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小春:谈谈徐右冰书法成功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祁小春:谈谈徐右冰书法成功的原因
谈谈徐右冰书法成功的原因文/祁小春徐右冰这个名字,近几年来在书坛上很显眼,无疑,首先对于还比较年轻的书法家来说,有此名声,这已是很不容易的。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的成功,我想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一,勤奋。是的,正是勤奋成就了他书画双荣的获奖专业户。好些年前,别人在喝茶的时候,他在画画,别人睡觉的时候,他在写字,别人觥筹交错时,他在吃方便面。刚刚漂到北京的徐右冰知道,他唯一的本钱就是勤奋,而成功的机会就是善于抓紧时间勤奋努力,这便是他成功的诀窍!当荣誉伴着汗水接踵而来之时,徐右冰不为盛名而沾沾自喜,反而加倍勤奋努力。他知道,得鱼忘筌的结果是吃完这顿鱼,下顿就没有鱼吃了。在别人抱怨展览太多,无暇参与时,徐右冰非常珍惜展览所提供的能够展示自己才能的宝贵机会。所以他参与了各种展览,也不断地获得了各种奖项,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获奖专业大户”。我们知道,当下的展览的评审机制并非完美无缺,能够在展览上获奖当然首先靠的是实力,但也不能排除偶然性等因素,但是,对水平平平,抱有侥幸心理撞大运者而言,或许的确如此,而对于一个真正拥有雄厚实力的人而言,是可以用自己的实力把偶然变成必然的!因为,一个人能够在短期内频频获奖而一跃成为“获奖专业大户”,除了
实力以外无从解释!难能可贵的是,在荣誉面前,徐右冰反而变得更加从容与淡定,婉拒了不少各类具有诱惑性的邀请,因为他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还处于积累阶段,还需要沉静下来,努力汲取与培养更广博的学养。我们不难想象,一名当红的青年书家能够有如此的清醒认识,这是十分可贵的。《蔡希综节录》46cm*880cm(中国书法院奖总冠军获奖作品)二,好学与人品。温润恬和、仁德与侠义的形象使他成了80后青年书家的正能量榜样。这也可以说算得上一段逸事了:徐右冰回到家乡,家乡人隆重欢迎他们的英雄,据说当时徐右冰连不认识的老人都发上千元红包。现今社会大约很少见到如此景象吧,我想,对一位陌生老人他尚且如此,更何况诸亲朋师友。与人为善的品德使徐右冰不断得到名师点拨、贵人相助。而“全国金奖画家联展”“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展获奖作者论坛”等影响力巨大的活动的成功策展,则使徐右冰从一个单纯的优秀作者升格为一呼百应的艺术组织者。徐右冰为人低调与和善的品德,也引来了资本市场对他的青睐,据说有不少人愿意拿房子、家具等与徐右冰换作品。这些现象都反映了大众对徐右冰的人品与艺术的充分肯定!《陆游》34cm*136cm三、自省与自律。常言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凭着自省与自律,徐右冰仿佛已达到了这种境界。当物质生活已然可以不必担忧,他并没有唯利是图,受禄所累,而是进入中国书协举办
的“国学修养与书法青年创作骨干高研班”、中央美院兰亭书法班以及清华美院国画班等进行学习深造,扩展眼界。《庄子·逍遥游》云:“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是的,徐右冰不愿意做鹪鹩和鼹鼠,不愿以本能的、微不足道的物质生活为满足,而是把学习学习再学习放在了人生追求的第一位,并将其转化为强大的竞争力、生存力与人生精神的皈依,持续不断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不换作品就换人”的真知鞭策着徐右冰,使得他不断地研究探索书法,从二王到颠素,再到苏、黄、米、蔡。不仅如此,徐右冰学习艺术的领域与范围也随之拓展,他深研国画,从翎毛到花卉再到山水人物,广为涉猎。徐右冰曾说过“我从来还没有成功过,所以也就从来没有失败。”“永远在路上”的行者精神,让他继续勇攀着一座又一座的艺术高峰。”《烟云供养》33cm*133cm“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而精神生命却可以在艺术境界中延续光明。从草根到艺术北漂,再到青年励志的典范,他这种年纪的经历是很多人大半辈子都没有经历过的。我们不得不说,当今书坛上,他又好像是一个传奇,一个还在继续的传奇。当然,我以为他今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也必须要走,因为大家对他的期待太高也太多了。想当年北漂之初,他睡过大街,住过地下室,掉过头发,饥寒交迫,而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不忘初心,骨子里始终维系着对书画艺术的那份执着,那份苦恋爱,
他刻苦勤奋,坚守意念。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佛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大凡有作为的人,这些都是必须经历的,是人生的财富,为这些徐右冰已经经历了,也拥有了,所以说,他值得期待!(祁小春: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教授,书法系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著名“王学”专家。曾多次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国展评委和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