方即是。
听会穴
在面部,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布有耳大神经,面神经和颞浅动脉。
主治耳鸣,耳聋,齿痛,口眼?斜,及中耳炎,腮腺炎,下颌关节炎等。
直刺0.5-1寸。
有颞浅动脉耳前支,深部为颈外动脉及面后静脉;布有耳大神经,皮下为面神经。
深层有颞浅动、静脉和面神经丛等;浅层布有耳颞神经和耳大神经。
翳风穴
在耳垂后,当乳突与下颌骨之间凹陷处。
取正坐或侧伏,耳垂微向内折,于乳突前方凹陷处取穴。
皮肤由耳大神经分布。
向上角或对侧内眼角方向刺入1~1.5寸;如治聋可向内上方刺入
耳大神经,深层当面神经干从颅骨穿出处。
耳鸣、耳聋、口眼歪斜、口噤、颊肿、牙痛、瘰疬、暴喑、牙车急痛、耳中湿痒、耳红肿痛、视物不清。
中渚穴
在手背第四、五掌指关节后方凹陷中,液门穴直上1寸处。
穴下为皮肤、皮下筋膜、手背深筋膜、第四骨间背侧肌。皮肤由尺神经的指背神经分布。皮下筋膜内的静脉网由接受由手指、手掌浅层和深部的静脉。
手背深筋膜可分为浅深两层。浅深两层筋膜在指蹼处相互结合,并在掌骨底以纤维膈相连。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过第四三、四伸肌腱之间,深达第四掌骨间隙的骨间肌。
头面部病症:神经性耳聋、聋哑症,头痛头晕、喉头炎、角膜白斑、喉痹;运动系统病症:肩背部筋膜炎等劳损性疾病、肋间神经痛、肘腕关节炎等
直刺0.3-0.5寸,局部酸胀,并有麻窜感向指端放散。
下关穴
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张口时隆起;正坐或仰卧,闭口取穴。(不与听宫穴同取,因为听宫穴张口取穴)
当颧弓下缘,皮下有腮腺,为咬肌起始部;有面横动、静脉,最
深层为上颌动、静脉;正当面神经颧眶
支及耳颞神经分支,最深层为下颌神经。
耳聋,耳鸣,聤耳;牙痛,口噤,口眼歪斜,面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下颌疼痛,牙关紧闭,张嘴困难、颞颌关节炎。
治耳疾∶向后斜刺1~1.5寸。
阳溪穴
在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上翘起时,当拇短伸肌健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桡侧腕长伸肌腱。皮肤由桡神经浅支分布。皮下组织较疏松,有桡动脉的背支经过。
手背深筋膜在腕背侧增厚形成腕背侧韧带,针穿该韧带在拇短、长伸肌腱之间达桡侧腕长伸肌腱背侧。以上该穴三肌(腱)均包有指腱鞘,并由桡神经深支支配。
清热散风,通利关节。主狂言喜笑,热病心烦,胸满气短,厥逆头疼,耳聋耳鸣,肘臂不举,喉痹,痂疥。
直刺0.2~0.2寸,局部酸胀。(尽量不取此穴,因为附近血管复杂,韧带复杂,容易损伤)
液门穴
该穴位于人体的手背部,当第4、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穴下为皮肤、皮下筋膜、手背深膜、骨间背侧肌。手背皮薄,有毛及皮脂腺,富有弹性。该穴皮肤由尺神经的指背神经分布。在皮下筋膜内,手背浅静脉非常丰富,互相吻合成网状。
手的血液回流是以手背静脉为主。手背的浅淋巴管与浅静脉伴行,手掌远侧的浅淋巴管网,经指蹼处也汇入手背的浅淋巴管。在手背,伸指肌腱之间有腱束相连,称腱联合。
伸指时,使其动作协同而相互牵拉,尤以中、环、小指的腱联合更为明显。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手背深筋,经伸肌腱第三与四根腱之间的腱联合,达深层尺神经支配的骨间肌。
头面部病症:头痛、咽喉炎、耳疾、齿银炎、角膜白斑等。
直刺0.3-0.5寸,局部胀痛,可扩散至手背。
阳谷穴
在手腕尺侧,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中。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手掌筋膜、钩骨骨膜。皮肤由尺神经手背支和前臂内侧皮神经分布。
在手掌筋膜深面, 尺神经的深支和尺动脉的掌深支行于小鱼际肌浅面, 支配并营养该肌群, 动脉还组成掌深弓。
针经上述诸结构, 经小指的展肌、短屈肌与对掌肌的起点附着的豆钩韧带, 达钩骨前缘的骨膜。腕掌侧(动脉)网较细小, 由尺、桡动脉的腕掌支, 掌浅弓的返支和骨间掌侧动脉的分支组成。
自该网发出小支至腕关节和腕骨。
神经性耳聋,耳鸣,口腔炎,齿龈炎, 腮腺炎。
直刺0.3~0.5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整个腕关节。
外关穴
在手背腕横纹上2寸,尺桡骨之间,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
取此穴位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俯掌
的姿势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小指伸肌、指伸肌、示指伸肌。皮肤由桡神经
发出的前臂后皮神经分布。
此处皮肤及皮下筋膜较掌侧厚而松弛,桡神经的浅支与头静脉起始部伴行,尺神经的手背支和贵要静脉起始部伴行。
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前臂深筋膜,经小指伸肌的桡侧入小指伸,深进在拇长伸肌的尺侧入示指伸肌,以上诸肌(腱)均由桡神经肌支支配。
目赤肿痛,耳鸣耳聋,鼻衄牙痛,开窍醒脑。
上肢关节炎,桡神经麻痹,急性腰扭伤,踝关节扭伤,颞颌关节功能紊乱,落枕等。
直刺0.5-1.0寸,或透内关穴,局部酸胀,有时可扩散至指端。
配足临泣治疗耳聋、目痛、颊肿、项强、肩痛
足临泣
位于足背外侧,当足4趾本节(第4趾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足临泣穴位于足背外侧,第四趾、小趾跖骨夹缝中。
头痛,目外眦痛,目眩,乳痈,瘰疬,胁肋痛,疟疾,中风偏瘫,痹痛不仁,足跗肿痛。胆经头痛、腰痛、肌肉痉挛、眼疾、胆囊炎、中风、神经官能症等。
直刺0.5-0.8寸
侠溪穴
在足背部,第四、五趾缝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胁肋痛,寒热,头痛,目眩,耳鸣,耳聋,目外眦痛,颊颔肿,足背肿痛,足趾痉挛,及高血压,乳腺炎等。
布有趾背神经和趾背动、静脉。
直刺或斜刺0.3~0.5寸
行间穴
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有趾背动、静脉;布有腓深神经的趾背神经。
直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主治头痛眩晕,青盲,雀目。目赤肿痛,失眠,癫痫,瘈疭,小儿惊风,胸胁痛,口眼歪斜,遗尿,癃闭,疝气,遗精,月经过多,干湿脚气,以及高血压,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