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美学:语文课到底教什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美学:语文课到底教什么

作者:韩小龙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上旬刊》 2016年第4期

韩小龙

语文课教什么?一概而论,当然是真善美。语文文本的真善美内涵是语文课堂内容,教学

生求真,教学生向善,教学生审美,培养学生真善美的智商与情商是语文课堂真正的目标,求

真既满足学生参加考试、取得好成绩的需求,又帮助学生实现人生职业目标,这是应试的功利;向善教学生做人,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这是时代让语文教育担当的社会功利;而审美则是

超越个体应试和社会人才需求的直接功利,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自身的功利,直接作用于学生本人,也称无功利的功利。所以,语文美学是以研究语言文学的真善美为基本点,以美化语文课

堂结构为目的,坚持用审美的观点统一语文的工具性(真)与人文性(善),强调语美与文美

并重的学科美学。语文教学具有层次性:功利层次和美学层次。研究语文美学的意义在于区分

语文真善的功利层次与审美非功利层次,使培育对象成为直面真理,抒发真情,具有去恶扬善

的道德操守和高雅的审美情怀的有用之才。

从20世纪50年代美学讨论以来,很多学者也接触到真、善、美的统一的问题,而且多数

人都主张真、善、美可以统一。但他们所说的“真”,也都是逻辑的“真”,即对客观事物的

本质、规律的正确认识。如李泽厚五十年代对美下的定义:“美是包含着现实生活发展的本质、规律和理想而用感官可以直接感知的具体形象。”[1]在这个定义中,“美”和“真”是统一的,而他说的“真”,是指现实生活的本质、规律,也就是逻辑的“真”。到了80年代,李泽厚又把“美”定义为“真”(合规律性)和“善”(合目的性)的统一。他所说的真,依然是逻辑

的“真”。按照我们现在对“美”的理解,我们对“真”、“善”、“美”三者的统一就有了

一个新的看法。我们所说的“美”,是一个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这个意象世界,照亮一个有

意味、有情趣的生活世界(人生),这是存在的本来面貌,即中国人说的“自然”。这是“真”,但它不是逻辑的“真”,而是存在的“真”,这是“美”与“真”统一。这个意象世

界没有直接功利的“善”,但是,在美感中,当意象世界照亮我们这个有情趣、有意味的人生时,就会给予我们一种爱的体验,感恩的体验,它会激励我们去追求自身的高尚情操,激励我

们去提升自身的人生境界。这是“美”与“善”的统一。当然这个“善”不是狭隘的、直接功

利的“善”,而是在精神领域提升人生境界的“善”。

语文课到底教什么?真善美到底谁主谁次?孰高孰低?语文分层教学能比较好地解决这个

问题。语文教学具有层次性,至少可以划分出两个不同的层次来:功利层次和美学层次。第一

个层次的教育是关于知识、技能、技术、阶级意识等的功利教育,是低层次的教育,语文的这

种功利层次教育主要是训练教育对象提高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第二个层次的教育是高层次语

文美学教育,是针对人的心灵深处进行的教育,是关于生存的精神教育、人生理想教育、信仰

灵魂教育和生命意义教育。如果用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境界四个层次说(自然境界、功利境界、

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来解释,那么,第二层次的语文美学教育则是以“天地境界”为最高境界。语文美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超越第一层关于知识、技能等形而下教育之上的形而上教育。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

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按照南怀瑾《论语别裁》的解释是这样:孔子十五岁立志做学问,丰

富人生经验,得到人生磨练,“三十而立”确立为人处世的道理。“四十而不惑”,到了四十

岁不怀疑,这三个阶段是对形而下的学问人生而言的,也就是世界观(真)、价值观(善)形

成的阶段。这三个年龄段是处于学习知识、培养技能的低层次阶段。“五十而知天命”,天命

是哲学的宇宙来源。“六十而耳顺”,心气平和,但是有明确是非善恶观念。七十岁“从心所欲”就是自由,但不超过是非善恶范围,这是形而上的思想本体范围,这三个年龄段属于人生

