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案例—我遥望
江西省安福中学王湃
一、课标分析
1、课程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
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语
文课程。
2、课程总目标: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积累·整合:有目标的积累,并注意梳理,在语文的实践中,将语文素养的各方面要素整合起来。
感受·鉴赏: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
思考·领悟: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
极向上的人生理想。
应用·拓展:通过语文学习,获得良好的应用能力,并选择某个方面有重点地发展。
发现·创新:学习从语言、文学、文化现象中发现问题,学习思维的创新和表达方式的创新。
3、分析课标:
(1)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
现创新各方面使学生得到切实发展。
(2)回归教师在教学中参与者、引导者的地位:与学生平等对话,合作互动,与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3)构建新型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诗歌教学,特
别倡导个性化阅读,自主阅读和创造性阅读。
二、教材分析
1、本课特点:
本文是一首内涵丰富、深沉真挚的诗歌,处于高中语文必修第一册第二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诗意地栖居”。本诗遥望人生沧桑,直面人生苦难的主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坚韧顽强的精神。毫无疑问,编者有意要借此发挥语文的情感教育功能。也注定这首诗歌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典范。
2、本课地位:
单元标题“诗意地栖居”,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本课的编排意图是让学生在感受作者独特语言的基础上,了解作者历尽磨难依然执著顽强的精神,体会文章所蕴涵的真情实感。这应为本单元教学重点。
三、教学对象分析
1、心理情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渴望探求未知,愿意了解生命的特征与内涵,
但是缺乏直面人生、战胜苦难的品质,而本诗所体现的诗人的顽强精
神与品格能培养他们的坚强意志,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2、知识能力: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语言文学知识,具有运用祖国语言的基础能力,
但在鉴赏感悟发现创新上有不足,本诗的意象探讨及语言品味有利于
培养他们的鉴赏及创新能力。
四、三维教学目标的确定及本课重、难点
1、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曾卓的简历及创作特点,掌握曾卓诗的主体风格。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诗歌内容,通过讨论及品味体会诗歌的艺术手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诗学习,培养学生直面人生苦难,坚韧顽强的对待生
活的品质。
2、本课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1、把握诗作的思想感情和内涵
2、了解诗歌的语言特点
本课难点:了解诗作所创造的意象。
3、解决办法:对诗作的品读与理解,应允许学生见仁见智,教师应以参与者的身份和学生一起去吟诵体会,允许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只要他们能言之成理。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育活动是师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交流和沟通,教学过程实质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教学的成败,归根到底是要看学生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
1、教法拟定:
营造情境法:将学生引入文本所营造的情境中,唤起其学习兴趣。
阅读教学法:采用速读、精读、品读多种读法,品味语言。
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活动中必要时通过启发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开发学生的思维。
2、学法拟定: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鼓励学生自主发问并合作研究来深入体会诗作的情感意象及创作手法。
3、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探究文本。通过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欣赏诗作的独特魅力。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作用,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景、提高资料收集效率,演示鲜活的、能够引起共鸣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超越传统媒体的局限,变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七、教学过程设计
1、课前预习:自读课文,搜集诗歌及作者背景资料.
方式:学生课下自主活动.
目的: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激发学习兴趣.
2、导入新课
当手机彩铃又响起熟悉的《月亮之上》,“我在遥望月亮之上,有多少梦想在自由的飞翔”,就会带给我又一次的震撼与无尽的遐想,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无数次的站在某个坐标点上深情的遥望,在遥望中有憧憬有追寻,有回眸有思考。有一位叫曾卓的诗人,在他60岁那年将他独特的遥望体验融入了小诗《我遥望……》中,他遥望到了什么?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诗人两次遥望带给我们的心灵的洗礼与启迪。
方式:学生与教师交流对于“遥望”的感受
目的: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上课前5分钟是集中阶段,若这5分钟内能激发学生热情,则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配以学生熟悉的歌曲音乐,既让自己的语言表达所见能调动课堂气氛,同时教师又用优美深情的语言巧妙的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于“遥望”之一人生体验的兴趣,为解读课文做铺垫。
手段:多媒体
板书:我遥望……曾卓
3、研习新课
第一环节:教师范读诗作
方式:配乐朗读。
目的:唤起学生对诗作的喜爱,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及情感,符合新课标所提出的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的要求,为下一步学生的自主解读打下基础。
手段:多媒体。
第二环节:作者及相关背景介绍
方式:学生在课下搜索资料的基础上介绍曾卓及生平,教师相机补充。
目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猜测:学生对曾卓不太熟悉,教室可作适当补充)
板书:历经沧桑动荡人生
第三环节:鉴赏分析诗作
步骤一:谈谈自己对诗作的两节内容的理解
方式:深入诵读,分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