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的思考和建议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策 保障
计划特点
4.坚持引导与支持相结合的实施方式
计划特点
2.坚持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 世界强国的兴起伴随高等教育强国和世界一流大学迁移, 而世界一流大学的形成又伴随着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转变
-- 简单地照搬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大学办学模式是实现不了世 界一流的目标,必须要坚持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 办学模式特色。四大功能定位丰富了高等教育内涵,坚持中 国特色办学模式的根本就是坚持服务国家重大需求
-- 协同创新重点解决创新主体的“生产关系”问题,从而 更好地释放创新要素的“生产力”。
二、国家“2011计划”基本思路
“2011计划”事实上是教育部、财政部 执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央创新大会 精神的举措:
◆ 一个根本出发点 ◆ 一项核心任务 ◆ 探索四类协同创新模式 ◆ 推进八个方面机制体制改革
简化为:1148
基本思路
4.以机制体制改革为重点
-- 机制体制改革是重点与核心任务, 以机制体制改革引领协 同创新,以协同创新引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 深化高校内部以及与外部协同创新机制体制改革,实现教 育、科技、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改革有机衔接起来,构筑 形成综合改革的特区。
-- 重点推进协同创新组织管理、人事制度、人才培养、人员 考评、科研模式、资源配置方式、国际合作以及创新文化 建设等八个方面的综合机制体制改革。
2011计划的 根
本目标:
服务国家重大 需求,冲击世 界一流水平
解决路径:
转变高校现行 的创新发展方 式,建立新模 式与新机制
计划特点
什么是创新发展方式的转变?
① 转变高校创新发展的导向 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从学科为导向转向以需求为导向
② 转变高校创新的组织管理方式 以校、系、组为主体向跨地区、跨部门、跨院校、跨
-- 人才是根本,学科是基础,科研是支撑
基本思路
3.以协同创新项目为载体,构建四类协同创新模式
-- 坚持“高起点、高水准、有特色”,通过校校、校所、校 企、校地以及国际间的协同,组织实施一批协同创新项目
-- 探索建立面向科学前沿、行业产业、区域发展以及文化传 承创新重大需求的四类创新创新模式
-- 形成一批国家协同创新中心,逐步成为具有国际重大影响 的学术高地、行业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基地、区域创新发展 的引领阵地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主力阵营
三、国家“2011计划”的特点
1.坚持全面开放的基本原则
-- 面向各类高校开放,不限定身份,不固化单位,形式 可多种多样,只要具备协同创新的基础、具有强烈改革 意愿、能够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均可参加
-- 同时,广泛汇聚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 国际社会的创新力量,构建协同创新体和战略联盟,形 成多元、开放、动态的组织运行模式
◆ 社会制度特色。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有利于优质 资源的集成与融合,集中力量,形成重点突破
◆ 文化传统特色。增强国际视野,树立大国形象,主动服务全球 教育和科技发展,支撑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3.坚持创新发展的时代要求
计划特点
现存问题:
现行科研、社 会服务方式, 从根本上满足 不了解决重大 需求的要求
基本思路
1.以“国家急需、世界一流”为根本出发点
-- 总书记讲话提出:“要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 开展国家急需的战略性研究、探索科学技术尖端领域的前瞻 性研究、涉及国计民生重大问题的公益性研究”
-- 引导高校围绕国家急需和科学前沿的重大问题,组织和集 聚一流团队,创造一流的成果,培养一流的人才,形成一流 的创新氛围,推动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
◆ 创新能力的提升已经不再是孤立的发展,需要创新主体协同发展