观形成的形而上阶段,也即审美观成熟阶段。总之,孔子回顾自己一生对真善美统一的人生境

界的追求和修养过程,并对此做了总结:真善属于形而下低级阶段,而美属于形而上高级阶段。真、善、美的次序不能错乱或颠倒。由此,我们可以想到语文教学内容到底该教什么。

我认为,低层次的语文教育追求的是教育的工具价值和人文价值,高层次的语文教育追求

的是教育的本体价值,即美学价值。两个层次的语文教育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美学层次的语

文教育不是空中楼阁,它必须以工具价值和人文价值的语文教育为前提;仅仅停留于工具价值

和人文价值层次的教师,是教书匠,教育只是他们的职业而不是事业,教语文是他们谋生的手

段而已。只有包含了美学层次的语文教育,那才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才是人类灵魂的工

程师。语文美学教育属于高层次的教育,它是针对目前我国教育只重视工具价值层次教育、不

重视美学教育而提出来的。所以说,语文美学立足于真善教育,同时又超越了真善内容。如果

说语文真善教育侧重于智商的培养,那么语文审美教育侧重于情商的提高。大美语文是对真语

文和善语文的超越。

提倡大美语文教育并不忽视语文智育目标(真)的达成,相反它以语文知识的获得、能力

的形成和智力的拓展等要素作为语文美学教育的前提,具体来说,语文知识是指学生获得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逻辑、文章、文学等知识的总和。因为这些语文知识的获得有助于

促进学生的文章知识、文学知识等显性语文知识的获得,也有助于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提高。语

文能力是指从事语文活动的主体在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殊本领,它是阅读、写作、聆听、说

话等能力的总和。语文教学重视语文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聆听能力等语

文吸收能力的形成,也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说话能力等语文表达能力的形成,更有助

于促进学生的语文整体水平的提高,也将更有利于培养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他们的人格。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创设环境和条件,将学生的语文能力的训练置于语文

课程语境中并加以重视。总之,语文智育要素的目的在于“求真”,它是基础和前提,没有它,语文德育、语文美育目标的实现将无从谈起。

“向善”教育要求教会学生做人,懂得做人的规矩。孔子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如果受教育者连基本的做人规矩都不明白,怎么可能“从心所欲”呢?所以,提倡大美语文教育,仍然注重对受教育者善性的培养,重视语文德育要素即指语文教育客体和语文教育活动本

身对语文受教育者所产生的思想的净化、情操的陶冶和德性的涵养。这是语文善性教育的灵魂。善性教育旨在弘扬人文精神,以促使学生道德意识的觉醒,所注重的是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当

语文教师在考虑语文教育德育目标实施时,应注意思想、情操、德性这三个方面。思想教育关

系到社会主义教育目标的实现,关系到教育为社会输送什么样的人才,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

命运,切不可等闲视之。具体来说,思想教育包括热爱生活、热爱人民、具有强烈事业心、富

有社会责任感等主张,又有科学的世界观、共产主义的人生观等看法。情操教育包括正义感、

荣誉感、友谊感、自豪感等情感,又有志行品德、志向操行等操守。就德性而言,既有积极进取、勇于探索、自尊自强、谦虚谨慎等性格,又有吃苦耐劳、顽强坚毅、奋发果断、知难而进

等意志。

大美语文教育强调语文教育客体和语文教育活动本身对语文教育主体所产生的审美因素的

识别、审美过程的操作规范和审美实践能力提升,最大程度地追求审美境界的优化,以促使学

生自由心灵的建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制定语文教育的美育目标要素时,应对审美活动、审

美因素、审美人生这三个方面予以充分考虑。

审美活动主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是指客观存在的审美对象在审美主体头脑中能动的反映。它包括美的本质理解,审美意象识别,真善美的区别联系等。审美意识的培养是审美的入门,因为由此而形成的审美观点、审美情趣、审美标准、审美理想等审美观念与审美活动过程

中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理解、审美情感等审美心理密切相关。没有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就不可能有规范的审美活动开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