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东西方传统休闲文化的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休闲学概论》期末作业
题目:浅谈东西方传统休闲文化的差异
班级:旅游管理083班
学号:5
:彬
上课时间:周五3、4节
上课教师:俊峰老师
2011年6月
浅谈东西方传统休闲文化的差异
休闲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话题。早在西方的古希腊时期和中国的先时期就孕育了丰富的休闲思想和休闲文化,并对各自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休闲总是属于并存在于某一文化之中,带有明显的种族色彩和民族特性,各种不同的文化传统或亚文化下,人们的休闲方式和价值取向也各不相同。
以希腊文明为发端的西方传统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下的休闲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休闲对中国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而在西方文化中,休闲则是一种人生的理想和目标。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休闲文化的发展历程不同
(1)中国休闲思想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休闲思想源远流长,早在先时期便已产生。从《诗经》、《庄子》、《墨子》、《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无不体现出中国文化对休闲的体验、理解和思考。中国人的休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特别是以士大夫文人为主的休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与自然哲学、人格修养、审美情趣、文学艺术、养生延年等许多方面都发生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2)西方休闲思想的发展历程
西方休闲思想经历了以下历程:氏族社会时期,那时休闲只
是生活的一部分,尚未形成一定的休闲意识或概念;封建社会,统治阶级追求休闲,休闲存在于仪式、节日、集会、婚礼等活动中;产业社会,大众休闲,认为休闲是是另一种时间,通过劳动获得休闲,休闲观在这一时期表现为:工作是第一性的,休闲是为了劳动。后工业社会,作为基本权利的休闲,体现个性和价值观,满足个人欲望,这一时期的休闲观集中表现为:劳动为了休闲,休闲成为终极目标。
二、休闲文化的哲学基础不同
早在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经》中已初现了休闲思想。《小雅.六月》中的“比物四骊,闲之维则。维此六月,既成我服”就体现了休闲思想。总体看来,我国休闲思想主要受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主要是其中的禅宗思想)的影响,尤其是老庄哲学的影响。从哲学层面来看,休闲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独特的文化涵,儒家以积极进取的入世态度,将休闲当作修身养性完善德行的手段,追求安贫乐道、随缘而安的人生境界;道家则以超然的人生态度的,追求天地浑成的境界,以求得精神自由为人生目标;禅宗则以在世人生的态度,去摆脱人生的一切烦恼,进入快乐无忧的人生目标。因此可以这样认为,中国人的休闲观念中渗透着独特的中国哲学思想,休闲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多地是一种休闲哲学,并且这种休闲哲学也随着时代变化,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的涵,并表现出不同的形态。
西方休闲文化植根于其理性主义与人本主义的传统思想,而
这种思想与古希腊先哲们的哲学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理性主义强调理解、思辨,主主体要注重理性自身的逻辑性、严密性和完整性,且要有比较系统的哲理性。人本主义以倡导人的潜在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主题,注重人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关注个体自身需求的满足,倡导在休闲中实现自我、完善自我。
三、休闲的目标不同
从文化渊源上来看,由于中国传统休闲观念受上述哲学思想的影响,因而中国人很推崇“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思想,赞誉“体静心闲”的休闲境界。古人认为,心的宁静是最重要的,只有达到心的宁静,才能实现与自然的交融和谐,也只有这样,人才能精力集中、思想敏捷,才能感知万物的美好。
西方人信奉伏尔泰的“生命在于运动”的名言,西方人的动是动中求静,在休闲中达到宣泄的目的,在于个性的扬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在西方的后工业化时代,休闲被重新定位为能够自由地选择休闲方式,强调休闲时生活的主要乐趣吗取代了传统休闲认知领域长达数百年的观点—工作和劳动是生活的中心。在一些西方国家还出现了休闲与工作界限越来越模糊的现象,休闲正在成为人生的终极目标。西方人通过挑战生命的极限与大自然抗争,来扬人的个性,西方流行的蹦极、跳伞、飞车特技等休闲活动均以生命为赌注去孤注一掷。他们认为,正是这种危险性才使休闲活动具有极大的魅力。
四、休闲的活动形式不同
西方的传统休闲文化重视集体活动,而中国的传统休闲文化则注重个人活动。西方除拳击、击剑、摔跤等个人争雄的项目外,更多的是结队成伙的比赛,足球、篮球、排球、橄榄球、曲棍球等均是集体项目。
中国的传统休闲活动大多是个人项目,如琴棋书画、花鸟鱼虫、太极拳、气功等。中国传统社会为个人留下的位置和空间十分有限,使人们只有在消闲中方争得一份自在与逍遥,因此,当中国人消闲时,便着意去寻求孤独,让自己的身心尽量去接近天籁而避远人籁,于孤独中求清静。孤独的休闲心态作为一种文化传统传承至今。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二者在休闲文化尤其是休闲观上有很大的差异,西方的休闲观是建立在对个人价值充分认识的基础上的,在休闲中体现了人文关怀;而中国的休闲观是清明、深沉的,重视心理的体验和休闲作为工作之外的一种补充,是一种被动的选择。
从根本上来说,造成这些差异,是其国民性的差异造成的,而这种国民的性的差异又与以下两个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是由于二者所受的文化生态是不同的,另一方面中西民族的自然观与宇宙观也不同。从思想渊源看,西方休闲观植根于其人文主义,人本主义的传统思想,而这种人文主义思想又与古希腊先哲们的哲学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以倡导人的潜在能力和创造能力
为主题的人文主义,注重人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关注个体的自身需求的满足,倡导在休闲中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而中国是一个没有经历过工业革命的国家,佛家思想和西方的基督教思想在教义上有着很大的差别,再加之中国传统文化的官本位,差序格局思想根深蒂固,是一个在农业文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家,历来缺乏人本主义思想,因而对休闲的认识只能停留在修身养性的层面上,这与西方休闲观是有着很大的差异的。但随着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加剧,信息化时代带来的高度发展的信息交流条件,东西方休闲价值观取向的碰撞在不断加剧,实现了不同文化间的借鉴、融合,促进文化的传承更新与创造,从而满足休闲时代人类多元的需求。
休闲是人类文化的基础,是社会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休闲文化具有怡情养性、调适心灵的特点。西方人追求自由幸福的动态休闲价值观,而中国人追求心宁静、天人合一的静态休闲价值观。中国休闲文化要积极吸取西方休闲文化的精华并与之实现很好的融合,这样,才能满足休闲时代人类多元的休闲需求,让人们在享受休闲中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