--高校做为创新的重要力量,理应贱行协同创新的时代责任
◆ 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 ◆ 依托高校优势学科与院所、企业、国际等建立深度合作,形成协
同创新的有机整体,是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主题选择
“2011计划”提出的协同创新,可以理解为:
-- 国家急需、世界一流既是目标和方向,也是标准和条件
基本思路
2.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能力提升为核心任务
-- 长期以来,高校各创新要素的发展缺乏有效结合,高校内 部管理分散,高校之间同质化趋势明显,高校综合性、多功 能、特色化的优势没有得到根本体现
-- 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并不是一个泛指的要求,人才是指优 秀人才的集聚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能力,学科是指围绕国 家重大需求和重大科学问题的学科集群能力,科研是指发现 并解决重大问题的组织管理与协同研究的能力
*** 2012.09
主题选择
一、协同创新
1、什么是协同创新? 管理学的“协同学理论”指出:
-- 各种事物普遍存在有序、无序现象,一定条件下,无序和有 序之间相互转化,无序就是混沌,有序就是协同
-- 协同是指元素对元素的相干能力,表现了元素在整体发展运 行过程中协调与合作的性质
-- 元素之间的协调、协作形成拉动效应,推动事物共同前进。 对事物双方或多方而言,协同的结果是使参与的各方获益,整 体加强,共同发展。
学科研究方式转变,形成以团队为单元的人员流动体 ③ 转变高校创新要素和资源的汇聚形式
推动各类创新要素的有机融合,实现创新资源的充分 整合,形成创新要素与资源的集聚体 ④ 转变高校创新发展的环紧与氛围
协 同 创 新 项 要点 目 ( 中 心 )
计划特点
人员
方
选
向
择集
聚
创新要素 与
资源汇聚
机制体制 改革
-- 围绕着一个共同的科学问题或重大需求,具有优势的创 新各方按照研究方向和技术路径分工并开展联合攻关
-- 建立从无序到有序、从分割到集成的创新模式,形成人 才、资本、信息、技术、设备等创新要素的有机融合、 合理流动与共享利用的新机制
-- 充分发挥协同创新各方的各自优势,充分汇聚全社会资 源,产生集聚效应,在最短时间内创造最具创新成果
主题选择 2.为什么选择协同创新?
--世界科技正驶入“大科技”时代
◆ 科技全球化的进程迅猛,创新要素流动与融合普遍 ◆ 科学技术的挑战越来越复杂、综合,经济对科技依存度越来越高
--创新能力不足是我国教育、科技、经济与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
◆ 创新力量和资源分散、封闭、低效,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经济 社会发展相互脱节
计划特点
4.坚持引导与支持相结合的实施方式
计划特点
2.坚持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 世界强国的兴起伴随高等教育强国和世界一流大学迁移, 而世界一流大学的形成又伴随着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转变
-- 简单地照搬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大学办学模式是实现不了世 界一流的目标,必须要坚持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 办学模式特色。四大功能定位丰富了高等教育内涵,坚持中 国特色办学模式的根本就是坚持服务国家重大需求
-- 协同创新重点解决创新主体的“生产关系”问题,从而 更好地释放创新要素的“生产力”。
二、国家“2011计划”基本思路
“2011计划”事实上是教育部、财政部 执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央创新大会 精神的举措:
◆ 一个根本出发点 ◆ 一项核心任务 ◆ 探索四类协同创新模式 ◆ 推进八个方面机制体制改革
简化为:1148
基本思路
4.以机制体制改革为重点
-- 机制体制改革是重点与核心任务, 以机制体制改革引领协 同创新,以协同创新引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 深化高校内部以及与外部协同创新机制体制改革,实现教 育、科技、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改革有机衔接起来,构筑 形成综合改革的特区。
-- 重点推进协同创新组织管理、人事制度、人才培养、人员 考评、科研模式、资源配置方式、国际合作以及创新文化 建设等八个方面的综合机制体制改革。
2011计划的 根
本目标:
服务国家重大 需求,冲击世 界一流水平
解决路径:
转变高校现行 的创新发展方 式,建立新模 式与新机制
计划特点
什么是创新发展方式的转变?
