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 Sci. Bull.2012,18(24) 118

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措施

刘书景 柳成坡 李德桂 杨文霞

(社旗县林业局,河南社旗473300)

摘 要:美国白蛾由于食性杂、寄主广、适生能力强、繁殖力强、传播蔓延快、传播途径广、耐饥时间长、危害重,是世界性检疫对象,也是我国惟一一种同时被农业、林业部门列为检疫对象的外来有害生物。在了解美国白蛾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生长习性的基础上,应采取加强监测检疫、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措施,将美国白蛾的危害程度将至最低。

关键词:美国白蛾;生物学特性;综合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2)24-118-002

美国白蛾[Hlyphantria cunea(Drury)] 属鳞翅目、灯蛾科、灯蛾亚科、白蛾属,又名美国灯蛾、秋幕蛾、网幕毛虫等[1],原产于北美洲,广泛分布于N19°~55°包括加拿大南部、美国各地以及墨西哥的部分地区,于20世纪70年代末初次传入到我国,目前疫情已蔓延到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陕西、安徽、上海等省市[2]。美国白蛾由于具有食性杂、寄主广、适生能力强、繁殖力强、传播蔓延快、传播途径广、耐饥时间长、危害重等特点,成为举世瞩目的世界性检疫对象,也是我国惟一一种同时被农业、林业部门列为检疫对象的外来有害生物。当前探索研究高效、经济的美国白蛾防控技术是林业工作者的当务之急。笔者根据近几年的监测防治经验,对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以期对今后的美国白蛾防治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1 形态特征

1.1 卵

美国白蛾的卵呈圆球形,直径约0.5mm。初产卵为浅黄绿色或浅绿色,后变成灰绿色,近孵化时呈灰褐色,表面布有无数有规则的凹陷刻纹。一个卵块大小约2~3cm2,卵粒数在数百粒至上千粒不等,表面附有毛和鳞片,呈白色,有较强的光泽。

1.2 幼虫

美国白蛾的幼虫体细长,老熟幼虫体长约28~35mm。低龄幼虫体色为黄绿色,高龄幼虫体色分化明显,根据头部颜色可分为红头型和黑头型两类,在我国大多属“黑头型”,头黑色,具光泽。美国白蛾幼虫背部有一条黑色纵带,纵带两侧各有一排黑色毛瘤,毛瘤上长着丛状白色长毛,毛瘤多为橙黄色或褐色;腹面灰黄或淡灰色。

1.3 蛹

美国白蛾的蛹呈长纺锤形,蛹体长8~15mm,暗红褐色。腹部各节除节间外,布满凹陷刻点,臀刺817根,每根钩刺的末端呈喇叭口状,中间凹陷。蛹外被有灰白色薄茧,茧上的丝混杂着幼虫的体毛共同形成网状物。

1.4 成虫

美国白蛾成虫为白色中型蛾子,复眼大而突出,全身鳞片细而密,头部及胸部被白色长毛,下唇须小,侧面呈黑色,喙短而弱。雌虫体9.5~15mm,翅、腹部纯白色,触角褐色,锯齿状;雄虫体长9~13.5mm,白色,越冬代前翅有翅斑,个别腹部有 1或3列黑点,触角黑色,双栉齿状[3]。

2 发生规律

研究发现,该虫一年3代,越冬蛹一般经过150d,自3月下旬开始见成虫,4月中旬至5月初大量出现越冬成虫;经7d的一代卵期,5月初至6月中旬为一代幼虫发生期;6月中旬至7月中旬幼虫老熟并化为蛹;6月下旬至7月下旬为一代成虫发生期;二代卵期3 d ;马上进入二代幼虫期( 7月中旬至8月中下旬);7月下旬至8月下旬为二代蛹期;二代成虫发生在8月中旬至9月中旬;三代卵期仍为3d,迅速进入三代幼虫(9月上旬至10月下旬);9月下旬开始化蛹越冬,直到3月下旬。

3 生活习性

美国白蛾成虫有趋光性和趋味性,对腥臭味敏感度较强,因此,一般在树木稀疏、光照条件好的地方或是臭水坑、厕所等散发恶臭味的地方发生严重。成虫交尾时间一般为凌晨3~4时,在交尾结束后当晚或次日产卵于叶背,卵单层排列成块状,一块卵有数百粒,多者可达千粒,产卵时间较长。幼虫孵出几个小时后即吐丝结网,第一、二代幼虫主要在树冠中下部危害结成白色网幕,第三代幼虫在树冠中上部危害结成白色网幕,低龄幼虫在网幕内

作者简介:刘书景(1982-),女,硕士,从事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2012-11-20

第18卷24期119

取食叶肉,受害叶片仅留叶脉呈白膜状而枯黄。5龄以后进入暴食期,食叶呈缺刻和孔洞,严重时把树叶蚕食光后转移危害。

4 为害特点

4.1 危害大,传播途径广

美国白蛾主要以幼虫取食植物叶片危害,其取食量大,为害严重时能将寄主植物叶片全部吃光,并啃食树皮,从而削弱了树木的抗害、抗逆能力,严重影响林木生长,甚至侵入农田,危害农作物,造成减产减收,甚至绝产,被称为“无烟的火灾”。据测定一头幼虫一生取食树叶量约为55.6~69g。幼虫、成虫极易随人为活动、物资、交通工具等进行远距离传播[4]。从监测发生情况看,美国白蛾主要集中发生在以木材、板材及其制品集中加工、集散地区,人员、车辆运输与外界交流往来频繁、物流量大的地方。