① 转变高校创新发展的导向 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从学科为导向转向以需求为导向
② 转变高校创新的组织管理方式 以校、系、组为主体向跨地区、跨部门、跨院校、跨
-- 人才是根本,学科是基础,科研是支撑
基本思路
3.以协同创新项目为载体,构建四类协同创新模式
-- 坚持“高起点、高水准、有特色”,通过校校、校所、校 企、校地以及国际间的协同,组织实施一批协同创新项目
-- 探索建立面向科学前沿、行业产业、区域发展以及文化传 承创新重大需求的四类创新创新模式
-- 形成一批国家协同创新中心,逐步成为具有国际重大影响 的学术高地、行业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基地、区域创新发展 的引领阵地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主力阵营
三、国家“2011计划”的特点
1.坚持全面开放的基本原则
-- 面向各类高校开放,不限定身份,不固化单位,形式 可多种多样,只要具备协同创新的基础、具有强烈改革 意愿、能够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均可参加
-- 同时,广泛汇聚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 国际社会的创新力量,构建协同创新体和战略联盟,形 成多元、开放、动态的组织运行模式
◆ 社会制度特色。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有利于优质 资源的集成与融合,集中力量,形成重点突破
◆ 文化传统特色。增强国际视野,树立大国形象,主动服务全球 教育和科技发展,支撑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3.坚持创新发展的时代要求
计划特点
现存问题:
现行科研、社 会服务方式, 从根本上满足 不了解决重大 需求的要求
基本思路
1.以“国家急需、世界一流”为根本出发点
-- 总书记讲话提出:“要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 开展国家急需的战略性研究、探索科学技术尖端领域的前瞻 性研究、涉及国计民生重大问题的公益性研究”
-- 引导高校围绕国家急需和科学前沿的重大问题,组织和集 聚一流团队,创造一流的成果,培养一流的人才,形成一流 的创新氛围,推动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
◆ 创新能力的提升已经不再是孤立的发展,需要创新主体协同发展
--高校做为创新的重要力量,理应贱行协同创新的时代责任
◆ 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 ◆ 依托高校优势学科与院所、企业、国际等建立深度合作,形成协
同创新的有机整体,是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主题选择
“2011计划”提出的协同创新,可以理解为:
-- 国家急需、世界一流既是目标和方向,也是标准和条件
基本思路
2.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能力提升为核心任务
-- 长期以来,高校各创新要素的发展缺乏有效结合,高校内 部管理分散,高校之间同质化趋势明显,高校综合性、多功 能、特色化的优势没有得到根本体现
-- 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并不是一个泛指的要求,人才是指优 秀人才的集聚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能力,学科是指围绕国 家重大需求和重大科学问题的学科集群能力,科研是指发现 并解决重大问题的组织管理与协同研究的能力
*** 2012.09
主题选择
一、协同创新
1、什么是协同创新? 管理学的“协同学理论”指出:
-- 各种事物普遍存在有序、无序现象,一定条件下,无序和有 序之间相互转化,无序就是混沌,有序就是协同
-- 协同是指元素对元素的相干能力,表现了元素在整体发展运 行过程中协调与合作的性质
-- 元素之间的协调、协作形成拉动效应,推动事物共同前进。 对事物双方或多方而言,协同的结果是使参与的各方获益,整 体加强,共同发展。
学科研究方式转变,形成以团队为单元的人员流动体 ③ 转变高校创新要素和资源的汇聚形式
推动各类创新要素的有机融合,实现创新资源的充分 整合,形成创新要素与资源的集聚体 ④ 转变高校创新发展的环紧与氛围
协 同 创 新 项 要点 目 ( 中 心 )
计划特点
人员
方
选
向
择集
聚
创新要素 与
资源汇聚
机制体制 改革
-- 围绕着一个共同的科学问题或重大需求,具有优势的创 新各方按照研究方向和技术路径分工并开展联合攻关
-- 建立从无序到有序、从分割到集成的创新模式,形成人 才、资本、信息、技术、设备等创新要素的有机融合、 合理流动与共享利用的新机制
-- 充分发挥协同创新各方的各自优势,充分汇聚全社会资 源,产生集聚效应,在最短时间内创造最具创新成果
主题选择 2.为什么选择协同创新?
--世界科技正驶入“大科技”时代
◆ 科技全球化的进程迅猛,创新要素流动与融合普遍 ◆ 科学技术的挑战越来越复杂、综合,经济对科技依存度越来越高
--创新能力不足是我国教育、科技、经济与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
◆ 创新力量和资源分散、封闭、低效,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经济 社会发展相互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