4.2 适应性强,繁殖量大,具有暴食性

美国白蛾对恶劣环境具有极强的适应性,耐寒冷(能耐-16℃的低温),耐高温(能耐40℃的高温),耐饥饿(在无食物情况下幼虫能生存10~15d)。一只雌蛾平均一次产卵300~600粒,最多可达1 900粒,1年繁殖3代,如不防治,1年后其后代至少可达几十万只。

4.3 食性杂

美国白蛾是典型的多食性害虫,可取食危害绝大多数阔叶树以及灌木、花卉、蔬菜、农作物、杂草等,对园林树木、经济林、农田防护林等造成严重的危害,在我国的寄主植物多达49科108属175种。喜食树种包括橡树、黄枥、大红槭、白麻、山胡桃、大红槭、红橡木、法国梧桐、泡桐、白蜡、臭椿、核桃、杨树、柳树、榆树、桑树、樱花、女贞、紫荆、刺槐、梨、板栗、南瓜、苹果、桃、李、杏、白菜、萝卜、菜豆等。

5 综合防治技术

5.1 加强预测预报及检疫

要在防治前加强对美国白蛾疫情的预测预报,对其进行全面细致的普查,掌握疫情的分布情况。利用性诱捕剂定点长期监测白蛾成虫发生量与发生期,实时调查野外各虫态发育进度,摸清美国白蛾的活动时间,确定最佳防治时期。此外,还要加强对苗木的检疫工作。各区县森林植物检疫机构要加强检疫执法工作,认真开展产地检疫和复检工作,疫区的苗木、木材不经检疫或处理,严禁外运或调入,加大查处无证运输和逃避检疫运输的力度,防止疫情传入传出。

5.2 化学防治

适于美国白蛾防控的无公害药剂主要有氟啶脲、氟虫腈、茚虫威丙硫克百威、苦参碱、阿维菌素、氯胺磷、森得保、吡虫啉等药剂[5]。注意经常变化用药品种和混用配方,以免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对片林、林带、虫口密度大的适宜飞机作业的区域可实施飞机防治作业,每年开展春季、秋季2次飞防[6~8]。利用飞机进行防治可以克服地面防治中的高度低和覆盖面窄等难题,具有节省工时、快速及时、降低防治成本、增强防治效果等优点。

5.3 人工、物理防治

美国白蛾蛹期较长,可在蛹期挖蛹消灭,以降低虫口密度。对于成虫,可于2~3龄网幕盛期,每隔20d左右仔细寻查并连同小枝一起剪除幼虫网幕,并将剪下的网幕及散落在地上的幼虫立即集中烧毁或深埋。剪网时注意不要造成破网,以免幼虫漏出。还可利用成虫趋光的特点,设置诱虫灯进行诱杀[9]。幼虫开始下树时期,在树干离地面1.0~1.5m处,在树干上绑缚一圈稻草、杂草、麦秸等,诱集下树老熟幼虫在围草中化蛹,然后在蛹羽化前解下围草烧掉。

5.4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指根据有害生物特性选择适用的天敌或其他有益生物来抑制或消灭有害生物的一种防治方法,具有效果明显、作用持久、无污染等诸多优势。据研究,美国白蛾的天敌有180余种,其中昆虫类天敌130多种,目前我国已发现有10多种重要寄生昆虫天敌,其中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寄生率高达68.2%~83.2%[10]。按1头白蛾幼虫释放3~5头周氏啮小蜂的比例,选择无风或微风上午10时至下午5时以前进行放蜂。于美国白蛾2~3龄发生盛期喷施苏云金杆菌乳剂500倍液,或400亿孢子/g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 1 500~2 500倍,或25%灭幼脲1号胶悬剂1 000~2 000 倍液,或50%灭幼脲3号胶悬液2 000 倍液等生物农药,均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此外,性信息素对美国白蛾也具有很强的专一性和诱集性,易于广大群众接受和使用,可在美国白蛾防治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 川,黄 娅,孙华梅.山东省美国白蛾发生现状分析[J].陕西林 业科技,2009(4):9.

[2]Hidaka T.Adaptation and speciation in the f all webworm:Past and future [J].Applied Ento mology and Zodogy,1977,68:129-148. [3]李善梅.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点和防治研究概述[J].生物学教学, 2012,33(3):5-7.

[4]刘 华,孙学明,史善坤,等.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 术[J]. 种业导刊,2010 (3):29-30.

[5]孙明清,田菲菲.美国白蛾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村科技,2011 (16):14.

[6]郝连君,张庆辉.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园 艺,2011 (3):46-47.

[7]张 磊,臧建立,翟文继,等.美国白蛾的发生与综合防治[J].河南 林业科技,2010(3):101-102,104.

[8]李秀平,牛会萍,胡连艳,等.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 [J].现代农村科技,2010(13):25-26.

[9]袁自更,崔迷俭,赵永想.南乐县美国白蛾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 术[J].河南农业,2011(18):44,46.

[10]韦有东.美国白蛾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1(20):182.

(徐世红编、校)

刘书景等 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